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岁月飘逸:学习佛教文化,要有平常心态


   日期:2011/9/11 9: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这是本人对学习佛教文化的肤浅理解,仅供佛友探讨,若有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在学习佛教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或多或少的疑问,或者说是困惑。我们怎样才能把握好佛教文化的精神?怎样去从事行善的活动,才能获得行善积德的效果?

而本人认为,我们在从事各类行善积德的活动过程中,都不要抱什么目的去行善,更不要将行善活动与自己获得什么好处联系起来,这样的行善活动才是围绕他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才是真正的行善活动。我们在不计较个人得失而付出的善行为,才是我们心中善的本来意义。我们在学习佛教文化的过程中,要认真领会佛教文化的精髓。我们在从事行善积德的活动中,要结合佛教文化的精神,去从事行善积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本人从来不反对那些从事善活动的人们,因为他们从事的善活动,使得社会更和谐,人们的精髓更健康。本人写这样的文字,不外乎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希望佛友们,在从事善活动的时候,要注重个人的行为修养,用自己正确的行为来栓释佛教文化的精神。从而让更多的人融入到佛倡导的善行为之中来。

本人在学习佛教文化的时候,时刻都能够感觉到佛的存在。感觉都周围的人都是佛潜在的弟子。因为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时常说行善积德,那我们就必须要知道行什么善?积什么德?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东西,才能不盲目的去从事一些所谓的善活动,也才能不盲目地去付出一些所谓的善行为。诸如当今社会常常出现的好人难当的一些怪现象一样,让自己进退两难。我们在把握好一定的行为尺度的时候,就能够将我们的一切善行为表达到完全的程度。这样的行为才是有意义的善行为。

学习佛教文化的这一段时间以来,本人都抱着平常的一种心态,一切顺其自然。凡是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一切善活动,本人都积极参与。融入其中。可能我这样做,会受到一些佛友的不理解。这个道理其实也简单。原因是我们都是社会中人,还在为社会工作,还有一个家庭。我们要维持目前的一种平衡,就必须要履行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

一个人,你将你的家庭弄好了,这就是一份贡献。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和和美美的,社会就很和谐。我们每一个家庭的成员都能够有一颗行善积德的心,哪怕他并没有直接去从事行善积德的活动,他也支持了行善积德这个活动。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强求他人,更没有必要弄出什么标准来。只要我们都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哪怕我们不能修成正果,我们也为社会作出了表范。这样的表范,其实就是一种大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如果每一个人都去做了,我们的社会还会有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吗?

学习佛教文化,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从平常的小事情做起。要明白小中见大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会感觉到我佛无处不在。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平常心       行善)(五明学佛网:平常心       行善)  

 杨佛兴居士:评“平常心是道” 

 郭元兴教授:人间佛教与平常心是道——答汪燕鸣先生问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什么是平常心 

 龚隽教授:禅学的生命智慧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 6.平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麻天祥教授: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 

 刘先和居士:平常心是道 

 仁焕法师:断恶行善念佛才有用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 

 衍慈法师:「平常心」是什么?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不念获罪无量、守此四法、终身及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