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纯祥法师:四十八愿 第十八讲:凡夫以“阿阇世王被救”为例,破执获信


   日期:2020/6/10 11: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十八愿 第十八讲:凡夫以“阿阇世王被救”为例,破执获信

讲解:纯祥法师

一、凡夫首先要解佛心,佛于罪者是心则偏重

阿弥陀佛在因地发下了弘誓大愿,要救度十方众生前往净土,而在十方众生中,佛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无量寿经》第十八愿经文说得很清楚“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并有《观经》为证。早在佛陀时代,就上演了一出以阿阇世王为代表的五逆恶人被佛救度的事例,阿阇世王因贪嗔心很重,造下了杀父的严重恶果,他虽然做了恶事,但是后来他心生惭愧,并听从了善友(耆婆)的劝导(得救的机缘),向佛求救,最终他选择佛作为了自己最后的依靠,究竟皈依处(内在信心的根没有完全断掉),结果其最终获得了究竟的解脱,这一事例也正是古德破解“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句经文如来真实义的有力证据。

二、凡夫要想疗治心病的根,则首先应选择佛为究竟皈依之处

对照末法时期的我们,烦恼深重的凡夫不也正是现世的阿阇世王吗?未法时期由于我们内在没有信仰(信心),愚痴成了我们的根本,我们时时被强烈贪心、嗔心的烦恼所扰乱,生死的根也没有断掉,那我们还有什么希望,还有什么未来呢?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究竟的依靠和实质的皈依,那我们选谁作为自己的皈依处呢?阿阇世王获救的重点就是因为有了正确的皈依和依靠,所以说你是善人或是恶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归宿的选择。那念佛的我们,在这一点上跟阿阇世王有了一致性,那就是我们都选择皈依佛法。

三、凡夫只有“闻”佛说法,才能破执疗心

但是在我们皈依了佛法之后,口里虽然念着佛,内心的烦恼并没有真正解决?生死的大事也没有确实着落?那下面我们重点的用心就是要听佛说法,也就是念佛。而念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念佛的心,佛的心是清净、智慧、功德的,我们的心则是贪嗔痴的,所以感召到了很多苦恼。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五浊恶世来救度我们,我们通过听闻释迦牟尼佛说法,选择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要相信佛有不可思议的威德神力,能够把我们从苦恼海中解救出来。

下面我们一起重新回顾一下阿阇世王身心被救的经过,重温佛陀智慧的说法。当阿阇世王了解到自己造下了杀父的五逆罪,这种心行是必堕地狱时心中产生了极大的恐惧,而生出后悔之心,在他国中六师都不能疗治的情况下,最后在善友耆婆指引下来到释迦牟尼佛法座前求救。佛先放“月爱三昧”之光疗治好他的身病,但他对造五逆罪定入地狱之事仍然十分执实,佛再针对其心病为其开出一味味法药,破除他的执情,彻底疗治好他的心病。

1、第一味法药——约杀父因缘破执情

佛首先从外缘上入手,指出阿阇世王不正确的因果观念(见地),破除他的邪见,重罪变轻。佛说你认为你「定入地狱」,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杀父成就有很多因缘,你父亲由于过去世杀了你,在他杀你时,你发了以心口还杀他的恶愿,因为你没有解脱,你这一世来杀他(因果关系);另外你父亲因为供养佛,得到国王的位置,而你为夺国王的位置,才杀你父亲,如果佛不接受你父亲的供养,那么你也就不会有机会杀害你的父亲,如果说有罪的话,那佛也有罪。佛一方面解说因果,另一方面还解说因果中有因缘的力量,任何事情并非独立存在,事情的成立不是你所能主宰,外在的行为主要由因缘的力量所决定。而我们很多人学了佛法看问题,仍然只看因果,不考虑因缘。比如阿阇世杀父一事,我们会认为责任全在他,跟别的没有关系,这种想法就是归因,只归到一点上,这种的想法就不正确;还有人认为,有一个实有的“自我”在自作自受,过去世有一个我,做了坏事,造了恶业,到现世我来承受这恶果,这也不是正确的因果观念。佛法讲凡事有因必有果,但同时还有因缘的力量在其中,很多事情的发生只是一个因缘、因果的相续,实质上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从过去延续到现在,所以我们对待一些事情的思考和观察要依佛法的缘起观树立正见,来做正思考,破除心中的邪见,断除烦恼的执情。

2、第二味法药——约造罪心地破执情

接着佛进一步深入,从内在发心入手,进一步破除阿阇世王执情的烦恼。佛说:大王!众生狂惑,凡有四种:一者贪狂,二者药狂,三者咒狂,四者本业缘狂。大王!我弟子中,有是四狂,虽多作恶,我终不记「是人犯戒」。”佛说如果按照佛的律法,在佛弟子里,如果发了这四种狂,那么即使他做了很多的恶业,佛也不记此人犯戒。就像我们现在的法律,精神病犯罪不承担责任,因为他心身不统一,他所做的行为没有本心主宰。佛又说:“王本贪国,逆害父王,贪狂心与作,云何得罪?大王!如人耽醉,逆害其母,既醒悟已,心生悔恨,当知是业,亦不得报。王今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云何得罪?”你现在杀了你的父亲是贪狂心发作,你是在提婆达多挑唆下,在狂乱的状态中把你父亲给杀了,就好像人喝醉了一样,这种业并不是你本心所做,因此你为什么会有罪呢?所以我们看待事情的好坏不能以表面现象一概而论,关键是要看其内在的发心。

①以“幻师喻”提醒(阿阇世王)我们

发了狂的人,就像什么一样呢?佛首先打了一个幻师的比喻,“大王!譬如幻师,于四衢道头,作种种男女、象马、璎珞、衣服,愚痴之人谓为真实,有智之人知非真有;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这一比喻是佛说给阿阇世听的,也就是说给像阿阇世一样的我们听的,我们从这一比喻中来观察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其实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都是我们妄想心幻变的,整个世界也是从妄心中变现出来的,并不真实,但是凡夫在妄想中执着,看个电影也会非常沉迷,哇,演的很好,眼泪哗啦哗啦地流,明明是演戏也当成是真的,在妄想中执着着、痴迷着。

②以“梦欲喻”提醒(阿阇世王)我们

发了狂的人,还像什么一样呢?佛后面又打了一个“梦”的比喻,“大王!如人梦中受五欲药,愚痴之人谓之为实,智者了达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佛说阿阇世是在狂心、妄想心的情况下,做了这个杀父的行为,它并不是真正有,就好象在梦中一样。梦最主要的意思是指什么?就是他是假的,并不是真的。那我们关键是要认识到什么?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就好像一场梦,而梦是虚妄的。那么你在这个梦中的善恶就不是最重要的,你在梦里做了好事也罢,坏事也罢,看到天堂也罢,下了地狱也罢,它都是假的。那什么才是最重要?醒过来才最重要,而不是执着于梦里的好坏,更不是在梦中拼命的求取。我们在梦里所求是什么?都是所求如愿,天天幸福安乐。在梦中,不管你是如意,还是不如意,它的本质都是在虚妄之中。在这个世界你所求的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什么?重要的是你要认识到这个世界整体都是迷妄的,最重要的是你要醒过来,所以我们往生净土就是要醒过来,而不是追求这个世界中的好与坏,这里的好坏终究是梦一场,而我们就是认假作真,整天在贪狂、药狂中做出种种恶业,引来种种痛苦和烦恼,在恶梦中我们就是醒不过来。

③以“谷响喻”提醒(阿阇世王)我们

发了狂的人,还像什么一样呢?佛又打了一个“山谷响声”的比喻,大王!譬如山谷响声,愚痴之人谓之实声,有智之人知其非真;杀亦如是,凡夫谓实,诸佛世尊知其非真。”发了狂的人所做行为的实质就如同山谷的声音一样,这个声音到底在哪里?你去找,你去抓,抓不来,因为它不是真有。而我们的耳朵、耳根、耳识,通过声波传播振动你的耳膜(科学的解释),你就听到了声音,听到了声音中的种种名词和内容,但是你想抓住声音的实质,它哪有什么实质?其实发了狂的人所做的行为,以及世间事物也都如此,并没有什么你能够真正抓得到的东西。

佛通过这一系列的比喻,就告诉阿阇世王(我们),外在是因缘所生法,每一件事情上你都不能一个人做主,它都是过去和现在的因缘的相续显现,并没有一个真正实体,你的烦恼是出在心上,心出了问题,心发了狂。我们也跟阿阇世一样,心也会发狂,为什么会发狂?我们也搞不清楚,你想了解你的心到底是什么?怎么回事?你也不能弄明白。阿阇世先前是信有罪,信自己一定要下地狱,他很执实,把它当成真,那我们没有造罪的人,或者没有造这么严重罪的人,我们信的是什么呢?我们其实也是信罪、信福,信自己去修福将来就能得到幸福美好,耽著现世的幻境。佛的这些比喻即是提醒阿阇世,更是提醒我们,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因果业报并不是最后的真实,它只是一个因缘所显的幻境。佛说这些比喻的真正目的都是为了发起阿阇世信(佛的)心,最终破除他烦恼的执情。而我们信佛,皈依佛,目标就是要往生净土,而在你没有往生净土前,你是被什么所控制着呢?你是被因果业报所控制,而你往生了净土,你就能够于因果业报之中获得解脱,那么你才能真正从这个恶梦中醒来,不然你就一直被妄想执着缠覆在这里,不断地受着因果业报,流浪生死不能解脱。

3、第三味法药——约见解不同破执情

因为阿阇世是做杀业,基于这种情况,所以佛继续说:“大王!杀法、杀业、杀因、杀果、及以解脱,我皆了之,则无有罪;”佛说如果你去找罪,你找不到。大王!譬如涅槃,非有非无,而亦是有;杀亦如是,虽非有非无,而亦是有。”譬如涅槃(极乐世界),涅槃也就是佛的不可思议境界,极乐净土是极乐无为涅槃界,而涅槃(极乐世界)不是有也不是没有,但是还是有,杀也是这样子的。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如此,我们在这个世界造作种种的恶业,也是有,也是没有。为什么这样说呢?佛说:惭愧之人则为「非有」,无惭愧者则为「非无」”。这如何解释呢?比如阿阇世王做了杀业,他有惭愧通过忏悔,通过佛的开示,彻底疗治身心,那么他解脱了,因此杀就没有了,杀是不定的。因此我们不要把所有的事情看成一定,阿阇世杀父的恶业是可以破坏的,一切恶业也都是可以破坏的,实在的有是可以破坏的,但是如果你造了罪业,没有惭愧,那确实就是有,就不能是没有。从阿阇世的例子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就算我们造了恶业,如果你还有信仰,根还没有坏掉,那佛还是可以救你,恶业也可以被破坏,但如果你造了恶,又没有信仰,无惭无愧,那就定受恶业果报。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苦的,而苦和烦恼从哪里来?就是从你作恶中来,从恶业中产生的。所以佛法讲的因果业报,责任是天然责任,不是你信就有,不信就没有,责任你必须承担。我们心中的苦恼能说信就有,不信就没有吗?肯定不是。在我们造了恶业的情况下,你要不要受这个果报,如果你无惭无愧,果报定受,而且这个报应还非常厉害,但是你现在遇到了佛法,你选择了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大忏悔,可能你跟别人相比并没有做更多的好事,但是你有惭愧心,那么你就将获得解脱,因此也说恶果没有一定的。极乐世界你相信“有”,发愿往生,随佛的愿力,那么就决定往生,那极乐世界就决定是“有”的,不会“没有”的,但是你不相信、不求往生,对于你来说极乐世界实际上就是“有”也就等于“没有”,而实际上它是“有”。

我们这个世界只是因缘、因果的相续显现,一切终究都总归无常,是幻化的,任何东西你都抓不住,从身到心,从善到恶,因缘果报。其实在这个世间最大的真实反而是佛的涅槃,真正“有”的反而是极乐世界。而我们在这个世间天天都在做着恶梦,所以你不如干脆醒过来,往生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里的任何东西由于只是因缘因果的相续显现,所以不是你能求来的,所以你不要在这里求,你要把什么作为第一要务?要把往生净土作为第一要务,不要把在这里的好、坏作为第一要务,这里的若好、若坏终究是一场梦,醒过来就没有了,而且你是一定会醒过来。梦尽管虚妄,不真实,但是这个虚妄不真实并不是啥都没有,他的运作仍有法则,在这个梦中,我们感受到了很多的苦恼,只有成佛了,在佛的境界,在极乐净土你才能真正的清醒过来,得到真正的解脱。

四、凡夫“闻”阿阇世发心,则可破除执疑终获无根之信

在佛治好了阿阇世心病后,最后阿阇世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体会,说「世尊!我见世间,从伊兰子生伊兰树,不见伊兰生檀树;我今始见从伊兰子生檀树。『伊兰子』者,我身是也;『檀树』者,即是我心无根信也;『无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来,不信法僧,是名『无根』。」这个比喻,伊兰是一个臭树,就是说虽然我的身是臭的、污染的,不净的,但是我的心已经获得了无根信,旃檀树就是我的心,而这个心是无根的,没有根的信,也就是说阿阇世获得信心,信佛的心。净土法门信心为本,心为根本,在外显现上就是一个佛的名号(因缘),真正的念佛必须是信心念佛,心是真实的心,不是口里不停的念就可以了,这个信心是属于“无根”的信心。无根什么意思?无根就是它不攀援于别的东西,并不是说信好,信坏,这个信是从佛的誓愿中来,从佛心的中来,而且我们的信心就是佛的心,不是你自己的信心,也不是你信你做什么事情就一定会得到什么,不是你信其他的任何东西。

这个信心是属于佛的清净之心,佛心是不可思议的。而这个心怎么获得?就是通过佛的立誓发愿获得信心。佛的愿就是信心,佛的愿就体现了他的心,立誓就更是心,石头它是不会立的誓。佛在誓愿中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所以念佛一定要注重佛的誓愿,名号就是佛的誓愿,就是佛的心,我们就是从名号上获得往生的信心,获得了信心你就获得了往生,那么你就获得了无根信。阿阇世做了严重的五逆罪,他在佛的开发之下,都能破坏他的烦恼恶心,获得信心,所以我们要想破除烦恼恶心,就是要获得信心,这个才是最根本的,我们一定要以信心为最终追求的目标。

“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只是外在的因缘,就好比你有了父母,可以去投生了,“信心”业识就好比住胎,你成就信心就是你已经投了胎,住在母亲的胎宫里面了,但不是说你遇到了名号就可以了,你没有信心,你就还没有住在这里,你有了信心,你就一定会出在净土的莲花中化生出来了,所以信心才是结果。信心是法藏菩萨(阿弥陀佛)要给我们的真实利益,经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信心难生”,人身难得,你已经得到了,你一旦失去了人身,你要想再得人身,就不容易了,而佛法难闻,你闻到了,你就会产生真正的信心。阿阇世王闻到了佛的真实法义,他就获得了真实的信心,也叫无根信。这个无根信不是信善、信恶,也不是信因、信果,是信佛,信佛的涅槃。所以阿阇世自己解释“无根”,他说我开始不知恭敬如来,不信法僧,是名无根,就是说我开始不知道如来真实,不懂得恭敬。从阿阇世王的这句提醒中,我们应该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我们真正敬畏的、恭敬的是谁?原本应该就是佛,因为佛是究竟的实相,究竟的真理,我们应该对真理有所恭敬,最应敬畏,为什么呢?因为你不管真理,而真理管你,因果业报生老病死,你不理会他,他理会你,你如果违背他,你就要遭受恶果,所以你必须要恭敬如来真理实相。佛不仅是究竟的真理,是应该恭敬的,他还是这个世间最珍贵的,极乐净土也就是究竟的真理,所以也是最珍贵的。而这个道理有几个人能懂得呢?世间人不懂得佛法,也不懂得亲近善知识,不知道佛法僧三宝的珍贵,不知道涅槃(极乐净土)的珍贵,而阿阇世现在懂得了,因为他得到了无根信,而这个无根的信不是从我们世间的因缘里产生的,世间的东西犹如梦中,虚妄不可依止。

所以阿阇世接着发心说,“我若不遇如来世尊,当于无量阿僧衹劫,在大地狱受无量苦;我今见佛,以是见佛所得功德,破坏众生烦恼恶心。”佛说:阿阇世王若不随顺耆婆语者,来月七日,必定命终,堕阿鼻狱(无量劫没有解脱),那么他现在遇到了佛,从根本上得到了救治,从自己的生死烦恼中得到了解脱。阿阇世能得到救治,那我们跟阿阇世一样的人也就都能得到救治,所以你不要对佛没有信心,你坏还坏不过阿阇世,你烦恼再大,也大不过五逆的烦恼,作为在五欲中追求的凡夫来说,妄想、烦恼很难避免,要想彻底破除烦恼,唯一的途陉就是获得信心。只要你建立了对佛法的信心,那么一切烦恼就都会转化,“烦恼冰解成功德水”,如果你有了信心,“譬如日光覆云雾,云雾之下明无暗”,那么这些烦恼问题就好像乌云一样遮不住太阳,所以我们的重点在于真正的皈依佛,在于对佛的信心,对佛的信心不是对善对恶的信心,而是对佛的誓愿(本愿)的信心,是对佛的名号的信心,而名号就是佛本愿力对你的召唤,净土对你的召唤。

其实信心就是究竟的佛性。什么是“善”呢?佛性才是真正的“善”,最初的“善”,最究竟的“善”。念佛也就是念佛性,念“善”,其他的都不是真正的“善”,佛性才是最究竟的“善”,最真实的“善”,所以你要信这个“善”,这个“善”是最根本的。佛性是清净的,阿弥陀佛是清净的、平等的、正觉的,这都是佛性功德,你皈依的、依靠的就是这些。你念佛就是念佛在清净、平等、正觉的基础上发愿,你皈依他的愿,那么你就可以一定得到往生,得到最大的利益,净化你的业障,摧毁你的恶心。佛是做什么的?佛是来杀贼的,杀你的烦恼贼。我们身心里面有烦恼贼,却不认识,自己当然杀不了,而佛用他的无量光帮你杀掉这个贼,所以你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要信他的光明,信他光明中有力量,信他光明中化现出智慧的力量能够灭除你的烦恼之贼。这个烦恼之贼长久伴随着你,曾给你带来无穷的苦痛,而佛早就看到你自己是没有能力断除的,所以他就发愿立誓成就名号,目的就是要帮助凡夫的你连根剿除掉烦恼的根,你一旦往生净土,那你的苦根将被连根拔掉,你的烦恼之贼将被全部击退。

这才是一场实质的战争,我们(凡小)一直以来被生、老、病、死、怨憎恚、爱别离种种苦所缠覆,这些种种的苦像汹涌的波涛一样一次一次地冲击着我们的心,一次一次地将我们的心冲垮,因为我们不认识心中的佛性,我们也不相信有佛性,在我们一次次品尝受着苦果的同时,佛全都看见了,佛全部了知了,佛心偏重于我们这些病子(凡小),并为我们专门发下了十八愿,要以名号来救度我们,而我们现在遇到了佛为我们立下的誓愿,遇到了佛为我们成就的名号,西方极乐世界在召唤着我们,它就是我们的方向,我们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追随它加入到光明的队伍,让佛法剿灭我们看不到的却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业力。所以我们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怀疑之心,由于怀疑而不信佛,由于不信而产生诽谤正法,接着就鼓动起你的贪、嗔、痴、五恶,所以灭除烦恼,信(佛)心是最根本的。所以你不要问念佛多还是少?做的其他事情是好还是坏?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就是你信不信有极乐净土?信不信有佛的誓愿?你有没有往生净土的信心?没有这个,其他的全部都没用,你若好、若坏那些都不是成果。只有你得到了信心,像阿阇世这样,那么这才是真正的信心,获得了信心就真正的皈依了三宝,皈依了三宝就破坏了他对三宝的怀疑之心,破坏了他的烦恼恶心。

他能够破坏自己的烦恼恶心,也就能够破坏其他人的烦恼恶心。那么他就成什么?他就是菩萨了。所以阿阇世接着发心说,「世尊!若我审能破坏众生诸恶心者,使我常在阿鼻地狱,无量劫中为诸众生受苦恼,不以为苦。」我要是能够破坏众人的恶心,那么使我常住地狱受苦,我也不以为苦。阿阇世王以自己的例子,就能够救度很多的众生,其实救度当然是佛来救度的,但要是没有阿阇世来配合,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也能被救度。阿阇世被救度了以后,他就深信其他的跟他一样的众生也是可以被救度的,恶心也是可以破坏的。所以阿阇世王后来成佛教的一个大护法,实际上他这时候就是佛法僧三宝之一,因为他有了信心,他皈依了佛,皈依了法,佛是他的真正的老师,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皈依,心变成了旃檀树。

你怎么样去帮助别人?如果你获得了真正的信心,那么你就能够破坏其他众生的恶心,你就能够结束别人的生死轮回,这个才是真正的力量。念佛就是要这样去念,佛的功德就能够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能够让其往生净土,而不在于现世梦中的若好若坏。所以我们学习本愿,法藏菩萨的四十八愿是最根本的愿,阿阇世王的例子就是我们得救的一个过程。所以也希望我们都通过佛的名号获得无根信。像阿阇世一样得到大庆喜。

录音:白莲花 整理:随顺 编辑:真惠 审核:纯祥法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纯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纯祥法师)  

 纯祥法师:略述慧远大师的净土观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一讲:法然上人发现念佛解脱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讲: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三讲:二门章,舍圣道归净土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四讲:二行章,舍杂行归正行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五讲:二行章,正杂得失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六讲:本愿章,选择本愿的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七讲:本愿章,何故十八愿选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八讲:本愿章,为什么“乃至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九讲:三辈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讲:利益章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一讲:特留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