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彼佛光明无量


   日期:2011/5/10 1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经【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下面两段经文跟我们说明弥陀光寿,这都是从一切无量里面提出两个纲领。先说“光明无量”。光明是智慧,佛有无量的智慧;也就是说,我们的自性、真心本性,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佛,一切业障都消除干净,所以性德圆满的透露,在相上就是光明遍照,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照。对我们来讲,他有摄受加持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消除业障,启发智慧;但是我们要有始觉,才能得到佛对我们的加持。假如我们不具备这个相应,佛光虽然遍照,我们本身有障碍;换句话说,我们拒绝他、排斥他,佛加持的功能我们就享受不到。所以一定要深信不疑,一心称念,必定业障天天消除,一天比一天少,智能一天比一天增长,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这就是相应的现象。或者问:相应的样子是什么?一念相应一念佛,一念佛就是一念得到佛的气分,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相应是个什么样子?相应就是业障消除、心地清净、智慧增长,这就是相应的样子。

  要解【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这是说明光明的意思。为什么要用“无量光”来解释阿弥陀?心性本来是寂的,“寂”是静的意思、是定的意思。安静、清净,这是寂的意思;安静是不动的,也就是定的意思,清净是决定没有污染。心性,它起作用就是照;这是讲的本性。一切诸佛如来都证到究竟圆满的寂静,这寂静达到究竟圆满。我们讲到等觉菩萨,跟佛只差一个阶级,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换句话说,他在清净这里面来讲,还不是圆满的清净,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存在,一定要把这一品无明也破掉,那就完全清净。完全清净,我们叫寂静。大乘经上讲,寂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也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才是真的清净,一尘不染;中品就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下品,当然他要带两品无明,就是法云地的菩萨,我们通常讲十地菩萨。十地菩萨是四十二品无明他还剩两品,等觉剩一品,我们叫中品的寂灭,五忍菩萨里面中品的。到上品,这就是佛,完全清净了,净里头一点污染都没有,所以他的光明是圆满的,是遍照的。

  ‘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就《仁王经》五忍位菩萨来讲,这是上品的寂灭忍,寂灭是属于上品。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它起的大用就是无量的光明,遍照十方。诸佛如来是光明遍照十方,阿弥陀如来是遍照十方,我们当然都在佛光之中。现在的问题,我们既然在佛光注照之中,为什么没有感触?为什么没有见到?这个问题不在佛那一边,在我们自己这一边。譬如,我们走到室外,阳光普照,太阳的光明普照,我们偏偏盖个房子住在里面不让它照到,这个不是太阳的事情,不是它的过失,是我们自己找的麻烦,障碍在我们自己这一边。阳光遍照,我们做的障碍很明显,这一说我们就明了。佛光上,我们做的障碍是什么?这个障碍就是不信,经论上讲的见思烦恼贪瞋痴慢疑,这是疑在那个地方作祟,我们对佛菩萨所说的怀疑,对于事实真相完全迷惑而不认识。这些大圣大贤给我们介绍的,我们不能接受又不能相信,障碍发生在这个地方;如果我们深信不疑,这个障碍就没有了。能够老实念佛,注意“老实”两个字,老实就是一心念。一心很难,一心就是老实,老实就是一心。能老实念就相应了,相应是佛光遍照、佛力加持,你就感受到,你就接触到了;前面讲与佛的气分相接触,真的就接触到了。

  ‘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一切诸佛,事实上这个名字都可以用,所以阿弥陀,我们本经后面讲是诸佛名号,一切诸佛都是无量光,都是无量寿。‘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这是说明一切诸佛都是无量光、无量寿,为什么我们单单称西方世界这一尊佛,称他作无量光佛、无量寿佛?这个从缘上讲。理上讲是一桩事,但在缘上讲,就各个不相同。“因中”,因是没有成佛以前,像我们现在初闻佛法、发心学佛,我们每个人愿望不相同,所以一切诸佛在因地当中愿力不一样。像我们现前,我们学佛,我们为什么学佛?每一个人学佛的因缘不相同。我们学佛,希望将来得到什么?我们这个愿望也各个不相同。所以到成佛,到这个果地上,果地上虽然智慧、德能完全相同,度众生的缘不一样。度众生的缘,那要靠各个人生生世世修行发的心、发的愿,要与那个相应。一切诸佛在因地上修行,佛在大小乘经上也曾经跟我们说过,我们要给他做一个比较,确实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发的这个愿大,发的这个愿非常具体。通常佛教给我们“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也依样画葫芦念一念,有口无心。不像阿弥陀佛,他的愿那么真切、那么详细。第一个愿是他的世界没有三恶道,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只含糊笼统一句。确实他的愿跟别人的愿不一样,尤其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一般人希望成佛就好了,他不但成佛,还要超过一切诸佛,这个愿的确很少见到。成佛还要超过一切诸佛,成佛哪能超过一切诸佛?一切诸佛平等的,怎么可能超过?根本就没这个道理。他那个超过,是讲度众生的缘超过,在智慧、德能上,佛与佛决定是平等的。这是一切诸佛因地的愿力不同。

  “随因缘立别名”,我们也明白这桩事实,一切诸佛是这样的,一切菩萨也是这样的。所以佛菩萨,说实在话没有名号,佛菩萨的名号是随因缘别立的,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如果他的因缘相同,名号就相同,这有一点像我们世间学校教员老师的名号一样。譬如,在这学校里面教国文的,我们就叫他国文老师。国文老师不是他专有的名号,是他教国文,我们叫他国文老师;教数学,我们叫他数学老师,是这么样建立的。一切诸佛菩萨名号,统统是这样因缘建立的,因此同名同号的佛菩萨无量无边,这个要知道。有些人不了解这个事实,我们常常碰到有人问:“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是女的?”你们说到底是男的、是女的?就如同我们要问你:“你学校教国文的老师是男的、是女的?”就是这个意思。男女老少统统有,统统都是。

  阿弥陀佛所以称他作阿弥陀,与他因地愿行有关系,这个名号从这里建立的。他因地里称作法藏比丘,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知道得很清楚。他所发的愿,我们现在也清楚,愿是怎么发的,这个我们在经典里面都曾经读到。他四十八愿里头有“光明遍照”这一愿,他成佛了,这一愿也兑现了。所以世尊在此地,就用“无量光”来解释阿弥陀的意思;他愿当中也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都是弥陀在因地上的本愿。“今果成如愿也”,现在他已经成佛,果就是证果,证到究竟圆满之果,他的愿都能够如愿以偿,每一个愿望统统都兑现了。

  ‘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道同。’从这个理,这些事实上来讲,一切诸佛平等无二。“法身”就是真心本性,是一切法的理体,是一切法的理性。他的智慧、光明是本来具足的,这不是修的。无量无边,这叫“无分际”,际是边际,分是分别,没有分别、没有边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报身是自受用身。成佛之后,自己受用的身,自受用身确实是无量寿、无量光,称性的起用,完全跟真如本性一样,这是自受用。这是“佛佛道同”。佛教我们修行证果,没有别的事情,无非是恢复性德本具的受用而已。所以诸佛菩萨并没有东西给我们,也不可能有什么给我们,完全是恢复自己的性德而已,这个我们要知道。

  讲到应化身,应化身是他受用身,那是一切诸佛都不一样,就不相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者,十百千由旬者,一世界十百千世界者。’这是讲一切诸佛应化身的差别,差别大小悬殊太多了,没有法子计算。这些光明大小完全是缘,不是诸佛如来他的能力有大小,不是的,是缘。譬如一个智慧圆满的人,学问、智慧、修养圆满的人,他要遇到一个六、七岁的小孩,他收他做学生教他,那只好用很初级的东西来教;换句话说,我们看他是一个小学老师,教小朋友。他如果在大学里面教这些大学生,他是大学教授。大学教授比小学老师,那个学问、智慧应该高很多。他可以教大学,也可以教小学。他所以能够发挥出来的,不是他自己,是看外面的对象。外面缘要是劣一点,他现的光就小;缘要是殊胜,他现的光就大。从他受用身来讲,这就是无量的差别。小,有照一由旬的,这大概是度一、两个众生,有一、两位众生缘成熟了,他不能不照顾。所以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机缘成熟了,佛一定也要度他。

  ……

  ‘唯阿弥普照,故别名无量光。’唯独阿弥陀佛在因地发的这个愿、结的缘,跟一切诸佛如来不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所看到的,佛在《无量寿经》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曾经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二百一十亿是密宗里面表法的名称,它不是数字,它是圆满的意思。像《弥陀经》用“七”表法;《华严经》用“十”表法,都是代表圆满,不是数字。密宗表法通常用十六、二十一。那就是说弥陀在因中跟众生结的缘,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处他没有结到,他的缘结得这么广。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跟他讲经说法,将十方诸佛剎土里面依正庄严、善恶因果都跟他说了;不但跟他说,而且以佛的神力,将一切诸佛剎土变现在他的面前,让他统统见到,所以这个缘就结得深、结得广。他成佛之后,他的教区就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剎土都是阿弥陀佛的教区。所以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劝人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是因中的愿不同,这是我们要晓得的。不是阿弥陀佛有什么特别之处,比诸佛高明,不是这个意思;那我们又在打妄想,又错了,是因地当中发的愿不一样,每个人的愿望不相同,是这么一回事情。故别名无量光。

  ‘然三身不一不异,为令众生得四益故,作此分别耳。’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实在讲是一而三,三而一,三身是一体的。一体为什么要说三身?这个说法,才能把事实真相圆圆满满的说出来。法身是本体,报身是自受用,应身是他受用(就是帮助别人的),这样才能讲得圆满,把这个事实真相叙述出来,是这么一回事情。“为令众生得四益”,四益是前面所讲的四悉檀的利益;欢喜的利益、生善的利益、破恶的利益、入理的利益,入理就是契入。为令众生得这四种利益,故作此分别;说三身,里面有这一个意思。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这是说明佛的光明无碍。现代的科技使我们知道,这个光确实有许许多多种,我们称它作光波。我们眼的能力所能够见到的光是很有限的,比这个波度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波度短的我们也见不到,所以眼的能力非常有限,在无数光波里面只能接收到这一小段。像无线电电波一样,我们这个机器不太灵光,只能收一个频道,其它频道都收不到,这个现象确实是如此。佛的光是圆满的,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在任何一个频道里面都能够收到,这个光叫做圆光,才叫做无障碍。

  “约人民言”,这是对我们来讲。“由众生与佛缘深”,众生接触到佛光,佛光是遍照。佛门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佛法对这个“缘”字看得很重,一定要有缘,缘深的人这一生就得度,缘浅的人这一生不能得度。但是佛的本愿是要度一切众生,缘深的,这一生帮他成就;缘浅的,帮他再加深;没有缘的,要跟他结缘。佛用这种方法,叫普度众生。没有缘的人,这一生当中偶尔听到一句“阿弥陀佛”,这就结上缘,生生世世希望把这个缘给他加深,一直到他成熟,缘成熟了,那一生就得度了。我们跟阿弥陀佛,可以说无始劫以来所结的缘,到今天也有相当的深度,这个深度是不是到了成熟的深度,那就很难讲了。如果要在这一生成熟,我们必须在缘上特别加强,用什么方式加强?“信、愿、持名”,用这个方法努力加强,这一生当中很可能就圆满,就成功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念佛       净土法门)  

 智谕法师: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法宣法师: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