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如果解了以后不能行,那学的是没有用


   日期:2018/5/1 6: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古人常讲,读佛书最忌讳的是三个大毛病,第一种就是含糊笼统,马马虎虎的,读书不求甚解。读佛书不行,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用来读世间的文学,消遣可以,读佛书不能用这个态度。第二毛病就是肤浅,不够深度,譬如我们今天研究佛学,拿唯识学来说,我们的唯识只研究到《百法》、到《五蕴论》,这太肤浅了。对於百法里面所讲的每一法,我们是不是都能搞得清楚?不能。为什么不能搞清楚?因为它太浅。我们也不能说它错误,按照百法古德的注解,不能算它错误,但是深度不够。在唯识论里头,必须把《瑜伽师地论》研究完了,这才算是法相这一门学问有了基础,太肤浅提不起观照的功夫。我们讲到唯识五重的修学,就是五重唯识观,我们连入门都入不进去,这就是太肤浅。第三个就是误会,就是错误了,以自己的知见来解佛经的经义,十之八、九都发生误会,这是三大毛病。

  佛法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或者是某一部经论,都要深入的去研究。正像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提示给我们研究的要领,他老人家主张要有深度、要有圆解,解在一边不够圆满,那都有问题。所以要求圆解、要求深解,要圆、要深,我们读这些经就要特别注意这几个方面。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讲堂时间实在是有限,要想在佛法上真正成就确实很难。古人是将整个时间与精力专攻一部经,是很有道理。圆瑛老法师他老人家在上海办的圆明讲堂,他就是《楞严》专宗学院,他所标榜的就是一部经,四年的学程就学一部经,看十几种注解,一门深入,很有道理。我们现在所学的是太杂太乱,时间也太少。可是事实上来说,一切大乘了义经论,理上都是贯通的,所以我们的修学可以专注在一部经上。一切大乘经典我们可以看、也可以听,一定要把中心放在自己主修的这一门上。解了以后要能行,如果解了以后不能行,那学的是没有用;能够有行门,这才会有证果。所以解、行、证的次第是一定要遵循的。

  摘自 楞严经  (第九十八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7-001-0098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修行)(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修行)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