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喜法师: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


   日期:2020/3/29 18: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研究生命终极的目标
——镇江开示
2014.04.18

  我们刚才看了一个短片《活着》,虽然我们离开家庭、离开自己温暖的家,来到这里,来到这里听大师的开示、学习佛法,会让我们更理解家的含义、生命的意义,更加会拉近我们自己心灵的距离。有时候我们认识天下读了很多书懂了很多文字,却不懂得我们自己生命的语言,却看不清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佛教这种知识、智慧,能够增加我们生命的质量。所以刚才这个短片我想让我们孝心都生起来了。

  我们很想给自己、给家人创造机会多在一起,多在一起的时候增加它的质量,怎样流露我们对亲人的感情,去温暖我们那样一个家。但是这个孝心,我们还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在父母的膝下、承欢服侍。衣食住行上、让父母得到便利,可以让父母感到我们温暖的生命的存在、体验到这种幸福,游子存在膝下的这种幸福。

  还有种孝,是实现父母的志向。就像当初的岳飞、跪在地上,妈妈在他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一个男子汉也好,一个有志向的女人也好,如果能够光宗耀祖,能够实现一个对社会的责任感,能把自己的生命最大化,利益群体,我想这也是家族的荣耀,所谓光耀门庭。这也是一种孝。而且这个孝的层次就更高。

  但作为我们佛教徒来说,还有一种最大的孝,就是什么呢?就是追求真理,探索生命究竟的真谛,乃至能帮助父母,超出生命的狭隘,能得到大自由。所谓的生命终极的目标。当然这种是难度最大的。也因为它难度大,所以我们很陌生,因为我们陌生,所以不理解为什么一个人会出家,为什么要弘扬佛法。我们下面再看一个短片,《出家的意义》,这也是一个可以引起我们去思考的。

  看到这个好像会让我们想起有一部喜剧片,去年拍的《泰囧》,到泰国去找他老板,他老板跑到泰国短期出家。他凭着那张照片找,但是泰国的寺院都造得一模一样,让我们想起这些。

  我们现在刚转过头来,还记得刚才最后一个镜头,就是妈妈的眼神,多么幸福的眼神!大家会理解吗,妈妈为什么这么幸福?如果儿子女儿读书考到很好的学校,大家都很羡慕自己的孩子,请问妈妈会不会很欣慰?(会)当你工作了赚回厚厚一叠的钞票,请问妈妈会不会欣慰?(会)她不在意你拿多少钱,她觉得你能奉献了,你能自食其力了,我的孩子站起来了。虽然妈妈也不一定喜欢他儿子马上就谈恋爱,但是有时候会觉得,儿子竟然会有人爱他了。妈妈本来就这世界最爱儿子的,但是她会发现我儿子很厉害竟然有人会爱他了。她为此会让出自己一个母亲的爱。所以那个媳妇叫“新娘”。起初有时候妈妈会吃醋的,你的儿子从你的怀里跑出去了,跑到另外一个女人的怀抱里去了,但是为了儿子高兴也愿意。
但请问,这种种的成就,有没有比一个妈妈亲自看到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圣贤感到欣慰?刚才你看,妈妈端着饭菜,也跪下来在途中等着她的儿子过来。她跪在地上,亲自把饭菜打在儿子的钵里,儿子亲自给她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给自己的妈妈念的三宝。当儿子念好,转身离去的时候,妈妈是多么的欣慰!我们都是惜圣、惜贤的人,我们周围的家长最希望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一个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最大的幸福。但是没有哪一个成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这一生就成为一个圣贤,让别人去顶礼膜拜。为什么?因为这需要自己儿子穿着那身衣服,去实践一个圣贤的思想,降服他内心的黑暗!当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能降服他自心的贪、嗔、痴,那么祥和,那么宁静,成为人间明灯,众生福田的时候,这个母亲是那样子的幸福!

  刚才我看就是那种幸福的眼神,尽管是自己给自己的儿子磕头。所以这是一种大孝的境界!不仅仅会安抚一个父母死去的灵魂,甚至也可以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能让他们体验到人生最高级的幸福。我们在座或许对出家的内容、对佛教的内容还不一定很了解,如果越了解你的幸福感会越强,研究圣贤之教。

  星云大师,作为一个出家人,他是一个杰出的出家人,一个为世界、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出家人,是一个鲁迅笔下所说的,“出家人的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这样的出家人的典范。我们看不到玄奘大师,我们也看不到鉴真大师,但我们还可以亲眼看到这样一个如鉴真、如玄奘一样有精神高度的一位大师。我们眼睛看到,叫有眼福,耳朵听到,叫有耳福。为什么连习近平都要握着他的手跟他说,“你的书我都看过了”。短短的一年不到,就握过两次手,见过两次面。第一次说,“你的书我正在看”,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就说“你的书我已经全部读完了”。

  像今天送给我的就是那套书,你看那个书是很厚的。要想把它看完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我们在座的估计再忙也忙不过习近平吧?他居然会在他宝贵的时间当中抽出时间来看星云大师的书!

  他会给我们人群带来什么呢?他会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什么呢?他说“看见梦想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梦想,但是“为事在人,成事在天”。实现这个梦想,是需要去努力、去实践的。那什么样的力量可以实现我们的梦想呢?所以这个话题是一个蛮伟大的话题,因为每一个人有自己不同的梦.当然肯定都是好梦,没有一个人会诅咒自己或诅咒他人。都是美好的梦,我们都想梦想成真。

  我觉得今天晚上,我讲话好像有一点严肃了,有点沉重了。所以我前面打岔,想到那个《泰囧》。但是这个时代,现在是学佛热。你看不管是冯小刚拍的片子也好,还是这些大师拍的,都有佛教的一些元素在里面。就连习近平的讲话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舞台上,都有大量的佛教的知识。来充斥着一个国家元首,对自己国家厚重的历史文化的解读。甚至也给我们布置下功课,说我去西安看过扶风法门寺的出土文物,我希望不管是博物馆中的文物还是中华大地上的文物,希望它们活起来。文物是有内涵的,文化是有内容的。我们怎么解读这个文化,怎么让这个文化活起来,我们理解它、实践它,让他深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去,这就叫活起来了。文化不仅仅是在博物馆,我们只是旅游者,文化是我们的祖先遗留给我们的财产,只有当它们融进我们的血液,变成我们的生命行为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很骄傲的说,我是炎黄子孙。

  所以习近平的这个功课布置的还是蛮好的。但是这个时代,尽管有这样一个大的时代潮流的趋向,但是我们的内心都不会接受的。怎么样面对明天大师的演讲,我们还要做一些心理准备的。

  今天我们的见面,我想我不能喧宾夺主,我只是给大家一个引入,我宁愿成为诸位脚下的一个碎石块。希望没有硌到你们的脚。阿弥陀佛!

  信众提问:传喜法师,我有一个问题,我是前年读了《金刚经》,然后觉得自己找到了家。这两年我一直在读《金刚经》,但是前段时间有同道的师兄说,因为你刚闻佛法,是不应该读那么高层次的经,你应该先打根基,我不知道像我这种情况,一直在读《金刚经》对不对,还是应该从基础学习?谢谢师父。

  传喜法师:这个《金刚经》,我们在座不管熟不熟悉的都会知道,我们中国有一个文化人,也是我们佛门大士,六祖大师,甚至大家都知道,毛泽东他随身带的书,有可能没有马列主义但必然会带《六祖坛经》。这个著名的文化、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却是一个不识字的人。我们大家就不会觉得有压力了,一个不识字的人都可以成为大学问家,成为开千古文化之先河的人。历代帝王都崇敬他,历代帝王都追封他。他的肉身,就像他的思想、真理一样,还留在我们人间,就在现在广东南华寺。

  六祖大师的肉身已经过去了一千两百多年,他曾经就是因为听到《金刚经》,因为他不识字他还没有看,听别人在读。他是给员外送柴火,员外在家里读《金刚经》,他路过在窗外听到的。而且只听到一句话,他就寒毛直竖,久久站在那里。等这个员外把《金刚经》读完了之后,回头一看,“给我们家送柴的这个柴夫,你怎么站在这里呀?”“刚才我听到你在读的是什么啊?我听到一句,我整个生命就享受在其中”。他说“你听到哪一句了?”我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请问这句话,有没有过失?(没有)对于我们在座的来说,我们在座的大多数都是社会上比较成功、已经成功或者在追逐成功的人。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个时代,大家几乎家喻户晓马云,在座的你们比我更熟悉他。因为他是成功的一个典范。前一段时间媒体暴露他在西湖边上有个会所,叫江南会。大家很注目的。不单单大家注目他,媒体也注目他,结果现在就关了,太注目了被媒体报道了之后就糟糕了。因为他现在太引人注目了。连总理开会,都指名要他来,都是部长会议,他指名要马云来参加会议。
他这个江南会里面,就有这么一个形式。来到这个会所大家都把心里的事放下。这个会所的宗旨就是,把心里的东西都放下。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成功的也好,追求成功的也好,心里面都是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如果讲一些不是关于你心里想的东西,有可能就没有兴趣或者有的就直接打瞌睡了。为什么?因为你的心里长了很多东西。他这个会所,入门费都很贵的。加入它的会员,至少二十万。还不太公开。进去的人,大家都学着,把心里的东西放下。

  请问,放下对于一个做事业的人来说,重要不重要?很重要的。放下是一种智慧。你这个心灵放空了,它才能够有智慧。有智慧了才能抓住商机。商机不是天天有的,就是你没有发现商机的眼睛。讲到底,马云成功就是因为他抓到了商机的。请问,他是骄子吗?是天赐给他的吗?不是。他早就学佛了,大家看到他打太极拳,他很早就是佛教徒的。
他只是把《金刚经》中的智慧运用在他的会所当中。有人说你读《金刚经》太高,也可以这么说,《金刚经》是很高。但是连一个不识字的慧能,当时还没出家,他还没有学佛,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一个人都能领悟。甚至连儒家的思想、道家的知识都没有的。他不识字,是一个打柴的。我们在座的都比他文化程度高。他听到《金刚经》的一句,都像充电一样的,寒毛直竖,如醍醐灌顶,那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格可以学的。他是一个打柴的,恰恰他的好处就是心无所住,心里面没东西。所以他遇到真理的时候,这个真理的能量就现出来了。
也有一个人,要到日本那个很著名的禅师那里求学问。他说,“听说您有很多智慧,我向您求教”。这个师父给他倒茶的时候。当茶满出来了还在倒。“师父,您眼睛是不是不好,这茶已经满出来了”。师父这个时候停下来了,是的,如果茶杯已满出来了还能再倒得进去吗?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话外音是什么?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空下来,怎么去学习呢?所以慧能大师他作为一个樵夫,他跟我们比起来,他的优势恰恰是因为他没读书。他脑子里没那些杂事,所以当他耳朵里一听到这个真理的声音的时候,就撞击到他的心灵了。我们心里装了太多东西,真理一过来,我们心却已经长老茧了,麻木了。甚至一个圣贤来到面前的时候,我们的心还是没有触动的。

  所以《金刚经》高不高不要紧,就看我们怎么样面对《金刚经》的心态。阿弥陀佛!

  首先,我们大家谢谢她的提问。

  信众提问:阿弥陀佛,法师吉祥。刚才在您的的精彩开示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如醍醐灌顶,我也随喜赞叹。法师刚才在开示的时候,谈到这样一句话,对我的感触非常深。说在古代的时候,有玄奘大师、鉴真大师,他们都是古圣贤。而当今,有佛光山的星云大师。为什么这句话对我的感触非常深呢?可能跟我现在参学的地方有关。因为我目前在鉴真佛教学院担任副教务长,一名讲师。我记得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的国学大师,余秋雨先生做客扬州讲堂,他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八个字,“缅怀鉴真,仰望星云”。我想请法师慈悲开示一下,您对这八个字的理解和认识。阿弥陀佛。

  传喜法师:法师您的法号上下给大家介绍一下。

  信众:惭愧!弟子法号演海,表演的演,大海的海。

  传喜法师:谢谢演海法师的发言,余秋雨老师,在座的都很清楚,他是国内取得很高成就的一个文化人,他很多思想是可以让我们碰撞出火花来的,给予我们灵感,他曾经说过,我的家乡是出圣贤大儒的地方,王阳明的故乡,但是我出生的时候,我家乡的人不单单不知道这里出过王阳明,甚至连识字的都没几个,但是那个时代,却村村家家都会信佛,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可知佛教的信仰,一句“阿弥陀佛”承载了民族的文化传承。他赋予佛教这样一种认知,这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佛教。

  前面法师说余秋雨先生在鉴真讲堂留下了“缅怀鉴真,仰望星云”这八个字,可以说他是带着一颗崇敬的心写下这八个字,鲁迅笔下的玄奘大师是我们熟悉的《西游记》的主人翁——唐僧,我们最熟悉那样一个形象,在我们看《西游记》的时候甚至会觉得,当时我们更喜欢看孙悟空,对不对?好像会忽略唐僧,尽管所有的一切故事都是因为唐僧的坚持,他一心要去西天,所以才发生了这么多故事,他如果要像猪八戒一样遇到困难就回高老庄了,那也没戏了,也就没有这个西游记了,所以这个西游记所有故事都是在他这种坚持下发生的,甚至当时我们小时候看到他那种坚持都会笑话他,你这种坚持为什么那么迂腐呢,但是后来随着我们年龄越来越长大,会发现在西游记里面,我们所喜欢的角色,全都是围绕着核心人物——唐僧而展开的,这个时候越来越会关注,唐僧为什么会这样?甚至中央电视台也拍了《玄奘大师》这个片子,《玄奘大师》是根据《大唐西域记》来拍的,《西游记》是根据《大唐西域记》改编的小说,小说是有文学性的,《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大师自己写的,祂的原作。

  鲁迅先生看了这个《大唐西域记》之后,他觉得一个人追求真理,已经到了坚贞不屈,宁死不还的地步,这样一种生命精神,是一种民族得以延续,国家得以昌盛的最原始动力,不管遇到多少难,境界不管怎么变化,但是他的心是那样矢志不渝的,如他道出的那种心愿,坚持下去!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会有一种人格的感染力,我们在做事做人当中,不管你做什么都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没有这种精神的话是不能成功的,成功的必然元素就是这个。不管是个体,家庭,还是公司,团体,集团,乃至国家走向康庄大道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同样鉴真大师也是如此,玄奘法师是到西天取经,就是现在的印度去求学,历尽千难万险,中央电视台放过这个片子,当他走进莫贺延碛八百里沙漠的时候,走了十几天突然发现马背上的水袋不见了,当他回头再去找这个水袋的时候,这个水在沙漠上就是生命,回过头找了好几个小时才找的这个水袋,但这个水袋掉在地上的时候口朝下,水全部流完了,他呆在那,在沙漠里虽然走了十几天,但才走掉一点点路,但水已经没有了,他想回去吧,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我曾经发的愿就是“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还”。发下这个宁死不回的愿,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宁舍生命,这个是用生命来压的注,不能因为没有水我就回头,

  我们佛教里也是,一个徒弟要出去学习,过两天师父问,你怎么还没走啊?他说我在准备鞋子,然后师父说你还需要一把伞,就又给他准备了很多东西,他一看准备那么多东西,反而走不了,请问你出去学习的时候要不要准备那么多东西?不用的,准备很多东西你就走不了了,要放下挂碍才能走出去学习,你要带着你的志向是最重要的,不是依靠物质来完成你的这条路,你有志向才能达到生命的目标,不是确保你行程的物质条件,在人生的道路上,物质是占次要的,你过分依赖物质的时候,你的人生将达不到目的,注定要失败的。所以玄奘大师站起来了后又重新提起这个精神,“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还”,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他在炎炎烈日下行走,甚至会晕倒过去,在清凉的月光当中又苏醒过来,就这样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西游记里总是这样想,孙悟空既然本事那么大,一个跟头就可以把师父背到西天了,何必要师父这么辛苦一步一步翻山越岭,我们常常天真地这样想,孙悟空本事大,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请问是孙悟空本事大还是如来佛本事大?孙悟空翻多少个跟头都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当你坚贞不渝,发那么大的志向去求见如来佛,如来佛会放弃你吗?如果如来佛伸手相助沙漠还成问题吗?结果沙漠里,在玄奘大师的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洲。请问这个加油站从哪里来的?这就是史学家无法剖析,无法解释的问题!玄奘大师遇到了这片绿洲,重新灌满了水,不久就走出了沙漠。

  在沙漠的另一头一座寺院里,方丈听说从沙漠中走出了一个人,方丈衣衫不整就冲出门来迎接他,看到他的脸两眼流泪,因为能从这个沙漠里一个人走出来,就像从多少鬼门关出来一样!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就像拥抱一个马拉松队员冲刺过来一样,这是很感人的。

  我们同宗同祖,虽然唐僧是个出家人,没子孙,请问他是不是我们祖先?他是优秀的炎黄子孙,他是在座的生命楷模,虽然他没生孩子没开公司,但是他实践了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鼓励,他给我们实践了一个成功人士的模范,请问他有没有他的人生价值?他算不算社会的财富?有的人说出家人也不种地也不做工作,就坐在那等着别人磕头送红包,这是剥削阶级,在解放之后就把出家人列为剥削阶级,列为地主,地富反坏右,黑五类里面算不上,但是又算黑五类,社会上很多人也会这样想,出家人到底有什么价值,他会给我们带来黄金,石油吗,他会给我们带来经济增长吗,其实一个出家人他的生命境界,对社会上来说,是起到生命灯塔的作用。

  有一个人他问师父,“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工作,学生在读书,我们在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你们出家人有什么事?出家人为什么不动呢?”师父回答他,“你的手表里是不是每个零件都在动?”“手表是在动,我的手表还是透明的,看到肚肠里发条也在动。”师父说“那手表当中的轴能不能动?”轴不能动,轴要动那就乱了,表就要进修理铺了。出家人的智慧,生命境界就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所有一切的生命价值,工作的意义都从这里面展现出来,如果人心不能像镜子一样明亮,没有智慧,那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将没有意义。
我们再讲鉴真大师,他是到日本去传法,一个是求法的人,一个是弘法的人,我们在座也看了很多关于他老人家的报道,鉴真东渡!渡了第六次才成功。甚至他徒弟都葬身海中,他自己也九死一生,前面每一次的失败都没有打败他,不管是唐僧还是鉴真,唐僧出去是偷渡的,在当时是死罪,他违反了国家的法律,一个中国人没有国家的批文是不能够出去的,但是唐僧他就是冒着犯死罪的危险偷渡出去。鉴真大师也是这样,他在国内已经是一个著名的高僧,他已经是社会很好的资源了,当时的皇帝也是不允许他出去的,而且还派人看着他,他也是自己偷渡的,一次,两次,每次都付出很大代价,黄金白银都沉掉,所有的书籍一箱一箱的东西都沉掉,人都死掉,他自己也九死一生,经过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你想想我们的人生才多长,能经得起几次的失败?这出家人真是没事找事干,出家了还那么执着!请问弘扬真理要不要那种执着的精神?(要)如果你手中握的是错误,会有智者让你放下你手中的错误。如果你手中握着的是人生的指南针,是这个世界的标志的话,哪怕生命倒下,这杆旗帜都不能让他倒下,这就是我们出家人的精神和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这里面鉴真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缅怀的,鉴真大师也好,玄奘大师也好,这种精神是值得移植到我们内心去的,成为我们生命学习当中的一部分,所以余秋雨先生说“缅怀鉴真”。我们看鉴真的像就是国宝,日本国宝。他曾经回到故乡扬州来,是两个国家外交的一个结果,国家很慎重的在做这个事,当然只能看到这个模型,但是活着的鉴真,具有鉴真一样伟大精神的人就是星云大师,所以要“仰望星云”,我么面对圣贤的时候是要有一个仰视的姿态,虚心是学习最基本的条件,谦虚使人进步,当我们面对圣贤的时候,出于礼貌你也要仰视他,你可以不信,但不能不敬,如果怀揣着一个敬仰之心,我们就需要仰视他,不要说星云大师明天给我们讲话,平时他就是不讲话,他就是一个肉身的会走的佛,会移动的鉴真大师,他就是一句话没说,我们也有必要有一颗追星的心态去靠近他,去仰望这位老人,远远比看张学友,成龙他们有意义,当然我不是贬低他们,如果要追星的话,还是需要追我们活着的圣贤。

  信众提问:尊敬的传喜法师,我现在碰到一些困难,皈依以后发生了一起变化,我原来是比较浮躁的个性,我想看《楞严经》但就一直没下定决心去看,确实是非常非常难,我昨天请教一个朋友,他是修《楞严经》修了很久,她说如果有大智慧,根器成熟的人,得放下任何事情六个月,才能把楞严咒背下来,我一般是看到前面释迦牟尼佛开示阿难七个不是的时候,就已经不行了,如果要背楞严咒花六个月什么也不干,这也不现实,断断续续的看,我觉得就很难进入到后面的那个进度上去,特别希望传喜法师能告诉我有没有什么便捷的方式。

  传喜法师:经书是真理,换句话说,经书是智慧的载体,怎么样通过经书把智慧给下载下来,是有具体方法的,我们学很简单的一些学问的时候,都需要老师,佛经的智慧也是这样,佛陀在经典里说“佛法无人说,虽慧亦难了,犹如暗中宝,无灯不能见”。佛典里有很多宝贝,但是在黑暗中也是看不到,经书里也有很多宝贝,但是没有明白经书的人来给你讲解,你是不知道去找出这些宝的。所以出家人为什么有存在的必要,他就是这个文化传承的持有者,就像法律出台了之后,就会有什么部门负责解释这条法律,所以出家人一代一代,向上追溯到释迦牟尼佛,而没有中断,你想想看,这个文化现象是多么庞大,多么壮观!看到长城你叹为观止的时候,难道你看到出家人没有比看到长城更壮观吗?

  无论你学什么经典,都要以三皈依为基础,亲近师父,慢慢地从他那里获得经典的智慧,这是我们所有学佛的正途,就这一条光明大道。阿弥陀佛!

  信众:非常感恩大师,感恩在座的各位菩萨大德,我是非常惭愧,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学佛的人,我在生活当中有一个实际的困难,我比较愿意亲近佛法,但是我家人就不是特别支持我,有时候会说一些对佛法不是很敬的话,我心里面是蛮不开心的,但是因为这件事跟别人去辩论,我觉着这又不是佛法的初衷,我不知道对这种现象怎么办,不是说不知者不怪么,他不明白我也不能把他狠狠的说一顿怎样的,但我心里又不是很舒服,又都是我很亲近的人,这时候我就会想,我没有这样的智慧,我该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呢?所以今天就想请教下师父。

  传喜法师:像这种情况,更要把注意力用在怎么样获取佛教的智慧上,佛教的智慧是无形无相的,所以也没有障碍的,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学佛的形式上,看得见摸得到,你也拿得到,别人也看得到,所以别人就容易引起分歧,对一件事会有不同看法,这种看法对你来说会有伤害的,就像你自己最孝敬你父母,别人却指责你父母的话,你心里会很难受的,因为佛教三宝对我们人类是有恩的,当我们信佛的时候了解这个情况,那别人因不了解对佛教说三道四,轻慢,亵渎的时候,我们的心会被刺痛的,所以要理解这个,我们更加要了解佛法的智慧,智慧是没有障碍的,形式是有障碍的,所以你要赶快突破你自己在学佛上的形式教条主义,你要更加去无形无色的去体味佛法,受用佛法,这时候别人并不知道,就像中国有一位礼学大家梁漱溟,大家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大师礼学大家,但是他到八九十岁才告诉大家,我实际上是佛教徒,你看一点障碍没有。我们工作生活当中善巧方便的运用佛教的智慧,反而会让我们生命事半功倍。如果你执着在一个形象上的话,就会有很多的障碍,但我们又解决不了这些障碍,所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惑,希望你这个困惑早一点消失掉。阿弥陀佛。

  信众:我觉得我回家孝敬公婆。孝敬父母,把这个家搞得和谐一点,我也不说我在学佛或干嘛,这或许是您的意思,我再说一句,我有时候在家打坐,总是坐到一半腿很麻,我就坐不下去了,今天非常感恩大师,我今天坐在这,从腿麻到刚才我全身都通畅了,这是我今天的一个感受,刚才通畅的时候我给您拜了拜,我看到你看我了,所以我觉得这次对我的开启是非常大的,感恩大师。

  传喜法师:不管你对佛教有疑惑,还是不理解,不了解,但我们今天共同的话题是这个,所以我们这么多人来讨论这个共同的话题,讲的人,听的人都在思维这个话题,这个时候的能量场,共振是非常强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你在打坐就会帮助你的气脉运通,在座的每一位如果身上有癌细胞,癌细胞就消失了。我们身上的负能量就消失了,正能量就提起来了,坐在这也不知道多长时间了,有没有觉得身上暖洋洋的,正能量蛮足的现在,可以给我们带来身心灵的健康。

  查传倜先生的发言对大家有启发,他说的我们现在再来回顾一下,虽然我们前面说学这个经学那个经,作为在家人学这个经固然很重要,但是实践也很重要,査先生就以身说法,他除了自己做企业,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美食,大家都用美食家来称呼他,他自己现身说法,告诉大家,“我现在开始吃素了。”作为一个爱好美食的人来说,放掉那些鸡鸭鱼肉各种动物的肉,这是不容易的。但实际上这个时代,还敢吃那些动物的肉,也真够勇敢的,上海黄浦江发现了几千头死猪,中央电视台《事实调查》的一个记者来采访那些被抓起来的犯人,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因为我们被抓起来了,我们没抓起来之前这些死猪都是我们收的,他们打电话给我,我给他40块钱,上门就拉走了,”“那你们怎么处理这些死猪肉的呢?”“我们把它卖掉给上海人吃了。”请问给上海人吃那我们镇江人没吃过吗?现在到处谈鸡色变,禽流感横行的时候,大家既然还敢吃那些肉,有时候想想那精神还真是蛮勇敢的。视死如归的精神。

  这一点査先生提出的很重要,请问现场的你能改变你的饮食习惯吗?(能)你会选择一个健康,卫生,科学的饮食新概念吗?(能)请问克林顿他女儿结婚办的是什么食?(素食)素食轰动全世界。英国女王在皇宫里召开了一次会议,连续七天用的都是素食。奥巴马全家都吃素。克林顿全家都吃素。俄罗斯总理梅杰夫也吃素。他们国家好多的部长也吃素。记者问他为什么吃素,他说一句话很厉害,吃素是当今世界新型政治家的标志!它除了健康卫生,也代表了人道环保。

  我们地球母亲要不要保护?(要)从吃素做起吧!我们热不热爱世界和平?(热爱)从餐桌上做起吧!

  信众:您好,传喜法师,我们是刚刚了解,但一直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懂佛,你们也在弘法,但对于我们陌生人想进这个门槛该怎么进入?而且你们懂得人,在谈高深的《金刚经》《楞严经》,对于我听了我真的不知道,但我怎么样能知道?你们略懂的人怎么样来教我们?或者告诉我们怎么样走进佛门?谢谢。

  传喜法师:大家在座都知道孟母三迁,环境会影响人的,如果你对佛教感兴趣,你就靠近学佛的圈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多听多闻,自己也看这些书,慢慢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是可以自我塑造的,我们佛教说人人平等,就是每个人都有佛性。若你愿意实现你佛性的价值的话,每个人都可以成佛。

  当今21世纪,追求自由追求和平的年代,佛教给我们每一个人有充分的自由,每个人充分发挥自我潜力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不但充满了科学,也充满了人性。外国很多政治家,科学家,社会商人纷纷的在学习佛法,记者采访他们的时候,问你们为什么要学佛呢,他说我看当今世界上的伟人,释迦牟尼佛具足了智慧和慈悲这两种人性中最美的特质,我被这两种特质深深地吸引。这是他学佛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们一进来,首先看的《活着》,你可以思考我们每一位怎么样活着,怎么样赋予自己活着的内涵,虽然我们每个人不能像看到的第二个片子那样出家,但是我们可以有这种精神,怀揣着这种精神去活着,不是形式上的出家,而是内在的心灵上的,你不拥有但是要向往,敬仰。这种感情也是很美丽的,虽然不懂,但是很向往,敬仰。如果是我身生的父母,对我有恩,我对他孝心,这种孝心会感天动地。如果文化哺育了我,赋予我生命,新的境界,也像母亲一样长养了我,我尊重这种文明这种文化,这种尊重也一样会感天动地。圣贤传播着这种文化,具有生命的再造之恩,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它超过给予肉体的父母。我们怀揣着这种对圣贤的敬仰,恭敬,这种生命的情感,也是感天动地的。一开始我讲到孝心的三个层次,正好现在我们也该结束了,这么多义工明天还有很多事情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