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好人不会得好报吗?


   日期:2011/6/12 9:4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什么好人不得好报?为什么鬼神不护佑他们?为什么还不能消他们前生的业?改恶行善能得善报吗?我们凡夫怎么办?”

    这些疑问,更印证了我们佛弟子真的是迫切需要在社会大众中乃至新学佛弟子中大力弘扬《佛说五苦章句经》所说的“因缘生死罪苦。五道分明。令信罪福。事事了了”, 也就是把“因果报应和六道轮回的真相”这个学佛的前导和基础打扎实,才能避免世人因看不清事实真相而得出“好人不得好报”等错误结论,进而在社会上恶性循环形成不畏作恶、反惧行善的不良社会风气。而现实情况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全世界,这种基于错误知见的不良社会风气是愈演愈烈了!

    要解决这个疑问,需要了解一些因果规律里相关的基本事理。

    1、真正好人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佛弟子应该随喜任何人的善心善行,这些世间的好人都有一定的慈悲心,做了许多利益社会和他人的事,所作所为决定功不唐捐,值得随喜和赞叹,在因果上讲,他们的善心善行必有成熟一天。可是现实生活中许多“好人”为什么没有让我们看到当生的善报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地知道,世间里所说的“好人”若与佛教的“好人”(即真正的好人)标准相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那么什么是佛教标准上的好人呢?出世间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行善三轮体空的高标准在这里且不展开讨论,我们谈佛教里最低的世间善人标准,就是佛经里经常提到的“善男子”(善女人)。

    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些世间里一般所说的“好人”是否“善男子”(善女人),在《杂阿含经》里佛给出了善男子的标准:“有不善男子、善男子。谛听。善思。今当为汝说。云何为不善男子。谓杀生者。乃至邪见者。是名不善男子。云何善男子。谓不杀生,乃至正见,是名善男子。”——也就是奉行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YIN,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的人,才是“善男子”(善女人),才能算得上是佛教里所说的最低标准的好人。以这个最低标准来看,很多世间里的好人的缺点就暴露无遗了——他们虽然也帮助了很多人,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因为不懂得大自然的因果规律,十善业上有所亏欠,杀生食肉乃至种种不善,在无知中伤害了其他许多众生,这些恶业一旦成熟结果,就很容易会导致世人产生所谓好人不得好报的错觉。

    什么是真正的慈悲?佛告诉我们佛弟子应学习的慈悲有三种:“一众生缘慈,二法缘慈,三无缘慈。云何众生缘慈?若初发心,遍观有情起大慈心。云何法缘慈?若修行时观一切法,名法缘慈。云何无缘慈?得无生忍,无有二相,名无缘慈。”(参见《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罽宾国三藏般若译),大家看,对于未断烦恼的凡夫位初发心佛弟子,慈悲的最低的要求是什么?对一切众生起大慈心的众生缘慈悲!而放眼世间里一般所说的“好人”,他们虽然也有一定的慈悲心,但是因不明究竟事理,多属狭隘的有特定对象的有缘慈悲:

    比如一个人喜欢帮助贫困学生,当然这是好事,会有善报,也应该随喜赞叹,可是若他还喜欢打猎钓鱼,对动物就没有慈悲,杀生无数,因缘际会,恶报也定会现前;还有人喜欢救助流浪的小狗小猫,当然这是好事,会有善报,可是他却喜欢钓鱼、吃海鲜,伤害水族众生无数,恶报也定会现前……

    所以,这些世间的好人常常做事善恶夹杂,距离真正世间善人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难免会有恶报现前之时。

    2、善恶不抵,缘有强弱,报有迟速。

    世间的好人做了很多善事,为什么不能灭前生的业?

    因为善恶并不是一个简单相抵的关系
    你帮了张三一个大忙,并不能弥补你对李四的亏欠;
    你救了一百条流浪狗,并不能使你杀的那头猪的命债消失;
    你参与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并不能说你去杀生吃海鲜就没恶报了;
    你布施给王五许多金钱,并不能说你捅他的那一刀就没后果了……
    打个比喻,就如同我们在田地里既种了瓜果又种了荆棘,那就既会吃到甜美的瓜果也会有荆棘刺脚的过患,而不会是瓜果和荆棘互相抵消,啥果报也没有了。
    既然善恶不能简单相抵,我们凡夫怎样才能消除恶业的果报呢?
    其实佛还是让我们要断恶修善,但佛让我们一定先对恶业进行忏悔,忏悔确实是可以消除恶业的。《业报差别经》中说:“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我们忏悔消除了恶业,在此基础上再广修善法,就如同我们在田地里清除了荆棘和杂草,再种上各种瓜果,到了收获季节,就唯有口福之美而无刺脚之患了。可惜的是,现在知道忏悔恶业、改恶向善的善人还是太少了。
    那么为什么世间的好人善果尚未得到,却先恶报现前了?
    这是因为善恶果報,强者先牵。《成实论》(诃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告诉我们:“若受黑业报时不容白报。受白业报时不容黑报。所以者何。一切众生皆集善不善。业力相障故不得并受。如负二人物,强者先牵。”律宗祖师道宣律师在所著《广弘明集》里根据佛经总结:“业有三报。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苦乐即此身受。生报者。次身便受。后报者。或二生或三生百千万生。然后乃受。受之无主必由于心。心无定司必感于事。缘有强弱。故报有迟速。故经曰。譬如负债强者先牵。此因果之赏罚。三报之弘趣。自非通才达识。罕得其门。世或有积善而得殃。或有凶邪而致庆。此皆现业未熟而前报已应。故曰。贞祥遇祸妖孽享福。疑似之嫌于是乎在。斯则颜子短寿。运锺在昔。今之积德利在方将。盗跖长年。詶于往善。今之肆恶衰在未来。”看了祖师们关于得果时缘有强弱、报有迟速的总结,我们就会明了,世间的许多好人,因不明因果,多做的是善恶间杂之业,前生也有很多恶业,若今生善业尚未成熟而前世今生的恶业先熟,世人看到的,就是所谓好人不得好报了。

    3、善恶福祸一念间 外力无法改定业

    为什么鬼神不护佑这些世间的好人呢?佛菩萨为什么不加被他们呢?
    关于护法神的问题,佛告诉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的确就有鬼神和天人与我们在一起相伴随侍: “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时,皆有鬼神随逐拥护。”(《长阿含经》) “如人从生,有二种天,常随侍卫,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见人,人不见天。”(参见《华严经》),我们一切身口意的善恶,这些鬼神天人悉知悉见,随着我们心念行为的善恶,他们会有不同的表现。
    莲池大师《缁门崇行录》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光孝安禅师,住清泰寺。定中见二僧倚槛相语,初有天神拥卫倾听,久之散去;俄而恶鬼唾骂。乃扫脚迹,询其故,乃二僧初论佛法,次叙间阔,末谈资养。安自是终年未尝言及世事。”大家看,僧人谈佛法时天神拥护,一聊闲天话家常,天神就走了,再谈名闻利养,连恶鬼都来唾骂他们。我们起心动念,一念真善,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一念恶生,不单善神远离,鬼都瞧不起你。善恶福祸真的皆在一念间,佛在《八大人觉经》上说:“心是恶源,形为罪薮。”憨山大师说:“一念恶心起。刀林剑树枞然。一念善心生。宝地华池宛尔。”(参见《憨山老人梦游集》),我们凡夫修行就要从举心动念处下手用功夫,管好自己的心念,常常正念现前,则自然依报随着正报转,个人命运就会转变。作为共业,国家的命运也是如此,佛在《正法念处经》里告诉了我们世间种种灾祸的由来:“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龙世界。以何业故。诸龙降雨。复以何业。降诸灾雹。即以闻慧。知此恶龙含毒瞋恚。不顺法行。一一龙王。瞋恚斗诤。起恶云雨。恶风灾雹。悉令五谷散坏不收。以诸众生行于非法。恶龙瞋恚。故有斯变。复次比丘。知业果报观龙世界。云何于阎浮提降澍时雨。润益甘蔗稻麻丛林大小麦豆。五谷增长。即以闻慧。见法行龙王。降注时雨。以义安乐利益众生。以诸众生随顺法行。降澍时雨。令国丰乐。”——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国家是善神拥护、风调雨顺还是恶神当道、风雨失调、灾祸频仍的原因,还是取决于我们世间人自己的心意和行为到底是善是恶,是“随顺法行”还是“行于非法”,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勉力行善,让善神增长势力、拥护世间,不要让恶神得势、肆虐世间。
    定业现前时,不但鬼神天人无能为力,佛菩萨也改不了众生的定业。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不理解佛陀所说定业难转的话,在琉璃王攻打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城时,以神通飞入被军队围得水泄不通的城内,用神通把五百位释迦族盛放在钵内,认为能够保护这些释迦族,可是过后看钵,五百位释迦族已变成了一滩血水••••••

    这就说明,真正决定我们命运好坏的,并不是这些护法鬼神,也不是佛菩萨,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念和行为。另外,我们也能知道,那些善恶间杂的世间“好人”,并不能时时感得护法善神的拥护——一个人在发心资助贫困学生时自然会有善神拥护,可是当因为自己的贪欲而奔波在吃海鲜杀生的路上时,又怎么可能指望善神拥护呢?

    4、重报轻受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一种现象,就是你真存好心、做好事,也常有不顺利乃至不好的事发生,比如一个好人见义勇为救助一个车祸伤者,可伤者不但不感恩救助者,还诬赖是救助者撞了他;又如一个好人看到有人落水了,见义勇为去救落水者,落水者得救了,可是他却自己淹死了……这难道不是好人不得好报的例证吗?
    不是,这是重报轻受的现象:无量劫来我们所造的重罪,本来会在将来有非常严重的果报,包括堕入地狱无量劫等等,因为我们行善的缘故,这些严重的罪报就以这种现实生活中的恶报给报销掉了,这就是重报轻受。世人不知六道轮回真相,他不知道当生的生死比起在三恶道里千生千死的重苦来,实在是轻太多了。古时民女林默行善救人遇难成为万民供奉的善神妈祖的传奇,就是重报轻受的一个实例。
    佛在《金刚经》中曾一语道破了这种重报轻受的道理:“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说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金刚经(这当然是大好事),如果受他人批评、侮辱、辱骂(生病、破财等不顺利的情况也是类似道理),这些都是先世的恶业,原本应该投生到恶道去受大苦的,现在因为受持金刚经,恶业取消,重报轻受,将来一定成就无上的佛道。世人做世间的好事时偶有不好的现象,也是这个道理。
    因果丝毫不爽,对于真正的善人——佛教里说的圣人,包括罗汉、菩萨和佛,他们的最后身也要偿还宿债,这都是无量劫来宿世恶业的余报,此生报尽之后即永远解脱生死苦海,这也算是重报轻受的一种。比如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因为宣讲佛法(这当然是大好事)而被外道打坏了身体最后入涅磐,《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佛讲了其中因缘:“时诸苾刍咸皆有疑。请世尊曰。圣者目连曾作何业。被诸外道粉碎其身。世尊告曰。汝等苾刍大目乾连自所作业。无人代受。乃至广说。乃往古昔于一城处。有一婆罗门妻诞一男。年既长大为其娶妇。儿于妇处极生爱恋。母瞋新妇儿怀忿心。于其母处不为敬重。母责子曰。汝爱其妇与我相违。妇闻是语遂生恶念。此之老母年过容华。于己婿边未能暂离。而更于我夫主强说过非。从是已后常求母过。后于异时妇见姑嫜作私隐事。遂告其夫共生瞋忿。子告妇曰。愚痴老耄尚不息心于我少年强生言责。遂起恶心作碜害语。如何得有勇力之人。打彼身形碎如捶苇。汝等苾刍勿生异念。往时婆罗门子即大目连。由于父母发生恶念作无义言。于五百生中身常被打碎如捶苇。乃至今日最后生身。于我弟子声闻众中。神通第一尚受斯报。是故汝等当知。先所作业必须自受。无人代当。乃至广说如是应学。诸苾刍众闻已奉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圣者已证圣果,最后身受报丝毫不会影响其果位,之后即可证入涅磐境界佛的最后身马麦之报、头痛之报、受谤之报等都是此类。

    总而言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我们做好事时,纵然会遇到了种种不如意或不顺利的事,一定要记得经典里告诉我们的这些道理,勇猛行善,不要有怕吃亏的心理——因果规律是不会让任何人吃亏的。
    好人一定有好报!     
    谨以此文回向天下一切众生增长智慧,深信因果,发菩提心,断恶行善,成就无上佛道!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