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它:浅谈正法久住(继平)


   日期:2025/2/21 20: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浅谈正法久住
继平

  我们在谈论佛教的前途与未来时,经常会说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令正法久住。佛教中的正法分为教正法和证正法,教正法指三藏十二部经,证正法为戒定慧真实三学,或以三学任何一种所摄之善法。在佛教信徒的眼中,如果佛陀正法能够久住世间,就代表了佛法的兴盛。

  正法久住不仅是佛教信徒的愿望,更是佛陀的愿望。佛陀在入灭之前,为了防止佛教将来衰败,对弟子们作了种种教诫,让弟子们通过读诵经典,严持净戒,讲经说法等形式,将佛法发扬光大。不仅如此,佛陀还在《佛般泥洹经》中专门论述了令正法久住的具体做法。佛在王舍国鹞山中,让阿难请众比丘僧一起到鹞山中聚会,众比丘到来之后,佛就在山中讲堂为众比丘讲说令正法久住的七戒法。对此,经中有如是云:

  佛告诸比丘,若曹当持七戒法。何等为七?比丘当数相聚会诵经,法可久;上下相承用坐起,法可久;坐起不得念家室妻子,法可久;在山阻间,若在深林树下冢间,当自思惟五灭,法可久;少年奉道,当先问长老比丘,敬畏承用,受教莫厌,法可久;心当奉法,敬畏经戒,法可久;持二百五十戒,具以得阿罗汉道,欲来学者莫却,入者相承用,来者所有衣被饮食当共享,病瘦当相瞻视。比丘持是七法,法可久。

  佛陀在这七戒法中告诉众比丘说,作为弘扬佛法的僧人,应当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佛入涅槃之后,出家人应当经常聚会诵经,与其它僧人相处做到尊卑有序,在平时生活中不应像在家人那样想念家室妻子,处于森林树下和坟墓之间,应当思维人生的无常;少年出家应当经常询问长老比丘,虚心听从他们的教诲,不能有厌烦的情绪;一心奉持佛法,敬畏经典和戒条;严格受持二百五十条戒,对于想来跟从你学法的人不能推辞,凡是来者的衣被饮食都应当共享,生病之人应当经常去探视慰问。佛陀认为,佛灭度之后的出家人若能持守以上七法,正法就能够久住。

  佛陀告诉比丘,另有七法应当遵从,才能保证正法久住。经云:

  复有七法皆听,比丘诺受教。比丘不得贪卧,卧者不得思他事,法可久;乐守清净,不乐有为,法可久;乐贤共坐,守忍辱行,慎无诤讼,法可久;不得责望人礼敬,为人说经,不用作恩德,法可久;小得道头角莫自憍恣,法可久;不思诸情欲,心不投余行,如此者法可久;不贪利养,常乐隐处,草蓐为床,比丘持是,法可久。

  此七法是佛陀从弟子为人处世方面来解说的。佛陀告诫比丘弟子,不能贪于睡眠,卧床时间过久会导致不思其它事务。佛教认为,过多的睡眠是导致懈怠道业,往生地狱的根源,因此,佛弟子应当减少睡眠,以精进道业。佛陀要求弟子,作为修行之人应当远离繁华喧闹的名利场,应当甘于清净的修行生活。清净无染的修行环境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能够使自己安心修道,有助于道业成就。修行之人,还应当与贤能之人共处,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能够促进自己道德和学问进步的东西。孔子曾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让我们向贤能的人看齐,见到不贤之人要警示自己不要触犯。作为出家人,学会忍辱是必须具备的品格,因此,佛陀告诫弟子要守忍辱行,并尽可能不要与人发生无谓的争讼,以免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在平时与人相处时,不能指望别人礼敬自己,有让人产生恭敬之心,就会变得计较名利,染污自己的清净心;在为人说经时,不能有有恩于人的感觉。佛陀警示弟子,如果在修道过程中,自己有所感悟,不能产生骄傲的心理,傲慢心一旦生起,修行功夫就会前功尽弃。修行人还应当远离情欲之想。佛经中说,世情看淡一分,则道念增长一分。修行人心中还应避免做与道不相应的行为。贪瞋痴是影响修行的障碍,为佛弟子不能贪图信徒的物质供养,应当欢喜隐居静处的生活,在野草为床的苦行生活中体味佛法的真意。佛陀认为,弟子若能严格受持此七法,就能令正法久住于世。

  佛陀还从戒律方面对弟子们作了要求。佛陀认为,佛住世时为防止弟子行为放逸,制定了很多戒条,弟子都遵照执行,感念佛陀制戒之恩。在佛入灭之后的佛子,应当严格以戒为师。在修行生活中,应当严格按照佛法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得做与佛法相违背的事情。平时应当尊敬大德比丘僧,听从他们的教诲,并按照高僧的要求去做。故言:严师出高徒。古往今来的高僧,往往都会亲近一些大德长老,并得到指点与印证,从而使自己在道业和德行上不断进步。佛陀的这种要求,反映了佛陀尊师重道的情怀。

  佛陀要求弟子,平时应当多修忍辱的行为,严格持戒,按照经典和戒律的要求来去除自己无始以来的贪心,经常想到人生的苦空无常。白天不得对饮食产生贪心,夜晚睡眠不得贪图好的床铺。佛教严格禁止弟子对外物产生贪心,贪欲一旦生起,道念就会荡然无存。佛陀要求弟子防止世间俗事的干扰,心中念道永不懈怠,去除心中生起的恶心、邪心。每当邪心生起的时候,应当端心正念。世间之人经常欺骗自心,比丘不应当跟从天下愚人,防止内心偏离正道。对于佛陀此七法,经中有如是云:

  佛在世间,为比丘作师,比丘敬佛所说戒敕,持受戒法,不慢念师恩,持师戒法,法可久;不得下道,当随佛法约束,法可久;敬比丘僧,受其教戒,得当承用无厌,法可久;当重持戒能忍辱者,法可久;随经戒,心无所贪爱,常念人命非常,法可久;昼日不得贪饭食,夜卧不得贪好床,法可久;自敕顿思惟世间扰扰所念莫懈,莫随恶心,莫随邪心。邪心来至,自戒莫随,当端心,世间人为心所欺,比丘莫随天下愚人心。持是七法,法可久。

  佛陀又说令正法久住的七法。经云:

  复有七法,比丘僧言受教:比丘当重经如愚人重珍宝,持经当父母,当用经生活父母。活人一世耳,经度人无数世,令人得泥洹道,用是故,法可久;不得贪食嗜味,食不得多,多者病人,少者复饥,趣可而已,不得味饭,法可久;当持身比土,日当忧死,不乐在生死中。生者多忧,忧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奴婢知识畜生田宅。是曹忧者,皆愚痴忧耳。如人有罪,为吏所取,虽有宗亲,不得前附,用是秽故。身当以比土,独来独去,当与身竞,法可久;勤修精进,端身口意行无过失,取道不难,法可久;惧降心意,不听六情,抑YIN怒痴,无有邪行,法可久;坐众人中,不羞众人,为人所敬,心净端故,不恐不畏,取道不邪,如人为人所谗,为吏所捕。吏虽执之,其人不恐。用无所犯故,清净持戒,畏佛戒语,坐众人中不恐,心净故,法可久;敬慎不自憍慢,从慧者受经戒,见痴者当教经戒,比丘持是七法,法可久。

  佛陀要求弟子应当尊重受持经典,并用经典来引导父母都信佛。佛陀认为人只能活一世,而经典却能够度无数人得道。在饮食方面,佛陀告诫弟子不应贪食和挑食,每次吃饭不能吃得过饱,以适中为准。如果吃多了容易给人的身体带来不适,如果吃得过少容易饥饿。适当的饮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佛陀还说,为佛弟子应当将自身比为将入土的人,每天经常想到人生的无常,便会精进道业。佛弟子应当勤修用功,端正身口意不使有过失。在修行生活中,要降伏心意,控制六情,抑制YIN欲之心,远离各种邪行。与人相处时,不羞辱众人,为人所敬,心净不染,不恐不畏。假使为人所诬告,被官吏捕捉,因为自己没有犯戒,清净持戒,畏惧佛戒,故不恐怖。从不骄傲自满,跟从有智慧的人学习经戒,见到愚痴之人应当教育他持守经戒。若能做到这些,正法可以久住。

  佛陀还告诫众弟子,应当受持以下七法。经云:

  比丘僧,当有慈心于天下,有慈心于佛,人骂不得应,不得恨。持慈心向天下。如狱中有系囚,常慈心相向。人处世间,亦当慈心转相愍念。比丘执心,人骂无怒,将踧无喜,生有是心,可以无忧。所以不与世人诤者,譬如牸牛食刍草,出乳乳出酪,酪出酥,酥成醍醐。持心当如醍醐,奉佛戒法,可久端。舌莫妄语,语莫伤人。意舌当端,舌不端,使人不得道,舌致刀杖或致灭门,为道常当端舌,法可久。端心莫念恶,莫思YIN。有YIN心者,不成阿罗汉道。夜卧YIN欲态欲来者,当念女人恶露,YIN意即解。恨怒心来,当念生在地上不久,法可久。若有将请比丘饮食,余人不得念言:是比丘独得我不得,不得有是曹念比丘病人。傥有义持医药来与之,余人不得念言:独视彼不视我。……是人持衣物遗比丘,余人不得念言:我独不得。何以所行乞丐得者,以在钵中,不得言多少,心如是者,法可久。持戒法慎戒法不知者,当问知戒比丘。念佛念法念比丘僧,莫得休息,展转相承用。于衣中得虱,当有慈心向之,法可久。见死人言:此人既死,不知经道,举家啼哭,及知识亲属不知,此人独如去,比丘以得道,能知死人魂神所趣向。佛经不可不读,道不可不学,天下径道众多王道最大,佛道亦尔,最上道也。如数十人,各持弓箭射埻中,有前中者,有后中者,射不休息,必复中埻,行佛经道如此,莫懈莫念。前以得道,今我不得道,不得有是恨,如人射不休息会中埻,为比丘不止会得道,法可久。坐起当相承用佛经,当读讽诵,思惟其义,除馑清信士清信女,如此七,法可久。

  佛陀在此七法中要求佛弟子应当以慈心待人,对人辱骂不以为意,经常悯念众生的痛苦。诸比丘,不得与世人相互争讼,应当严持戒法,身口意不作是非之行,不说是非之语,不动邪恶之念,不存YIN欲之心;见到别的比丘被人请去接受饮食供养,自己不被邀请,不应当生瞋恨心;有人以医药来探视比丘,不应当存有此人探视他不探视自己之想;有人持衣物供养比丘,其它比丘不应当有独我没有之想。当乞食之后,不应当比较钵盂中的食物之多少;当有比丘想持戒而又不知戒法者,应当请教明了戒法的人;比丘应当经常念佛念法念僧;即使在衣服中发现有虱子,也应当以慈心对待;众比丘,应当行佛经道,不得懈怠,见人得道,不得有瞋恨之心。若能如此,则能令正法久住。

  佛陀分别以七七四十九条嘱托告诫众弟子,在自己入灭之后,如果能够依照自己的教诫来行持,佛法一定能够兴盛发达。本文中仅列举了佛陀所说七法中的几种,这些内容包括了与佛子生活和修行相关的为人处世、读诵经典、持守戒律、饮食医药等各个方面。我想,佛陀正是出于对佛法久住世间的考虑,苦口婆心地叮嘱弟子们从身口意等方面应当做到的事项。处于末法时代的现代佛教,如果能够按照佛陀的教诫来做,不仅能够令正法久住,还能够迎来佛教辉煌的未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