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旭大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玄义智旭大师著12


   日期:2019/3/2 11: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次释万行者。万。是此方总数。表其最多。行。是修德都名。不出二种。谓慧行。行行。般若名慧行。五波罗密名行行。慧行名正行。行行名助行。又助行有显有密。清净律仪为显行。坛仪心咒为密行。又涅槃明五种行。一圣行。二梵行。三天行。四婴儿行。五病行。圣行天行。为上求佛道之行。梵行婴儿行病行。为下化众生之行。又有次第五行。一心五行。如是等种种分别不同。故总名万行。今且依次第五行略出其相。一圣行者。复有三种。谓戒圣行。定圣行。慧圣行。戒圣行者。所谓具足根本。业清净戒。前后眷属。余清净戒。非诸恶觉。觉清净戒。护持正念。念清净戒。回向具足。无上道戒。经云。要先持此四种律仪皎如冰霜。此卽业清净戒。又云。自不能生一切枝叶。心三口四生必无因。此卽余清净戒。又云。心灭贪**。持佛净戒。而四明诲中。一一皆约心说。卽是觉清净戒。又云。心尚不缘色香味触。一切魔事云何发生。又云。必使**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卽是念清净戒。又云。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尚无不杀不盗不**。云何更随杀盗**事。又云。欲得菩提。要除三惑。当知卽是无上道戒也。定圣行者。一世间禅。二出世禅。三出世上上禅。世间禅复二种。一根本味禅。二根本净禅。一味禅者。卽四禅四等四空。总名十二门禅。一切凡夫外道。以六行观修之。所谓厌下苦粗障。欣上净妙离。但以隐没故。有垢故。无记故。名为味禅。隐没者。闇证无观慧。有垢者。地地生爱味。无记者。境界不分明。此经所明****有十三天。除五不还。无色四天。除钝罗汉。余皆是此禅定果报。故云。一切世间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乃至穷空不归。迷漏无闻。便入轮转。此之谓也。二净禅者。名相与味禅不异。但以不隐没故。无垢故。有记故。与上相反。谓佛弟子修之。有观慧。不味著。境界分明。故名净禅。此又三品。一者六妙门禅。谓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二者十六特胜。谓知息出知息入等。亦名安那般那三昧。此经周利调息法门似之。三者通明禅。观息色心三事不可得。一切法亦不可得。此经孙陀观鼻端白似之。已上三品。具在禅波罗密。须者寻之。二出世禅者。有四种。一观褝。谓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等。二练禅。谓九次第定。三熏禅。谓师子奋迅三昧。四修禅。谓超越三昧也。三出世上上禅者。卽地持所明九种大禅。又经初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第六卷云。我承佛威力。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若约别对当机。则独指观音耳门三昧。若约真实圆通。实无优劣前后差别。则徧指二十五圣三昧。无非出世上上禅也。慧圣行者。卽是四圣谛慧。此复四种。一生灭四谛慧。二无生四谛慧。三无量四谛慧。四无作四谛慧。生灭四谛慧者。观三界二十五有依报正报若乐若苦。皆是三苦之聚。逼恼众生。无常无我。不净虚假。无一可乐。是苦谛慧。知见思二惑有漏善恶不动三业。皆是三界受生之因。誓不复造。是集谛慧。以四念处。破四颠倒。别相总相。善巧正勤。如意。根。力。觉。道。向涅槃城。慈悲誓愿。广行六度。除自他烦恼业苦。是道谛慧。倒不起则业不起。业不起则果不起。是灭谛慧。无生四谛慧者。观不净色。****自空。如镜像无实。洞达五阴空无所有。解苦无苦而有真谛。名苦谛慧。知集繇心。心如幻化。起集亦幻。一切爱见。见与虚空等。名集谛慧。所治如幻。能治亦然。名道谛慧。法本不生。今何所灭。设有一法过涅槃者。我亦说为如幻如化。名灭谛慧也。无量四谛慧者。所谓苦有无量相。分段变易二种生死皆苦也。集有无量相。五住烦恼漏无漏业皆集也。道有无量相。半满权实正助诸行皆道也。灭有无量相。半满权实一十六门所会之理皆灭也。徧知十界假实差别。名苦谛慧。徧知十界惑业因缘。名集谛慧。徧修半满正助诸行。名道谛慧。徧达半满诸门理谛。名灭谛慧也。无作四谛慧者。知涅槃卽生死。名苦谛慧。知菩提卽烦恼。名集谛慧。知烦恼卽菩提。名道谛慧。知生死卽涅槃。名灭谛慧。此经二十五圣。约初心方便。则四种四谛慧行。各各不同。约证入圆通。则惟是无作四谛慧也。无作四谛慧成。则具二十五王三昧。能破二十五有。法华所明普门示现。及此经所明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等。卽其验也。二十四圣。亦皆具证。但非此会当机。故不说耳。二明梵行者。梵。是净义。无二边爱见证得。故名为净。卽是无缘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徧拔法界众生苦。徧与法界众生乐。非余梵天所修四无量心。亦非藏通二教所修生缘法缘等慈悲也。经云。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卽是其相。亦是二十五圣之所同证。而观音当机。故详说之。三明天行者。天。是第一义天。此经亦名为涅槃天。识阴初破。卽已明悟。登圆初住。从此发行。进趣十住十行十向四加行心十地等觉。乃至圆满菩提。归无所得。皆是繇理成行。故名天行。四明婴儿行者。旣证无缘大慈。观众生有种种小善之机。若无菩萨开发。不得生长。故以慈善根力。和光利行。令诸众生。得见菩萨同其始学。或示五戒十善之行。或示色无****因行。或示藏通别教种种诸行。以此俯同群小。提引成就。如此中所明三十二应。随何类说何法。卽其事也。五病行者。旣证无缘大悲。观一切众生病。则是我病。故示同其病而度脱之。卽如阿难于空王佛所。已发菩提之心。今方示堕**室。悔责多闻。浚发大教。普利未来。又如三十二应中天龙药叉等恶趣众生乐脱其伦。卽皆现身而为说法。亦其事也。次第五行竟。言一心五行者。卽是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圆五行也。涅槃经云。复有一行是如来行。所谓大乘大般涅槃。今经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又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又云。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皆卽指此一心圆五行也。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卽圆圣行。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卽圆梵行。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卽圆天行。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与其同事。称赞佛乘。卽圆婴病两行也。圆天行成。故称大雄。圆圣行成。故称大力。圆梵行婴病行成。故称大慈悲。大力故名妙湛。大慈悲故名总持。大雄故名不动。又五行总无二相。故名妙湛。五行互具诸用。故名总持。五行惟是一性。故名不动。阿难亲悟自心如来藏性所具五行。方知世尊果上所证五行。一一无非三德秘藏。而赞之也。谓依藏性随缘不变义。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卽成圣行。依藏性不变随缘义。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种种示现。卽成梵行及婴病行。藏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理。卽是天行。初心知此。名字五行。依此起观。观行五行。观成解发。相似五行。解深发证。分真五行。圆满菩提。究竟五行。从始至终。一心圆具。是故名为一心五行。今更约三种增进修行惭次点示其相。严净戒律。永断**心。尘旣不缘。根无所偶。身心快然。妙圆平等。卽戒定慧圣行。永断五辛。不餐酒肉。无啖生气。卽慈悲梵行。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卽是天行。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卽具婴病两行。是人卽获无生法忍。谓五行功成。证圆初住也。以要言之。始从干慧。终至妙觉。无不以三渐次为能历。故曰。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而此三渐次行。第一第二是助行。第三违现业是正行。正助二行。摄一切行罄无不尽。故得标名为万行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旭大师       楞严经)(五明学佛网:智旭大师       楞严经)  

 逸尘居士:禅定指要 九、用《楞严经》的思想来指导修定 

 惟觉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梦参法师:梦参老和尚:楞严经 

 净土法门法师:《楞严经》决定可靠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九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八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七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第二篇 悟后依体起修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六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五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四 

 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