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宣化上人:丢了东西不必难过,皆有前因后果


   日期:2020/1/16 10: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丢了东西不必难过,

  皆有前因后果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或值怨贼绕”:值,就是值遇,或者值遇怨贼。

  前边那是恶人,还有一点避忌,不是公开来害人。这里所说的“怨贼”,简直就是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诸善不为的人;除了善事,他什么都做,就是不做善事。

  为什么是怨贼呢?

  因为和我们有一种怨恨,或者在前生我们偷人家的东西,或杀过人,或对人不好,所以今生遇到一起,变成怨贼了。所谓“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你杀人家的命,人家也要杀你的命;你短人家的钱,所以就要还人的钱。

  我们所遭所遇,一切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关系;既然有前因后果的关系,所以我们如果遇着怨贼,也应该不怨天、不尤人。

  文殊菩萨曾对人讲过一个公案,他说:“我生生世世,从没有偷过人家的东西,持不偷盗这种的戒。”

  有什么证明呢?

  文殊菩萨说:“我有最值钱的宝珠,放到城门的地方,不必看守,经过三天时间也不会有人捡的。由这个证明我生生世世,不爱拾人家的东西、不爱小便宜、不偷人家的东西,所以我的东西也就没有人拿。”

  有的人就不相信,于是就实地试验,把他的宝珠放到城门那儿人烟稠密、最容易看得见的地方;果然经过三天,没有人拾取他这个最宝贵的珠宝。所以文殊菩萨说,就因为他生生世世都持不盗戒,才有这种的结果。

  我们现在若是遇着这种怨贼,这证明在前生是有因果的,我们都是要顺而承受,不要怨天尤人。就是丢了什么东西,受了什么损失,也都不必很难过、很舍不得。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浅释

  盗戒你守好了吗?

  不告而取,谓之盗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盗,“不告而取,谓之盗。”

  古来廉洁的人,“一芥不以予人,一芥不以取诸人。”一芥就是一根芥草;一根芥草也不随便送给人的,也不随便去拿人的一根芥草。

  他为什么这样?

  就是廉洁自守。

  廉洁自守就是自己要干净,干净也就是净行了,这廉洁就是净行。

  廉洁自守的人是这样的──不随便要人的东西,不随便送礼给人,也不随便受人的礼物。这是很清高的人有这么一种的行为;反之,就是不清高,但也不要太过了。

  “盗”字,就是不告而取人家的东西,你没有告诉人家,就拿走了,这就犯盗。譬如别人的东西,你或者没经过他的允许,就拿来送给人,这也是犯盗的。

  在《论语》上,

  孔子说:“孰谓微生高直?”谁说这个微生高是直心、很直率的?不是的。为什么我这样说他?我告诉你们各位──孔子告诉他的学生,就说了──你们知道吗?这个微生高,有一次有个人向他借一点醋,“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微生高自己没有醋了;但他想讨好这个人,就到邻居去借一点醋,再来借给这个人。

  孔子说这样不是直心,是弯曲的心;所以有人说微生高很直率、很耿直的,孔子就批评说不对,他不是耿直的人。因为你自己有,就借给人;没有,就不借;可是你又到邻居借醋,来讨好这个人!所以孔子批评他,说他不直。直的就不会盗,那么他这个弯曲,或者近于盗,但也不能说他是盗。

  讲到“盗”字的微细处,即使在心里想要贪求人的物质,这都是有多少不合乎戒律了。

  恭录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浅释

  这都叫犯盗戒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五戒,说起来是很多的道理,主要的,我们不单手不去杀生,心里也不要生一种的杀念,这是真正的持杀戒。

  盗戒也是这样,不但手不去盗,心里也不生一个盗念;盗不论大小,凡是人没有许可你,你自己偷偷地把其他人的东西给用了,这都叫犯盗戒。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

  人家买了一瓶子酒,“啊!你看这个酒不错的,他的也就是我的,我的也就是我的,拿来喝一杯!”这是犯盗戒了。啊!这犯一个盗戒,又犯一个酒戒,两戒都一起犯了!

  有人说:“那我不饮酒,这个戒我不会犯的。”你不饮酒,你饮牛奶吗?在雪柜里,有人买了一瓶牛奶放着,你看见牛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启这牛奶就喝。你不知道就喝了,你说这是霸王不霸王?牛奶是一种小问题,你没有得到买牛奶那个人的同意,你拿起来就喝,这就叫犯盗戒。

  还有一切其它所吃的、所用的东西也一样。所以我前几天听到有人告诉我,说是在宿舍那儿,有人偷吃东西,令买的这个人生烦恼。

  这虽然是对方犯盗戒,这又要说回来,买牛奶或者买酒这个人,你也应该自己反省一下:“他怎么偷我的东西吃呢?喔!前生我偷过人家的东西吃,所以今生人家也偷我的。”就算了!这是买的人应该这样想,但是偷吃的人不可以这样想:“喔!我现在偷你的东西吃,等来生你再偷我的。”你不知道你来生有没有?或者你来生什么也没有了,有谁能偷你的呢?所以就不要存这个偷的心。

  不是我所买的东西,我不可以随便去用它!如果得到对方的许可,这就不犯戒;没有得到对方的许可,偷偷地用其他人的东西,这都叫犯盗戒。再往细了讲,甚至于一草一木、一针一线,没有得到主人的同意,你擅自拿走,这都叫偷,都犯盗戒。

  YIN、妄、酒,也都是这样;所以我讲一种,你们应该就把其它那几条也都明白了。

  恭录自《妙法莲华经》浅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宣化上人       因果)(五明学佛网:宣化上人       因果)  

 唐仲容居士:谈谈业报因果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