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三世怨


   日期:2011/9/17 8: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结三世怨

  如今世念佛。感人天福报。有福报而无正智。以有福报故。则有势位富贵。以无正智故。则愚痴而不信因果。夫以不信因果之人。处势位富贵之地。如虎附翼。益增其恶。故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此所谓三世怨也。

  李炳南老居士著述《小宣传集锦》三世怨

  有一般人,不懂佛理,却自作聪明的阻人学佛。说甚么只要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就是对了,又何必妄去学佛呢!

  这话乍听,像是有理,要用理智一研究,才知这是见识短,就让他真的多做善事,不昧良心,固然很好。因他但知修福,不解修慧,可惜是个半边架子,好比“半身不遂”,决定得不到澈底的好果。

  佛法里这种行为,叫作“三世怨”。就是说今生做善,第二生去享痴福。因他没有慧的关系,十分八九,迷了本性,在享痴福的时候,杀盗YIN妄,又造出许多罪业来。到了第三生,仍不免酬偿恶业,去堕三途(畜生、饿鬼、地狱)。

  况且没智慧的人,哪里分得出善恶标准来?哪能懂得心性良与不良呢?若不相信,请先请一本《十善业道经》查看!那才晓得我们平素做事善与不善,存心良与不良!

  净土法门法师讲述《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节录

  未出三界,善业仍是一种恶业。佛门云:三世怨。第一世做了很多好事,第二世得善果,在人天中享受大福报,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做了高官,发了大财。但是这一生享受果报时,忘记修善,纵然修善也修得很少,因此,善的果报报完了。第三世善少恶多,恶业现前,到三恶道去了。譬如:富人天天吃鱼吃肉,几十年下来,造多少杀业?有势力的人,往往一个错失,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什么叫真正的善?除了念佛之外,都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业,要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超越六道轮回。修其他的法门,无法让你一生中超越三界,还在轮回之中,这就不是善业了。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帮助我们业障深重的众生,给我们开出一条当生成就的大道。我们能信、能愿、能行,这一生就成就了,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业障就消除了。念佛的功德很大,能消除一切罪业。

  圆因法师著述《听经札记》节录

  今生富贵人是前生修来的,若今生不乐善好施,福报享尽,来生就要受苦,穷人造业机会少,富人造业机会多,富人天天吃馆子,图享受,杀生必多,故富人死后堕落三恶道的机会亦多。修福的时候如存心贪图福报就不清净,结果只能得人天福报,这种修福谓之三世怨,例如前生修人天福报,今生享受人天福报,福报享尽到第三世必受苦报,所以修福报要回向作为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不要求人天福报。

  修诸善业而不愿求世间果报,因世间果报容易使人堕落,大修行人一念错误转世为大富贵人,因而又造业,必招致三世怨,故古德有大成就者对世间福报均无贪恋之心,行菩萨道不远离五欲六尘如何能入道。

  佛出现于世很难遇到,能闻到佛法亦不容易,佛出世带给众生最圆满的佛法,凡夫虽未遇佛幸能生在末法时期,亦不幸中之大幸。经中说佛法难闻,意义深长,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乃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缘,遇到佛法要依教奉行,信解行证,修行匪易,不退转方能得益,在菩萨位上证到初住才算是得到一点小小的结果。修净土如不能往生,同时今生五戒力重,来生可有大福报,现在世上大富大贵之人均系前生修行人,可惜今生被五欲福报所迷而不自觉,只落得一个三世怨而已。

  经中常常开示,一切烦恼总归纳之即是一个贪字,贪欲为一切祸患之根本,对治贪欲要用布施,贫穷布施难,其实布施功德大小与所布施之金钱数字并无关系,要看有无菩提心,若以清净心布施,其功德无量无边,一著相即变为人天福报,是世间痴福,成为三世怨。

  净土法门法师讲述《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节录

  《解》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顽修”讲世间聪明人,不如法修持,自作聪明,盲修瞎练;“狂慧”指天资聪明对大乘经论亦能理解,能言善道,说的天花乱坠,惟缺乏行持,落入狂态。此二种人到生死关头完全没用,不能了生脱死,谓其么罗无功,即没有功夫,没有成就。“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此种情况在历史上有例子,如草堂青禅师,有解有行,禅宗一代大德,信徒中有一位曾姓妇人,常常来供养禅师,草堂很感谢,常怀报恩之心,死后竟托生为曾妇之子,有智有福,少年得志作了宰相,即曾鲁公。“操履潜确之人”是指持戒精严者,大家都知道三生石的故事,三生石讲圆泽禅师与李原居士的掌故。李原卸了官职,住在圆泽庙里,有一天二人商量想朝峨嵋山,李原主张走水路,圆泽想走旱路,最后依李居士从水路行,走到一个小镇遇到一位怀孕妇人在河边洗衣,圆泽一见就落泪不已,居士问其故。他说:“我之所以不愿走水路,就是怕遇见她,她已怀孕三年,等我分娩。今天已逃不掉,三天后请你来妇人家,我见你一笑为证。十五年之后八月中秋在杭州灵隐再见一面。”后来一一皆验。圆泽有神通,能知过去未来,尚逃不了投胎轮回,只因习气未除。世间作大官发大财的,过去世皆是大修行人,习气未除,不肯往生西方,多年苦修换来一生荣华富贵,落得三世怨,殊不值得,可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三世怨       学佛)(五明学佛网:三世怨       学佛)  

 唐仲容居士:谈学佛要点 

 唐仲容居士:长期学佛实践形成的定见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