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郑石岩教授:禅——心的效能训练 结语


   日期:2025/2/21 0: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结语
  禅是一种心的效能训练。
  禅不但是一种生活的适应方式,同时也是人类思想与精神生活的另一个领域。 禅的生活态度是向内的,它的关键在于追求性灵的自由,使自己免于物欲的羁绊,不受现象界的欺瞒和迷惑;另一方面要把自己的身、心功能发挥到极至,以免受制于环境。于是一方面要修定,一方面要修慧;这里所谓的慧,不是控制的、分辨的、逻辑的智能,而是一种非语言的创造力,是直觉的、无为的、神通的。《六祖坛经》上说: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禅者认为生活上的大用(适应力),乃源自“无生”(即不对外控制和操纵),而它的训练过程就是禅定和智慧。 现代人使用左脑的智能太多,以致右脑的直觉与创造性荒废不用,并造成自私、纵欲、焦虑、紧张、疏离的时代病,从而使超惑的精神生活落空。尤有甚者,许多心因性的疾病正向文明的社会袭击。因此,禅对现代人具有极高的价值,它能使我们的右脑活络起来,引发创造性的态度,兹归纳禅对现代人的意义如次:
  禅教导我们从无明和成见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引导我们正视生活本身,避免疏离感,创造真正和谐的生活态度。
  禅引导我们体会生活就是道,道必须自己去悟、去发现。生活和道不能抄袭和模仿,不能与别人比较,必须依自己的根性因缘,接受自己,肯定自己。
  禅定给烦躁不安的现代人带来福音,它是现代人纾解案牍劳神的清醒剂。
  禅定是现代人身心健康的重要训练方法。
 在紧张的社会里,生活的法则是“趋与避”,它的特质是“选择”。因此,我们每天都被“选择”弄得头昏眼花,疲惫不堪。禅要我们跳开选择的陷阱,活在超越的醒觉里。什么是超越的觉醒呢?有一次一位记者问法国前总统戴高乐说:“你的立场到底是偏左?还是偏右?” 他说:“我既不偏左也不偏右,而是高高在上。” 这段对话很短,但活泼生动而有智能,戴高乐能把二次大战后的法国,很快带上复苏的坦途,是因为不选择左、不选择右,他看到法国真正要的是什么。 现代人很需要禅的洗涤,禅并不是告诉我们要变成什么,而是帮助你看清生活的本质是什么。 现代人最普遍的观念,就是汲汲于追求。由于盲目的追求,以致生活与工作本末颠倒。把追求功利当目的,将生活和生命视为手段。结果,虽然赚来财富和物质享受,却牺牲了悦乐自在的精神生活,陷入困顿和空虚之中。 佛陀在《百喻经》中,讲一则生动的故事来警惕大家。他说,从前有一个人,到朋友家做客,主人留他吃饭。由于菜肴清淡无味,所以主人在菜里加了少许盐,吃起来觉得味道很好。他心里想着,菜的味道变好,是从盐那儿来的。少许盐,味道就那么好,多些盐味道一定格外好吃。于是,他向主人索取一杯盐,一口吃在嘴里,咸得发苦,实在受不了。 这个比喻很像在讲现代人的贪婪。大家胃口大,欲心强,彼此竞相豪夺,以为那是美味。结果弄得苦不堪言,禅机尽失。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是苦涩的,烦恼尘劳很沉重,是该好好反省的时候了。 禅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不是科学,更没有形态或教条,它是冷静而投入生活与工作的智慧和态度。受过禅训练的人是净定的,有创造力的。一个能净定而富于创造性的人,便是具有禅机、禅趣和开悟的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郑石岩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郑石岩教授)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十章 结语 禅与佛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八章 空与智慧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七章 顿悟与参禅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五章 从禅定到自由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四章 禅的悦乐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三章 纯真便是自在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二章 自己即是如来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第一章 生命的微笑与实现 

 郑石岩教授:禅·生命的微笑 自序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十讲 放下攀缘本来佛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