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长阿含》(卷十六)~A 一、坚固经


   日期:2020/4/20 17: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卷十六)

一、坚固经

  说法地点:摩揭陀国的难陀城波婆利掩次林

  参加人物:坚固长者子

  本经大意:此经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佛陀在那难陀城的婆婆利掩次林中,有一位名叫坚固的长者之子,欲祈求比丘显现神足通,而再三地恳求佛陀允许。然而佛陀并不允许其神异之法,而教其静默于空闲处去思道覆德悔过等事。2、显示三神足之行相(三神通是指神足通、他心通和教诫通)。3、说诸天所不知的地水火风等四大的消灭,说是依意识消灭之事。

(一)

  在这部经中,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知晓佛陀对于神通的态度。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前面的一些文章中已经讲得较为深入,而此部《坚固经》的核心主题也是讲出家比丘如何对待神通的问题。那么这位坚固长者为什么再三要求佛陀允许比丘显现神通呢?我们看看经典中是如何记述的——

  这个坚固长者见到世尊,就对世尊说:“善哉!世尊!唯愿今者敕诸比丘,若有婆罗门、长者子、居士来,当为现神足,显上人法!”

  其实这位坚固的用意也并非恶意,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来想皈依佛陀,或者令居士们对佛教产生信仰,单凭讲道理(佛法)有时显得不够,而且收效有时并不太好;如果直接让比丘们显现一下神通,那么对于扩大佛教的影响,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谈到这个问题,倒使我想起一个人来了,那就是西晋时期的佛图澄。以前在范文澜编撰的《中国通史》里曾经对之有过较为详尽的介绍。不过范文澜对佛教似乎没有什么好感,他撰写通史的主观色彩较为强烈,这必然会影响到客观公允性。范对佛图澄似乎是持批判态度的,说他喜欢装神弄鬼,还擅长宫中交合术,以迎合上层社会。但不管如何,佛图澄善于神通,却是有根有据的。南大哲学系的恒毓教授在他的《佛教与神通》一书里,曾列举了有关佛图澄神通术的几则传说。据说佛图澄不仅道行高深,“诵经数百万言,善解文义。虽未读此土儒史,而与诸学士论辩疑滞,皆暗若符契,无能屈者”,而且有很大的神通。根据《高僧传》的记载,佛图澄的神通术主要表现在:第一,能够预知未来;第二,示现奇异。据石勒的大将军郭黑略随石勒出兵作战时,时常讲一些预知胜负的话,后来都应验了。对此,石勒大惑不解地问:“孤不觉卿有出众智谋,而每知行军吉凶,何也?”郭黑略说:“有一沙门,智术非常,……臣前后所白,皆其言也。”这位沙门是谁?就是佛图澄!当石勒问佛图澄“佛道有何灵验”时,佛图澄说:“至道虽远,亦可以近事为证。”于是,佛图澄“取应器盛水,烧香祝之”。不一会儿,应器水中“生青莲花,光色耀目”,石勒信服。一天夜里,石勒想试验一下佛图澄的预知工夫,便武装整齐地坐在帐中,派人去佛图澄那里,谎称石勒不见了。哪知,佛图澄见了送信人,送信人还没有开口,佛图澄就反问道:“平居无寇,何故夜严?”此事过后,石勒“益敬之”。有一年,襄国城堑干涸,石勒问佛图澄解除缺水良方。佛图澄说:“今当敕龙。”于是他带领弟子数人来到泉源旁,自己坐于绳床之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三日过后,“水泫然微流”。这时,只见一条小龙,““五六寸许,随水出来”。不久,“水大至,隍堑皆满”。

  当然,中国历代高僧中拥有神通的决不限于佛图澄一人,其他有神通的禅师尚有很多,比如南朝时的志公禅师,他的神通表现在三个方面:分身无数、预知未来、善知他人心意。分身无数,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以不止一个身体出现在不同的场合,又叫“分身术”。有一次,齐武帝以保志禅师有惑众之嫌而将他投入监狱。可是,第二天早晨,就有人报告说在街上看见了他。当有关方面检查监狱时,“志犹在焉”。僧正法献想把一顶袈裟送给保志禅师,便派人去龙光寺与罽宾寺找他。但二寺的人都说“昨宿旦去”,后来到保志禅师常去的厉侯伯家寻找。厉侯伯说:“志昨在此行道,旦眠未觉。”预知未来,是指在日常言谈中透露一些很快要发生的事,且非常准确。保志禅师被齐武帝投入了监狱,有一天他对看守说:“门外有两舆食来,金钵盛饭,汝可取之。”不多久,文慧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送食饷志,“果如其言”。此事过后,卫尉胡谐病了,请保志禅师前去看病。保志禅师看了看,只在纸上写了两个字:“明屈”。但没人知道是啥意思。就在第二天,胡谐死了。这时,保志禅师解释说:“明屈者,明日尸出也。”以上是生活琐事,还有关于国家大事的预言。齐朝太尉殷齐之奉命随陈显达镇守江州,向保志禅师辞行时,保志禅师在纸上画了一棵树,树上有一只乌鸦,说:“急时可登此。”后来,陈显达造反,让殷齐之留守江州。不久失败,殷齐之弃城逃向庐山,而后面的追兵却越来越近,情况万分危急。这时,殷齐之突然发现林中有一树,树上有乌鸦,忆起保志禅师的临别赠言,便毫不犹豫地爬了上去。奇怪的是,殷齐之上树,树上的乌鸦居然不飞。追兵虽然也见到了树上的乌鸦,但他们的判断是:没有人。于是,殷齐之躲过了一劫。

  从上面两则例子可以证知,如果合理而适度地显现神通,对于扩大佛教的影响力,的确很有帮助。但是,神通在佛陀的眼中,只是雕虫小技,因此对于坚固的请求,佛陀予以明确拒绝:“我并不会教比丘们为了满足婆罗门、长者、居士们的好奇心,而显现神足,显示上人之法的。我唯有教我的弟子,他们必须在空闲之处,去静默思道。假若积有功德的话,就教他当自覆藏;假如有过失的话,当自发露忏悔。”

  在这里,我们需要说明一下什么叫“覆藏”,什么叫做“发露”。其实它们两个是一对反义词,覆藏就是隐藏,也就是把自己好的一面隐藏起来,或者说做了好事而不四处标榜自己;而发露则相反,把自己所犯的过失向大家表白清楚而无所隐覆。我们从这一反一正之中,便可以体会佛陀对出家人修为的一种良苦用心。出家人该干些什么呢?那就是当我们有事情的时候,就尽心尽力把事情做好做实;当我们闲来无事时,就老老实实地去“静默思道”,好好地自我反省,反省自己的过失与不足;如果做了好事善事,就不要吱声,不能著相,做“无相功德”;如果犯了过失,做了错事或者坏事,就对自己毫不客气,全都一股脑地抛出来,真诚忏悔,在大众面前表白,请大众引为为戒——这些才是出家比丘所应为之事。如果把时下比丘的一些作为与佛陀的教导相对照,便会发现情形并不容乐观。

  近日读了著名作家蒋子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警惕情绪污染》。文中说,我们当代人很容易携带上各种各样的情绪病毒,而最常见的一种病毒叫“浮躁”,人的个性完全淹没在世俗的潮流之中,生活被日益浓烈的市场气氛所笼罩,人格和行为都趋于市场化。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整天想着的就是如何把自己给推销出去,看苗头,估行情,不断地顺着社会行情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改变。结果,大家活得都很累,越来越累。看了蒋先生的文章,当今情形也确如其所言,这种精神病毒污染的后果是极其可怕的。

  我有时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这个社会哪怕是整个世界的精神领域都被污染了,也并不可怕。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净土所在啊,这些净土是什么呢?就是宗教。大家若放眼一望,便会发现,现在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连中国的神七载人都圆满地遨游太空了,可是到宗教场所作礼拜供养的人却越来越多了,这种情况往往唯物主义者们十分费解。“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可是一运用到实践中,我们往往却抓不起来,也硬不起来。为啥呢?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问题解决不了啊,我们的苦恼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蒋子龙先生说大家活得都很累,能不累吗?如果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一种“累”的文化,你不累也得累,不累就被视作异类。我以前曾经编译过一篇佛经寓言,叫《多智王佯狂免祸》,大意是过去有一个国度,天上下了一种怪雨,人们饮用了就会生出一种颠倒的怪病,为丑为美,为恶为善。多智王有未卜先知的功能,他没有饮用这种怪水,而他的大臣们却都饮用了。结果呢,大臣们上朝时都光着屁股,浑身污泥;当他们见到衣冠楚楚的大王时,却很是惊诧:我们的大王是不是患病了,他的着装打扮怎么与我们不一样呢?看来国王患了癫狂症了。最后等他们清醒过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是彻头彻尾地错了。

  而这种世界就是这样,有时情势逼着你去变着法儿百般推销自己。穷则思,思则变。许多有着美玉般品质的人们在贫穷的逼迫下,开始不断地思索,不断地模仿,最后也开始试图改变自己,最终使自己也跟着社会行情不断地自我改变,变得全无个性,沦为浮躁的一分子。

  可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宗教界——这个世界的最后几块净土也变得“浮躁”起来,那么,这个世界将真的变得可怕起来。从佛教界来讲,比丘所做的事是什么?就是佛陀所说的“静默思道”。如果我们开始变得不安静了,不沉默了,对道业也不去思了,一门心思老琢磨着怎么宣传推销自己,扩大自己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利养,那么,比丘们除了在外在形象上与世俗人士有些区别以外,还有什么值得敬慕之处呢?比丘们号称人天师表,居士们有什么疑问往往会来请教出家师父,倘若出家师父们变得与世俗人士一样的“浮躁”,一样的俗不可赖,那么,这个世界的末日将会去日不远呢。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世界末日”就是指人类毁灭,地球解体——我在这里不这么理解;一般人认为十八层地狱阴森可怖,人们作恶多端死后会堕入其中——我也不完全认同。如果我们这个现实世界,没有了信仰,没有了信任,没有了人伦,没有了道德底线,没有了是非标准……而仅剩下些浮躁、无奈、欺骗、谎言……那么,这不就是世界末日吗?我们不就正处在这样一个现生生的地狱之中吗?

  我们还是把话题转回来。这位坚固长者对于佛陀的拒绝,仍是不死心,他还是一个劲地劝世尊允许弟子们显示神通之术,而且,他还找出了新的理由:“世尊,我对于上人之法,其实并没有任何疑。但是此那难陀城,乃国土丰乐,人民炽盛,假若在于这里显现神足的话,必定会为多所饶益,佛陀及大众,都能善弘道化的!”

  在这里,坚固长者为我们讲明了他的请求的真正原因。其实他也不太主张让比丘们去显示什么神通术的,但是现在情况有些特殊,那就是这个那难陀城的人民生活水平很好,老百姓衣食无忧,没有什么苦患,如果比丘们靠一般的说教,对佛教很难产生起信仰。如果比丘们能在传法之余,适度地显示些神通,对佛法的宣扬将很有帮助。应该说,坚固长者的初衷是好的,他的出发点是希望佛教的影响日益扩大。

  在这里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生活水平的好坏与对佛教的信仰二者之间有联系吗?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应该说二者很有联系。俗话说“饱暖思YIN欲,饥寒生道心”,就形象地说明了二者的内在关联。在佛教的相关经典,也记载着在须弥山的北面有一个北俱卢洲。这个洲有个特点,就是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出奇地好,可谓平等安乐,无所系属。据说其洲黄金为地,昼夜常明,其地具有平等、寂静、净洁、无刺等四德;此洲有种种佳妙山林、河水、浴池、游园、树果等,器物多为金银、琉璃、水晶所成,物皆共有,无有我所之计执,亦无盗贼、恶人、斗诤等事。其人民居止于林树之下,男女异处而居,无有婚姻,若起YIN欲,共相娱乐。女子怀妊,七八日即产子,置之道路,四方来者皆共育养,予以指头吮之,乳汁自出。七日之后即长大,如阎浮提人之二十岁,寿足千年。命终之后,即生忉利天或他化自在天,于四洲中果报最殊胜。当然,现在人对此种说法并不尽信,而是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国式的乌托邦。但不管怎么说,在四大洲之中,唯有这个洲的百姓不信仰佛教。为什么呢?前面我已经说了,生活条件太好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比共产主义还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是“按需分配”,而这个北俱卢洲根本就不需要去“分配”,而是随己自取,哪个人想搞一架私人飞机上天去兜兜风,一句话,不需要向任何领导请求,自己去机库弄一架就是了,没人稀罕飞机这玩艺儿,老百姓都玩厌烦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