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不理》文摘8


   日期:2011/7/29 1: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不理》文摘8

要他人肯有何益

今天看到太仓问梅院宦陈永修禅师的事迹,发现他与舜禅师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尤其是对他们之间关于“肯”与“不肯”的对话特别有感触。“肯”是古代禅宗里面的一个特殊的字,表示认可你已经开悟,同时还有很多别的意思。

师问舜曰:“子近日作么生?”

舜云:“上是天,下是地。”

师云:“大有人不肯汝。”

舜云:“要他肯有何益。”

师便打。

舜云:“大有人不肯和尚。”

师云:“作么。”

舜云:“切莫教坏人家男女。”

师云:“玄沙为甚不肯灵云。”

舜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颔之。

祖宗给我们留下了一千七百则公案,实际上就是给我们留下了一千七百则“肯”的过程。这是有记载的“肯”的事实,还有没有记载下来被“肯”的,或者压根不想要人“肯”的祖师就多如牛毛了。

我们还没有开悟的人,或者说是还没有成就的人总是希望被人认可或者叫“肯”。心里面存有这个想让人“肯”的心,那你就永远没有机会真正开悟。所以,修行人不能存有被认可或者被“肯”之心。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的一生感觉自己是在怀才不遇中度过的,或者叫作没有被“肯”中度过的,这实在太可悲了。还有很多人,他们总是埋怨命运,觉得自己的才智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没有被充分的发挥。所以,一生之中都是郁郁寡欢的。

如果我没有学佛,可能也会走与他们同样的路子,甚至比他们更加糟糕。因为我以前的观点就是“凭什么我的才智要为你服务?我为人民服务是对的,但你要先证明你是个人民”之类的荒谬观点。一天到晚总是埋怨自己的命运怎么这么坏,从不在自己的行为上去找原因。

现在知道一切是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的,一切都是在自己的脚下,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不管是好是坏,不管是怀才得遇或者说是被“肯”,还是怀才不遇或者说是不被“肯”,一切是自己所作所为的结果。而且,这一切是你自己可以控制的,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去达到你希望的目标。

现在通过深入地学佛,知道了所谓的怀才不遇实在是一种愚痴,你有才就有才,干嘛非要别人认可、别人“肯”呢?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只要你知道了自己的价值,只要你明白了平等,何必非要迎合别人的观点,乞求别人的认可或者说是“肯”,实现所谓的社会价值呢?

你的才智,不管别人的看法如何,如果对社会有作用,你就是什么也不做也会影响身边的人,感染身边的环境。事实上反而是各种所谓的认可,往往是虚构的,远不如自己身体力行来得更加踏实。不乏成就伟业之人却在历史上横遭非议,即使像孔子、老子等圣贤,在历史上被骂的时候也是很多的。

这里面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了,那就是“什么是成功”这个问题?佛教以般若空性的智慧来看,一切是平等的,不落是非、好坏等二元对立之中。什么是成功?什么是不成功?什么是功成名就?什么是功不成名不就?根本就没有标准可衡量。

所以,要别人认可或者“肯”有什么用呢?甚至存有这个要人认可或者叫“肯”的心就已经是不入流了。这一定是常常向外追寻,而又常常到处碰壁的人。即使一时得到了认可或者说是被“肯”,也不会是长久的。只有通过不断地修行,我们才能够学会一切向内心追寻,才能真正地被认可或者叫被“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