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洁身之道 守身之要──戒YIN


   日期:2020/11/11 22: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洁身之道.守身之要(上)

──戒YIN

前言

自从《八关斋戒—不YIN戒》一文推出以来,不少网友留言问及「如何戒YIN」的问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标准每况愈下,加之现今信息科技发达,在媒体中传送不良信息的管道,实在是层出不穷,多不胜数。青少年的犯罪率为什么不断增加?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的统计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5%以上。网络中的有害信息以及一些电影、电视、书刊的色情描写严重污染青少年的心灵,诱导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网络刚兴起时的数年间,据台湾的一份数据显示,每天点击观看色情网站的人数约80万人;现在更是无法估计了!可想而知全世界每天有多少人受到色情的毒害!现时中国有4.27亿的青少年(占总人口的百分之34.22),每天还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污染。因此今天,对佛教化世导俗与儒家引邪归正教诲的正视,就显得更为逼切与重要了。

所以,今天以「戒YIN」为题,略作分析与探讨。

一、儒家伦理中的守身思想

中国是礼义之邦,因此中国人特别注重伦理道德。古圣先贤在生活中累积了无数的经验,为我们留下许多充满智慧的人生教诲,我们若能依之而行,就能觅得安身立命之方。儒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其思想核心以人为本,故特重人伦──以人伦为道德标准。

1.克己复礼.忠恕为本

这个伦理道德标准的总纲,孔子是把它建立在「仁」之上;「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始发于心而合乎礼节的表现;所谓「发乎情,止乎礼」;要达到「仁」,便必须「克己复礼」。「克己」是指克制自己的私欲,其工夫在「忠」;「复礼」是指合乎礼节,其工夫则在「恕」;而「忠恕」就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因此,曾子曾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此外,「孝」为仁之本,「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由此可知,孔子的「仁」,由忠恕之心进而广之,切有爱人之心与孝顺父母之心,因形成「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一种高尚的人生智慧:「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这条人伦大道,无疑是根据大自然的运行法则而体悟出来的,人类生存的法则。其实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正确处理这五种关系的方法就是: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夫义妇听,兄良弟悌,朋友有信。

我们尝试静心想一想,一个人的一生,要扮演多种角色,如果真能做到当父亲的慈爱,作儿子的孝顺;当领导的仁厚,作部下的忠诚;当丈夫的能做到三义:道义(承担起家庭的主要责任)、情义(对妻子感情始终如一)、恩义(上敬老人、下爱子孙),作太太的温顺合作,做到四德:妇德(始终热爱自己的丈夫、子女)、妇言(言语柔和得体)、妇容(仪态端庄大方)、妇功(善于操持家务及带好孩子);兄弟之间团结友爱;朋友之间有信用,来往合乎礼度。在这样的气氛、环境中生活,这将是多么幸福的人生?

2.五伦五常.守身寡欲
而在这五伦关系之中,是以夫妇关系为中心,然后才产生了其他四种关系。男女之间的婚配是乎合天地之道的事,正如孟子所说的:「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章句上》)男女结婚,是最重要的人伦关系,这是人生的大事。

因此,孟子说:(《孟子.离娄章句》)「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其中教导我们:一个孝亲,一个守身,这两件是人生大事。守身当中以戒YIN为重要。

而戒YIN必先要「寡欲」,因此孟子又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告诫我们,修养心性的方法,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了──要把自己的志趣从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中提升出来。「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人的规律是:吃饱穿暖、住得安逸。如果没有受教育,就和禽兽差不多。故「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的这段话就是儒家的五伦。孟子还指出:「仁也者,人也;义也者,宜也;礼也者,履也;智也者,知也;信也者,实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这段话就是儒家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仁,就是讲究爱人;义,就是做事合理;礼,就是履行规定;智,就是具有智能,知识;信,就是讲究诚实,合起来,便叫做道。
这五伦五常,就是古圣先贤教我们的道德。希望各位网友,都能记住它、理解它、实践它。

以上是儒家的伦理思想。而佛教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二、佛教离欲思想与「戒YIN」之教诲

我们凡夫最大的烦恼与障碍就是「欲」念,而五欲(财、色、名、食、睡)之中以「色欲」最难摆脱。由于凡夫没有智慧透视情欲的真相,所以对情欲充满了好奇心、迷惑感,就想去尝试它、品尝它,结果被粘住了,欲拔不能,而且为了情欲,造下无量的业障,更又自食其果,如人挖陷阱,不料自陷其中。是故《四十二章经》说:「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又《大宝积经.菩萨藏会》云:「彼无智者,为于男女、妻妾诸女色等,所缠缚故,于诸善法多生障碍。」世人因愚痴无智,往往容易被男女色欲所迷,缠缚沉溺,所以障碍丛生、烦恼重重,越缠越深,无法修行善道,难以出离,成为障道的根本。

万恶YIN为首

正如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指出:「YIN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瞋恨心。欲情颠倒,生贪着心。羡人之有,生妒毒心。夺人之爱,生杀害心。种种恶业,从此而起,故曰:『万恶YIN为首。』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始,截断病根。」

「YIN」是万恶之首,是万恶之源。好色纵欲、邪YIN是各种恶念萌生的种子,此种子一萌发,各种罪恶随之而来。现今社会一般人的意识都非常薄弱,稍有经济能力的男士,很多几乎都会发生婚外情。这些人因贪图一时的快乐,却削尽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和福德,葬送了大好的前程和美好的家庭,甚至由于违犯了法律而断送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祖宗和家人蒙受耻辱。实在是愚不可及!
你YIN别人的妻女,你的妻女也将被别人所YIN。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任何人都逃脱不了。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报应到时,则悔之晚矣。《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就是这个道理。

洁身之道.守身之要(下)

──戒YIN

1.YIN欲之祸害与果报

因此,佛陀劝诫弟子要认识清楚YIN欲的本质,从而远离YIN欲。其实YIN欲之祸害甚多,如《受十善戒经》云:YIN有十过患。何等为十?

一者贪YIN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YIN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野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

三者贪YIN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

四者贪YIN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

五者贪YIN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

六者贪YIN之人,到剎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剎;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若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归依,动诸情根如胶着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剎,遍体毛孔YIN火所使。

七者贪YIN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YIN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

八者贪YIN之人为YIN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坠破灭梵行必堕地狱。

九者贪YIN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YIN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镬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

十者贪YIN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YIN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法终不得道。

而邪YIN的果报与罪业,更是可怕,如《法苑珠林》云:
「佛言邪YIN有十罪:一者常虑彼夫所杀;二者夫妇不睦;三者恶增善减;四者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恶事常被人疑;七者亲友诽谤;八者广结怨家;九者死入地狱;十者,报尽为男,妻不贞洁,报尽为女,多人共一夫。」

《八师经》云:「邪YIN犯人妇女,或为夫主所获,临时得殃,祸及门族;或为王法收捕,酷毒掠治;地狱畜生,次第而受,纵得为人,闺门YIN乱。吾见是故,不敢复YIN。」

由此可见YIN欲之祸害与果报是多么可怖、可畏,所以有智慧的人,必然厌恶之、远离之。

2.对治YIN欲的方法

《楞严经》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YIN,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YIN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若不断YIN,必落魔道。」佛教的「戒YIN」,是要做到「一念不生」,连起心动念都不可以,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清净,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以下是祖师大德及一些居士提供的根除YIN念的方法:

a. 当YIN念产生时,该如何克制和根除?

南山律祖说:「当自悲嗟,深须勉强,或观身不净,……或缘圣像,或念佛名,或诵真经,或持神咒,或专忆受体,或摄念在心,或见起灭无常,或知唯识所变。随心所到,着力治之。」


印光大师谓:「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姐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姐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堕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鸩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着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内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重写戒YIN辑证集普劝流通序》中梦醒居士说:「YIN念一生,恶意缠绵,若见女色,遂不能自持而身犯YIN行。为了制止YIN念的生起,平时即应谨慎,不要亲近整日荒于嬉,追逐声色的邪友。更不可随人进入酒家、茶馆、舞厅、妓女户等引人思YIN的邪地。对于描写男贪女爱,诲人于YIN的邪词小说,切不可观看。也不可去听人谈论YIN秽之事的邪语。因为一近邪友,那端身守正的益友,就会日益被疏远。而常与邪友接近,自然会渐渐被染引诱,终致心为所动而随邪友之行。至于引人思YIN的邪地,若常进入,耳濡目染,心念难以克制,终致把持不定,而身犯邪YIN,及至醒悟已追悔莫及。」

常言道:「饱暖思YIN欲」,饱暖之后就会想起YIN欲之事,也就是佛教讲的五阴炽盛,色、受、想、行、识都很旺盛,都很饱和,就会生起贪、瞋、痴邪恶之念。因此,我们还要认识到:贪色纵欲、邪YIN不但对人身体和福德有极大的害处,而且由于贪色纵欲、邪YIN和其他罪恶是相伴相生的,所以更能使人快速地丧节、丧命。

b.如YIN心起时怎么办?

只要停下一切YIN念,静静观察自己的YIN心从起到灭的过程,内心如如不动的观察等待。这样就能灭除YIN心,止了YIN行,非常简单。不过平时必须培养自己定力,有了定力便能做得到。
古人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很有道理,当我们看到一些能引发YIN念的事物的时候,开始可能觉得这个念头很小,自己能控制得住,也就放任着再接触,这样YIN念就被会不知不觉,逐渐滋养壮大,那时候即使想控制也很难了。所以,要控制YIN念,应从刚萌生这个念头的一剎那做起,总之不要放任其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越早越好,因为一经放任,自己就会姑息自己,那时候要谈「觉」就很难了。

c.如何才能制止YIN念,达到修心养性的地步?

以下几点供参考:
1、注意饮食尽量清淡,尽可能少食或不食「酒、肉、葱、韭、蒜」,因这些食物极易引发YIN欲心。食勿过饱。睡前勿食。
2、注意心念慎莫攀援美色、心莫胡思乱想。
3、常护耳目尽量远离种种违缘,不住不善境界。
4、习不净观(视各人因缘而定,非一概而论,亦勿走极端。)
5、尽量早起,每日醒来即当起身,切勿养成懒床的习惯。
6、常阅经典,每日晚间(最好睡前)安排固定时间读经,养成习惯。
7、恒持心咒,常持《楞严咒心》等。
8、仰仗佛力,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求菩萨护佑。

如能做好以上八点,YIN心、YIN念自然会消失于无形。

结语

中国人所追求的君子之道,就是「发乎情,止乎礼」,在男女之间的交往中,要注意保持礼貌的距离。这个「礼」是非常重要的。佛家讲戒律,儒家讲礼教,超过了礼教,就会铸成错误。

以世俗角度来看,如果每一人都能洁身自爱,守身自重,不但身心康泰,长寿多福,泽荫子孙。以佛教角度来看,为在家弟子者,应恒守五戒,奉行十善,将来可得人天之报;若为出家僧众,更须意念纯洁,梵行清净,不为五欲六尘所染,菩提路上自然步步向前。因此,无论出家、在家,「守身之道」都是非常的重要,可以说是为人处世,乃至是修行成佛的根本。

如果一个人他对于以上所说戒YIN的道理及方法都不太懂,但是他能深信因果,不做违礼违法的事,他一样会得福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因,得善果」。以戒YIN为因,果报是什么呢?可得善神维护,如《七佛灭罪经》云:「受持YIN戒,有五善神侍卫:一名贞洁,二名无欲,三名净洁,四名无染,五名荡涤。」这样的话,便可得到功名如意,眷属如意,能得贵子(得到好的后代),能健康长寿(夫妻之间能节欲,均得健康长寿)。戒YIN能令人身心安乐,最后得善终。中国人所推崇的五福:富贵、康宁、好德、长寿、善终,都可以得到。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净其意」做起;如此的话,必然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世界太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