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念佛心真不真,到这些关头才知道!


   日期:2019/3/30 5: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唐朝有位禅师,是位道行与德望俱隆的高僧,皇帝曾多次诏请他说法,禅师均婉言谢绝,后皇帝派官员迎请禅师,宣诏毕,向禅师作礼道:“主上此度恩旨,非比往常,愿师起赴,不可又以他语固辞。”

  禅师听了,微笑说道:“贫道有何德行,烦劳国主屡次下诏。您可先回,我随即便往。”于是从容入室沐浴,然后登上法座,告诫门人弟子们说:“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空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被境惑;一为境惑,便流转无穷。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是诸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

  官员回京,把此事表奏皇上,皇帝非常钦佩感叹。

  禅师几十年的修行心得开示,可谓醍醐灌顶,精彩极了。佛门中常常提到“五蕴非有,四大皆空”,这二语仔细加以讲解分析,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可是每当遇到顺、逆境界现前时,究竟有几人能不为境惑?

  禅师告诫他的门人弟子,面对境界时要“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也就是说:修行的人要识破这世间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不能随意起心动念,如此才能安心于道。不然的话,一旦为境所惑,难免心浮气躁,定力全无,就像被鬼迷心窍的人,随着境界转。

  可是,禅师这两句法语,也许在禅师那个年代的佛门弟子还可以做得到,时至今天的佛门弟子,不知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修道的人必须在道行上见真章,而不是在口头上论高下。紫柏大师曾对修净土法门的人开示说:“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欢喜、烦恼两处取证,其真假之心,历然可辨。”

  在现实生活中,通常一般人所在意的,不外乎亲情、事业、财物、名誉之类。而学佛的人,道心常受到影响而产生波动的也多是这些方面。如果能做到“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那便是符合“诸佛用心处”。

  你若参禅,可以明心见性;你若学教,可以大开圆解;你若念佛,可以得一心不乱。这是非常可贵的。倘若未能做到,常被境界所迷惑,很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省。

  譬如你与心爱之人天隔一方,这对你来说,简直就是“一切空”了,此时你口中念着阿弥陀佛,愿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而你的内心果真能无动于衷,不生悲苦吗?你数十年苦心经营的事业一旦破产了,这对你来说,无疑是“一切空”了,此时你口中念着般若心经“照见五蕴皆空”,而你的内心果能做到“不增不减”、“心无挂碍”吗?你平生所积蓄珍藏的宝物突然不翼而飞,这对你来说,也是“一切空”了,此时你口中念着“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而你的内心果能做到“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吗?

  反过来说,当你已渐渐习惯过平静的生活时,而你心爱的人突然又回到你的身边与你团聚,你是否也能“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口中喃喃念着阿弥陀佛,而内心真得不暗自欣喜若狂?你破产之后的事业突然又峰回路转,如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你是否也能“常了一切空”,而内心真得并无窃窃自喜?你所珍贵的宝财突然失而复得,你是否也能“常了一切空”,而你内心真得不暗自庆幸吗?

  乃至受人打击,受人拥戴;受人毁谤,受人赞扬;受人鄙薄,受人尊重,而你都能“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尽管别人怎样对你,你都心静如水,不喜不忧;泰然处之,以道自娱。工夫果真到此地步,纵使不能达到“即同如来”,至少成个有道之士,肯定是没问题的。如若不然,那就得将《楞严经》、《金刚经》等多多受持,或许便能真正领悟“一切境界本自空寂”,而做到“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然后,以平静心研教、打坐、诵经,持咒、念佛,便无不皆契道妙了。

  深刻反省,修行人被见闻觉知之境界所迷惑,忘记身边的种种境界恰如开车时身边经过的路牌和风景,而是深深沉迷其中,若非善知识猛头棒喝,唤出"还不醒来",不知还将沉迷多久。

  如今,仍处于懵懂无知状态修行人,对于佛法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善知识教授,正所谓一切善法根本均从如理依止善知识而生,无论外界境界如何,要紧紧跟随善知识,不能"近则不逊远则怨",要时刻不舍离,方能领悟佛法之奥妙,才可真正解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念佛       善知识)(五明学佛网:念佛       善知识)  

 智谕法师:性缘问题之申论 三、与念佛的关系 

 法宣法师:念佛三昧宝王论白话浅译 

 法宣法师: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白话浅译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随净土机施念佛号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人生为何要念佛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4.《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3.注意阿弥陀经所说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2.同诵阿弥陀经念佛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傅味琴居士:怎样念佛 

 傅味琴居士:念佛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