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修行人喜欢睡眠的二十种过失


   日期:2019/5/17 8: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下面这一段,弥勒菩萨代我们请教世尊,睡眠有些什么过失。喜欢睡眠的人很多,我们看看。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睡眠中过。若观察时。菩萨应当发起精进不生热恼。】

  睡眠是六道众生很重的习气,睡眠重的人,诸位要知道,不能生天。天人的精神饱满,不打瞌睡,常常打瞌睡,不是个好事情。你看阿[少/兔]楼驮过去听经就喜欢打瞌睡,释迦牟尼佛给他的教训,那里头很有道理,佛没有妄语的。佛讲他打瞌睡,麻烦,将来像螺丝蚌壳类,一睡一千年,你将来投胎投到那种动物,喜欢睡觉的。所以这要有警惕。弥勒菩萨很慈悲,替我们问出这个问题向世尊请教,『云何名为睡眠中过』。『若观察时』,假如菩萨有高度的警觉,能够观照觉察到睡眠的过失,他自然就会发起精进,不会生烦恼。睡眠是昏沉,昏沉是烦恼的一种。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

  世尊在一般经上通常跟我们讲法,多半是讲十种,这讲二十种是加了一倍,可见得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们在《华严经》上习惯看到,世尊讲法的时候都讲十种,顶多讲个十一种、十二种,二十种很少。我们在此地看到二十种,二十多种,这就是说明这个问题很严重。

  【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

  我们今天听了佛的开示,能不能提起觉观?能不能提起警觉来观察这个事情,也能让我们自己精进而不懈怠。请看经文。

  【弥勒。云何名为乐於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嬾惰。】

  这个不必说了,喜欢睡眠的当然是『懈怠嬾惰』,精进提不起来。

  【二者身体沈重。】

  这个麻烦来了,沉重是有病,身体不健康。所以你要晓得,许多的病从哪里来的?贪睡来的,你还能贪睡吗?健康的人身体轻快,块头再大,他动作敏捷,他身轻,这是健康的现象。人不太胖,看起来好像千斤之体很难移动,这个毛病就不轻快。看到这个样子,大概是喜欢贪睡。

  【三者颜色憔悴。】

  面黄饥瘦,颜色不好看,健康的人容光焕发。不健康一看就看到,就看出来,也都是贪睡。

  【四者增诸疾病。】

  没病他也睡出病出来,何况有病,那就更麻烦。

  【五者火界羸弱。】

  『火界』就是我们今天讲体温,你的体温弱,体温下降,就是说你体温不够。怎么样吃补品,像高丽蔘这一类都是热性的,体温不够大多数用这些药物来补,来进补。可是你贪睡也就睡掉了,没用处,起不了作用。

  【六者食不消化。】

  多睡的人消化不良,为什么?他肠胃在里面蠕动得很慢,所吃的东西很不容易消化。不消化就得病,多半是属於肠胃病。

  【七者体生疮疱。】

  多睡的人,如果身体生疮生疱,那个相当严重,睡得太多,就会有这些毛病。多半是一般生病的人,躺在床上太久,他确实容易生这些疮疱。

  【八者不勤修习。】

  当然他不能够精进,不能够勤奋努力的来学习。

  【九者增长愚痴。】

  这个好懂。

  【十者智慧羸劣。】

  没有智慧,纵然有智慧,因为睡眠是昏沉,确实把你的悟门都阻塞了。

  【十一者皮肤暗浊。】

  健康的人皮肤是光亮的,这个皮肤发暗。『浊』是不干净,怎么样洗,你看看这个皮肤都不是干净的样子。

  【十二者非人不敬。】

  『非人』是鬼神,诸天鬼神看到多睡的人,他看了都摇头,对你就生不起恭敬心。

  【十三者为行愚钝。】

  『为行』就是所为所行。你所为所行都是愚痴暗钝,不聪明、不敏捷。

  【十四者烦恼缠缚。】

  昏沉一定妄想多,多睡的人恶梦多,睡也睡不好。真正睡好,大概不需要睡得那么多,愈是睡不好愈贪睡。这里头也有因果循环,所以必需要把精神振作起来。

  【十五者随眠覆心。】

  『随眠』是佛学的术语,也就是说烦恼种子。烦恼种子在哪里?含藏在阿赖耶识里。这个东西在睡眠当中,它起作用、起现行,把你的清净心、把你觉悟的心盖覆,让你的智慧生不起来,盖覆你的心。

  【十六者不乐善法。】

  善法不喜欢。

  【十七者白法减损。】

  善法,中国人说善法,印度人讲白法,我们中国人讲善恶,古印度人他们喜欢讲黑白,黑法表示恶,白表善。这个地方也是翻译的人在文字上,大概是当年文字的修饰润色,如果用两个白法就不好看。你看前面是不喜欢善法,这个地方是善法减弱了,纵然有善法,也减损,减弱、消损了。

  【十八者行下劣行。】

  『下劣』范围就非常之广。一般讲凡夫行、六道行都是属於下劣,不能在这一生当中修行证果。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下劣行就是贪瞋痴慢这一类的行为。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离不了贪瞋痴慢。

  【十九者憎嫌精进。】

  看到别人精进,不但不赞叹、不仰慕,他还恨他,还讨厌他、嫉妒他,他在造罪业。

  【二十者为人轻贱。】

  这个我们可以理解,多睡眠的人、懒惰的人,几个人重视他?几个人能尊敬他?所以一般大众对他都轻贱。佛在此地,睡眠给我们说了二十种过失。下面又有偈颂重说。

  【尔时世尊。重说偈言。】

  下面也是二十首偈。请看经文。

  【身重无仪检。懈怠少堪任。颜色无光泽。是乐睡眠过。】

  喜欢睡眠,身沉重、没有威仪、不知道检点、懈怠懒惰,什么样事情他都担不下来,担负不起来。颜色没有光泽,这是多睡眠过失的现象。

  【彼人常病恼。风黄多积集。四大互违反。是乐睡眠过。】

  多睡眠一定多病,一定多愁、多烦恼。『四大』就是讲四大不调。『风黄』,风是一种风病,睡眠很容易得这些所谓风寒一类的。无论是在冬天、是在夏天,睡眠时候要吹到风决定不好。因为睡眠的时候,一个人差不多全身毛细孔都是张开的,很容易受风寒,就是容易得病。这是四大不调。第三首:

  【饮食不消化。身体无光润。声嘶不清彻。是乐睡眠过。】

  多睡眠的人,音声也嘶哑,不清脆。饮食不消化,这个都好懂。第四:

  【其身生疮疱。昼夜常昏睡。诸虫生机关。是乐睡眠过。】

  这昏睡不醒。『机关』意思就是机会,身体生这些寄生虫,给它们繁殖的机会;或者讲病菌,病菌繁殖的机会,这很麻烦的事情。

  【退失於精进。乏少诸财宝。多梦无觉悟。是乐睡眠过。】

  多梦,前面长行文里没有,这一句是补出来的,补充说明的。喜欢睡眠人当然不能精进。世间财富固然是你前世修的因,前世不修因,你今生怎么样勤奋你也发不了财。所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因虽然有了,因要不遇缘,果报也不能现前,缘是什么?缘是精进。你命里头有财富,有因,可是你不精进,天天躺在床上,你的财富从哪来?不可能!你必须要精进去经营,你有这个缘,你的财富才能现前。所以睡眠把善缘断掉了,命里头纵有财富,也不能现前,你说苦恼不苦恼?所以『乏少诸财宝』。『多梦无觉悟』,多梦决定是恶梦多。这是睡眠过失。下面一首:

  【痴网常增长。乐著於诸见。炽盛难疗治。是乐睡眠过。】

  『网』是比喻,愚痴那个形象就像罗网一样,那个孔密密麻麻,形容愚痴增长,智慧当然就没有了。他还喜欢执著他的成见,『诸见』是他的成见,一切事都是自以为是,不能接纳别人的意见,就是主观成见很深。这个毛病很不容易治疗,也就是说他不容易觉悟。第七首:

  【损减於智慧。增长於愚痴。志意常下劣。是乐睡眠过。】

  这一首的意思好懂。智慧损减,愚痴天天增长,这个人没有大志,在这个世间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确实,生不晓得从哪里来,死也不晓得从哪里去,正所谓醉生梦死,这是说这桩事情。

  【彼住阿兰若。常怀懈怠心。非人得其便。是乐睡眠过。】

  这是指一类修行人,如果他闭关,『阿兰若』是寂静的处所,或者是他住山,我们一般讲住茅蓬,都是修行养道的行者他们修行的方式。可是他在这个里面不是真用功,在关房里面睡大觉,在茅蓬里面高卧,搞这一套,这就懈怠,这不是真的精进。佛菩萨不护念他,妖魔鬼怪得其便,『得其便』就是他把自己的把柄授予妖魔鬼怪,於是妖魔鬼怪就会控制他,我们一般人讲著魔。这一点要知道,多睡眠的人不但没有别的还著魔。什么魔?《楞严经》上讲的睡魔,糟糕了,这个麻烦大了。你们读《楞严》,《楞严》五十种阴魔里的睡魔,这魔得其便。第九首:

  【蒙愦失正念。讽诵不通利。说法多废忘。是乐睡眠过。】

  『蒙愦』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糊涂,丧失正念。他的现象,读经读得不顺利,常常掉字,常常看错行,有这些毛病。这就是精神不能集中,睡眠不足就有这些毛病。如果讲经,在讲台上忘掉了,经意思忘掉了,或者准备的东西忘掉了。这种现象在初学的人是紧张,紧张会忘掉。这个不是紧张,这是睡眠不足,精神提不起来,往往有这些过失。第十首:

  【由痴起迷惑。住於烦恼中。其心不安乐。是乐睡眠过。】

  睡眠太多,这个人总是迷迷糊糊的,头脑不清楚,这就是愚痴引起的迷惑颠倒。心里面常生烦恼,那个心怎么会安乐?学佛,你第一所得到的,第一个所得到的好处、利益就是轻安,自在快乐,法喜充满。如果这一点的好处都得不到,我们就要认真检讨,我们学佛出了毛病。实在讲,怎么个检讨法?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看看犯了哪些毛病。如果没有犯毛病,可以说保证你学佛学得自在快乐,这一定道理。佛法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不能离苦,不能得乐,这种佛法你学它干什么?学佛不能离苦,不能得乐,不是佛经不灵,是我们学错了,我们不如法、不如理,所以得不到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境界、这些功德利益。第十一首:

  【功德皆损减。常生忧悔心。增长诸烦恼。是乐睡眠过。】

  功是功夫,功德跟福德不一样。佛在经论上说得很清楚,福德可以分给别人享受,功德没有办法。功德是什么?我们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功德是戒定慧,戒定慧没有办法给人,这是我自己修的。持戒有功就得定,定就是得,功德的「德」字跟得失的「得」,意思完全相同。你修功,你就有德,功是因,德是果。修定有功,开慧是德,这怎么能给人?这不能给人。福德可以给人,福德是什么?我有财富,我可以给人,我有地位,我也可以让给人,这是属於福德。福德可以布施,可以给人,与人共享;功德没有法子,功德一定要自己修。睡眠还修什么功德?把功德都睡光了,所以他的功德没有了。没有了他就忧虑,就后悔,忧虑、后悔里面就增长烦恼,这是一定的道理。十二:

  【远离诸善友。亦不求正法。常行非法中。是乐睡眠过。】

  当然好的朋友、善知识,看你天天睡大觉,不能不离去,不离去就陪你睡大觉,哪有这个道理的?所以善知识远离了。『亦不求正法』,他没有精神,他也没有智慧,也没有体力去求正了。『常行非法中』,非法是堕落,一定是一天一天就这样堕落下去。下面一首,

  【不欣求法乐。损减诸功德。远离於白法。是乐睡眠过。】

  不喜欢求法乐,常讲的法喜充满,他不懂得,他也不想求法喜。法喜是真正的喜悦,世人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人遇到高兴,你看一身轻快。什么事情最欢喜?修法有得,修法有悟,那个欢喜是世间任何喜乐都不能够相比的。可是这种欢喜,不是真正修行人,你跟他讲他也不懂。他什么欢喜?今天发了财,中了彩票,他很欢喜,他很高兴。你跟他讲修行,他认为修行是苦事情,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念得那么累。他不知道这里头有乐,这里头寂静之乐、明悟之乐,他不懂。所以这是真乐,喜欢睡觉的人,当然他不可能得到法乐。所以他『减损诸功德,远离於白法』,这些善法他没有办法修,也没有办法学。第十四首:

  【彼人心怯弱。恒少於欢喜。支分多羸瘦。是乐睡眠过。】

  这个人『心怯弱』,心怯心弱;『恒少於欢喜』,恒是恒常,也就是他很少有欢喜心。『支分』是讲四肢,他的手足看起来都很瘦,不是一个健康的样子,这就是他的身体四肢一看就知道不健康。不健康,当然他身心羸弱。下面一首:

  【自知身懈怠。嫉妒精进者。乐说其过恶。是乐睡眠过。】

  他不是不知道,他也晓得他的毛病,懈怠、懒惰、贪睡,他也知道。看到别人精进他嫉妒,还要找人家的碴,说人家的毛病,这就是所谓自赞毁他,还要造这个业。请看底下一首:

  【智者了其过。常离於睡眠,】

  下面几首,是世尊劝勉我们、教导我们,应当要觉悟,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明了睡眠的过失。『常离於睡眠』,睡眠是一种习惯,多半是心理上的作用。譬如饮食也是如此,因为你心里面常常念著一天要吃三餐,一餐不吃,就会害饿。什么原因?心理作祟,妄念在作祟。如果一个人持午,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他头脑里头一天只有吃一餐,那两餐不吃,他不觉得饿,为什么?他没有想到。睡眠也是如此,你感觉到我一天要睡八个钟点,睡了六个钟点,「不行,我还差两个钟点」,你的精神怎么会打得起来?自然就没有精神。如果你要振奋起来,「我一天有四个小时足够了」,你的精神就饱满。

  所以,我们这个身确实是受心理在支配,心理上妄想分别执著是大病,许多修行用功的人都能够体会到,确实是念头在主宰著。好吃的人,三餐吃饱,一天还要吃三、四道点心,哪一道没有吃到,他的肚子就觉得不行,受不了,都是妄念在作祟。实际上,生理上并不是真正需要的,妄想!这也是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饮食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都消耗在妄念上,我们身体的能量消耗在妄念上。心清净的人,睡眠少,饮食也少,智者明了这个过失,他能够离睡眠。世尊在世的时候,僧团里面睡眠只有中夜,四个小时。

  【愚人增见网。】

  你看增长邪知邪见,这就是妄想执著,他增长妄想执著。

  【无利损功德。】

  丝毫利益都没有,把自己修学真实的功德伤害了,破坏掉。

  【智者常精进。勤修清净道,离苦得安乐。诸佛所称叹。】

  『清净道』就是清净心。『离苦』,从少睡眠能离苦,少饮食能离苦。现代人的观念,这个妄念相反,他认为多睡眠,要多饮食,他才乐,哪里晓得许多的疾病都从这个地方生。烦恼从这生的,愚痴从这生的,这哪里有安乐?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能舍离,才得诸佛赞叹。第十八首:

  【世间诸伎艺。】

  伎是技术,艺是才艺,这是讲世间一般的工艺。

  【及出世工巧。】

  出世法里面,也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去做的。

  【皆由精进力。智者应修习。】

  无论世出世间,许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你要不精进,天天懒惰、睡眠、懈怠,你能成就什么?所以,智者应该要勤奋来修学。

  【若人趣菩提。了知睡眠过。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

  学道的人,真正发心趣向大菩提,我们这一生要修行证果,要往生不退成佛,你一定要知道睡眠的过失。懈怠懒惰的过失一定要知道,要提高警觉心。『安住精进力,觉悟生惭愧』,常有惭愧心。

  【是故诸智者。常生精进心。】

  这些大菩萨、有智慧的人,他们常精进。

  【舍离於睡眠。守护菩提种。】

  这两句话好。离开睡眠我们才能把菩提种守住。

  这是重颂二十首。我们看后面结论,这段的结论。

  【尔时弥勒菩萨。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乐著睡眠乃有如是无量过失。】

  这个话我们听起来,好像弥勒菩萨过去不晓得有这么多过失,世尊这一说才晓得,发现睡眠有这么多的过失。

  【若有闻者。不生忧悔厌离之心。发起精进。当知是人甚大愚痴。】

  这是弥勒菩萨在教训我们,我们今天听到佛这番开示,如果还不知道忧愁、不知道悔过,不能把睡眠舍弃,反过来勇猛精进,弥勒菩萨说这个人是『大愚痴』的人,不是普通愚痴,大愚痴。所以我们要常常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弥勒菩萨所讲的大愚痴的人?

  【若有菩萨。为欲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说如是真实句义。功德利益。於诸善法。而生懈怠。不起精进住菩提分。无有是处。】

  弥勒菩萨的话语重心长,慈悲到了极处。他说假如有一个菩萨,这位菩萨他一心一意要求如来果地上圆满的智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说得比较普通一点,说得白话一点,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听到世尊在此地的一番开示,世尊字字句句都是真实义,没有一句是假的,我们明白、觉悟了,这就是真正的功德利益。『於诸善法』还要生懈怠,还不能精进,安住在『菩提分』,菩提分就是觉,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叫住菩提分。这句话里面,就是三皈依里面所讲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心要安住在觉正净,这就对了。不能安住在觉正净,你就错了。所以他要「不起精进住菩提分,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菩萨听到这番开示、这番教诲,决定心安在菩提分上,一定精进,离远懈怠。这个话翻过来就是这个意思。

  文章恭录自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一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11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修行       睡眠)(五明学佛网:修行       睡眠)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