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原创

 德钦旺姆:每天进行忏悔


   日期:2011/6/28 19: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每个人皈依佛门都有很多原因。对于我来说,其中有一个原因是,自己以前做过太多的错事。曾经的我傲才视物、争强好胜、心胸狭隘、盛气凌人,为此伤害了很多人,自己也一直在苦恼当中,想到自己以前做的错事,就感到心如刀绞,特别难过,无法容忍和面对自己。每每跪在佛前,读诵“往昔所造诸罪业,皆有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时都会泪如雨下,并希望能够改过。可是在刚皈依上师、三宝时,心里被各种各样的恶念所充满,就算人在寺院,心也不在寺院,脑海里有各式各样杂七杂八的念头,我知道自己一定有问题。随着,学习《广论》后,更加确定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

    有一天,看了奔恭甲格西的故事。奔恭甲曾经是个大恶人,后来他悔过自新,弃恶从善,开始修学佛法。开始的时候,他摆了白色和黑色的两堆小石子,当一念恶心生起的时候,便拿一粒黑色的小石子放在一边;当一念善心生起的时候,就拿一粒白色的小石子放在另一边。开始的时候小石子多是黑色的,很少有白的;之后黑石子愈来愈少,白石子愈来愈多了。时时看住自己的心,就像警察拿着枪,防着犯人,专心一意地,就只注意这个工作而已。因他生起恶心的时候,自己马上知道要去除恶念,因而善心立刻滋长。

    于是,我便拿起法镜照射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细致的观察自己的心念,并时刻记录下来,每个恶念的内容和根源是什么?开始的时候,自己常常处于恶念当中而不自知,还觉得很有道理。当我猛然醒悟时,就不断地提醒自己注意并责问自己。这样的日子持续几个月,恶念减少了很多,心境也越来越明朗,自己也越来越快乐,从原来的斤斤计较到乐于奉献,愿意去帮助别人,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我勉励自己去做,也甘愿吃亏。

    现在回想起来,我是非常幸运的。上师、三宝的加持,从一开始我便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看到有的人、皈依佛门的时间虽然很长,却走向了一条相反的道路,不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而是全神贯注的去挑剔他人的毛病,自己真为她们感到惋惜!

    贪嗔痴这些毒瘤不从身上挖出去,永远不会有进步。在这里特别提出妒忌这个可怕的心理,许多学佛人都被它所控制,我自己也曾经有过一次,在妒忌这个魔障心驱使下,把自心的邪恶变成对上师的埋怨!当我反省过来时,知道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上师面前求忏悔,并发愿从心底把妒忌的种子根除掉!对于我的错误和恶念,上师也都知道,他永远不会轻蔑我,依旧会包容我,“对诸心识污染者,诸佛未曾轻蔑过”。

    妒忌是个很怕的心理,它能把你累生累世积累的善根摧毁,也会把好不容易修法所积的福德丢失。我们天天这么辛辛苦苦的追求解脱,追求快乐,我们真心想离苦得乐,不希望有病痛、贫困、灾难等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去念佛、磕大头等进行种种的修法,以及行种种善,为寺院做贡献、为众生去服务,可是如果我们的心还是一点都没有改变,如果还是整日都在种种的丑恶的心态当中,而自己不自省,我想不论做了多么辛苦的事情,还是没有进步,挡不住困苦的来临,也闭不上三恶道的门,因为自己的种种的丑恶的心态是把自己推向痛苦的根本所在。

    当我们心里满怀各种苦闷,生活中有种种的不如意时,各种的病魔灾难偏偏降临到我们身上,当我们向上师、佛菩萨祈求时,可曾想过,为什么我们自己会受苦?是老天不长眼吗?是社会不公平吗?不是,是自己的业障,自己内心的邪恶、丑陋造作了种种恶因,而受的恶果,是自己恶的心理招感种种不如意。这是上师、三宝告诉我们的真相和道理,为什么不去自省?为什么不去忏悔自己无始以来的罪恶?反而去增长自己的恶念呢?我经常提醒自己:如果我自己不自救,谁能救你?上师能像丢石子一样给你丢到极乐世界吗?如果那样的话,佛菩萨早就那么做了,可是不行。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每天都要认真的反省自己一天当中做的错事,用忏悔来铲除心里邪恶的种子,时时低下头来查看自己的内心并学会诚实,坦诚的面对别人,也坦诚的面对自己。

 

(转自妙吉寺:http://www.cymjs.com/)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