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正慈法师:清净 干净 空净——2010正慈法师新春开示


   日期:2020/9/16 7:2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清净 干净 空净

——正慈法师新春开示

2010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十四,东方山弘化禅寺方丈正慈法师应黄石居士修学委员会众居士诚请,于慈湖禅院为黄石周边前来的五百名佛教信徒作了虎年的新春开示。以下是法师开示的录音整理文字。

虎年,虎年已经来了啊,又是新的一年,明天就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每年应修学委员会在新年的时候给大家随缘讲一个开示。在新的一年开始,跟大家见个面,也等于是个交流的机会,这个形势能够延续下去最好。因为每年一次嘛,也是借这个机会,在新的一年,虎年,虎头之际,借慈湖禅院这个道场,祝在座的居士们,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大家新的一年法喜充满,开开心心。

我们共同为这个道场祈福,为这一方的民众,为一方的社会祈福,祈求诸佛菩萨的慈光照耀,保佑这一方的信众,每个家庭,都幸福,都平安,家庭美满,福慧增长,阿弥陀佛。

佛门当中有一副好的对联,联文是这样说的:“法性本无年月日,真如哪有去来时。”这幅联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们一年忙到头,忙过年,过年大家都很开心,这是我们传统的文化,这副联文就体现了佛教的一种文化。这个文化是个什么样的文化呢?其实在我们的佛性种子里头有一个不变的,不变的是什么呢?不变的就是我们的佛性。这佛性对我们来说,哪有年月日呢?每个人本来具足,本自具足,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就是我们的佛性。佛教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智慧,这个佛法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真理,我们想不到的,原来佛教还有这么好的东西,就是我们本来具足。所以我们不要轻视自己,同时也不要轻视每一个人,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本自具足一个清净的佛性种子,所以说,我们都很了不起。不要认为师父了不起,弟子也了不起,所以在虎年的年头,大家都要有一点虎气。把学佛的劲头能够提起来,那就是说当勤精进,精进不退,四十二章经上讲“精勤不退”。所以说“法性本无年月日,真如哪有去来时”。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应当更有信心,更具足正信,也就是说我们要相信自己,要具备自己的正信正念,相信自己,相信大家,相信这个社会。所以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学佛就是这样,就是要信!《大智度论》讲,“信为能入”,我们生不起信念,生不起信心,就不能相信大家,不能相信佛法,不能相信我们,你就没有办法进到佛门中。这好比刚才几个刚皈依的居士一样,他们不相信,他们没法进来。所以有时候,我给大家讲一个道理,我说,只要想皈依的人,我都会随时随地来成就他,这不是说我成就他,是佛法告诉我应该成就大家。我应该成就他皈依,因为只有入门,才有办法,如果你总是在门外徘徊,谁也没办法。这好像佛看着我们,但是我们没有成佛的愿望,佛也没有办法。所以我们说,愿意成就每一个有缘人来进到佛门,同时我也希望我们这一方的居士弟子们也能有这样的愿望。跟我一样,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佛法当中来,进到佛门中来,因为这个佛门是真正的幸福之门,因为这个佛门能让大家真正的解脱烦恼和痛苦。所以这个门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我说我当年出家,就是因为当时一个姓刘的老太太,因为她的一句话,而使我来到佛门,走了二十多年。人生往往因为有一个好的善缘,让我们走到了正道,这个正道就是我们的心灵走上了正觉之后,让我们在佛的慈光照耀下,我们就很幸福地生活,所以说我们是幸运的人。我这两年经常告诉一些朋友和信众居士,我说有信仰的人就是幸福的人。因为你内心中有三宝,因为有佛法,因为我们有依赖的地方,有佛,有法,有师,所以我们感到很温暖很幸福。现在的人虽然生活上很富裕,物质上很丰足,但是在心灵上是很空虚的啊。因为他们没有信仰可以依赖和信仰的依靠,最终没有信仰的归宿。人没有归宿感,在人生当中,在内心当中,是很难过的一件事情。所以说,一个人要有信仰,这就是说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人。

今天,在我们中国人过年的节日气氛中,也是最隆重的气氛中,跟大家见面,我感觉非常的开心。因为昨天,我们送走了东方山的一位老人啊,昨天夜里往生的啊,走的非常安详。他一生当中非常的简单,非常的干净,从没有什么是非,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语言,就是这么一个老和尚,他安安静静地走过了他的一生,最终交待得很清楚,安安静静地往生西方。他跟他的弟子指云法师讲,他的愿望是把自己的骨灰洒掉,不要留下什么。人生本来就是没有带任何东西来,走也没必要带任何东西走,这就是他一贯的观念。但他的弟子们舍不得,他还是一直坚持。他弟子说,师父啊,你火化可以,但不要洒掉,留下来做个纪念。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前天中午他就跟他弟子讲,那好吧,既然这样,也不放东方山,就在灵乡小庙的边上,找个地方,面向西方,也不要找什么人看地方了,就找个地方,葬在这里。他自己安排了最后的归宿。这老人啊,说起来很平淡,我们听起来也很平常,但是啊,要说是做为一个出家人,我觉得是一件很欣慰的事。同时作为信佛的居士们,我也告诉大家,这个修行也好,学佛也好,其实很简单,所以我跟大家开示就是说,要讲一下“清净”。

其实,我们经常都在讲,一个人要清净,这个清净是什么含义呢?就是真心啊,要能够很踏实很安稳的。这种状态是一种安详的状态,一种自在的状态。这种状态怎么能感受的到呢?如果我们在烦躁的时候,我们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清净下来,也让自己慢慢地安详下来,这就是清净。如果我们碰到的都是不顺的事情,甚至争吵过后,能让自己清净下来,能让自己安静下来,甚至能够让自己处于安详的状态,这就是修行。所以我一直在想,讲什么内容,去年我讲的内容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我讲了三句话,一个是要感恩,一个是要知恩,一个是要报恩,我讲了三句话。今年也想讲六个字,第一是讲“清净”啊,其实我们作为一个俗家弟子也好,出家的法师也好,最难得的就是清净。

大家在念佛的时候,你能清净下来这个功德很大,当我们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能不能清净下来呢?能不能让自己安静念一下佛呢?诵一阵子经呢?装一支香,供一杯净水,甚至买一点鲜花,买一点供果,让自己安安静静坐一阵子呢?大家尝试过没有,尝试一下清静的氛围,清净的世界,清净的能与佛相应的这么一种感受。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清净的过程。所以人很简单,有时简直自己都不敢相信。但正是因为简单,我们反而忽略了,没有去做到。我们自己做不到。有时或者我们清净了一下,一下子想起来,这个家里面还有什么东西没捡,还有什么事没干,正因为清净才想起来,正因为清净让自己想起许许多疑点,生起许许多多念头,但是这个念头是让自己理智的一个境界,这个念头是让自己清醒的一个念头,这都是好的念头,我们这样好的念头太少。

我们为什么不清净呢,这个不清净是怎么的一个表现呢?老是想着自己,老是忘了别人,这叫不清净啊。如果我们清净的话,我们老是想着佛菩萨,老是会想着别人,我还应该做点什么,这就是清净。我们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往往相反,老是想着自己,你为什么不对我好一点点呢?你为什么不对我说几句好话,老是说一些不想听的话,这就是不清净。反过来就是清净。如果我们运用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把顺耳的话听的很清净,把逆耳的话,我们也修炼得很清净。那你的心就清净了。所以说,我们要学会清净。先送大家两个字,大家说好不好?(众答:好!)

为什么讲清净?这可能因为我现在也很忙,老是没有安静的时候,因为要做药师道场,并且想的很多,我们要建黄石的地标建筑,甚至要建湖北的地标建筑,甚至我们要在中国的佛教史上,要为药师佛留一个道场,一直在想这个事。当然还有其它的杂念。刚才跟我们邓老在讲念佛的一些感受,一些体会。其中有很多步,有一步叫不夹杂,不夹杂许多不太好的东西,我们杂念太多,东西太多了,这个念头太多了,有好的,有不好的,要排除我们内心当中,身体当中,这些不好的东西,夹——太多,杂——太乱。所以我们身、口、心要统一,统一之后呢,你感觉到很轻安,很愉乐,你感觉到精神很饱满。所以我们要以佛法的甘露,这种慈悲,这种圆满的精神来改变我们的身体和心灵,甚至改变我们的相貌。真的是这样。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苏老师告诉我们,只要你好好学,好好修,好好念佛,多存好心,多说好话,一切都可以改变。最简单从相貌上改变,再从思想上转变,甚至你的气质都能改变,这一说是二十多年了,我至今还记得,我觉得他的话对我很受用。的确,只要我们用心,深入经藏,我们的确能够智慧如海。我们真的用了心来念佛,来拜佛,来诵经,来求忏悔,的确,我们一切都可改变,所以说,我会经常提醒自己,哪怕睡觉之前也尽量提醒自己,提起正念。时常提醒自己,要提起正念。因为人总是在想些问题,在思考一些问题,所以要五蕴皆空,要照见五蕴皆空,才能度一切苦厄啊。苦就是痛苦,厄就是厄运,怎么样去摆脱啊?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得解脱。所以佛法就是在我们的生活。

我前天到居士家普照,台湾人叫普照,去应供,居士们做的菜很好吃啊,居士她们是用心在做,她用的是欢喜心在做。所以说,我们其实对佛也好,不仅是佛,对一切众生都要有这样的心念,你这样的心念不仅可以改变自己,也尽可能去摄受别人,所以就这叫做正念。我们不要担心,我们说的话,别人听不进去。我们要好好的庄严自己,所以《楞严经》上讲,“以智慧香而自庄严”。

我们相信自己,也要相信佛菩萨。这个话我现在才敢讲,以前也不敢讲。我说信佛要相信佛,我们信佛又不相信佛,怀疑佛,你说佛有什么办法?这换作任何人也没办法。我们信佛,就是要靠佛,依靠佛菩萨,这个念头很重要。前几年我不敢多讲,那么现在随着和大家接触多了,也是随着年龄,社会的阅历,这几年用佛祖的经典来印证这个道理,我觉得真实不虚。《金刚经》上讲,“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只要用你的心来感应,这要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真心来感应,很简单,就是我们的真心,不是这种夹杂的心。我觉得我自己就是受益者。

我还记得在云居山禅堂,参加一次禅七,圣辉大和尚带着我们一帮学僧,到云居山去参学,当时的一个老禅师给我们讲的开示,我只记得四个字,行、住、坐、卧。怎么叫修行,就是行、住、坐、卧。四大威仪。现在人叫形象。我们都要如法,走路要如法,睡觉要如法,你如法,身体也好,心情也好,你才会感受到修行的乐趣,修行的味道。不然你就很难。走路谁不会走路,但是修行的人走路和不修行的人走路不一样,你有这种感觉,你就会修行了。你就知道修行的滋味,修行的味道。

像吃饭,诶,弘一大师现代的高僧,他就偷偷摸摸去看印光大师吃饭,你说一个高僧,看另位一个高僧“吃饭”,你说吃饭这有什么稀奇的,诶!就是稀奇。他看印光法师怎么吃饭,哈哈,这值得我们注意。年前,我们开两会,我和我们李鸿忠省长坐在一起,李鸿忠省长就问我,他说正慈法师弘一法师为什么出家啊?当年玉泉寺弘传天台宗。我说是啊,书记,你知道天台宗啊!这个弘一法师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啊,他吃饭要看印光法师怎么吃法,说明吃饭他不简单啊。所以庞蕴居士一个了起的禅门居士,他说修行就是两句话“饿来吃饭,困来眠。”困了就睡觉,饿了就吃饭,这就叫做修行。

我讲一些事实大家可能就明白了啊。我们有时忙的时候吃饭没有心情,这叫不会吃饭啊。有些人有钱之后,睡不香,吃不香,这个钱太多了啊。有些人没饭吃,愁着睡不着觉,这就是不会吃饭,不会修行。所以我们要训练我们的心,《华严经》上讲,“要善用其心,善待一切”,这个只有你慢慢的用心来感受,你会长养你的慈悲之心啊,所以说我们说话,做事,你要生起慈悲心啊,就会滋润我们这个干枯的心灵,现在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种慈悲,太需要佛法的智慧来浇化我们的人心,我们的身体。我们虽然物质上很富裕,但我们精神上是空白的,是空虚的,是没有寄托的,就像一个竹筏在漂荡一样,我们的思想是没有着落的,这就需要佛法啊,用慈悲的甘露去浇灌这幼苗,慢慢地长出智慧的花朵啊。在我们身上体现快乐。

现代人富裕了,但并不快乐,很累,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慈悲,没有智慧,我们的福报很大,我们的智慧很少,我们的生活很好,我们的精神没有着落。所以这就是说要发心啊,这就回到福报问题。这就要清净,要发心。现在做什么都讲交换,但我讲的是要发心,没有交换,没有条件的,就是说去做义工,真的你去做义工,你就会享受到快乐,原来我没有条件地付出,我还会得到快乐。所以我经常在讲,我们做事,不是给任何人在做,每个人都是在给自己在做,你不要认为你是在为父母在做,而父母又认为是为了子女在做,这些都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是为自己培福。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要学会慢慢让自己去舍弃一些东西,这就是舍得之道啊。原来我给了别人一块钱,我自己很快乐。是不是啊?我施舍一个要饭的人,我自己很开心,我帮助了别人,我自己很开心。现在反而变成了,我凭什么要帮助你?这就是一个观念不同,所以要转念。“若能转物,即同如来”,我就是佛了,佛就是我,因为你有慈悲心。你有正知正见,具足正信正行,这个正念让你的身心受到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学会用心,要学会善待我们自己这个心。这个心就是对自己也好,对待别人也好,要用真心。所以《法华经》上讲,直心是道场,所以心要清净,只有清净你才会生长出这样的念头,你才能像《楞严经》上所讲的来庄严内外。我们现在把自己给忘了,忙着去发财把自己给忙忘了,忙着为家里人,把自己给忘了,所以身体垮了,精神也垮了,什么也没有了,最后自己感到很失落。所以要善待自己,这叫清净,清净心,要自己清净下来。

 

第二个讲干净,要干干净净,干净是思想上的,要做个干干净净的人。那我昨天去看透一师的时候,他一生是个干干净净的一个人,我说的干干净净,是做人干干净净。不要给自己留下后悔啊,很不好啊,不应该啊。就是自己啊,要很简单。

我们要经常心生惭愧。我经常提醒自己,真的,智慧太有限了,福德太有限了。对自己过去做起事起来,要去很忙碌很吃苦头很吃力地去做一些事,现在自己真的很惭愧,因为自己的福德因缘不具足。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我很愿意这样去做,为什么,我们做个人就是要懂得报恩啊。所以我在北京当选副会长后,我到宗教局,宗教局要我讲几句话,我说我刚才上山(东方山弘化禅寺)讲了两句话,在祖师面前,我说“祖恩难报,佛恩难酬”,我说我讲这八个字跟领导们汇报,我说我是要去报恩的人,因为我是从小出家,跟着师父,智印祖师的道场,我说我要报恩。

我说我要报恩,我要去做点什么,我愿意做点什么,甘心情愿地要去做点什么。我们学佛之后,就是开开心心去做个人,做事啊!我指的干净,就是做人和做事,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我始终在想些问题啊,大家对放生啊,做的非常好,我也非常赞叹,但是我在想,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同时用一些资金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话,我觉得这个功德也很大啊。为什么就不去帮助这些人呢?因为人很麻烦,放生很简单,放了就完了,是不是啊?但是其实你去帮助了人,一样的身体健康,一样的能够健康长命。

如果我们能够把放生延生到生命,做一分功德的话,我觉得很有益啊。这些年,我们搞助学,一天存一块钱,做爱心365,我跟他们一起做,我知道这很有意思,这社会反响非常好。很多受助的小孩经常跟我们发信息,甚至念着我们。曾经有一位阿姨,曾经有一位师父,曾经有一位佛门师父,他曾经帮助过我,我要去感恩他,我要感谢她。

我觉得我们做师父的人,我们要告诉大家一些做人的道理,告诉大家佛法是在人世间啊,是建立人的问题上,人的层面上。我怎么说这个话,因为我以前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居士们都是自发地放生,武汉青山这一块一年就是几百万。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像基督教那样对社区,对个人,我们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一下。他会感激你一辈子,他会念你一辈子,他感谢的不是我们个人,而是感谢佛教,是一帮信佛的人。所以我们讲到干净的时候,谈的做人做事,我讲这么一个观点。作为现代社会,这是我多年的一个观察,我觉得更重要。希望我们的信众们能够觉悟到,去面对一些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一些帮助,一些帮扶,与这个社会相适应。这样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会更加的感谢我们,这些信佛的人,这些佛门弟子,也会感谢我们这些做师父的人。这是一个好的层面的良性循环。所以我希望我们的信众都能够传递这样的一个思想。不要仅局限于去放一个生。我一直想讲这个话,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有时候大家容易产生误解,所以我一直在想。

再就是受三皈五戒这个问题啊,我也再想讲讲。以前讲过,我在博客也写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其实受五戒,你不能守五戒,你守四戒功德也是非常大的,以此类推,哪怕守一戒也好。为什么这么讲啊,戒是防非止恶,不是说你受了五戒之后,一下子做得非常好,谁都不敢这么讲。为什么我说这个话。不是我想起来,这么讲,近代的弘一大师,他自己在书中讲到,我受的是比丘戒,如果我把五戒守得很干净,念头上没有毁犯,我都做不到。所以说,佛教的戒律很高尚,很了不起的。我告诉大家,是要敢于去受三皈,敢于来受五戒,敢于来受在家菩萨戒。

我们这个社会不是五戒的居士多了,三皈的居士多了,受菩萨戒的居士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说,我们要正确的引导,我们的居士们要正确地引导我们的信众,所以我在这里告诉大家,这就是佛法,这就是正知正见,这就是正信正行,不信大家可以翻一下经典啊,我说的话,我可以负这个责任。在受三皈依文后面,一段一段的文里面也讲到如何受五戒,大家仔细看一下啊,这个不是我想到,我讲。如果我讲得的不对,下次来给大家更正。告诉大家的都是佛法。所以大家进的这个门来,信佛,你信佛,教大家往善人,往做好人的方向,存好心的方向,做好人的方向而努力。我们为什么跟他说,你现在还早,还没有条件,这个条件是大家都可以。是吧?不杀生,不偷盗,作为居士不邪YIN,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不妄语,不说不诚实的话,不饮酒,不要喝醉了。为什么做不到呢?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做不到吗?谁都可以做的到。

我回来,七、八十岁的信众想皈依,有人说,正慈不会收年龄大的,我说我就是收你们做徒弟。没有道理不收你们。我们年龄大,没有人会收,我说没有这回事。我们就是引导大家,就像走路一样,把大家引到高速公路,你就不会错了,你上了高速公路,你笔直走,到武汉了,到北京了,我们就是要告诉大家这一套,不能误导大家。

 

第三句话,第二句话是干净,做人做事学佛也好,干干净净。再就是要空净。我们为什么不能清净,为什么不能干净,为什么静不下来,就是不能空净。

色即是空啊。因为我们的思想没有空,所以我们清净不下来。心里面不空。为什么不空呢?因为私心杂念太多了,私心多了,杂念多了,所以不能空净。我想归根到底在哪呢?应该是不能空净。这个房间有这么大的空间,所以可以容纳这么多人,这就叫做空净,能空才能清净。我们经常不安,今天好像不高兴,马上睡不着觉。我们心里头,往往,特别是杂念,我们真心往往被不清净的东西,就像灰尘一样把它盖住了,所以说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我们这个烦恼皆由于假像所覆盖了,被它所迷惑,这叫做无明。像一个一万年的黑房子一样,突然把灯点亮,这个灯是佛法,照亮我们的真心,原来我们的心像个暗房一样,都是私心杂念,都是无明烦恼,所以我们没想到,几十年为什么装的是这些东西,为什么不装些干净的东西呢?唉呀,真的,我们怎么是这样一个人,想想自己,不应该是这样,佛法是一盏明灯,佛法送给我们智慧,我们说佛光普照,这就是普照,让阳光,和善的东西照进我们的内心当中,要让慈悲的心,圆融的心,这个忍辱的心常存在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内心当中。

这是今天和大家讲三句话,大家记得住吗?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对待自己也好,对待这个社会,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心,我们要培养怎么样去修行善念。只要你发心,你的人生就会改变。只要你发心,你的生活,你的身体,你的精神都可以改变。你的心不变,这一切都没办法。所以我们要改变我们的心,要改变我们的身,要改变我们的口,多说好话,所以念佛能念到口吐莲花。我们现在别人都不肯跟我们说话,我们是什么口,什么嘴啊?要修身,要修口,要修心,我们要把自己庄严起来啊,庄严的最后就跟佛菩萨一样,这就需要我们从内心当中来改变自己,从内心当中要生起正念,我们才能改变。

佛教讲摄受,你看到佛像的庄严,就会被摄受。不说什么,你自己就会感到很惭愧,我们会跪在前边像个小孩子一样,把我们内心当中的事在他面前,毫无保留地倾诉。这就是佛,这就是佛法,修忍,庄严的是菩萨像,这样的圆满,我们要去培养,要去修,这个变化发自内心的,什么叫与佛相应?与道相应?因为我们所说的话,所想的问题,与佛是两回事,那你怎么去与佛相应,与道相应呢?所以我们要心存正念。

念佛要念的心无旁骛,你要念的这个自性皈依,我们要感受到佛法的力量,我会感受到诸佛赐福于我,祈求诸佛菩萨赐予我福德和智慧,你要这样去观想,你要这样发自内心的祈求诸佛菩萨,你要用真心来打动自己,你才能打动诸佛菩萨。不然,你念佛念半天,自己都没感应,好像无所谓,是不是啊?有人说为什么念佛这么长时间不感应呢?因为你心没动啊,你要心动起来,你就与佛相应了。所以说学佛啊,要深入经藏,要体解大道,自皈依佛,当愿众生,要体解大道,才能发无上心,你叫他不发心都不行。有的人,我叫他发心,他就是发不了,为什么啊?因为你没有体解大道,你不愿当愿众生。你要自皈依佛,我就是自愿的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也是这样,当愿众生,因为我们没有深入经藏,不懂啊。

今天,传统虎年佳节之际,一个是给大家拜年,一个是给大家祝福啊,再就是讲个随缘的开示,跟大家结个法缘,也就是说希望我们这个居士团队,一年一个新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心变化,从外在环境,道场的变化。我们的环境应该越来越好。

好,今天,想到说到这些。希望能跟大家结个缘。新的一年,大家站起来,我们共同祈愿,共同发愿,让我们心中所想,所愿,能够随自己所愿,在诸佛菩萨的慈光照耀下,加持我们,保佑大家,保佑这一方的民众。能够平平安安,能够家庭幸福,能够开开心心,再一次谢谢大家,阿弥陀佛,谢谢。我们大家一起念一个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空水整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正慈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正慈法师)  

 正慈法师:正慈方丈在慈湖禅院念佛开示录 

 正慈法师:正慈法师开示(襄樊凤林禅寺) 

 正慈法师:正慈法师在潜江清灵寺的讲话 

 正慈法师:正慈方丈于佛欢喜日表堂 

 正慈法师:正慈方丈在弘化禅寺僧众民主生活会的开示 

 正慈法师:美德充学 

 正慈法师:正慈方丈在水陆法会开前坛的讲话 

 正慈法师:正慈方丈元旦开示虔诚祈愿国泰民安 

 正慈法师:指钦比丘往生起龛说法 

 正慈法师:正慈方丈水陆法会的开示之一 

 正慈法师:水陆法会前正慈方丈在斋堂的开示 

 正慈法师:正慈法师佛七开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