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冯冯:学佛必须出家吗?


   日期:2018/3/14 16: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者: 冯冯

 

  学佛必须出家吗?出家好还是在家好?

  常有人提出这些问题,这是很不容易解答的。

  从佛经来看,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成佛,佛陀常常劝人出家修行,佛经常见记载,跟随的弟子出家,甚至全家出家,现比丘相,天人皆大欢喜赞叹!

  这样看来,佛陀是希望人人出家修行的,佛教一贯以来,认为出家修行是学佛的修行最佳途径,学佛必须辞亲割爱去出家修行,方可成佛。

  

 

  近代的大师,例如太虚大师,也主张人人出家修行。当前的许多法师,也鼓吹出家。一般在家人,也都认为出家是修行的最佳方式,响往出家的无牵无挂,一无挂碍。文人歌诵出家人如何清净潇洒,闲云野鹤,枕泉漱石,观流云,听松涛,与世无争.山中无甲子,出家人诸漏都尽,永无烦恼,于是,不少人憧憬出家的出世境界。

  另外有些人认为必须出家方可弘法度众生,于是很多人就像投军报国一般去出家。当然也有些人是逃避现实而出家的,也免不了有人出家是为了谋衣食,更有人披上僧衣去敛财,只做形式上的出家。例如,数年前,日本法庭判刑一个大和尚重刑,因为他非但从事假借佛教之名敛财,积聚数千万元自肥,又从事走私漏税,贩卖毒品,甚至开设妓院与YIN业,多年累积漏税数亿元。像这样的极端例子,也非绝无仅有,在其他地区,也不鲜见,只是规模不同,各显神通,巧立名目!现代社会,科技猛,心灵却空虚,寻求安慰,遂信神怪,以致鱼目混珠之徒,得逞私欲,骗诈无辜,污染了真正的善良的修行人之清名,连累了真正的出家人!世人不察,怎办真伪?

  佛陀希望人人出家修行,但并非叫人未经考虑就立即出家,追随佛陀的弟子,通常经过好几年的熟虑,通过多项的考验,才获准出家。因为出家是肩负重任弘法利众救世,不是隐居山林自做自了汉,更不是逃避现实,若经不起考验,出家修什么?追随佛陀最初的五位弟子,原是佛陀身为太子之时的随从,奉了父王净饭王之命,赶到鹿野,护卫太子,经过多年的考验,才正式出家,成为五比丘。后来的弟子群众,也都不是立即出家,而是追随及皈依佛陀多年,通过考验,才可以成为比丘与比丘尼,不是随便马虎就可以出家的。

 

  中国佛教,早期的出家人,是从印度或西域来的,起先中土并无出家制度。可能最早的一位中土出家,是朝的道安法师,从儒者而成为比丘,也是经过考察与考验多年的.到了唐朝,对于出家,有空前的严格限制,任何人要出家,必须先经过官府笔试及面试,还需要地方绅士父老与官员推荐印证,朝廷考试合格,证明品学兼优,才得以剃度出家.著名的唐玄奘三藏法师,十二岁在朝廷面试合格,列为优等,又经官绅与佛教名师推荐,才得出家。以他的特殊优异品学,后来成为一代高僧,往印度取经,历经十九年,取经回国,翻译佛经,大开因明唯识之学,由他的弟子窥基大师发扬唯识宗派。玄奘大师所译出的“能断金刚经”,准确性比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经”为高,可惜现代流行版本却不是玄奘译本,而是鸠摩罗什译本。

  出家制度,大约是到了梁武帝兴佛之时就流弊百出.梁武帝崇佛敬僧,供养僧人数十万人,兴建佛寺万所,出家人受到帝室尊崇,享用有如王侯,成为特权阶级.于是人人力谋出家,以图贵显,不择手段,贿赂买取出家文牒,奔走权贵之门,皇亲国戚之府,取得比丘身份,旋即又弄灌贪污,无所不为,出家制度己被破坏,佛教原意,也都荡然无存,佛教伦为迷信之神教.梁武帝亦因供养佛教的寺庙与僧人,必须横征暴敛,鱼肉人民,天怒人怒,终于引起部将侯景叛乱革命,推翻梁朝,诛杀武帝。现代人不知历史真相,只是邪信及迷信,他只是佞佛,而非真正实行佛教.他所作所为,名为敬佛,实为邪信邪行,唯一的贡献只是提倡吃素。他以暴君残酷治国,纵然吃素又有何功德?他只知佞佛敬僧,却不知爱民惜民,功不抵过。

 

  从清末到现代,可说是已经全无古代的出家严格制度,有人因为失意,跑去山家,这是拜受“红楼梦”之赐,贾宝玉娶不到林黛玉就跑去出家,这算是出家修行吗?不幸开了例,很多人失意就跑去出家,自以为看破红尘,其实只是逃避现实的懦夫。有人为衣食而去出家,只不过是换上僧衣的俗人而已.为争香油红包供养而大打出手,为争庙产而诉讼,为争名利地位而斗争,种种诡诈,多多花样,把真正出家修行人的清誉都污染了,那种出家人,只不过是徒具形式,穿上僧衣的俗人而已.出家只不过是演戏,哪里做得到六根清净,哪里守得了任何戒律,那样的出家,还不如在家罢!

  现代的出家,有些是很庄严隆重其事,有些却是随随便便,有些必须经过若干时间的考察与考验,而另一些则不须经过考试,甚至有随到随时落发剃度,有教无类。各处标准不同,国情有别,风俗岐异,出家的剃度也就未必符合原始佛教。因此有人带发修行数年仍未得剃度出家,却有人即时出家,披上袈裟,即时可以行道或招摇,往往离经叛道,言行都非佛教正信,每每误导众生。

  立志出家,必须首先研习正信佛理佛教,立心正信不移,修行不懈,宏愿度己度人,以慈悲为怀,不存私心,不求名利,不求闻达,奉献身心,普度普济,服务众生,有此决心,才可出家.倘若只图个人成佛而不顾众生,那也是一种自私与障碍,绝不可能成佛.佛者,只是开悟之人,并非超神,若无慈悲愿行,虽悟亦难成佛,佛与菩萨愿行不可分离,其实一两面,菩提心与菩萨心是一而二,二而一。

  也有不少人,自以为辞亲割爱,不要父母,不要亲人,跑去深山寺庙出家,青灯木鱼,暮鼓晨钟,熟诵经卷,就可以成佛,又可以广度众生,这是广大的慈悲。可是,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亲人都不慈悲,还讲什么对众生慈悲呢?自己跑去山林寺庙静坐诵经,忍心父母妻儿在家苦念与伤心哭泣,这样的出家,只是抛弃父母亲人而已,不信此种忍心狠心之人能够永久良心得安或能成佛。

 

  倘若因失恋或失意,或灰心,或悲观,或避世,或为图山林之乐,无牵无挂而辞亲割爱去出家,那都不是正信佛教所为,那种种出家,非但摆不脱烦恼,而且还会有更多烦恼,因为追求的目的与境界难以得到。

  

 

  古代印度社会,是落后的农业社会,生存的物质需求很低。出家人可以沿门托钵化缘,只求一饱,不必积蓄金钱,地带炎热,衣物但求简单蔽体遮羞,无需华裳重裘.现代社会是科技工业社会,物质生活的需求复杂,人人均必须辛劳工作,才得以支持生活所需,舟车飞机,衣食住行,都非沿门化缘所能获致,电脑,电视机,电话,医药医疗......样样都需金钱购买,出家人也不可能像佛陀师徒在印度之漫行乡野,就算能一步一拜,从南极拜到北极,又对于世界和平何补?

  百丈禅师所立清规之一,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规定出家比丘必须从事生产劳动,不能坐吃受人供养。可是现代出家人有谁能去下田耕种劳动?现代环境不许可耕种,同时出家人缺乏技能训练教育,难以从事现代科技工作,也没有任何工商会聘请比丘做工或比丘尼打电脑卡吧?不少现代科技教育出身的人士,出了家,就无用武之地,浪费了所学的科技才能,埋没于寺院,有些还有机会从事弘法工作,教育众生,大多只是成为唱念僧人,真是可惜,还不如不出家,把他们的才智科技贡献社会,更有意义!心存慈悲,多行布施,多行济度,有菩萨愿菩萨行,也就得证菩提,未必一定需要出家!

  出家修行学佛,是非常庄严的事,可是时代不同,现代人不可能人人出家,若想出家,最好自己全盘冷静考虑清楚,为何出家?出家之后做何事?出家之后贡献大?抑或是在家更方便实行菩萨道?而且,也得看有无福缘可以出家。

  摘自:

  《佛法文集》作者:冯冯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冯冯)(五明学佛网:学佛       冯冯)  

 唐仲容居士:谈学佛要点 

 唐仲容居士:长期学佛实践形成的定见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