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六十五章)01


   日期:2019/12/4 10: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六十五章)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六十五章 红尘送色涤眼青01

  若心安于谛,一句即足,如其不安,巧用方便令心得安。

  此心能够安定,那么一切佛说的道理都是多余。佛所说无非要使你求得安心,假使随便用什么修持方法,而此心还是不能安呢?那你就要留意上所说的各种法门,要晓得如何调伏此心使它安定。此心安,谓之第一步。

  一目之罗不能得鸟,得鸟者,罗之一目耳,众生心行各各不同,或多人同一心行,或一人多种心行,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如为多人,一人亦然。

  ‘一目之罗不能得鸟’,罗就是打渔的网,网罗,由很多洞眼连结成一张大网。只有一个洞的网抓不到鸟。‘得鸟者,罗之一目耳’,但是能捕抓住鸟的就只是一张网的一个洞眼,它能把鸟头套住。如果你认为下次不要浪费那么大的网,只要用绳子圈一个洞,鸟就会飞过来,那是不可能的。同样的,修持方法用对了,我经常比喻,就像电灯的插头,插对了就灵光,但是你要多准备一些插头放在那里,这个方法不对,换一个地方插插看,一下插对就行了!

  我相众生相

  下面是进一步的申诉。众生心性各各不同,研究心理学、行为科学,乃至政治哲学、社会学各方面都用得到。他说一切人的心胜,心理的行为、思想、情感、脾气各各不同,所以中国人有句老话:‘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面孔没有一个相同。我们年轻时经常想这些事,觉得很奇妙!上帝也好,菩萨也好,阎王也好,造人的仓库不晓得有多少五官的模型?怎么能每一个都不同!有时候年轻同学问我怎么那么瘦?我就反问他怎么那么胖?我说找大概出来投胎的时候,跑得太快,管它呢!临时来不及选择,拿个瘦的、小的,好背得动,一套就跑来了。再想想看,人的五官也好奇怪!鼻子蛮好的,偏要歪一点或拱一点,我说大概上帝造人的模型造烦了,乱捏一把就丢在那里,摸错了随便摸一个套上去就不对了!

  所以人的心性也与人的面孔一样,没有一个相同。因此当一个老板或者做一个主管的要知道,如果要求部下心性完全相同,那是自己昏了头!人的心性没有一个相同。

  接下来又更深入地分析。

  ‘或多人同一心行’,或者很多人在某一点思想上相同,那么这一班人就在某一点思想上相同,那么这一班人就变成好朋友。还有呢!‘或一人多种心行’,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是变态心理,一下晴,一下雨,情绪好,高兴起来,不晓得有多好、多慈祥!一下子脾气来了,连脸上的神经、肌肉都像要杀人的样子。一个人有多种的心性,是嘛!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种心性,爸妈一叫,笑嘻嘻地走过来,回过头来马上对弟弟说你凶什么?人的心性一秒钟就有很多变化,我们检查自己也是这样,心理行为有这样可怕,所以说一人多种心性。

  ‘如为一人,众多亦然’,在心理行为上,我们要检查自己,学佛就是要反省、检查自己。由这个原理了解一个人以后,同时也了解天下人。

  ‘如为多人,一人亦然’,或者观察别人,譬如一个主管或带兵带惯的人,地位高的,手边有几十万人,那你看了人生应该悟道,各种样子都有。我的经验是最好在夜里到营房观察士兵的睡相。在战场上看到死人不觉得可怕,看活人睡觉最可怕,歪嘴呲牙翘鼻,有些人蹬起腿的……,各种怪相,大概一个人看过千百人在夜里的睡相,我觉得会悟道,原来人这部机器是这个样子!白天都蛮好看,笑嘻嘻的。据我的经验,人最可爱的是两种时候,笑的时候很好看;哭的时候也不错,就是不哭不笑的时候最难看。

  还有一种难看的时候,我经常不敢抬头看人吃饭,人很可怕,手里拿著一双筷子,这个动作好像要把什么东西都塞进去。而且眼睛盯著桌上的菜……看了真要语[悟]道。要观察多人,人看多了就悟到——人——我,原来也是这样,然后就会觉得自己非常丑陋。我记得年轻时有一个阶段修白骨观,到后来不敢看人,尤其怕看人家笑,一笑,牙齿一露,一想到白骨心里就打颤。中医书上记载,牙齿是骨之余,指甲是筋之余,发是血之余,皮肤是肠胄[胃]之余,经常新陈代谢,洗澡用刷子刷皮肤可以刷下一堆,反正人并不好看,也并不好想。这是讲到多人,一人亦然,也是这个道理。那么,以佛法来度人呢?

  须广施法网之目,捕心行之马耳。

  这两句话文学意境美,道理也高深,所有修持方法都包括在内。我们修持对付自己、反省自己,要具备多种方法,做什么呢?‘广施法网’,修持方法要懂得多。所以佛教早晚课有四句话:‘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无量的法门都要学,外道、魔道都是法门,要用得正确。《六祖坛经》说:‘正人用邦[邪]法,邪法也是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也是邪’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真要修持,要广施法网之目,目就像网子的一个洞一个洞,你要准备很多方法来捕捉心件[行]之鸟。现代青年人喜欢用现代文学新名词‘捕捉’。捕捉自己心性的方法要多。‘捕心行之鸟’,捕心行烦恼。人的烦恼之多,就像鸟在空中乱飞一样,怎么样能够抓住它,把它套住不动?要把心念停止,止于一念。若要系心一缘不动,你必须要有多种方法。譬如有些方法在显教中不允许,在西藏修密教知准许,有时允许你唱歌跳舞,可是要把你隔离开,自己关在一个大关房,你爱跳、爱叫、爱闹,让你尽情发泄,爱哭也让你哭个够,师父过一会儿回来问哭够没有?真哭够了心里就清净了。你爱笑,就尽最放任你笑;吃饭尽给你吃,吃到肚子痛,够了,再也不敢吃,就是这个道理。要有各种产[方]法,捕捉你如飞鸟的心性,抓住了就是‘止’。

  如是委细种种安心,利钝齐收,自他兼利,若有闻者顶戴修行。

  他很慎重地讲这一卷,其中包括许多关于天台宗修止观的方法。他说我现在著作这一本《宗镜录》,搜罗各种修持的原理,很仔细地告诉大家种种法门使我们安心,不管是利根、钝根的修法都包罗无遗,这个所及自他兼利。能够自修就是自利;教人时则用这个原理利地,希望后世听闻到这个法门后‘顶戴修行’,像头顶上戴个帽子,恭敬地放在脑子里不忘,照此修行,决定成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宗镜录)(五明学佛网: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宗镜录)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一章)里03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一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 第八十一章 大道消在无言里01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04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下册(第八十章)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