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殷法师:佛典中的杰出女中丈夫——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那耶广律为主


   日期:2020/7/8 7:4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典中的杰出女中丈夫——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那耶广律为主

释悟殷

二千多年前的印度,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走相当低微的。即使是在打破种姓制度,创导四姓平等的佛门中,女性的出家,仍是经过一番艰辛的奋斗。在佛姨母摩诃波阁波提的带领下,不畏艰辛,一村又一村,一城又一城的追随世尊,一次又一次的请求世尊,准许女众于佛法中出家修学,都被世尊严辞拒绝。摩诃波阂波提等并不死心,虽然经过长途跋涉,脚破血流,尘土坌身,出家的念头,更是与日弥坚。一次次挫而不馁,疲而不懈的求法精神,打动了阿难尊者,主动的为女众求情。经阿难再三善巧的劝请,女众始得以在佛法律中,剃发染衣,一偿出家修学之愿(大正廿四·三五O)    。

在大男人主义的国土里,女众可以正式出家了。然在人权不张的时代,弱势团体总是让人欺凌,被人歧视,女众亦不例外。在律典中,每每记载着女性被欺凌,被侮辱的事缘。女性所受的苦难是一言难尽,却很少人能为之抱屈,更甬说伸张正义了,更甚者,竟被冠以因女众出家:

“损坏正法,不得久住,

速当灭尽”  (注一  )之罪嫌,连同情女众,劝请世尊慈允女众出家的阿难尊者,亦常遭受指责:

“是具寿阿难陀作斯过失

,强请世尊令如是等恶行

女类出家近圆。”  (注二)

此项指责,持续到世尊入灭,王舍城结集会上,还被举过一番:

“汝知世尊不许女人,性怀恒谄而求出家。”  (注三)

所幸当时有不少不让须眉的女中丈夫,勤奋向上,专心修学,在闻、思、修、证中,有杰出表现。在以比丘为中心的僧团里,留下了璀璨的一页,让事实证明了修道解脱和男女差别的形相,是毫无关系的。所谓:

“心入于正受,女形复何为

”  (注四),此即是最佳明证!

声闻尼众的特殊才华,经、律的记载,以《增一阿含》  (比丘尼品)列举五十二项,五十一位比丘尼为最多?证五);《佛说阿罗汉具德经》的十五位比丘尼居次?注六)  。然而,此二经中只列单项成绩,未加解说,事缘如何?吾人不得而知。而《中阿含》  《法乐比丘尼经》  (大正一·七入入上—七九O中)亦有记载着一位善于论议的法乐比丘尼(Dhammadinna)  ,如对照梵文,可知此位长于论议者,即是《增一阿含》中“分别义趣,广说分部”的昙摩提那比丘尼(Dhammadinna)  。其他尚有杂散在《增一阿含》诸经中,如“广识多知”大爱道比丘尼、  “得信解脱”迦旃延比丘尼、  “天眼第一”舍鸠利比丘尼、  “降伏外道”输卢比丘尼、  “自忆宿命无数世事”劫毗罗比丘尼……等(注七”。除此之外,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以下简称《根有律》)的广律中,记载着多位杰出女众。漠译《根有律》共一百五十七卷,其中女众出家证果的不计其数?注入):亦有优婆夷,世尊为之授记当来将成为独觉菩提、或将成佛等(注九)  。今暂以《根有律》为主,将世尊赞为特殊才华第一的杰出尼众,一一列举出来,以彰显其求法之精神,与修道之德行,俾作为大众希圣希贤,进德修业之楷模。

一、说法第一——法雨比丘尼(注十)

法与出生在室罗伐(舍卫)城的富豪之家,父亲天雨长者,在法雨尚在娘胎时,就与同城好友鹿予长者,共约结为秦晋之盟,把法与指腹为婚,配与鹿予长者之儿子毗合法。法与稍长,接触佛法后,即归心佛法,情乐在佛法律中出家,遂向父亲表达出家意愿,遭到父亲反对。然法与向道之心,丝毫未减。转而恳求门师莲华色比丘尼成全。莲华色嘉其志行,为说YIN欲过失,以及出家之功德胜利,并前往请示世尊。世尊要尼众羯磨,遣莲华色到法雨家中,授三皈、五学处,即于家中剃发出家,受十学处。当莲华色为法雨授三皈、五学处,并随机说法时,法与证得初果。进而剃发出家,授与十学处、六法、六随法,成为正学女(式叉摩那)时,证得二果。从此法与在家奉敬修行。

两年后,双方父母逼婚,择期成亲。虽然法雨跪求父亲,再度表达自己厌恶五欲,愿到王园尼寺之意愿,父亲仍不允许。尔时恒起大悲,饶益一切,于救护中最为第一的世尊,于僧尼二众中,透过羯磨,以莲华色为使,授法雨具足戒(此即遗使授戒),且由于莲华色之善巧说法,法雨证得阿罗汉果。

当举城欢腾,庆贺毗合法和法雨的婚礼时,法雨比丘尼忽然现大神通,上升空中,作种种神变事。与会大众,目睹神变,咸皆叹服,遥礼其足,以伸忏谢。法雨现神变已,纵身而下,为大众宣说妙法。闻法大众,都得大利益。详如律中记载:

“其听法者,无量百千,得殊胜解。有得预流、  一来、不还果者;或于佛法中出家,断诸烦恼,得阿罗汉果者:或发声闻、独觉大菩提心。复令大众归依三宝,末出生死。”  (大正二四·三六九上)

由于法雨比丘尼现大神变,宣说妙法,无数听众蒙受法雨恩泽而证果,或从此归依三宝,奉特佛法,故世尊记为:

“于我法中,声闻尼众,善

说法者,即法雨尼最为第一

。”  (大正二四·三六九上

)

法两比丘尼擅长说法,《根有律》中还有一则事缘。故事起源于大世主师徒,常修寂定:法雨师徒,常乐持诵,彼此共居一寺。虽然所修法门不同,但在“能护他意,当生多福”的教诲下,大世主师徒等打坐做无常观时,法雨亦敬门徒禅坐作观:法雨师徒持诵经典时,大世主亦敬门徒读诵经典,彼此相处一寺,倒也相安无事。然就因为彼此的相互牵就,学不专精,以致“所修善品,不能增进,如花少水一。后来,法雨比丘尼得到大护法毗舍法的资助,以及胜发夫人向王求地,得以另建寺宇而居。且以善巧方便,度化了难调难伏的邻居善剑将军的妇孺辈们。进而影响善剑军队信佛,皈依=一宝,受持五学处。然而,对于一个以“持刀自活一的军人来说,要奉行不杀生戒,则倍感困扰,法雨教以“执无镞箭,持无弦弓,手把木刀,勿生害意”。后来,敌人犯境,善剑军队为保卫疆土,必须到前线对敌时,法雨敬以“每于宿处,诵《三启经》  ,既至边隅,围彼城郭,即于其夜通宵诵经,称天等名,而为咒愿一  。结果善剑军队不战而屈人之师,敌人自开城门,舍械而降。善剑军队“执无镞箭,持无弦弓,手把木刀一  ,降伏敌人,荣归故里,得到国王奖励,赏赐丰厚的事迹,也一时传为美谈(注十一)

又,法雨比丘尼不仅善于说法,亦是一位少欲知足,不贪物欲享乐的行者。如上所说,善剑军队得胜,荣归故里,国王赏赐丰厚。善剑军队感念法雨的敬诲,持物供养时,法雨教以“若于三宝不兴供养,虽生天上,而受贫苦,汝等宜应于佛法僧而兴供养,当令汝等于长夜中,常受安乐”  (大正廿三·七五四上)  。又当将领把胜光大王所赏赐的贵价重衣,供养法雨比丘尼,而珠髻难陀尼见衣欣喜,意有所乐时,法雨即毫无难色的,把贵价衣转施给珠髻难陀尼,一点也不恪惜(大正廿三·九六六上)  。

从广律所载法雨比丘尼的事缘来看:法雨从少女时代,就一心向佛,企图挣脱世俗羁绊,有学法出家的勇气;出家后,观机逗巧,有长于说法的无碍辩才:不贪物欲享乐而克己自持,在在显示出一个坚忍向道的行者风范。此外,尚有两个问题,值得附带一提。一是已证阿罗汉者,是否仍过居众生活:二是遣使受具的问题。关于已证阿罗汉者,是否仍过居众生活方面:牵涉到在家众是否可以证得阿罗汉的问题。这问题上印下顺导师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一书中,曾有过论列(注十二)  ,今不赘述。不过我们从《根有律》:

“无容得阿罗汉尼,诸渭已

尽,处白衣家,食残宿食,

受行浴法”  (大正二四·三

六八中)

一文中,可以帮助我们厘清观念:就是一个已证阿罗汉的圣者,他必走厌五欲之乐,对于家庭生活已没有恋着,不可能再过世俗的居众生活了。亦即:

“欲令在家受诸欲乐,食残

宿食,理所不应”  (大正二

四  ·  三六八  )  。《根有律》的说法,和印公导师引《弥兰王问》  “在家得阿罗汉果,不出二途:即日出家,或般涅槃”  (注十三)之解说,正好遥相呼应。

其次,关于遣使受具方面:漠译诸部广律和南传铜蝶律都有记载?证十四)  。综合各律的事缘,不外走女众欲受戒时,因有难事,不得外出;或恐外出道逢障碍,有梵行难之虞,做世尊垂怜,开缘以遣使受戒的方式,解决女众梵行难的困扰。然而,并不足每个女众都可以采用遣使受戒的方式受具,依据《毗尼母经》的记载:

“尼遗使受戒中,佛在世

时,唯有一女得。所以得

者,但比女颜容挺特,世

所无比·若往者,恐恶人

抄辣,是故佛听。今时若

有扣是比者,可得遗使受

戒,其余一切要现前得具

,不现前不得。”  (大正

二四·八O七)

又遣使受戒,是世尊怜愍女功畏梵行难之开缘,可能在实行上产生了后遣症,所以有

“不应从小小颜貌,遣使受戒”  (大正二二  ·九二六下)之规定。

二、解经第一——战迦罗此

丘尼(注十五)

战迦罗比丘尼原足未土罗(秣兔罗)城,邬陀延聚落中,一个贫贱的老妇人。有一天,世尊带着弟子们,入邬陀廷聚落,游行乞食,看到战迦罗正在井边打水。世尊为度化他人,故意要侍者阿难上前化缘,告诉他:世尊口渴,须要喝水。老妇人听了,急急忙忙装了满瓶水,走到世尊前,要奉献给世尊。当他抬起头来,乍见世尊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时,崇仰之心,油然而发,同时生起了一股者母怜爱子女的情绪,口里喃喃的叫着儿呀!儿呀!身体不由自主的向前,张开双臂,想要拥抱世尊。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众比丘们感到非常惊讶而上前阻止。世尊马上告诉比丘们:没关系!不要阻止他。这位老妇人,过去五百生中,曾经足我的母亲,所以才有这种母爱表现。如果断然阻止,不让他抱的话,老妇人将会伤心过度,吐热血而死。世尊慈悲,不忍拒绝,只好让他如愿一抱,随后就为他说法。战迦罗听闻世草的开示后,马上便证得预流果。后来,征得失婿同意,礼大世主出家,勤心修学,终于断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战迦罗比丘尼既证得圣果后,每当世尊为比丘尼略说法要,入室宴坐时,战迦罗就把刚刚听到的佛法,为其他的人,分别广说。他总能毫不厌烦地,钜细靡遗地,恰到好处地讲解剖析,所以世尊记为:

“此敩迦罗,于我苾刍尼声

闻众中,分析经法而得第一

。”  (大正二四·四四下)

当世尊授记战迦罗比丘尼,是尼众中分析经法最为第一时,与会大众都非常惊讶,赶紧请问佛陀:战迦罗比丘尼过去生中造什么业?发什么愿?所以今世才会生在贫困的环境,饱受风霜之苦;曾经结婚,但没有予息;在龙钟之年,尚能欣逢世尊,听闻佛法,出家、证阿罗汉,又蒙世尊记为分析经法尼众第一呢?世尊为去除大众的疑惑,即为宣说战迦罗往昔因缘:我过去无数劫行菩萨道时,战迦罗曾走我的母亲,因为障碍我行菩萨道:也曾堕胎:也曾骂辱式叉摩尼、有学、无学比丘尼等是婢女:她并曾在迦叶佛时,出家修持梵行,赞诵经典,然而未能证得圣果。当时,我亦在加叶佛座下修学佛法,迦叶佛记我:当来人寿百岁时,成等正觉,号释迦牟尼。因此,战迦罗临命终时发愿:愿将来在释迦如来法中出家、证果,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大正二四·四四下)  。

与会大众,聆听世尊娓娓叙述战迦罗比丘尼的往昔因缘后,咸感业力、愿力不可思议,果报丝毫不爽,当一心勤修善业,以免将来受苦。同时,对于战迦罗比丘尼老而弥坚的勤学精神,亦赞叹不已!

三、闻持第一——明月比丘

尼(注十六)

明月比丘尼是婆罗门女,跟随大世主出家、受具。当大世主带领比丘尼们前往听世尊讲授法义后,大世主再请求世尊慈悲,为女众讲说毗奈耶,世尊以“无所是处,如来大师亲对于尼说毗奈耶法,然于苾刍尼众,有闻一遍,即能持者,我当为说”  (大正廿四·二七八中)的理由,加以回绝。这时明月比丘尼不慌不忙地站起来,合掌恭敬,恳请世尊为尼众宣说毗奈耶,他愿意,也可以一闻毗奈耶敬,受持不忘。世尊首肯,即为尼众宣说。果然,明月比丘尼能毫无遣漏地背诵出来。因此,世尊赞为:

“于我法中声闻尼众,  一闻

便领者,明月比丘尼斯为第

一  。”  (大正廿四·  二七八

中)

明月比丘尼不但受持毗奈耶不忘,且能依循着世尊忻说教法

“由依戒故,由住戒故,修

习于我,若定、若慧,如理

相应。”  (大正廿四·二七

八中)

正勤策励,勇猛精进,证得阿罗汉果,坏五趣轮,出生死海。

由于明月比丘尼的聪慧颖悟,闻持不忘,所以世尊誉为闻持第一。当时与会大众,咸皆起疑:明月比丘尼曾作何业,今世得大聪慧,有大辩才,在佛法中修行,断诸烦恼,获证圣果,又蒙世尊记为闻持第一呢?世尊为解大众疑惑,即为宣说明月比丘尼的往昔因缘?讧十七)  。最后归结,由于明月比丘尼过去的愿力,加上今世现缘的努力,故获此果报。

在重口口相传,书写不张的时代,佛法的传播,多亏闻持不忘者之背诵、阐扬,佛法慧命才得以延续不断,明月比丘尼持诵毗奈耶受持不忘,可说是尼众之龙。

四、持律第一——瘦瞿答弥此

丘尼(注十八)

瘦瞿答弥是婆罗尼斯(波罗奈)城,瞿答摩长者的女儿。长得仪貌端庄,娴淑文静,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个儿小,又瘦骨嶙峋,一副风吹即倒的样子,所以被称为瘦瞿答弥。

瘦瞿答弥尚在娘胎,父亲就把他指腹为婚,配与商场好友,住在得叉(得叉尸罗)城名称长者的儿子游方。长大结婚生下一予后,噩运一再地袭击瘦瞿答弥。先是伴夫携予欲回娘众生产,走在半路上,儿子就出世了。不幸的是夫婿被毒蛇咬死,而两个儿子,一为野于所害,一被河水溺毙。瘦瞿答弥悲伤之余,只好折返家中。然在返家的路上,仆人匆匆来报,家中父母亲属,全遭横难,无一幸存。此时,瘦瞿答弥只得四处飘零,寻觅安身之处,后来到一聚落,权且依靠捻线老母,帮忙作活,换得栖身之地。也就由此因缘,下嫁织师,产下一予。残无人性的织师,因小事生隙,把亲身儿子投进热油中烧煮,强迫瘦瞿答弥食用。在厌恶痛绝中的瘦瞿答弥,逃离了织师。途中遇到商主,被纳为室,不幸地,商主被贼冠杀害,贼寇强占为妻。后来盗贼被北方国王诛杀,瘦瞿答弥又被纳为王夫人。成为王夫人,对尝尽风霜之苦的瘦瞿答弥来说,应走苦尽甘来才对,事实不然,命运之神,似乎对他特别过不去,不久国王就驾薨了,依照习俗,瘦瞿答弥被殉葬于墓中。或许命不该绝,正奄奄一息的当儿,适巧群贼盗墓,被挖出来,而逃过一劫。

瘦瞿答弥从伴夫携予回娘家待产以来,遭受接二连三无情的打系,即使是铁人也会崩溃,何况是瘦小的妇人,此时的瞿答弥已然神智不清,丧失记忆,癫狂裸形,到处飘荡,最后来到室罗伐城的逝多林。

此时,世尊正在逝多林说法。当瘦翟答弥趋前看到世尊庄严无比的德相时,倏尔灵光一现,惊醒过来。回过神,看到自己的狼狈模样,羞愧得无地自容。世尊慈愍,命阿难拿衣给他披上,接着为他说法。瘦瞿答弥当下获证预流果。不久后,跟随大世主出家,勤行不倦,终于证得阿罗汉果。世尊誉为:

“于我弟子苾刍尼中,瘦瞿答弥持律第一。”  (大正廿四·三五五下)

关于瘦瞿答弥善持戒律的事缘,《根有律》有一段记载得相当详细。事件的起源是:释种比丘尼请问吐罗难陀比丘尼,在修道上,若碰到:

“欲心烦恼,实难禁制,常恼女人,云何能止”的问题时,应如何处理?吐罗难陀尼告以可以还俗结婚,用以欲息欲的方法。释种比丘尼听了,感到疑惑而议论纷纷,最后决议,前往请教圣者瘦瞿答弥。

瘦瞿答弥了解释种比丘尼的困惑后,就敬以应观察YIN欲过患,如世尊所说,有智慧的人,应知YIN欲的五种过失,常思出家的五种功德胜利(大正廿四·三五七中)  。大家既舍俗出家已,应以殷重,心舍诸世俗胃网,求出世解脱功德。瘦瞿答弥如走开导后,并以现身经验,宣说自己令生习欲的诸种苦恼,乃至癫狂迷乱的遭遇,接着,观看释种比丘尼的根性,随机说法,因而释种比丘尼证得了预流果。

从瘦瞿答弥教导释种比丘尼,以深观YIN欲过患,常思出家功德胜利的方法,止息烦恼,并不以满足感官的欲乐,作息欲因缘,实足较正确的解决之道。同时,为令诸比丘尼深信YIN欲过患,不惜以自己痛苦的切身经验作教材,加以劝喻,随后又观机逼敬的宣说妙法,使诸释种比丘尼证果。如此彻底的釜底抽薪之计,瘦翟答弥实不愧足一位善于持律的大德比丘尼。

五、惭愧第一——耶输陀罗

比丘尼(注十九)

依据《根有律》的记载,耶输陀罗足执仗释种女(大正廿四·  一  一  一下)  。容色端正,世上罕有,走世尊出家前之夫人。世尊出家六年,方生儿子罗怙罗,被世人疑谤为不贞。后以予抱石投池不沈之方法,息诸疑谤。世尊成道六年后,回到故乡劫比罗(迦毗罗卫)城。耶输陀罗曾以方便,想要诱引世尊重回怀抱,世尊不为所动,以慈愍故,为他宣说四圣谛法,令证预流果。从此,耶输陀罗化情执为圆智,于佛法发起信乐,出家后,勤敏修习,获证阿罗汉果。世尊记以:

“我一切苾刍尼众中,耶

输陀罗苾刍尼,最具惭愧

。”  (大正二四  ·  一六二

上)

以耶输陀罗的事缘来说:他以太子妃之尊,世尊出家后,因生子而遭人非议。十二年后,世尊返回故园,他一心希望世尊垂怜故旧之情,世尊却度走了他相依为命的儿子罗怙罗。当世尊为宫女们宣说四谛法时,宫女等都证预流,唯他因烦恼困扰,未获法味。幸世尊垂愍,再次为说四谛法,始摧破我见,获证初果。出家后,勤行不懈,证得阿罗汉果。因处于众中常怀惭愧,所以世尊记为:尼众中最具惭愧者。至于耶输陀罗因何最具惭愧?律中未说明,所以不得而知。然而,在这里衍生了一个问题:一个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后有的阿罗汉圣者,何以常具惭愧?

首先,从经、律中对“惭愧”忻下的定义来说:《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云:

“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

为第一  。惭如铁钩,能制人

非法,是故比丘,常当惭取

,无得暂替。若离惭取,则

失诸功德,有愧之人,则有

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

,无相异也。”  (大正十二

·  一  一  一  一中)

北本《大般涅槃经》云:

“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

:二愧。惭者,自不作罪:

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

自羞取:愧者,发露向人。

惭者,羞人:愧者,羞天,

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

为人,名为畜生。”  (大正

十二·四七七中)

经典的解释,大概来说是:惭是自己不造恶,对于过恶,内心有一股羞恶感:愧走不教人犯罪,自己如果犯了罪过,向人发露时,会感觉很羞耻。而惭愧是人和兽的分野。

接着,看论典的解释。《大

毗婆沙论》云:

“于自在者,有怖畏转是惭

:于诸罪中,深见怖畏是愧

。有所恭敬是惭:有所怖畏

是愧·”  (大正二七·  一  八

一上)

《俱舍论》云:

“有敬、有崇、有所忌难

,有所随属,说名禺惭;

于罪见怖,说名为愧。”

“于所造罪,自观有耻,

说名为惭:观他有取,说

名为愧。”  (大正二九·

二  一  上)《成唯识论》云:

“云何为惭?依自法力,

崇夏贤善为性。对治无惭

,止息恶行为业。谓依自

法,尊贵增上,崇置贤善

,羞耻过恶。对治无惭,

患诸恶行。云何焉愧?依

世间力,轻拒暴恶为性。

对治无愧,止息恶行为业

。谓依世间诃厌增上,轻

拒暴恶,羞耻过罪。对治

无愧,息诸恶业。”  (大

正三一  ·  二九下)

依论典的解释,大概来说,惭走内心的自尊自重,由尊重自己,进而尊重贤善辈,如佛陀、圣者,乃至佛法等。对于自己所犯过错,会感到羞耻。愧是由外在的力量,如世间的讥毁,或律法的制裁。对于自己所犯过错,面对着他人,会感到羞愧难当。也可以说惭走对自己的,是崇善的,愧走对他人的,是拒恶的。

其次,关于证圣果者,是否具足惭愧的问题。这牵涉到“惭愧”在三界的系属问题了。根据《大毗婆沙论》的解释:

“扣是二法(惭愧)  ,俱三

界系及不系:唯是善:还与

一切善心相应。间:若尔,

《施设论》说当云何通,如

说七力(信、进、念、定、

慧、惭、愧)裳有漏?几无

漏?答:二唯有漏,谓惭愧

;  五通有漏、无漏,谓信

等”

论主答:

“彼论应说七力皆通有漏、

无漏。而不尔者,有别意趣

。谓彼说力加行、根本。加

行位中,惭愧增,故说唯有

漏:根本位中,信等增,故

说递二种。若不尔者,圣道

应不与惭愧相应,则圣者不

应惭愧增上,是故惭愧定通

无漏”  (大正二七·  一  八  一

上)  。

如此,依《大毗婆沙论》的解释,就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何以已证阿罗汉的圣者,仍具足惭愧了!

六、利智第一——妙贤比丘尼

(注二十)

妙贤比丘尼是劫比罗(迦毗罗街)城,劫比罗婆罗门的女儿。母作主,许配给摩揭陀国,尼拘律长者之子迦摄波(大迦叶)。当双方父母约定婚事后,厌恶世间欲乐的迦摄波,独自造访妙贤女,获知妙贤女,亦不乐欲行,遂共誓约:在不违父母之命下,共结鸳盟,然同修出离法,严持净行。新婚期,只互相牵手,慢慢地,连牵手都免除,身体不相碰触。婚后,二人果如前约,专求出道,共修清净行,历经十二年,丝毫无犯。

迦摄波在父母双亡后,心无牵挂,征得妙贤同意后,跳脱家之羁绊,出家寻师访道去。一路寻觅下,终在广严城(毗舍离)多子塔,巧遇世尊。礼世尊为师后,经过九天,就证得阿罗汉果。而妙贤女在迦摄波离家后,亦追随无衣外道出家。不幸地,却被五百无衣外道强行玷污。后来,辗转到了王舍城,遇到迦摄波。由迦摄波之助,脱离外道,跟随大世主出家、受具,并证得阿罗汉果。

由于妙贤比丘尼“仪貌端正,容色殊胜”  ,在王舍城托钵路次,被大臣忻挟,强行脱去法衣,换上俗服,庄严璎珞,献与未生怨王。随即被王强加凌辱,生极大苦恼,僧尼大众,无人知晓,而求救无门。直至尼僧众中,大世主在褒洒陀(布萨)时,遍寻不着妙贤,入定观察,始知妙贤遭遇。马上命莲华色,以神通力到王宫,教授妙贤神通方法。发起神通,一同回到布萨处。此时,十二众比丘尼见妙贤身着俗人彩服,嫌耻轻笑,不愿与宫人同处布萨。大世主命妙贤,再发起神通入宫,惊醒未生怨王。未生怨王目睹妙贤的大神变力,惊恐万分,连滚带爬,伏在地上,顶礼忏罪。

由于妙贤比丘尼被欺凌的事件,世尊为去除大众疑惑,集合比丘尼众,问妙贤:你实作不庄严事吗?你受乐吗?妙贤回答:实作,然而,我已离欲,并不受乐。世尊即说:你今不犯波罗市迦(波罗夷)  。并记妙贤尼为苾刍尼中,于:

“明了(利智)中,得为第

一  。”  (大正二三·九一七

中)

妙贤比丘尼从少女时代,就厌恶世间欲乐,一心求出离之道。即使婚后与迦摄波十二年间,朝夕相处于斗室,犹能守持不乱。有次,因为洸睡,毒蛇逼近,在千钧一发之际,迦摄波以扇柄举起他手,以免被毒蛇咬到时,妙贤犹说:

“宁使我遭毒蛇,慎勿亏誓

来相触,蛇毒但令一身死,

染毒沦没无边际。”  (大正

二三·九一 O)

直至投无衣外道出家,不幸地被同道所污:在佛法中出家,证圣果后,又被未生怨王所欺。一位已离欲的阿罗汉圣者,犹被逼作不净行,弱势女性,真是情何以堪?当妙贤尼在众中,说出:

“我已离欲,岂容受乐”  (

大正二三·九一三上)时,他无疑足一位勇者的化身,不愧是清净无暇,利智第一的大德比丘尼。

七、神通第一——莲华色比丘

尼(注二二

莲华色?证二二)是得叉尸罗城人。长大结婚后,生下一女。偶然间,他发现夫婿和自己的生母,共作非法,愤而离家,远走未度(秣兔)城,嫁给商主。数年后,莲华色发现商人带回的侍妾,原是自己亲生女儿,羞恨之余,再次远走他乡。从此走上送往迎来,以色自活的不归路。直到在王舍城的芳园里,遇到大目犍连后,才改变他整个的人生。由于大目犍连尊者的慈悲求护,莲华色从欲海淤泥中醒悟过来,深恶色身之不净,而归投于佛陀座下。又在目犍莲尊者观机说法下,证见真谛。随后礼大世主出家,勤敏不懈,证得阿罗汉果。因具有大神通力,世尊赞以:

“于苾刍尼中,有大种力

,最为第一  “  (大正二三

·  八九八下)  。

莲华色比丘尼出家前和“色”有关,故《根有律》的制戒事缘中:比丘戒之僧伽伐尸沙第九“假根谤学处”  (大正—二;·六九九中)  、波逸底迦第六九“以众敬罪谤清净荚刍学处”  (大正廿三·八五一下)  以及比丘尼戒之波逸底迦第五三“以众敬罪谤清净荚刍尼学处一  (大正二三·九九一中)都以善友、大地—一比丘,毁谤实力予和莲华色,共作不净行,作为制戒的因缘。

又,莲华色被世尊誉为尼众中,大神通力第一,律中关于莲华色的神通力方面,着墨也相当多。如前第六节利智第一的事缘中,说到大世主命莲华色,以神通救护妙贤尼,除此之外,律中记载着有:五百婆罗门予,爱恋莲华色的美色,特别是喜欢那双眼睛,莲华色就以神通力,取出自己的眼球,放在乎掌上,说:

“此肉团,有何所乐?”  (

注二三)而断其欲念。又莲华色夜晚独自在阁林入定,容仪寂定,感得贼将军以贵价毡农,包里着美味食物供养(注二四)  。亦曾和尼众往僧寺听法,忘了时间,天晚,城门已关,只好在林中夜宿,莲华色以神通力惊走贼徒,尼众始得免受骚扰(注二五)  。

在莲华色诸神通的事缘中,当以世尊上升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事毕,世尊从天上回到瞻部洲,莲华色现神通,化身为转轮王,以便先觐礼世尊,被世尊呵斥一事?(注二六) ,最为大众所传道。

又,莲华色比丘尼不仅神通第一,常以神通力彰显圣德,他在资生衣食上,亦是一位少欲知足,奉俭乐施的行者。如把贼将军所献的贵价毡衣,转施给邬波难陀,而自己五衣破碎(大正二三·七二七上):又常发愿,每天初次乞得食物,先奉给比丘僧,以致曾三日绝食而昏倒路上(大正二三·八九九上)  。如此,在在的显示了莲华色少欲知足,奉俭乐施的恢宏气度。

然而,神通虽大,难敌业力。比丘僧中,世尊记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被外道打死(大正二四·二八七中);而尼众中,神通第一的莲华色圣者,被提婆达多忻打,头破而死(大正二四·  一四七下—一  四八上)  。

从广律所载,有关莲华色的事缘,来看莲华色的一生,可谓诡谲多变,大失大得。出家前,在欢场中打滚,走迷惑群生:出家后,勤苦修学,自俭利人,常以神通力,普施无畏,而救护群萌。又从莲华色一生的事缘中,更显出世尊所说众生平等的敬说,是真实不虚。不管走老、少、男、女、贫、富、贵、贱……,只要归投在世尊座下,勤心修学,都可以得到安乐,达到解脱。

在研读律典的过程,发现诸部律典中,唯独《根有律》记载着最多世尊誉为某项第一的声闻弟子。比丘僧中,《根有律》卷十一、就列举了八位第一的佛弟子(注二七)  。另外,杂散于诸篇中的有:分僧卧具第一的实力子、辩才巧妙第一的童子迦摄波、善解脱者愚路、降伏毒龙第一善来、敬化令得圣果第一邬陀夷、明解聪利第一俱瑟耻罗、神通受筹的盆枕圆满、信解第一的着树皮衣比丘、持律第一的邬波离、音声美妙第一的善和、边方第一的牛主等,共有十九位比丘(注二八)若加上《根有律药事》,弟子自说业报因缘的偈颂部分:精进第一的俱胝、广宣妙辩才、多闻弟一的妙音、师予吼中第一的宾头卢颇罗堕阁、处界中第一的善来、世间尊贵第一的护国、端严可乐第一难陀等,六位?(注二九)  ,则总共有二十五位丘,被世尊赞为某项才华第一。

相对于此,尼众有如上面各节中忻列举的七位比丘尼。女众社会地位低下,难有受教育机会,而出家后,又处在以比丘为主的僧团中,尼众有如此的成绩,实属难能可贵。《根有律》将之一一记载,可说是一大特色。虽然如战迦罗、明月、耶输陀罗等的事缘,固于律中的着墨不多,只能略加概速:又经、律的说法:亦有稍许差异之处(注三十),学僧仍不揣浅陋,节录出诸大德比丘尼的圣德,愿与大家共享、共勉。

摘自《菩提树》1995第6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悟殷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悟殷法师)  

 悟殷法师:中国佛教史略 原典资料汇编自序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五)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四)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三)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二)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一)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五)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四)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三)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二)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一)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中有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