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谕法师:缘起法泛谈 二、诸法悉由缘起现


   日期:2025/8/15 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诸法悉由缘起现  
 
所谓一切法者,若总说便是色法与心法二种。若分别说,诸如阴界入,百法,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等,名一切法。
 
然一切法皆空,空法焉能得见?一切法无生,无生法焉能得见?当知众生见一切法者,皆因诸法缘起,幻现假相,以假相故,乃得见之。是知若非缘起之功,则诸法不可得见也。据因则曰缘起,约果则曰缘生。而缘起缘生,皆悉是空。故起而无起,无起而起。生而无生,无生而生。故诸法一性而万现,虽万现而不失一性。
 
纵观一切法,无非因缘而起。既然法属因缘,则无自性。如果定有自性,便不必待缘。法无自性,故知一切法空。以性空故,方能随缘成一切法。法随缘成,故而性空。
  
为了使大家容易了解缘起的关系,我们先以分析法说明缘起。但大家要知道,分析法是不究竟不了义的。我们为了循序渐进,暂借其为方便而已。
 
譬如面前的桌子,是空是无生的。因为桌子不过是木材人工等因缘而现罢了。如果真有桌子,应该离开木材,离开人工,还有桌子才对。然而离开木材人工等,便没有桌子,是知桌子空,桌子无生。桌子不过是因缘起因缘生罢了,实无桌子其法。
 
如果深一层来说,缘起当下即空,空当下即是缘起。此法不可思议,不可分别。如果稍落分别,稍生执着,便失真实。
 
佛法说自性是因缘,外道执因缘为自性。例如外道不识缘起无性,无性缘成,竟谓有邻虚尘;且谓邻虚尘至微,不可分析,若分析之即成虚空。如此邪见,不但执有,且复执无。不知邻虚尘若有,必有上下东南西北与四维。若无此十方分,即说明无此邻虚尘。既有十方分,焉得谓邻虚尘不可分析?细究之,邻虚尘实空,不过十方分缘起而已。邻虚尘既空,怎可说此「空」可分析不可分析?故知如此之论,实属戏论。
 
并且邻虚尘系十方分,故知邻虚尘空。而十方分之每一方分,复是十方分,故知十方分亦空。是知缘起故性空,性空故缘成。十方分重重无尽,故曰无尽缘起。无尽缘起当下即毕竟空,毕竟空当体即是无尽缘起。正以无尽缘起方成毕竟空,正以毕竟空方成无尽缘起。无尽缘起不异毕竟空,毕竟空不异无尽缘起。无尽缘起即是毕竟空,毕竟空即是无尽缘起。此法甚深微妙不可思议。外道不识,却强分有无,强立知见。
 
再如中国名家惠施有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此亦执有之见,不知缘起深义。现在不问至大无外谓之大一,且问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此至小若有,必有十方分,若无十方分是无此小一。此至小尚可分之为十,何止无内乎?此诸不正知见,皆由执有执无所生。执于有无者,皆边见也。
 
缘起法遍一切处一切时,换句话说,一切处一切时无非缘起。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无非缘起,谓之法界缘起。所谓遍一切者,即知一切法无有自性。如果法有自性,势为自性所局,必不能遍一切矣。以无自性故,始能随缘成事,遍一切处遍一切时。
 
一切诸法,无性为性。无性方能随缘,随缘而成万法。法随缘成,故无自性。是知万法由无性而成,无性还归空寂。法相云兴,而本性空寂。犹波现万象,而水性不动。据理可知,生死转变,而体性湛然也。众生迷性,致令法身常六道。虽然六道轮回,而法身常不动。故迷时法身流转六道,觉时六道本是法身。所谓真如随缘成六道,六道无性是真如。
 
故法性无性,虚寂寥旷,是中一法不立,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法相缘兴,万象森罗,是中不舍一法,不碍诸法生灭来去宛然。法相宛然,即是法性湛然,以法相如幻故。法性湛然,即是法相宛然,以法性随缘故。
 
是知本无六道,以众生虚妄造业因缘,随缘而现六道之相。六道之相,唯是众生心造。众生于一切法上,不了自心,妄谓心外有法,于是妄起攀缘。以攀缘故,生贪瞋痴。以憎爱故,造十种业。以业因缘,妄受诸报。于果报中,现六道相,谓是有生有灭,有来有去。如是诸相,则谓之曰染。
 
为求离染,复求涅槃。众生皆以染着为病,涅槃是药,为病而设药,药到则病除。不知百病息其攀缘,病本无有,何用于药?若得病药双泯,方是本来清净也。
 
即此本来清净,便是一切法性。法性清净,故曰是空。此之性空,与世人所说之空不同。世人所谓空者,乃「心所」法也。故世人所谓之空,实则是「有」。以有外立空,空即是有也。故世人口虽说空,心在有中。
 
缘起之空,非是有外立空,而是随缘无性,当体即空。空即无性,当体便是随缘。此法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二即缘起,不二即性空。故缘起而非有,非有而有,有是离有边有。性空而不无,不无而无,无是离无边无。不似世人,执空有二边。闻缘起执实有,实有是碍空之有。闻性空则执定无,定无是碍有之无。执于边见,失乎中道。
 
缘起法则不如此。法从缘起,皆无自性,无性故空。以无自性故,则空是不碍有之空。既不碍有,当知空即不空。如果空是碍有之空,则此空是断灭空。有非定有,缘起而有。缘起无性,故有是不碍空之有。既不碍空,当知有即不有。如果有是碍空之有,此有便是自性定有。
 
故空是离空边空,空不可得。有是离有边有,有不可得。缘起之法,空有皆不可得,当体即是中道。若论相成,则亦空亦有。若论相摄,则非空非有。
 
因为缘起是有,有是成空之有。性空是无,无是成有之无。无不碍有,有不碍无,故是亦有亦无。若论相摄,则有全摄空,则空全是有,如是则空相尽。空全摄有,则有全是空,则有相尽。如是则非空非有。亦空亦有,显俗谛中道。非空非有,显真谛中道。故知缘起者,即中道义也。
 
缘起为相,性空为性。相是幻有,假而非实。故相不自相,因性而现。以性收相,相无不尽。有相是假,无相是实,故曰实相无相。
 
但无相是相之无相,以性空是缘起之性空故。如果相外更立无相,此无相便是断灭。既然无相是相之无相,故相全彻无相,是故实相无不相。
 
实相无相,是约性空边说;实相无不相,是约缘起边说。此法甚深微妙,不可思议。离一切而即一切,即一切而离一切。
 
离一切则离有相,离无相,离亦有相亦无相,离非有相非无相。若论即一切,则说有相一切有相,说无相一切无相,说亦时一切亦相亦无相,说非时一切非相非无相。以实相一相故,实相无二故。故缘起法者,实相法也。
 
是故万法常起而常寂,体性常寂而常兴。万法常起而常寂,则一法不立。体性常寂而常兴,则一法不舍。一法不立,是为真谛;一法不舍,是为俗谛。然真俗不二,一际圆通。故一切真,一切俗,一切亦真亦俗,一切非真非俗。
 
此法毕竟不可得,而不可得亦不可得。不可得则体性空寂,不可得亦不可得则万法繁兴。如是之法,唯心所现。故须是无住心,方会无得之法。
 
心若无住,自然无有障碍。无有障碍,自然历历明明。历历明明,则虚灵不昧。自然心不随境转,久久熏习,便得一心不乱。
 
凡夫攀缘住心,于是心随境转,妄生贪瞋痴。以三毒造十恶业。以恶业因缘,妄见六道三涂之相。受诸苦报,不得出离。不知大千本来空寂,三界唯是心造。诸法犹镜华水月,妄于镜华水月中,受生死流转。
 
正以六道无性,方随业报因缘而现。正以我本无性,方随善恶因缘而流转。如果诸业不起,六道生死自息。故欲了生死,先止其业。欲止其业,应莫生烦恼。欲烦恼不生,须心无所住。云何心无所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