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一法师:《与祖师同行》文摘37


   日期:2011/5/22 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与祖师同行》文摘37

——佛法与现代科学

 

今年夏令营的时候,发现用现代物理来解释色(物质)空很容易,也很简单,还很容易让这些学生明白,于是写成《现代物理解色空》:

 

这几天解释营员的问题时发现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用现代物理来解释色(物质)空的时候会非常的简单与形象。因为“空”在佛教里面解释起来有点抽象,比较不容易让人明白,而“空”却又是佛教的精华,不与人讲清楚就很难进行其它问题的解释不与人讲清楚就很难进行其他问题的解释。所以自己常常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释。

我们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世界是由粒子组成的。不管是什么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一直分下去就是电子与质子,而且电子在围绕质子运转。不管分子的排列有多么的紧密,其中的空隙都非常的大,也就是说“空“的地方占绝大部分。

即使是有“质量”的质子再分下去,则呈现不可测状态,一时表现为质量,一时表现为能量。所以,“非空的有”表现为不稳定,或者说是幻化的。正好符合佛教里面说的“真空幻有”。这样解释“空与有”对于现代的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所以这几天常常使用。

六祖在《坛经》里面说:“欲拟化他人,自需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我想用这个方式来解释“真空幻有”一定还会有很多的难问,但是自然规律是与佛法是一致的。所以,自己有信心将这种解释方式进一步完善,让更多的人接受。

 

日记公开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帮助。有的认为不对,有的大加赞赏,绝大部分是认为这个解释很荒谬。自己也是没底,但是,自己心里面坚信六祖的话,坚持自己的观点,同时一直在找有关这方面的证据。所以一直就在脑子里面回想所读过的经典,可惜的是能记得的不多。

一个多月来的收获,也还让自己满意,记起了《楞严经》里面好像有这方面的文字。比如:

 

阿难。如汝所言四大和合,发明世间种种变化。阿难。若彼大性,体非和合,则不能与诸大杂和。犹如虚空,不和诸色。若和合者,同于变化。始终相成,生灭相续。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阿难。如水成冰,冰还成水。汝观地,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邻虚,即实空性。阿难。若此邻虚,析成虚空,当知虚空,出生色相。汝今问言,由和合故,出生世间诸变化相。汝且观此一邻虚尘,用几虚空,和合而有。不应邻虚,合成邻虚。又邻虚尘,析入空者,用几色相,合成虚空。若色合时,合色非空。若空合时,合空非色。色犹可析,空云何合。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这段对我们这个器世间(佛教把没有生命的物质世界称为器世间)的描述。尤其是对微观世界的描述,是如此的透彻,与现代物理最小微粒的不稳定性是如此的吻合。其中之难以理解的是我们对“空”这个字的理解。我们一讲到空,就认为是什么也没有,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实际上“空”是“不稳定地存在”的意思。

再比如:

 

由因世界虚妄轮回,动颠倒故,和合气成八万四千飞沉乱想。如是故有卵羯逻蓝,流转国土。鱼鸟龟蛇,其类充塞。由因世界杂染轮回,欲颠倒故,和合滋成八万四千横竖乱想。如是故有胎遏蒲昙,流转国土。人畜龙仙,其类充塞。由因世界执著轮回,趣颠倒故,和合暖成八万四千翻覆乱想。如是故有湿相蔽尸,流转国土。含蠢蠕动,其类充塞。由因世界变易轮回,假颠倒故。和合触成八万四千新故乱想。如是故有化相羯南,流转国土。转蜕飞行,其类充塞。由因世界留碍轮回,障颠倒故,和合著成八万四千精耀乱想。如是故有色相羯南,流转国土。休咎精明,其类充塞。由因世界销散轮回,惑颠倒故。和合暗成八万四千阴隐乱想。如是故有无色羯南,流转国土。空散销沈,其类充塞。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神鬼精灵,其类充塞。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精神化为土木金石,其类充塞。由因世界相待轮回,伪颠倒故,和合染成八万四千因依乱想。如是故有非有色相,成色羯南,流转国土。诸水母等,以虾为目,其类充塞。由因世界相引轮回,性颠倒故,和合咒成八万四千呼召乱想。由是故有非无色相,无色羯南,流转国土。咒诅厌生,其类充塞。由因世界合妄轮回,罔颠倒故,和合异成八万四千回互乱想。如是故有非有想相,成想羯南,流转国土。彼蒲卢等异质相成,其类充塞。由因世界怨害轮回,杀颠倒故,和合怪成八万四千食父母想。如是故有非无想相,无想羯南,流转国土。如土枭等附块为儿,及破镜鸟以毒树果,抱为其子,子成,父母皆遭其食,其类充塞。是名众生十二种类。

 

这段对情世间(佛教把有生命的物质世界称为器世间)的描述,其中就非常详细地描述了我们这个世界中动物的形成。而下面这段佛陀与富楼那的对话,非常全面地把我们这个世界的形成描述出来了,为什么会有山河大地,为什么会有金、木、水、火、土等等讲得非常详细。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汝常不闻如来宣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富楼那言。唯然,世尊。我常闻佛宣说斯义。佛言。汝称觉明。为复性明,称名为觉。为觉不明,称为明觉。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无所非明。无明又非觉湛明性。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

复次富楼那。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觉闻知。同业相缠,合离成化。见明色发,明见想成。异见成憎,同想成爱。流爱为种,纳想为胎。交遘发生,吸引同业。故有因缘生羯罗蓝遏蒲昙等。胎卵湿化,随其所应。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湿以合感。化以离应。情想合离更相变易。所有受业,逐其飞沈。以是因缘,众生相续。

富楼那。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贪爱同滋,贪不能此,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YIN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

 

原来佛陀早在两千多年前,不但把我们的世界描述得非常清楚,还把这些物质的转化过程也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楞严经》中讲世界的现象,与现代科学发现的现象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不好理解,是因为古人与现代人的语言有区别,再加上古人与现代定义的名词有差别,甚至于所说的侧重面不同,现代的人就很难理解或者说看不懂。

自己看完《楞严经》之后的感觉,就像孙猴子翻了无数个跟头,留下一个记号,最后如来让他看他在如来手掌上留下的记号。自己又想起四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的文字:

 

诸经观法,备有多种。傅大师*(师,一作“士”)所说,独举守一不移。先当修身审观,以身为本。又此身是四大、五阴之所合,终归无常,不得自在。虽未坏灭,毕竟是空。《维摩经》云: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又常观自身空净如影,可见不可得。智从影中生,毕竟无处所,不动而应物,变化无有穷。空中生六根,六根亦空寂,所对六尘境,了知是梦幻。如眼见物时,眼中无有物。如镜照面像,了了极分明,空中现形影,镜中亦无物。当知人面不来入镜中,镜亦不往入人面。如此委曲,知镜之与面,从本以来不出不入,不去不来,即是如来之义。如此细分判,眼中与镜中,本来常空寂,镜照眼照同,是故将为比。鼻舌诸根等,其义亦复然。知眼本来空,凡所见色者,须知是他色;耳闻声时,知是他声;鼻闻香时,知是他香;舌别味时,知是他味;意对法时,知是他法;身受触时,知是他触。如此观察,知是为观空寂。见色,知是不受;不受色,色即是空。空即无相,无相即无作。此是解脱门。学者得解脱,诸根例如此。复重言说,常念六根空,寂而无闻见。《遗教经》云:是时中夜,寂然无声。常知如来说法,以空寂为本。常念六根空寂,恒如中夜时。昼日所见闻,皆是身外事,身中常空净。

 

佛陀在两千多年前,就对如今用科学手段所证明的一些现象,有十分的了解,只是没有人问到而已。所以现代科学家应该多看看佛经,那里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很多佛教已经定义过的名词大可延续使用,没有必要再重新定义,这样既减轻了现代人的工作量,也消除了人们对佛教的误解。我们感觉现代科学与佛陀所说有出入,那完全是因为今人、古人对事物的定义与名词上的区别,是我们智慧不够的表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