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傅味琴居士:《普贤行愿品》讲记(20~29)


   日期:2025/5/2 21: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贤行愿品(20)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4
 

有了愚痴的感情,就会依人不依法,
执著越深,更难转变

提要:

  ■ 佛法救人,可不能教人学愚堕畜生道
  ■ 有了愚痴的感情,就会依人不依法,执著越深,更难转变
  ■ 学愚的人发心一辈子做愚人,犯戒也不怕了
  ■ 释迦佛的弟子成了愚弟子,岂不给释迦佛脸上抹黑
  ■ 愚人唸经不求懂,猫唸猫经听不懂,前世愚人今世猫


佛法救人,可不能教人学愚堕畜生道

愚痴呢?愚痴堕畜生道。众生为什么愚痴?不听佛法呀,不听佛法没有转变愚痴的人,死了就要堕畜生道,如果再去学愚,你畜生道还跳得出来吗?佛法是救人的,可不是害人的。讲法可不能教人去学愚下畜生道。

有了愚痴的感情,就会依人不依法,
执著越深,更难转变

“愚痴堕畜生”,这是经书里的话。佛一再说:要依法不依人。法是佛说的,“学愚”是人说的。末法众生往往依人不依法,只要对这个人崇拜,对这个人有感情,一听进去就拔不出来了,很难转变。还加上我执法执,执著得厉害,更难转变。

学愚的人发心一辈子做愚人,
犯戒也不怕了

从前有位出家女众来福鼎清净寺,她也喜欢听我讲法,就是听到我说:“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大家要学智慧,不要学愚。”这可是佛说的啊,但她听不进去,当天晚上就要走。女众部的出家同学劝她,“你明天早上走吧,现在天黑了,戒律上有规定,比丘尼不能一个人在黑夜走路。”她也不听,偏要走,戒律也不管了。

问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有本书上说的,(这本书不是佛经,是人写的)‘愚者容易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要一辈子学愚,我是愚到底!”当天晚上就走了。

释迦佛的弟子成了愚弟子,
岂不给释迦佛脸上抹黑

学愚的人能到极乐世界吗?阿弥陀佛讲法跟释迦佛讲的一模一样,阿弥陀佛也是讲:愚者畜生道。你即使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会觉得奇怪:怎么娑婆世界来的释迦佛弟子都是学愚的?释迦佛怎么教导的?还不是给释迦佛脸上抹黑?

愚人唸经不求懂,猫唸猫经听不懂,
前世愚人今世猫

我是根据佛经上的话来跟你们讲,大家都是佛弟子,要听佛的话,要学智慧,不要学愚。愚的人也会念经。几年前上海一个信佛的年轻人请我们到她家去,她家在农村,有个花圃,是玻璃房,她的奶奶走进玻璃房,嘴巴里一直在唸。我以为她在唸佛,我说“你奶奶唸佛很用功嘛。”她说“她不是念佛,她在唸经。”我说“啥个经啊?”“听也听不懂,不知道在唸点啥”。

小时候听妈说,猫睡着了,“呼噜呼噜呼噜”,妈说:它在念猫经。(众笑)

外道也会念经。有个庙人称香功庙,里边都是练香功的,也请我去讲法。他们越听越怄气,说“听讲法还要刮鼻子”,因为我讲法批评他们。有一次在大雄宝殿前面看到个老头子,恭恭敬敬点了香,摊开一本书,边唸边拜:“一拜观音……,二拜观音……”我想佛经里哪有一拜观音二拜观音。所以外道也会唸经。

当然,愚人也会念经,你问他唸什么?“不知道”。愚人唸经不求懂,懂了也不叫愚了,经文不懂你还会得智慧吗?所以这些都是学不得的。
 
普贤行愿品(21)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4
 

讲经要贯穿般若智慧,
修行要成就般若智慧

提要:

  ■ 讲经要贯穿般若智慧,修行要成就般若智慧
  ■ 广般若要广大地讲,有广般若的教才有深般若的证
  ■ 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也就是一切法性空
  ■ 现在的有,可不是什么都有,“什么都没有”才是解脱,才是什么都有
  ■ 一切都不属于自己,有舍才有得,空了才会有


讲经要贯穿般若智慧,修行要成就般若智慧

此地讲“成就般若智慧”, 我们这里就叫大般若佛学苑,我最近在安徽太湖法雨山佛学苑讲般若智慧,再在这儿讲就重复了。其实我讲《普贤行愿品》,也是贯穿大般若智慧。今天再给你们稍微提一句,般若智慧就是使你断烦恼、了生死、修菩萨道乃至成佛的智慧。六波罗蜜到第六度圆满,第六度就是般若度。我们这个法流是圆满的法流,因为我们是大般若法流。

广般若要广大地讲,
有广般若的教才有深般若的证

般若智慧的境界,不可思不可议,必须要通过讲经说法,使大家一点一点慢慢懂起来。讲经说法就是用语言文字来阐明释迦佛的智慧,这叫广般若。要广泛地解说,目的是叫你进入深般若,深般若是亲证。深般若的境界没办法讲,你讲出来了,仍然是广般若,因为仍然是语言文字。

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也就是一切法性空

深般若就是什么也没有,世间上所有的一切都是如影如幻,没有一个真实的实体。 “什么也没有”就是一切法性空。空不是空空洞洞的空,空就是无常,“无”是没有,“常”是永恒不变,世间上的一切,包括一切法,都没有一个是永远不变的,所以叫一切法性空。

房子是性空,因为房子要拆就拆掉了。人也是性空,你们不是长大了吗?因为性空所以会长大。我年轻时头发比你们还多,今天不是脱光了吗?也是性空。为什么会老?也是性空啊。老了要死掉;死也不是实在的啦,一把火烧成灰了;灰也不是实在的,风一吹什么都没了,所以说到最后什么都没有。

现在的有,可不是什么都有,
“什么都没有”才是解脱,才是什么都有

有人一听“什么都没有”就慌了:这么说起来,我修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要知道什么都没有,你就成佛了。真正的解说,什么都没有就是什么都有。你现在的有,可不是什么都有,你是有了这样没那样,有了那样没这样,等到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什么都有了。

一切都不属于自己,
有舍才有得,空了才会有

我是尽我所有作供献,我是无产阶级,一点私有财产都没有,我什么也不要,什么都不是我的,结果变成什么都是我的。

比如这件衣服、裤子、鞋子都不是我的,我坐的汽车也不是我的,我什么都没有的,可是今天我什么都有。所以你们要舍得,有舍才有得。你不舍,就没有得,如果你不肯空,就没有有,大般若就是讲这么回事。你们可能听不大明白,就先当故事听听,以后多听多听,慢慢会懂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回向)
 
普贤行愿品(22)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心解脱应该就是慧解脱,
心里有了智慧去掉了烦恼,心就安定了

提要:

  ■ 心解脱应该就是慧解脱,心里有了智慧去掉了烦恼,心就安定了
  ■ 离开原来的环境、转移注意力,虽也能消除人的火气,但这些都不是根本
   解决的办法
  ■ 解脱要靠智慧,所以心解脱、慧解脱两者是分不开的
  ■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位善知识就是文殊菩萨


心解脱应该就是慧解脱,
心里有了智慧去掉了烦恼,心就安定了

昨天讲到解脱有心解脱、慧解脱,实在说心解脱应该就是慧解脱,因为心里有了智慧去掉了烦恼,心就安定了。分开来讲,我看是个层次问题。世间上人常有这种情况,本来心里很闷气,像被绑住一样,转移转移注意力,或者别人劝劝他,心里就放松了,心里的烦恼就好转了,好比结解开了。比如世间上人常说:“你别为这点小事情怄气,咱们出去走走。”或者去玩玩,看场戏,慢慢就把烦恼忘了。

离开原来的环境、转移注意力,
虽也能消除人的火气,但这些都不是根本解决的办法

有的人方法巧妙一点,利用时间把你烦恼冲淡下去。从前有个病人跟医生说:“我火气特别大,能不能把我的火气治好?”医生说:“等你冒火的时候就到我这儿来,但有个要求,你不能坐车,要步行来。”结果这个病人一冒火,就从家里走到医生那里,这段路可能很长吧,等他走到医生那里,他的火气也已经下去了。

有一个女佣人非常聪明,老爷冒火了,她就绞一把热水毛巾,说:“老爷,你头上都是汗,擦擦汗,擦擦汗。”老爷就擦汗了。过一会儿老爷想想,火气又上来了,她又去绞一把,“老爷再擦擦。”几次一擦,老爷火气也下去了。

我年轻时,有一次我在家里冒火,正巧一个信佛的年轻人到我家来,看见我冒火,就说“咱们出去走走。”我以为他请我去吃饭。结果在路上转了一圈,陪我到他家去,也没有什么话跟我说,连茶都不给我倒一杯,我倒对他有点生气了,对家里的气倒冲掉了,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

但是说到底没有智慧解决不了问题,过后想起这个问题,或者遇到别的问题又要生气了,又不得解脱了,所以靠世间上的一套方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解脱要靠智慧,
所以心解脱、慧解脱两者是分不开的

佛门里边也常有说:不要执著,要放下。不可能你一说放下,他就放下了,还要给他讲佛法,用佛法去开导他,他得到了佛法的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即使他下一次又起烦恼了,他仍然可以用佛法的智慧去解决。你们有些同学很巧妙,起了烦恼就看看自己听法的笔记,没看多久,烦恼就下去了。要用智慧来解脱,那才是真解脱。所以要得到心解脱,还是要心里有智慧,心里有智慧而得到解脱,也就是慧解脱,所以这两个是分不开的吧?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一位善知识就是文殊菩萨

“《华严经》里有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一般寺院里观世音菩萨像旁塑有两个小孩,男的就是善财童子,女的是龙女。善财童子据说他生下以后,他家就开始富起来,而且吉祥如意,人家说,这都是由于你这个孩子的关系,所以取名善财。有一次文殊菩萨到他们那个城里去讲法,他也去听法,所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碰到的第一位善知识就是文殊菩萨。
 
普贤行愿品(23)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修行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才能进入学修佛法的正道

提要:

  ■ 如今年轻人善根不厚,根基不牢,参学成了游山玩水
  ■ 参访善知识,要有正知正见,向人请教别成了要人听你教
  ■ 修行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才能进入学修佛法的正道
  ■ 对善知识要亲,就像孩子投入妈妈的怀抱
  ■ 求到了说菩萨灵,求不到说菩萨不灵,师父不给钱就换个师父,那也不像
   徒弟了


如今年轻人善根不厚,
根基不牢,参学成了游山玩水

从前九华山仁德大和尚请我去办九华山佛学院,曾亲笔写信来,信上有句话:执帚以待。照文字解说,就是他拿了扫帚来等待我。我文化不高,这到底啥个意思我搞不懂,是不是等我一到,他给我扫地还是咋的?总是表示对我的敬重吧。那么我就去了。

那个时候办佛学院很辛苦,什么都是我在干,还要给这么多学生讲课。仁德和尚有一次跟我说:“现在的年轻出家人,开口参学,闭口参学。连《心经》《楞严咒》都背不出,参什么学啊?”自己没有基础,善根也不厚,根基也不牢,参学也成了游山玩水。

 参访善知识,要有正知正见,
向人请教别成了要人听你教

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那可不一样了,他参访的是文殊菩萨,这是一位大菩萨,有大智慧。你东跑西跑去跟谁参学啊?参学是要向善知识学,这个善知识要有正知正见。别看见一个地方就跑去参学,佛法没学到,却学会了唱唸做佛事。

佛门里讲参学,社会上人就叫请教。有些人口口声声来请教,我年轻时在苏州,有人跟我说:“明天,有个人特地慕名来拜访老师,向你请教。这个人呢,任何人他都不拜访请教的。”他尊重我,我能不等吗?来了,一看是个小青年,一开口:“老师,久仰大名,特来拜访,请你多多指教。”结果他就一直说下去,我连插话的机会都没有。(众笑)好不容易等他停下来,我稍微说几句,他又插进来,我只好听着。说到后来,“今天时间晚了,我要回去了,过几天再来请教。”我想:不是你来请我教你,是要我听你教我。所以参学既不是游山玩水,更不是要求善知识来听你讲一套。现在都搞错了,所以成了末法时期了。

 修行要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才能进入学修佛法的正道

善财童子见到文殊菩萨,当然是很恭敬地向文殊菩萨请教怎么修行,他在文殊菩萨那里就得到了利益。文殊菩萨告诉善财童子:修行要亲近善知识,还要听闻正法,才能够进入学修佛法的正道。佛法就像一个宝库,里面全是宝,可是你打不开门还是拿不到宝。要开门只有一个办法:拿钥匙去开。善知识就好比是钥匙,没有善知识的指导,你连宝库的门都打不开。我常说,学法修行要入门啊。门都打不开,什么都不会明白,所以善知识非常重要。

对善知识要亲,就像孩子投入妈妈的怀抱

要亲近善知识。亲,对善知识要亲,比如我们看见佛菩萨,心里就要非常亲,要亲到佛菩萨就是我们的亲父母,因为在佛菩萨那里我们就安全了,就好比孩子投入妈妈的怀抱。孩子心里害怕,就会哭,妈妈把他抱在怀抱里,他就不哭了,因为妈妈怀抱最最安全。归依佛咱们就有了依靠,因为佛会保护我们,就好像妈妈会照顾我们。

 求到了说菩萨灵,求不到说菩萨不灵,
师父不给钱就换个师父,那也不像徒弟了

有些孩子跟妈不亲,他也跑到妈妈那里去,干什么?“妈,我要吃糖。”拿到糖他就跑掉了。妈叫他:“孩子,你在外面我不放心,你来帮我做点事。”他理也不理妈。过了一会又来了。“妈,我要吃苹果。”拿了苹果又跑掉了。

还有的孩子更糟糕,给他吃糖吃苹果,他就说“妈妈好”;不给他吃,就说“妈妈坏”。有些信佛的人也是这样,求菩萨保佑,求到了,就说“菩萨灵”,没求到,就说“不灵的”。我从前办隆昌寺僧伽培训班,有个小和尚问我:“老师,我师父有没有寄钱来?”我说“没有”。“再不给我寄钱来,这个师父我不要了,换一个师父。”真叫时代变了,当徒弟的也不像徒弟了。
 
普贤行愿品(24)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老师慈悲,不会把你赶走,
你也不应该把老师踢掉啊

提要:

  ■ 老师慈悲,不会把你赶走,你也不应该把老师踢掉啊
  ■ 有些人虽有所求,可从不到我这儿来,来小住听法的,才是既亲又近,常住
   更是天天亲天天近
  ■ 功德回向靠心的作用,跟敲法器唱得响并无关系
  ■ 亲近善知识有大利益,善知识见到你,心中就有你,你就能得加持


 老师慈悲,不会把你赶走,
你也不应该把老师踢掉啊

这种人我也碰到过,有人来的时候,高高兴兴,学到一半跑掉了,也就等于把老师踢掉了。我老师很慈悲呀,不会把你赶走的,你也不应该把老师踢掉啊。

我的舅妈有个孩子脾气不好,爷爷给他取了两个外号,叫“吃困藤”,这是宁波话。用普通话来解说,吃,就是贪吃;困,就是睡觉;藤,脾气耿。“烂肥皂”,烂,就是懒;肥,就是皮,顽皮;皂,就是整天跟人吵架。舅妈冒起火来:“你给我滚。”他说:“滚就滚。”他真的往外走了。舅妈又说:你给我回来。做妈的很慈悲啊,可现在做儿女的实在不像样了。

有些信佛的人也实在不像样,有人说过:中国人信佛,有事情了,就把观世音菩萨请出来,求观世音菩萨帮帮忙;事情办成了,又把观世音菩萨请进去,没你的事了。

 有些人虽有所求,可从不到我这儿来,
来小住听法的,才是既亲又近,常住更是天天亲天天近

我老师也深有体会,一有事情了,也有亲自到这儿来亲近我,“请老师加持。”多数是人不来,打个电话来。生病要加持病好,生孩子求生产顺利,小孩子发高烧、夫妻吵架、希望家人不要打牌赌博,什么都来求我。求完自己的事情,再求妻子、儿女、公公、奶奶的事情,还求亲戚朋友的事情。据说也蛮灵,不是我这个老师灵,是佛菩萨灵。你求我,我只好替你求佛菩萨。有些人可从不到我这儿来,既不亲又不近,更不来学法。

还有的人,要求把讲法的书寄到他家里去,让他也能学法得大利益,我们送法给他,他可从不来亲近。当然咱们不计较,但讲法要讲清楚:学法的人要亲近善知识,亲近就能得大利益。

你们来听法就不同了,小住来听法,高高兴兴来,这也算亲,到我面前来,也算靠近了。你们常住当然是天天亲,天天近。

 功德回向靠心的作用,
跟敲法器唱得响并无关系

加持,就是功德回向,功德回向是心的作用,你有修行的功德,你心里想着谁,功德就回向到谁身上,跟敲敲打打并无关系,木鱼、法器一点灵性也没有的。

还有喜欢出钱超度死人,从前佛在世的时候没有什么做超度,是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想出来的,真正的佛事是说法教化众生。现在还有说:“要唱得响才起作用”,所以嗓门特别大,就受人欢迎。有些唱不响的,就装喇叭,从此寺院里再也不得安静。许多人还唱出京戏的调子,乃至还有黄梅戏里“夫妻双双把家还”的调子。

回向是靠心的作用,不是靠声音。你能把这个人观想起来,心里就有这个人的形象,或者看他的照片,也能想得起来。实在不行,总得知道他的名字吧。

 亲近善知识有大利益,善知识见到你,
心中就有你,你就能得加持

在湖北时,有一次我从外地回到佛学苑,门口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你记得我是谁啊?我马上就叫出她的名字,她就高兴了。

做人难啊,我还得把每个学生名字记住。其实何必呢?我眼睛看到你,你就得加持了,因为我眼睛一看见,心中就有了你。那么你越亲近,越得加持,越远,这个加持力越小,这也是亲近的利益。还有你亲近了,师生的感情就好了,老师高兴,你也高兴。
 
 
普贤行愿品(25)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要亲近善知识,你亲近恶知识、邪知识,
你将来也会得恶成就、邪成就

提要:

  ■ 心里有股气,是发出来好,还是闷在心里好?两个都不好
  ■ 把人压得厉害,有气只好闷在心里,如果发出来却都是烦恼,最好是把烦恼
   融化掉,融化烦恼要靠智慧
  ■ 要亲近善知识,你亲近恶知识、邪知识,将来也会得恶成就、邪成就
  ■ 陪吃饭、说说话,问东问西也问不到法,这种亲近实在浪费时间
  ■ 亲近善知识,要请善知识说法,就能得到法上的利益


 心里有股气,是发出来好,
还是闷在心里好?两个都不好

你亲近了,你提问题也方便啊。有个同学昨天来问我:“心里有股气,是发出来好?还是闷在心里好?”我说:“两个都不好,比较起来闷在心里更不好。”心理学家也是这样认为。闷在心里就成压抑,要闷出病来的,总有一天闷不住了,来个大爆发。

现在佛门普遍不懂得修行,有些人被称为老修行,大家说:“老修行应该越修脾气越好,怎么越修脾气越大了?”有的人因此就对修行没信心了。这是因为中国佛门有个传统,就是压,越压到后来越压不住,脾气比原来还要大,就等于算老账了。那可厉害了,一发脾气一两个小时还不完,三年前的事情都会想出来。

还算好,他发出来了,发不出来,里边的烦恼累积,慢慢就着魔了,就是发精神病了。所以心理治疗有一种“心理疏泄法”,就是叫你发出来,你想哭就哭,想说就说。这么一发,病就好得多了,还蛮有效果的。有种病叫“歇斯底里”,现在叫癔病,让他发一发,一股气出掉了,他头疼也好了,胃疼也好了。

 把人压得厉害,有气只好闷在心里,如果发出来却都是烦恼,
最好是把烦恼融化掉,融化烦恼要靠智慧

由于现在佛门里的封建意识,把人压抑得太厉害,人们不敢说话,只好闷在心里,与其压,还不如发出来。可是发出来的都是烦恼,也不好,所以她问:“发不好,压在心里也不好,到底怎么办呢?”我回答她:“把烦恼融化。”她高兴了,“我想了几个月都想不出来的问题,老师一句话就帮我解决了。”融化还要靠智慧,靠觉悟,就好比融化冰要靠太阳。佛法里太阳就比喻智慧。

 要亲近善知识,你亲近恶知识、邪知识,
你将来也会得恶成就、邪成就

我这一方面告诉你们,一切苦难都要靠智慧解决,另一方面也是讲,亲近善知识的好处,你在善知识那里有问就能得到解答。你不清楚,再问,再给你解答。你不来亲近就麻烦了,信来往要十几天,我也没时间写信。你打电话来,都是别人在接,往往跟你说:“你有什么问题,咱们给你解答吧,老师在修禅定。”等会儿,“老师在休息”,“老师在吃饭”,“老师在讲法”……所以你信来亲近,电话来亲近,比不上人来亲近好。亲近善知识,不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有大利益呀。

要亲近善知识。亲近恶知识,恶利益也大,亲近邪知识,邪利益也大。你将来也恶成就,邪成就,不坐公安局牢房,也要坐生死流转的牢房。

 陪吃饭、说说话,问东问西也问不到法,
这种亲近实在浪费时间

不是每个当师的都是善知识,有人天天去师父那里亲近,无非是吃吃饭,说说话,你好我好大家好,“今年发财了吗?生了儿子还是女儿啊?”这种亲近有什么用?非但得不到法上的利益,时间都浪费掉了。

还有的去亲近无知识,这种师父不懂法,一问三不知。有的回答你:“我自己也不懂”。还有的师父嫌烦,你多问,他要训你,“问东问西,问什么呀?回去好好唸佛!”唸佛我早就会了,还用你来说吗?

亲近善知识,要请善知识说法,
就能得到法上的利益

我陪你们去亲近善知识,顶完礼我就说:“今天来亲近师父,请法师给我们讲点开示。”那就对了,就能得到法上的利益了。亲近善知识的目的是要听闻正法,而不是搞世俗一套。

从前有人跟我诉苦,“我亲近了好几个大和尚,就是听不到法。有一次,我特地请师父讲点法,师父说‘喔,你要听法?某某人,你拿两本书给她回去看看’。”仍然没听到法。
 
普贤行愿品(26)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要世间学问只能宽解烦恼,
古今中外的世俗人,没有一个能断除烦恼

提要:

  ■ 出家人给居士世俗上的礼品,实在不妥当
  ■ 按教义教规说:比丘不得贸易,佛门不可卖门票、搞小卖部,佛门一赚钞票
   就不清净
  ■ 听了法的人不依戒依法,好比有了眼睛还到处乱撞
  ■ 哪有只亲近善知识而不听法的,像学生吗?
  ■ 世间学问只能宽解烦恼,古今中外的世俗人,没有一个能断除烦恼


 出家人给居士世俗上的礼品,实在不妥当

因为她作了大供养,师父就送她一只玉镯,旁边的居士说:“师父送你的,一定要套进去。”就擦点肥皂水硬是挤进去。后来她听了法,想想不对劲,脱又脱不出来,敲又不敢敲,很苦恼啊。我也觉得奇怪,按照民间的传统,玉镯这种东西只派两个用场,一个是妈妈给女儿出嫁时戴的,一个是男女之间的礼物。不妥当吧?

 按教义教规说:比丘不得贸易,
佛门不可卖门票、搞小卖部,佛门一赚钞票就不清净

你们年轻人想出家,出家是好事情,照佛制规定,出家要自己发心,人家发心出家你不能阻挡他,人家没有发心出家,你不能推他出家。出家的寺院要清净,如果不清净,一步都不准迈进去。佛门是清净的,出家人只走清净道,你拜的师父也要清净,要依戒依法,至少出家人不得贸易赚钞票。用唱唸去换钞票,也不妥当,《佛遗教经》里说比丘不得贸易。按教规教义来说,佛门不可卖门票,也不能有小卖部,佛门一赚钞票就不清净。

 听了法的人不依戒依法,
好比有了眼睛还到处乱撞

出了家去受戒,给你授戒的师父戒律要清净,如果他戒律不清净,你得到的戒体也不清净,那么你清净的功德没得到,不清净的罪过倒有了。

现在大家太随便了,有许多道场不清净,当师的也不清净,他也去出家,出家了,发现不对头,又不敢还俗,整天的苦恼。还有更不像样的,懂了佛法,还凭自己的喜欢到处乱撞。听了法的人不依戒依法,就好比一个人有了眼睛也不看清楚,肚子饿跑到厕所里去,干嘛呀?大便能吃吗?

 哪有只亲近善知识而不听法的,像学生吗?

所以亲近了善知识,就要听善知识给你的教导。有些人是来亲近了,可就是没有听法的念头,经常有人跟我打招呼,“老师,我是特地来看你,可我实在太忙了,吃完饭就要回去。”我说:“你听了法再走吧。”“我实在太忙,还得马上走。”拦也拦不住。假如我脾气不好,就一拍桌子“你给我留下来听法!”(众笑)哪有只亲近善知识,不听法的?像学生吗?

文殊菩萨有大智慧,是大善知识,所以我们要听文殊菩萨话:要亲近善知识,要听闻正法。亲近善知识主要是为了修行,听了法了以后照佛的法去修,才能进入学修佛法的正道。

世间学问只能宽解烦恼,
古今中外的世俗人,没有一个能断除烦恼

“众生烦恼无边,没有智慧就不能断烦恼”,断烦恼要靠智慧。你们也有体会吧?有些人难免有时会怄气,来听听法就高兴了,因为得到智慧,烦恼没了。有些人听了法以后整天欢欢喜喜的,这就叫“法喜充满”。有些人只要想想从前听过的法就不起烦恼了,法的作用很大的,所以要靠智慧去消除烦恼。

说给我吃点好东西,我也能消除烦恼,这不恰当吧?你吃的时候高兴,吃完了还想要,气消了,贪心倒来了,换了一个烦恼。

烦恼很难消除,打个比方,晚上房里黑暗,你有本事把黑暗赶出去吗?就是两只蚊子也不容易赶出去。可只要打开电灯,黑暗就没了。黑暗表烦恼,光明表智慧,只有光明才能驱除黑暗,只有佛法的智慧才能驱除烦恼。世间上的学问不顶事,只是给你宽解宽解罢了,所以古今中外世俗上的人,一直没有消除过烦恼。
 
普贤行愿品(27)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3.25
 

 能放下就放下一点吧,
贪瞋痴称三毒,会把你毒死的

提要:

  ■ 有了法就能辨别是非好坏,不懂法还傲慢,真是可怜
  ■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 六道轮回苦啊,做人也会有抽筋会剥皮、铁丝穿鼻的苦
  ■ 如今人对动物很残酷,对人也残酷了
  ■ 能放下就放下一点吧,贪瞋痴称三毒,会把你毒死的


 有了法就能辨别是非好坏,
不懂法还傲慢,真是可怜

信了佛就要学佛法智慧,有人不学智慧去学愚,真是大颠倒。有眼睛就能看清楚,有法就能辨别是非好坏。瞎子可怜呐,因为他看不见,就好比不懂佛法的人看不明白,很可怜。可是偏偏现在有些信佛的人,既不懂佛法,又是傲慢。

前一个时期我接到一封读者来信,他看了我们出版的《佛说贤者五福德经》的讲解,开头是赞叹:写得很通俗,非常好,弘法功德很大。后面讲出他想说的话,“老师,你书上写,西方极乐世界很远,要过十万亿佛土,”其实我这句话没说错啊,《佛说阿弥陀经》里就是这么说的嘛。可他看不进去,说“你知道吗?即使远,一刹那就到。”意思叫我只能讲一刹那就到,不能讲要过十万亿佛土,我说法当然要照经书里的话说呀。

倒要问一问你,为什么这么远,一刹那就到,是怎么个到法?“俺不知道。”就好比瞎子,自己看不见,还要装作什么都看见。你不知道,我倒知道了。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
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经书上有则故事:有一间黑暗的房子,第一个人走进去,他什么都看不见;第二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靠烛火的光明他什么都看见;第三个人也拿着烛火走进去,他仍然什么也看不见。你说奇怪吗?为什么他看不见?(下答:是个瞎子)这个瞎子也怪,你拿了烛火,烛光也照不亮你呀,偏要装模作样走进去,表示自己不瞎眼,结果到处乱碰,东西都碰倒了,门口的人嘿嘿嘿在取笑他。愚蠢的人自以为是,瞎子充亮子,也不怕有智慧的人在笑他。

 六道轮回苦啊,做人也会有抽筋剥皮、铁丝穿鼻的苦

不断烦恼,就得在生死里流转,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永远切不断。六道轮回苦呀,而且流转不一定做人,就是做人还会有抽筋剥皮的苦。从报上看到,一家小医院给病人开刀,肚子已经打开来了,处理不了,只好跟大医院联系派医生来,等了五个小时,死了。家属很气忿,后来医院赔了十二万。即使不死,病人也够苦的了,肚子拉开,疼了五个小时。

十年动乱里,那是真不讲道理。人家实在没有什么好坦白的,或者坦白了他还不相信,还要你说,你不说,就用烧红的铁丝烫你的脚,或者从鼻子里穿进去,这不是地狱的苦吗?所以做人也不好做啊。

 如今人对动物很残酷,对人也残酷了

现在人对动物残酷,我头一次到深圳去,自己买菜做饭,路过卖鱼的地方,实在看不下去:为了表示卖的鱼是活的,他把鱼肚子剖开,翻出来,用钉子钉着给你看,鱼还在呼吸,非常残酷啊。

还有一个女的子宫一直腐烂,痛苦万分,怎么也看不好。人家讲她是因果报应,一只母狗生了几个小狗,也不知是生在她被窝里还是咋的,她动了瞋恨心,用烧红的铁丝把小狗一只只烫死,再穿到母狗肚子里把它烫死,后来就得了这种病,这是现世报啊。

现在不光是对动物残酷,对人也残酷了。多年前,我女儿在医院里工作,医院里的事,她经常讲给我们听。有个病人全身烫伤,怎么烫伤的?他躺在病床上,儿子拿一桶开水浇他,这么残酷了!所以你们再不断烦恼,做人也不好做啊,要赶快修行,断烦恼,不断烦恼是不能超出生死苦海的。

能放下就放下一点吧,
贪瞋痴称三毒,会把你毒死的

大家今天来听法,这是极好的事。我讲法总要讲点故事给你们听,你们听了,要得到启发,大家要好好的断烦恼,少贪贪,不要老是去恨人家,也不要太愚痴了,老是痴头怪脑的,可以放下一点就放下一点。贪瞋痴是根本烦恼,称为三毒,会把你毒死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我明天要出门,回来再给你们讲下去。你们居士们可以天天来听法,我从前讲了很多法,都有录音,你们来也能听到。这儿还有好多老师,佛学苑天天有课程,不管是本地居士外地居士,你们有条件就来听法,今天就讲到这里了。
 
普贤行愿品(28)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5.7
 

 普是普及,佛法普及了,
佛教也就兴起来了

提要:

  ■ 菩萨的名字都体现了他修行的功德,普贤菩萨修行的功德就在他的名字上
  ■ 我也给你们取个学名,你们都叫栋梁。你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佛教的
   栋梁
  ■ 普是普及,佛法普及了,佛教也就兴起来了
  ■ 不要把香烧成了火,能把佛法普及全世界才是佛弟子伟大的愿望

 

普~普及义,普遍为大,经云“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这是佛弟子归依佛应发的愿,佛弟子应有引导一切众生走上菩提大道、发无上菩提心的崇高理想。

 


 菩萨的名字都体现了他修行的功德,
普贤菩萨修行的功德就在他的名字上

今天继续讲《普贤行愿品》。菩萨的名字就包含着菩萨的修行功德,比如观世音菩萨他是大悲心成就,他观听世间上一切苦难的音声,哪儿有苦难,他就去哪儿救苦救难。普贤菩萨修行的功德也在他的名字上。就好比世间上每个人的名字,都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希望。从前有兄弟俩,一个叫国栋一个叫国梁,父母希望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我也给你们取个学名,你们都叫栋梁。
你们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佛教的栋梁

过去孩子要上学了,还要取个学名,因为小时候父母叫他“小毛头”“宝宝”“囡囡”,上学了,这些名字不太好用,所以就另外取个学名。现在一出生就要报户口,父母早就把名字取好了,过去这种随便取的很世俗的名字已经很少了,但有时候也能听到。

你们到这儿来念书,我老师也给你们取个名字,你们记在心里就可以了,用不着写给人家,你们也叫栋梁:今天桃李芬芳,明天就是佛门的栋梁。

 普是普及,佛法普及了,佛教也就兴起来了

普贤菩萨的名字,普是普及。我们国家过去文盲很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文化普及很快,最开始也很辛苦,要搞很多扫盲班,文化普及了,国家就兴旺起来了。同样道理,佛法普及了,佛教就兴旺了。

可惜的是,现在寺院里只是烧香很普及。烧香本是修供养,可是许多人眼里烧香变了能通神,好像不烧香不灵。这都是民间的外道的话。咱们讲佛法,要把外道的、民间的、迷信的全扫掉,要扫得干干净净。

 不要把香烧成了火,
能把佛法普及全世界才是佛弟子伟大的愿望

烧香还有讲究呢!有人烧香,烧成一把火了,那应该叫烧火。你烧一支或者三支,这个烟也能供人欣赏,叫作“烟雾缭绕”。烧这么多,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眼泪水都掉出来了,简直像家里生炉子那样。味道也不好闻,全是烟火气。还有人朝火拜,变成拜火教了。

现在的香,几乎都是化学制品。有的香,一点也不香的,价格还很贵,一根要好几百元,有盘子那么粗,里边装的还不是木屑?味道也不好闻。你木屑烧给佛菩萨,还不如到厨房里拿几根木头烧烧。

佛门最重要的是普及佛法,烧香不过是对佛菩萨表示敬意,真正要度众生出苦海,是靠佛法。我们弘法、培养人才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将来能把佛法普及全世界,要有这样伟大的愿望。
 
普贤行愿品(29)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傅味琴讲于汉川大般若佛学苑   2009.5.7
 

 除了佛法,全世界都找不到能根治贪瞋痴的药

提要:

  ■ 普是普遍,佛法能滋养众生的法身慧命,众生还等着我们去讲法呢
  ■ 除了佛法,全世界都找不到能根治贪瞋痴的药
  ■ 法缘不足,会起邪见,寺院本是高等学府,不可被演变成香火庙
  ■ 家缩小到三个人,仍是猫狗同笼,没好日子过,心中的烦恼最肮脏,可谁也
   不肯去洗干净
  ■ 细菌布满钞票,人也会去抢,人数钞票也表现得很亲热
  ■ 心能改变一切,心量小了,人也小,心量必须在大环境里放大


 普是普遍,佛法能滋养众生的法身慧命,
众生还等着我们去讲法呢

普还有普遍的意思,普遍了就大。众生无其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处处都有我们的兄弟姐妹,众生这么普及,佛法能不普及吗?比如说,每个众生都要吃饭,粮食供给能不普及吗?佛法就是众生法身慧命的粮食,可现在很多地方都听不到佛法,想看几本佛法的书都看不到,咱们经常接到来信诉苦:我们这个地区,佛法实在太少了,你们假如没办法来这儿弘法,就给我们多寄点书来吧。

 除了佛法,全世界都找不到能根治贪瞋痴的药

人类的精神粮食比吃饱肚子的粮食还重要。肚子吃不饱,身体虚,生了病还可以看医生;最痛苦也最难看好的病就是精神病。佛说众生都是愚痴颠倒、脾气刚强,坏事干得多、好事干得少,好话也不听,很难教育,跟精神病差不多吧?得了贪瞋痴的病很苦啊,能根治贪瞋痴的药,除了佛法以外,走遍全世界都没有。

 法缘不足,会起邪见,寺院本是高等学府,
不可被演变成香火庙

众生都有佛性,可如果佛法不普及,法乳不足,法身慧命也会骨瘦如柴。佛法不普及,佛门里的人乱说乱听,起了邪见,那更可怕,不知道哪一世才会醒过来,如果不醒过来永远不得成就,还会在三恶道里转。

给佛菩萨烧香是好事,但它消除不了你的颠倒愚痴。希望所有的寺院能恢复本来的面貌,寺院是教育众生的学府,不要变成香火庙,否则就成了佛门的悲哀。

 家缩小到三个人,仍是猫狗同笼,
没好日子过,心中的烦恼最肮脏,可谁也不肯去洗干净

“普遍为大”,你心中只有一家人,这可不大。从前是大家庭,现在变了小家庭。五十年代我到北京住在唐老居士家,唐老太太生了十七个孩子,家里跟幼儿园差不多。现在计划生育,本来是五个人:爸爸妈妈,小夫妻俩加一个孩子,有的把爸爸妈妈也赶走了,变了三个人。三个人还不太平,天天吵架,真是猫狗同笼,没一天好日子。不是人坏,是烦恼坏,人都是好人,都有佛性,为什么佛性发挥不出作用呢?被烦恼盖住了,而且这些烦恼的肮脏从来不洗的,那太可怕了。

 细菌布满钞票,人也会去抢,
人数钞票也表现得很亲热

人世间最可怕的就是钞票,偏偏人都喜欢。(众笑)一张百元钞票掉在粪缸里,肯定有人去捞。为什么钞票最可怕?钞票上面各种各样细菌病毒都有。有人不光是手去拿,还用嘴巴去舔呢。狗看见熟人总是用舌头去舔,表示它的亲热,人去舔钞票,也是对钞票表示亲热,说“老师,没这种人吧?”有啊,不过他换了一个样子舔,他是先舔舔手指,再用手指去舔钞票。(众笑)

心能改变一切,心量小了,人也小,
心量必须在大环境里放大

众生无其数,心量要放大,不要留恋小家庭,心留在小家庭里,人也会越来越小。

你们居士到我们大般若佛学苑来听法,这很好,你们的家是小家庭,我们是大家庭,你要心量放大必须在大的环境里才能放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傅味琴居士)  

 傅味琴居士:《金刚经》四句偈的开示 

 傅味琴居士:平等爱徒的乐趣 

 傅味琴居士:观师持戒、多闻、解空功德 

 傅味琴居士: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 

 傅味琴居士:《律海十门》开示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80~8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50~5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 

 傅味琴居士: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