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这两样结合了,你才是完美的人


   日期:2017/11/28 7: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的事用的是头脑。出世间的事用的是心灵。要开发我们内在神性一面的力量,使用的是心灵,必须把心灵的这扇门打开。世间的学问皆是头脑、思维、逻辑的学问,所以很多学问都是头脑创造的。

  但是诗歌、文艺是从灵性中迸发出来的。为什么说女人的直觉比较准确?因为她活在自己心灵的空间里面。而男人使用的是头脑,是逻辑思维,所以他们的直觉比女人的要逊色得多。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更倾向于使用灵性的力量。西方人则倾向于使用头脑。

  我们学佛的人通常说“开智慧”,指的就是把心灵的这扇门打开。“去掉我执”指的就是去掉头脑思维的这一面。实际上,一个高素质的人,或者说一个有成就的人,这两种力量都合二为一,并且都发挥出来了,当他走进殿堂,他灵性的大门自然打开。

  一个学佛的人,不应该把自己定位在某一类型上,他应该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他的是与不是只能透过宇宙的万物来看,用宇宙的万物来比喻。

  一个得道的人,他的内心非常像个小孩,真的是瞬息万变,情绪忽高忽低,就像你刚才评论自己的一样,不属于任何一个类型,好像样样都沾一点儿边,但又不完全是。有一点不同的是,一个得道的人任何时候都处于警觉状态,对自己的所思、所言、所行都清清楚楚,全部带着觉知。

  几个晚上听到你们的自我点评,我非常高兴。你们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都非常到位,超过我的想象。我原以为你们对自己的认识达不到这个水准,没想到,确实没想到!你们能做到这样,对自己的点评,对自己的认识能这样到位,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你们的未来是非常光明,非常明了,而且是非常正确的。

  一个人只有认清了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和方向。所谓让自己的前途事半功倍,首先对自己要认识到位,然后把认识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改变自己,在实践中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用头脑真正用到了极限,就进入了心灵;用心灵达到了极限,又和头脑相应。怕就怕我们处在中间原地踏步,哪一类型都不是,都没有突破,更不用说走进去,再走出来了。头脑的终点是心灵。心灵的终点是头脑。我们修行的第一步是先深入经藏,获得知识,通过知识,也就是通过“戒定慧”进入灵性里面。

  通过灵性,在发挥它的力量的同时,又到达了头脑——如此才叫做圆满。但是在我们刚开始起步的时候,知识就是知识,智慧就是智慧,头脑就是头脑,心灵就是心灵。而对于已经合二为一的人来讲,他只有用,已经没有体,没有相了。如果问他的体、相在哪里,是什么,只能用佛教的话来讲:山河大地、飞禽走兽就是他的体,他的相。

  就像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比如这个阶段非常喜欢整齐,到了另一个阶段又非常喜欢自然(自然就是无为,整齐就是有为)。这说明我们的力量进入了头脑,或者进入了心灵。心灵里面是自然的。而头脑里面是整齐的。所谓的“规矩”、“制度”全都是头脑的产物。头脑能接受制约。心灵则喜欢无拘无束。只有头脑和心灵有机地结合,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学佛       万行大和尚)(五明学佛网:学佛       万行大和尚)  

 唐仲容居士:谈学佛要点 

 唐仲容居士:长期学佛实践形成的定见 

 竺摩法师:佛教与人生 人生学佛的利益 

 圣严法师:学佛群疑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一、布施入门愿 (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学佛一得》序 

 王骧陆居士:王骧陆居士全集 初基学佛心要 

 其它法师:我自幼至长因「观音菩萨」慈悲引渡而念佛、学佛, 

 静波法师:如何学佛 

 圣轮法师:念彼观音力 波浪不能没─ 学佛人的「口德」修养 

 果煜法师:破茧而出 发心学佛 

 果煜法师:禅林风雨 1.修学佛法的几个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