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


   日期:2019/4/6 17: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司马光在家训中说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

  以为子孙长久之计”

  关于这句话,你真的懂吗?

  创业难,守业更难。历史上曾有多少将相文豪、富家商贾,留下偌大家产,即使没有所谓的“败家子”,但在始终无常变幻的时代中,想要守好家业都是极为不易的,金钱田产能保子孙几代?君不见,这世上又有几家,是代代相传的百年老店、百年家业。所以,过去的大智慧者都懂得,为自己、为家族后世积阴德才是上上策。

  阳善享世名 阴德天报之

  那什么叫阴德?《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中说,“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也就是说,行善而为人知就是阳善,能享世间名誉。但是世间名誉太多,你的福也就被兑现掉了。而且,这还是把双刃剑,世间名誉虽然有很多好处,但却为天地所忌。如果做了点善事便大肆宣扬,一旦使名誉超过了实际反而成为浪得虚名,更有可能招来祸事。

  为善最乐 是不求人知

  所以,古人主张行善不欲人知,你暗暗地做好事、积阴德,虽然没人知道,但功德和福德会在那里积累着,别人偷不去、抢不去,自修自报。如司马光这样智慧的前人,都重视“积阴德”。曾国藩也曾留下,“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如果做了一件善事就想着让大家点赞和表扬,别人没看见或者不认同,内心就委屈、郁闷、不平,这样做再多善事,也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可能会越做越苦闷。随缘去做,做完放下,定能收获真正的福报。

  同时,做人若是精明过头锱铢必较,什么亏都不肯吃,什么便宜都想占,什么风头都要出,这一世看着风光,但吃亏的很可能就是子孙了。历史上曾有不少这样的强人,机关算尽,却无子孙能够承继。

  再进一步,这也是提醒我们,如果做了不好的事,就必须让人知道,不要隐瞒,及时去道歉去弥补,这在佛教中叫做“发露”,表白所犯过失而无所隐覆。我们需要及时忏悔,才能减轻罪业,别让隐藏的罪业在轮回中日渐增长。

  今生的际遇 前世的伏笔

  佛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某日,佛陀带了迦叶与阿难一同行脚,临近中午时分就在路边的树下休息。佛陀见不远处有块瓜田,就请阿难尊者去化缘西瓜让大家解渴。

  阿难来到瓜田,与看守瓜田的年轻女子商量布施个西瓜,可是话未说完,那女子便恼怒地拒绝了阿难的请求,并恶言恶语地要阿难赶快离开。阿难失望地回到树下,佛陀一点不惊讶,微笑着对迦叶说:“迦叶,换你去化缘!”阿难心想,那女子不肯布施,迦叶去又能如何。迦叶心里也没多大把握,但心知佛陀的一言一行皆有深意,便起身前往瓜田。

  没想到,那女子见到迦叶尊者,就很高兴地站起来向他顶礼,并询问尊者是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是否需要食物供养?迦叶还未开口化缘,女子便主动挑了个最大最好的西瓜,供养尊者。阿难见状十分纳闷,佛陀即为两位尊者讲述背后的因缘。数万大劫前,迦叶与阿难同为出家人,两人经常结伴去行脚参访。一天,阿难走在前,迦叶在后,行经的道路上正好有只死猫。时值盛夏,死猫尸体已腐臭,身上满是虫蚁。阿难见此立刻捂住鼻子匆忙地离开,而迦叶看到死猫后则慈悲地为它授三皈依,并在路旁挖了个坑洞,将猫埋葬,祈愿它能早日超生善道。

  说完过去生的因缘,佛陀便对两位尊者开示:“瓜田中的那位女子就是过去的死猫投胎转世而来,因为当时迦叶为其皈依祈愿的关系,所以得到人身,因此她一见迦叶就心生欢喜。而阿难因为一念嫌恶之心,如今不但化不到缘,反而还遭嫌厌。”听完佛陀的开示,两位尊者更对因缘果报的道理深信不疑。

  积德无需人见 行善自有天知

  所以,无数智慧的前人他们用毕生的经验告诫后人,“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那些不起眼的小事,无人知道的好事,生命轮回中结下的善缘,这就像季节到了,花儿自然会开。你种下的善因,一定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福报。

  因果业力是真实不虚的,行善定有善果,轮回之中别的财富都带不走,唯有业果随身。为子孙存钱,不如积阴德、存善业。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积德       行善)(五明学佛网:积德       行善)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仁焕法师:断恶行善念佛才有用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不念获罪无量、守此四法、终身及行善 

 卢志丹居士:行善改苦命,好命是修来的 

 药师山·紫虚居士: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敬重尊长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爱敬存心 

 蔡礼旭老师: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只有做对了这件事,行善才有功德,可惜许多人却都不懂得 

 蔡礼旭老师:行善的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