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身体的疗愈


   日期:2020/11/17 16: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在灵性道路上,需要发现内心深处的创伤,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包括来自过去的悲伤、未实现的渴望、一生累积的哀痛。正如阿姜查所说:“如果没有痛哭过许多次,禅修就还没有真正开始。”

  几乎每一位走上真正灵性道路的人,都会发现深刻的个人疗愈是灵性历程中必要的部分。承认这种需求,就能把灵性修行导向身体、心和心智的疗愈。这不是什么新观念,自古以来,灵性修行就已被视为疗愈的过程。佛陀和耶稣都是著名的身体疗愈者,也是伟大的心灵医生。

  越战期间,我在越南看见一个结合这两位导师的强大意象。虽然当地战火猛烈,我还是被一间寺庙吸引前去拜访,它是由著名的大师“椰子和尚”在湄公河三角洲的一座岛屿上兴建的。船抵达时,有许多僧侣迎接我们,带我们四处参观,说明他们对和平与非暴力的教导;随后他们带我们到岛屿尽头的小丘上,那里有座六十尺高的巨大佛陀立像,旁边站立著一样高的耶稣雕像。他们的手臂环绕彼此的肩膀,面带微笑。当武装直升机飞过,四周进行著激烈的战斗时, 佛陀和耶稣像兄弟般站在那里,向所有愿意追随他们道路的人展现慈悲和疗愈。

  智慧的灵性修行需要我们主动处理生活中的痛苦和冲突,以达到内在的整合与和谐。通过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禅修有助于产生这种疗愈。如果缺少必要的疗愈步骤,学生会发现自己无法进入更深阶段的禅修,或是无法整合禅修与生活。

  许多人刚接触灵性修行时,会希望跳过悲伤和创伤,略过生活中的困难。他们希望超越自我,进人充满神圣恩典的灵性领域,脱离一切冲突。有些灵性修行确实鼓励这种方式,并教导达成此一状态的方法: 通过强烈的专注和狂热,带来狂喜和安详的状态。有些强力的瑜伽练习可以转换心智。虽然这些方法有其价值,可是一旦结束练习后,必然会感到失望,因为只要修行者的训练稍有松懈,就会再度面对所有想抛在脑后、未解决的身心问题。

  我认识一位在印度修习瑜伽十年的人,他在离婚后去了印度。他离开家乡(英国)时非常沮丧,工作也很不快乐。身为瑜伽修行者, 他有多年深入而严格的呼吸练习经验,为他带来长期的心灵平静和光明。这些经验都可算是某种疗愈。但不久后,寂寞又回来了,他想回家, 却发现过去未解决的问题再度出现,和离家前一样强烈。这也是当初使他婚姻结束、工作不快乐的原因。更糟的是,这也是他罹患忧郁症的原因。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心需要深刻的疗愈,他了解不能再逃避自己,于是开始在生活中寻求疗愈。他找到一位老师,很有智慧地引导他在禅修中接纳忧郁和寂寞。他与前妻寻求和解(但不是再结婚),加入能够帮助他了解童年的支持性团体,还找到一份社区工作,和他喜欢的人共事。这些都是疗愈心的漫长过程的一部分,印度那一段只是一个开始。

  灵性道路上,需要发现内心深处的创伤,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 包括来自过去的悲伤、未实现的渴望、一生累积的哀痛。正如阿姜查所说:“如果没有痛哭过许多次,禅修就还没有真正开始。”

  若要以爱和智慧具体实现灵性生活,这种疗愈就是必要的。尚未得到疗愈的痛苦和愤怒,童年受虐或被抛弃的创伤,都会成为生命中强大的潜意识力量。除非我们能觉察和理解旧有的创伤,否则就会发现自己一再重复创伤的模式,包括未满足的需求、愤怒及困惑。虽然灵性生活有许多种疗愈,如恩典、灵恩的复兴、祈祷和仪式。但在系统化的灵性修行中,会自然发展出两种最重要的疗愈。

  第一类疗愈出于我们与老师之间发展出的信赖关系。越战中耶稣和佛陀雕像的意象,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疗愈还是可能的。它也提醒我们,疗愈不能只靠自己。内在疗愈的过程必然需要与老师或指导者发展出一种承诺的关系,因为我们最大的痛苦大多来自过去的关系,要通过智慧而自觉的关系才能疗愈这些痛苦。这种关系会变成开启慈悲和自由精神的基础。过去的痛苦和失望让我们陷入孤立和封闭,有智慧的老师能让我们重新学会信任。当我们允许自己最深的恐惧和最糟糕的面向被别人看见和慈悲接纳,就学会了自我接纳。

  我们从与老师的信赖的模式,学会信赖他人、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直觉、自己的亲身。这种关系让我们信赖生命本身。教导和老师成为支持我们觉醒的神圣容器(较后面的章节会谈到我们与老师的关系)。

  当我们以有系统的觉察练习,开始把觉察和爱的专注力量延伸到各个生活领域时,就会产生另一种疗愈。佛陀谈到在生活的四个基本面向培养觉察力,他称之为四种觉察的基础(四念住)。这四个面向是: 身体和感官的觉察,心和感受的觉察,心智和思想的觉察,管理生命的原则的觉察[梵文称这些原则为法(dharna)或宇宙的定律]。

  在这四个领域培养觉察力,是佛教关于洞识和觉醒的所有修行的基础。持续觉察的力量总是能产生疗愈和开放,本书就是教导如何把觉察力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以下是把禅修的专注引进生活的四个面向,以产生疗愈的方法。

  身体的疗愈

  禅修常以带领我们觉察身体的技术作为开始,这种技术对我们特别重要,因为美国文化一直忽略身体和直觉的生活。詹姆斯.乔伊斯描写过一个角色:“达非先生住在离自己身体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我们当中有许多人也是如此。在禅修中,我们可以慢下来, 安静地坐著,和任何生起的事物同在。带著觉察,我们可以培养一种意愿,向身体经验开放,不与之对抗,真的活在身体中。这样做时, 就能更清楚地感觉到它的快乐和痛苦。我们对此所知不多,因为社会文化教导我们要回避或逃离痛苦。要疗愈身体,就必须探究痛苦。当我们仔细注意身体的疼痛,会发现有几类痛苦。疼痛有时出于适应自己不习惯的坐姿,有时是生病的信号或身体真的有问题,这些疼痛向我们要求直接的回应和疗愈的行动。

  禅修中遇到的疼痛大多不是身体的问题,而是情绪、心理及灵性的执著与紧缩,以身体的疼痛表现出来,威尔姆.赖克称之为肌肉的盔甲,是我们在痛苦的情境下,为了避免受到生活中不可免的困难的影响,一再绷紧身体各部位的结果。即使是健康的人舒服地坐著禅修时,也可能会察觉到身体的疼痛。我们坐著不动时, 肩膀、背部、下颔和颈部都可能会痛,以前未发现的肌肉纤维累积的结块,会在我们敞开时浮现。自觉到结块的疼痛时,可能也会注意到每个紧张部位所联结的特定感受、记忆和景象。

  当我们逐渐能觉察过去被关闭或忽略的所有部分,身体就会得到疗愈。学会处理这种开放是禅修艺术的一部分。我们可以用开放而尊重的专注力,觉察构成身体经验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发,感觉的觉察,以了解身体真正的状况。我们可以注意呼吸、姿势, 支撑背部、胸部、腹部、骨盆的方式,在这些部位敏锐地感觉到能量的自由流动,或阻止能量流动的紧绷和收缩。

  禅修时,试著让任何生起的事物自由地穿透你。让注意力变得非常温和,一层层的紧张会逐渐放松,能量开始流动,因旧疾和创伤而停滞的身体部位将会打开。结块放松、消融时,身体会得到更深层的净化,能量的通道也会打开。随著这种开放,我们有时会经验到强烈的呼吸,有时是自发性的颤动和其他身体感觉。

  让你的注意力从表层的“快乐”、“紧张”和“疼痛”进入更深层, 检视常被你压抑的痛苦和不愉快的感觉,以仔细的觉察让各个层次的“疼痛”自然展现。首先,我们可以学会觉察疼痛而不感到紧张,体验和观察身体的各类疼痛——压力、紧绷、刺痛、像针在扎、抽痛和烧灼感, 然后就能注意到“疼痛”的所有层面:核心是烧灼、震动和压力的强烈成分,外层通常是身体的紧绷和收缩,更外层可能是厌恶、愤怒和害怕的情绪,以及思想与态度,如“我希望这件事可以赶快结束”,“如果我觉得痛,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或“生命总是痛苦的”。我们必须觉察所有层次,才能得到疗愈。

  每个人在灵性修行中的某个阶段,都需要处理身体的疼痛。对某些人来说,这是长期的课题。就我自己而言,我有过多次深刻的身体解放,那是有机而安详的,但有时也经验到痛苦而强烈的净化,那时会全身颤抖,呼吸变得急促吃力,灼热和火烧的感觉会流遍全身,强烈的情感和影像也会出现,觉得自己好像绞成了一团。留在这个过程中, 身体必定会被大为开启,通常会伴随极大的狂喜和幸福感。无论是温和还是强烈的身体开启,都是长期禅修的常见现象。当你深化身体的修行,重视生起的一切现象,以开放和关爱的觉察留在当下,身体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展现。

  禅修也有其他对待身体的态度:禁欲的修行,勇士的训练,征服身体的内在瑜伽。疗愈者有时也会建议用有意识来治疗某些疾病,例如让癌症病患观想自己的白血球是小小的白色武士,将癌细胞刺穿并摧毁。这对某些人有帮助,但对我和像史蒂芬.拉维等致力于疗愈禅修的人而言,我们发现对伤口和疾病倾注慈悲,而非厌恶和攻击,会产生更深的疗愈。无论是单纯的背痛还是严重的疾病, 我们都太常以憎恨的态度对待。以觉察来疗愈的方法,是以慈悲和关爱的专注力,碰触最深层的创伤而产生疗愈。就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需要我们来爱的,并不是完美的人,而是不完美的人。”有位女学生首次参加密集禅修时,癌症已经蔓延全身。虽然她被告知会在几周内死亡,但仍决定以禅修为治疗工具。她服用极好的中药,针灸,每天进行疗愈禅修。虽然腹部一直因癌症而发热、鼓胀,但她细心照顾免疫系统,又健康地多活了十年。她认为关键在于具有疗愈力量的专注,使癌症停止发展。

  对身体进行系统性的专注,可以改变我们与它的整体关系。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身体的节奏和需求。若未以觉察注意自己的身体, 生活就会过于忙碌,而无法感受适当饮食、运作带给身体的愉悦。禅修能帮我们发现自己如何忽略生活中的身体层面,并发现身体的需求。关于忽视身体,可用苏菲教派的智者,也是神圣的愚者纳斯鲁丁的一个故事为例。纳斯鲁丁买了一头驴子,但喂饱它要花许多钱,于是他想出一个计划:在几个星期之内,逐渐减少驴子的食物;最后,他一天只喂驴子一小杯谷物。这计划看起来似乎成功了, 纳斯鲁丁省下一大笔钱。然而不幸的是,那头驴子却死了。纳斯鲁丁在茶馆向朋友谈到这个实验:“真可惜啊!如果那头驴子再活久一点, 或许我就能让它习惯不吃东西了!”忽视或虐待身体是错误的灵性修行。当我们关注身体,就开始重新恢复感受、直觉和生活。发展这种注意力,就能体验感官的疗愈, 眼睛、舌头、耳朵和触觉都会恢复活力。许多人禅修一段时间后都有这种经验。颜色是纯净的,味道是新鲜的,可以感觉双脚踏在土地上, 好像又变回小孩一样。感官的净化使我们体验充满活力的喜悦,以及与当下生活愈来愈亲密的感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杰克·康菲尔德)(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杰克·康菲尔德)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