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安士全书新白话版69


   日期:2018/3/24 15: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来应化类(七问七答)

  问:世人产育,必定从阴道出,菩萨入胎,必从右胁出,为什么?

  答:凡夫有色欲,所以从产门出,菩萨没有色欲,所以从右胁出。

  问:三界至尊,没有超过天帝,而如来降生,四王忉利天子,都恭敬奉承,难道是故意这样说,是为了宣扬他的学说吗?

  答:经上说六道轮回,天人也在六道中。世人看天帝,以为尊贵无比;佛眼看他,同样是没有出世的凡夫。所以如来每次说法,无量的帝释天王,都恭敬礼拜,听受妙义。简单说来,如《华严经》上说:“尔时天王,遥见佛来,即以神力,化作宝莲华藏狮子之座,百万层级,以为庄严。百万天王,恭敬顶礼。”(天王远远见佛来,就用神力化出宝莲花藏狮子座,有百万层级,很庄严,有百万天王恭敬)《般若经》说:“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大宝积经》说:“四天王天,三十三天,诸天子等,虚空散花;供养如来。”(所有天人都在虚空散花供养如来)《莲华面经》说:“帝释天王,见世尊已,即敷高座,顶礼佛足。”(帝释天见到佛,马上摆设高座,拜在佛脚下)《梵网经》说:“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国王,合掌至心,听佛诵大乘戒。”《圆觉经》说:“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贤愚因缘经》说:“帝释侍左,梵王侍右。”(帝释和梵王在佛的左右侍奉)《普曜经》说:“梵王侍右,帝释侍左。”《造像经》说:“梵王执白盖在右,帝释持白拂侍左。”《法华经》说:“是诸大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如此之类,数不过来。若是如来的福德,只是等于天人,那经中不敢说这样的大话,而梵王帝释,怎么能容许这样的经典流通呢?

  问:《玉皇经》记载,天帝说法,佛来听讲,难道不是?

  答:如来的经典,是佛亲口宣说,阿难结集,没有一句妄言。至于《玉皇经》,是出自后人的手笔,不是玉帝亲笔。虽然这些话,不少尊崇玉帝的意思,但不知为什么尊了。并且你也听说过佛教的博大吗?合起古今福德最厚的人,不如四王天一天人;合起四王福德最厚的人,不如忉利天一天人;所谓玉帝,就是忉利天的王啊。忉利以上,展转更加殊胜,直到他化天,是欲界范围,有四重级别;他化以上,展转更加殊胜,直到色究竟天,是色界范围,有十八重级别;色究竟以上,展转更加殊胜,直到非非想天,是无色界范围,有四重级别;总之是没有出世的凡夫。如果是出世的圣流,有声闻小乘,从须陀洹,到阿罗汉,有四重级别;再往上,有缘觉、独觉;再往上,就是菩萨位中,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有数十重的级别;再往上,就入初地,从欢喜地,到法云地,又有十重级别;然后达到等觉,是一生补处的尊位,将成佛了。佛是无上大法王,因为他无有得而更上啊。哪有玉皇说法,佛反而来听讲的呢?莲大师的《正讹集》中,辨析的很详细。

  问:如来的诞生,是在周昭王时,那佛法在天竺国,已将近五百年了,孔子为什么没听说?

  答:孔子已经有点听说了。昔日太宰问孔子说:“夫子您是圣人吗?”孔子说:“圣人我不敢当。”又问三王五帝,孔子都说不对。太宰惊骇说:“那么谁是圣人?”孔子感慨片刻,说:“我听说西方有大圣人,不用治理也不乱,不用说就自然信受,不用教化就自然实行,太广大了啊民众无法形容啊。”(出《列子·仲尼篇》)。怎么能认为孔子没听说呢?

  问:佛教到汉明帝时,才传到中国,孔子是怎么知道的?

  答:如来降生时,中国已有预兆。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年,四月八日,太阳有重轮,五色祥云,入贯太微星,照遍西方,大地震动,池水井水动荡泛起。王命令太史苏由占卜,占得乾之九五卦。苏由说:“西方有圣人降生了,一千年后,教法来东方。”王命令刻在石碑上铭记,放在南郊祠前(出《周书异记》以及《白马寺碑记》)。那孔子的话,就有根据了,只是教没有来到东方,说得简单罢了。

  问:六经的言论,才可以作为根据,《列子》的书,怎么可信呢?

  答:孔子生平的话,流传后世的,百千中之一罢了,怎么保证他的话都记录在六经里呢?列子,是学孔子的啊,离圣人不远,他的话必然是有根据的,他怎么知道数百年后,有佛法到东方来,而预先作伪呢?并且为什么不说别的地方,却独指西方呢?

  问:上古时期没有佛,人们称颂歌舞升平;后世有佛,反到成了末法乱世的风气。佛教对于国家人民有什么益处啊?

  答:诸佛降生,正是为了救度五浊恶世,譬如因为黑暗才设置灯,不是因为设置灯才开始暗的啊。乱天下的人,都是凶暴YIN虐,最不信佛的人,曾见过有断酒戒荤,却去杀人抢劫,栖身寺院的,而弑君篡夺的吗?刘宋文帝说:“如果天下都感受佛的教化,我就坐享太平了。”(出《宋书》)。唐太宗为《三藏圣教》作序,极意尊崇,对侍臣说:“佛教广大,莫极高深。”玄奘法师圆寂,高宗说:“我失去国宝了。”哭得悲伤过度,停止上朝五天。玄宗听了神光师的论述,叹道:“佛恩如此,不是法师宣说不知道啊,我应当生生敬仰。”宋朝太祖、太宗,真、仁、高、孝等皇帝,没有不归心佛门,精研大法,或驾临佛寺,或在宫里请教佛法。(事迹见于唐宋史、《稽古略》、《文献通考》、《北山录》、《郑景仲家集》等书)。

  所以古往今来明智的人,大多归向佛,深信禅学。有领悟到佛法的,大略说一说,如许玄度(询)、刘遗民(程之)、周道祖(续之)、雷仲伦(次宗)、宗少文(炳)、沈休文(约)、宋广平(璟)、王摩诘(维)、王夏卿(缙)、杜黄裳(鸿渐)、白乐天(居易)、李习之(翱)、裴中立(度)、裴公美(休)、吕圣功(蒙正)、李文靖(沆)、王文正(旦)、杨大年(亿)、尹师鲁(洙)、富郑公(弼)、文潞公(彦博)、杨次公(杰)、王敏仲(古)、赵清献(抃)、周濂溪(敦颐)、邵尧夫(雍)、张安道(方平)、黄鲁直(庭坚)、陈莹中(瓘)、张无尽(商英)、张子韶(九成)、张德远(浚)、王虚中(日休)、冯济川(楫)、吕居仁(本中)、刘屏山(子翚)、李汉老(邴)等等就是啊。

  敬佛法而明佛理的,如羊叔子(祜)、王茂宏(导)、谢安石(安)、何次道(充)、王逸少(羲之)、王文度(坦之)、谢康乐(灵运)、褚季野(裒)、萧时文(瑀)、房乔年(玄龄)、杜克明(如晦)、魏元成(征)、虞伯施(世南)、褚登善(遂良)、颜鲁公(真卿)、李太白(白)、李邺侯(泌)、柳子厚(宗元)、李浚之(渤)、寇莱公(准)、范文正(仲淹)、韩魏公(琦)、杜祁公(衍)、曾明仲(公亮)、二苏兄弟(轼、辙)、吕晦叔(公著)、汪彦章(藻)、李屏山(之纯)、张敬夫(栻)、吕东莱(祖谦)、刘静斋(谧)等等就是啊。

  近代有名的大德尊信的,如赵松雪(孟俯)、宋景濂(濂)、周恂如(忱)、徐大章(一夔)、罗念庵(洪先)、唐荆川(顺之)、赵大洲(贞吉)、陆平泉(树声)、陆五台(光祖)、殷秋溟(迈)、薛君采(蕙)、王弇洲(世贞)、宗子相(臣)、邓定宇(以赞)、冯具区(梦祯)、虞长孺(淳熙)、袁玉蟠兄弟(宗道、宏道、中道)、陶石篑兄弟(望龄、奭龄)、焦漪园(竑)、黄慎轩(辉)、王宇泰(肯堂)、钟伯敬(惺)等等。

  卓越有盛名的,如白沙(宪章)、阳明(守仁)二公;成为道学宗主的,并且立言都契合禅门宗旨,得到传承的,如王龙溪(畿)、罗近溪(汝芳)、周海门(汝登)、杨贞复(起元)等等,更加深究大法了。

  噫!佛法如果不是最上真乘,有助益君王的教化,怎么能让昔日的贤德们这样钦敬奉持呢?(事迹散见于二十一史及各文集各语录)。戒YIN的人士,愿意挽回欲海的狂澜,真的是不能不留心这个大法啊。

  跋

  劝善的书,开卷就令人皱眉的,那书必定不流传了;开卷就令人鼓掌的,那书也必定不流传了。为什么?一是太深,一是太浅啊。我老师的这个集子,意在戒YIN,而又念念不忘生死的事,怀疑它过深了。但在清晨时,拿生死的事问自己,却是人人不能免啊。带着不能免的心,又拿起这本书,反复品味,然后知道那学识的宏大,菩萨心的真切啊,而后皱眉的都鼓掌啊。现在争相传阅,他年再版流通,是可以远远预料到了。(虞山门人陈圣来氏拜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安士全书       因果)(五明学佛网:安士全书       因果)  

 唐仲容居士:谈谈业报因果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