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中国妇女在古时候地位很高,这个家庭有没有好的后代完全靠你


   日期:2018/7/26 14: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法门:中国妇女在古时候地位很高,这个家庭有没有好的后代完全靠你

所以,「父子有亲」,你的一家人亲爱和睦。「夫妇有别」,这个别是不同的任务,夫妇建立一个家庭,家庭里面有两桩大事,一个是生活,物质生活,我们一般讲赚钱养家,这个事情很现实。在古时候男子负这个责任,所以男主外,外出谋生,养家;女主内,内里面第一桩大事情,把下一代教好。你说这两桩事情,哪桩事情重要?把下一代教好重要。所以女子负的责任比男子重,你家下一代、后代能不能出人才完全靠妇女。妇女,你看在中国称为太太。太太什么意思?太太是圣人,太太教出来的儿女都是圣人。这个名词是从周朝来的,周朝开国三位夫人,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教出来的小孩,圣人,泰伯、王季,王季是周文王的父亲;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王季的夫人太任,周文王自己的妻子太姒,因为三代都有个太字,所以以后称太太。你看他们家的圣人出了多少个?五个圣人。太姜三个儿子,王季是最小的;太任她生文王,文王的夫人是太姒,生的是武王、周公,中国孔老夫子对於文武周公仰慕到极处,是大圣人。所以后世希望妇女都要学三太,学太姜,学太任,学太姒,把自己的儿女教育成大圣大贤。这个人家有没有后代,后代有没有圣贤出现,完全看他们家的女子。这是夫妇有别,你说妇女的责任多大。出一个圣贤,不仅是你家里面的荣耀,那还是小事,一个圣贤出来之后,利国利民,对国家民族建大功立大业。由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代妇女的地位不是像一般人乱说的重男轻女,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我认为中国妇女在古时候地位很高,这个家庭有没有好的后代完全靠你。

所以在古代,有些人误会,认为中国在古代重男轻女,男女不平等。这种话不能随便说,为什么?你对於古代这种风俗习惯要不是透彻了解,最好不批评。真知道清楚了可以说,没知道清楚,最好不要说。我们看看中国古代的家教,你要看了你会感到很惊讶,教女重於教子,他的儿子、女儿都要教,教女儿比教儿子还重要。这个是轻视妇女吗?轻视妇女可以不必教她,这不是轻视,是重视她。为什么?五伦里面讲的夫妇有别。男女结婚成为夫妇,这是家庭里面正式在家庭组织里一个成员,他要对家庭负责任。夫妇有别,别是什么?任务不相同。男子主外,对外,他主要的任务是什么?负责家庭经济收入,他要赚钱养家。在古时候社会,你工作赚的钱都要交给家里面的管家,大家庭,不能够私藏的。你个人每个月需要用的钱,就跟工资一样,家庭管家发给你,他的财物是归公的,不是归私的。所以他是为这个家族,个人生活家族养,它有制度。妇女呢?妇女负另外一个责任,教养下一代,这个责任重要。你家里有没有人才,完全靠母亲,家里能不能出圣人、能不能出贤人,全在妇女。所以妇女她的使命是相夫教子,帮助丈夫,最重要是教育子女。古时候提倡的胎教,怀孕,母亲的心情就要正,没有邪思、没有邪念,像古人所说的,怀孕的时候「目不见恶色」,眼睛不看不好的东西,「耳不听YIN声,口不出傲言」,这正是佛家讲的身口意,护善三业。《无量寿经》上佛教导我们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母亲要做到。儿子,怀孕还没有出世就受这么好的教育。小孩一出生,母亲是他最好的榜样。婴儿不离开母亲,母亲不离开婴儿,母亲的言行举止婴儿都在看、都在听、都在感受,他已经在学习。你要以为他无知,那你就错了,他已经开始在学习。学到三岁,也学了一千天,这一千天叫扎根教育,根深蒂固。这一千天要是学得好,三岁虽然很小,他就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他就有能力。所以中国古代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扎的这个根扎得好,八十岁都不变样子。大圣大贤,谁教的?母亲教的。

母亲,中国人称之为「太太」,这个历史很久了,太太的名词从哪来的?周朝时候来的,三千多年了。周朝开国,诸位知道周文王、武王、周公,大圣,圣人!孔子心目当中最敬仰的、最尊重的,你看开口就讲文武周公,大圣!母亲教的。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妻子太姒,都有个太字,太太就从这来的。太太称呼妇女,要学周家开国的三太,三位圣人,你看她们教养出来的,文王是圣人,武王、周公都是大圣人,这对女子是多么尊重,这种称呼,赞叹里带著期望,至高无上!中国人把国家民族的前途都寄望在妇女的身上,希望她们养育下一代都是大圣大贤,跟外国人不一样,这是对的,是正确的。这种文化我们得要把它发扬光大,不但救民族、救国家,能救全世界,「修诸行法,不为自身」。你看周家的三太,为自己家族、为国家民族、为天下苍生,所以她自己在婴儿面前,言行举止都要合乎礼法,一点不能违背,为什么?婴儿在学习。你自己要是不端正,婴儿就学坏了,特别在这三年,规矩丝毫不能违背。这个规矩就是现在我们所提倡的《弟子规》,《弟子规》不是教孩子读的,不是叫他背的,是母亲在孩子眼目当中做出来给他看,身教,小孩的印象深刻。现在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母亲?母亲如果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她要真正发心,她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生活要辛苦一点,为什么?不能两个人都出去赚钱,两个人都出去赚钱,钱赚多一点,生活过得舒适一点,下一代没有了。想想我们要不要下一代?要下一代,你就得代众生受苦,在物质生活尽量节俭,得过且过。要看得长远,要想得长远,为家族、为宗族,真的是荣宗耀祖,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家族,做出真正的好事。

【附录】:

净土法门:你要能把儿女照顾好,你晚年有福好享,不要在年轻的时候把福享尽

小注里头说,「内政立身,以修家国,即现命妇贤媛等身」。妇女是主内的,这是讲过去,如果佛在这个时候讲经,当然就不这么说了。佛讲经是在当年那种社会制度之下,女子主内,男子主外,内外有别,这样才能够治家、治国。实实在在讲,这个制度不是不好,的确有它的好处。今日之下,虽然我们在意识形态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妇女也离开家庭,也在社会上与男子一样的竞争,甚至也有从政。可是你们有没有想到后果?夫妇两个都出去做事情,好了,小孩丢在家里叫别人去看管,结果到后来家庭就出了麻烦。小孩自小失去了母爱,那就很少走向正道的,你有一得必有一失。到了你的小孩当了太保、太妹,做了败家子,那个时候麻烦就来了。谁造成的?自己有责任,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社会、推给教育,那不行的,自己要负很大的责任。从前做母亲的人,她们的贡献,比现在的妇女对社会、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在我认为是大得太多。因为她们是国家、民族的保母,国家的贤人是她们细心培养出来的,真正了不起。如果她也出来参政、出来做事情,她这种责任尽不到。所以女主内有道理。这个理很深,诸位要好好的去想想。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为什么青少年问题这么多?古时候哪里有?你在历史上去看,找不到,根本就没有!为什么原因?做母亲的都尽到责任。今天这个社会,青少年问题这么严重,换句话就是母亲都离开家庭,都出去做事,才会给国家社会带来这么大的灾难。青少年时候他就学坏了,将来他成年,你想想这个国家还能太平吗?大家还有好日子过吗?还能有长治久安、安和乐利的社会吗?所以今人眼光的确没有古人那样的长、那么远,古人想事情想得周到、细密。我们今天什么都看表面,不晓得后果的严重。

所以菩萨发心做女人,是国家唯一的安定的命脉。国家有没有贤人、有没有圣人出现,就看母亲有没有尽到责任。这是说菩萨为什么要发心,世间人也有人发心,真正发心为女子身,就是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个人类培养贤人、培养圣人,将来能够造福社会、教化众生。这种责任何等的神圣,我们怎么能够轻视?所以,女人的责任是相夫教子,这种责任比什么都伟大,这是主内的意思。没有内,哪还有外?今天这个时代变迁了,但是我们不能不懂这个道理,真正懂这个道理,你的思想自然就起变化。

我们中国人聪明的还是不少,我就看到,在国内外都看到。夫妇两个在没有子女的时候,两个人都工作,一有了小孩,太太就在家里教小孩,不工作了,宁愿生活苦一点,不工作,正确!母亲自己照顾小孩,比什么人照顾都好,她将来儿女能够成立,能够成为人才。自己目前舍得一分工作,收入少一点,生活清苦一点,小孩教好了,下一代好。这是真正有智慧,眼光远大。更发大心的,我要叫我的儿女好,不但为我家庭里面将来是光耀门楣,而且希望这个小孩能够成为社会的贤人,将来能够为社会造福,能够为一切众生造福。小孩成为圣贤,你是圣贤之母。今天我们提到孟子,哪个人不想到孟母?她教她儿子费了多少苦心。我们提到岳飞,岳飞的成就他母亲教的。没有这样好的母亲,我们国家哪有这么好的贤人?由此可知,女人的责任原本就比男人要重得多,她是培养国家民族的幼苗,男子不过就是勤奋工作,是帮助她、辅导她,真正责任是她来负担。把这样一个重大的担子舍弃掉,去搞一个轻松的工作去做,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由此,诸位也能听出我一点意思,我不赞成女人出去做事情。你没有结婚可以,没有儿女可以,有了儿女,出去做事情,绝对不是好事!你家儿女将来能够成好、能够成为一个人才,我都不太敢相信;你说你的家庭将来会兴旺,我也不敢相信。纵然你今天有很辉煌的事业,到你退休也就完了,后继无人,你的老运还是不佳。你要能把儿女照顾好,你晚年有福好享。不要在年轻的时候把福享尽,到晚年就受苦,那就很可怜了。你们要不相信,仔细看看今天的社会,你会觉悟的。

老法师《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妇女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妇女       净土法门)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