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宗镜录略讲上册(第十六章)03


   日期:2019/7/14 11: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怀瑾教授讲述

  第十六章尽乾坤是个眼03

  心明幻灭

  只为盲无智眼,教观不明,从无始已来不能洞晓,违现量而失自心体,逐比非而妄认外尘。终日将心取心,以幻缘幻。

  而我们一般学佛的,‘盲无智眼’,都是瞎子。‘教观不明’,佛学的理谓之教理,教理没有求证,那是空谈,没有用。教理拿到心境上求证,由止观的真正修证,那是教观。所能,教与观要明白透彻。

  一般人从来没有搞清楚心的体和用的关系,因此违背了现量而丧失了自心之体。严格地讲,心物(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都是一个唯心的现量而已,而一般人‘违现量而失自心体’,自然‘逐比非而妄认外尘’,跟著比量、非量在跑,把物质世界的一切当成真实。

  ‘终日将心取心,以幻缘幻。’请问:‘你那个清净境界怎么来的?’若说因为坐得好,那么清净是从腿来的?若说因为作功夫作得好,那么清净是从功夫来的?若说从心来,那么心是怎么清净的?照得出来吗?实际上,心的清净还不是心照出来的比量。清净并非外来,放下就是。怎么放下?你还来一个放下,已经不是了,早已起来了。

  现在现量就清净了,不要加一点力量。不一定闭著眼睛才行,开眼闭眼是一样的。心本来清净的,被自己求个清净的心挠乱了。心物两个都是本体心的一个现量而已,还另外去找一个心,就是‘将心取心’。每一种境界来,都是虚幻的,结果我们不肯认平凡,喜欢找稀奇古怪的,那就是‘以幻缘幻’。

  幻境多半由生理的毛病而来,有些是心理的幻想配合生理作用而来,非常复杂。我们打坐时,心理渐渐宁静下来,可是生理还在活动,气、血都在活动。身心两个一摩擦,各种境界就出来了。每个人境界不同,因为每个人的性别、年龄、生理状况、健康状况与心理思想不同,反应也不同。可是一般人喜欢在幻境中去玩弄自己,都是‘以幻缘幻’。

  似咬狗枯骨,自咽其津;如象鼻取水,还沐己身。必无前境而作对治。

  ‘似咬狗枯骨,自咽其津’这句话,永明寿禅师骂得妙。实际上,‘必无前境而作对治’。有些人发生了心理状况,这样、那样境界来,于是诸佛菩萨有八万四千法门来给众生对治。

  众生无智,叫他放下,却放不下,一定要求个法,自己骗对了:‘真灵!’有大智慧的人只好‘黄叶止儿啼’,‘将心取心,以幻缘幻’了。其实,人最烦恼痛苦的事,三天,最多一个礼拜就过去了,七天一个周期,经过时间的变化,自然变去了。不过,这里有个话头: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

  任何一种情感或烦恼,喜怒哀乐,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去了。俗话说:‘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三场’,不理他,他哭久就不哭了。又如碰到伤心痛苦的人,你不可劝他不要哭,就让他哭,哭过了,也就雨过天晴了,他哭不出来,那才叫人担心。为什么经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变去呢?不只时间,空间亦然,所以到外头散散心,也就好了。那么究竟是空间变去了它,还是它变去空间,是个话头,值得研究。

  同一理由,你的功夫出了某一个房间就不同了,在什么地方又有什么不同?道理何在?这些都是现代的话头,要好好参究。总之,心理的喜怒哀乐,外境的风云雷雨,‘必无前境’,本来是空的,何需用方法去空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宗镜录       南怀瑾)(五明学佛网:宗镜录       南怀瑾)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王雷泉教授:《宗镜录》提要 

 杨维中教授:以《宗镜录》为例论永明延寿对唯识思想的摄取 

 杨笑天教授:举一心为宗 照万法如镜——《宗镜录》“标宗章 

 韩廷杰教授:《宗镜录》与唯识三境 

 刘元春教授:延寿《宗镜录·标宗章》读解 

 肖永明居士: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