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呷绒多吉上师:我们如何选择上师,观察上师,身口意依止上师


   日期:2017/10/17 13: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转呷绒多吉上师2012-12-28开示)

  今天讲依止上师,什么叫依止上师?我们对佛法有兴趣,对净土成就有信心的话,首先要找一个依靠。要找一个依靠的话,现在佛陀也不在这个世上。但是弘扬佛陀法的上师大德里面,你要选一个来依止。

  选一个上师的话,首先要观察上师。怎么观察上师?并不是去看上师的名气或者地位。你需要的是有慈悲心,有修证,能宣讲佛法,能让你减少烦恼的上师,这个是必须的。还需要什么呢?上师的传承必须清净——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传承,这个很重要。必须看上师和他的上师之间的关系,上师和他的师兄之间的关系。如果这些关系都很好的话,传承也很清静的,其他没有什么好观察的。

  观察完了以后就认可他是你的上师,以后要依止。观察上师最关键的是,上师有没有慈悲心,有没有菩提心,这很重要。依止了上师以后,该怎么去依止呢?比如自己患有很严重的疾病,需要一个很好的医生。假如我们不幸得了癌症,就非常想要找到一个好医生,就这样去依止上师。依止的过程中,我们会去医生那里检查自己的身体,诊断病情。查出具体症状后,医生就会开出各种各样的药,来让我们服用,我们会按照他的要求来服药。

  正如《华严经》中所说:“善男子,汝应对自己起病人想。”我们要把上师看成是医生,自己看成是病人来修习佛法。

  首先要让自己确定,丢掉这个小命也不让上师不开心。不然凡夫人的心刹那刹那会改变的。如果这样确定一下,就不容易变。我们皈依的时候也有一个确定么,这样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就不容易退。这里依止上师的时候要发誓言:不管顺还是不顺,乐还是苦,哪怕丢掉这个性命,都永不放弃上师!不让上师生烦恼,不开心。不管你的上师哪怕是真正的佛,也肯定会显现凡夫人一样的生活。不让上师不开心,放下自己的身口意来做上师的事业,修上师的法,听上师的教言。放下自私自利,修上师的教言,做上师的教言,学密法的人这样修很好的。

  我们这个方面也是做得比较差的。这个意思是,上师说一就是一,没有一个“二”字,说二就是二,不是一个“一”字。我们之前依止上师也是的,上师说了一句的话,就“会不会啊,对不对啊?”等等这样一个念头。上师说“一”就肯定自己想不是一,是二。比如,有的时候,不管是发心还是做什么,有的人就是放不下这个“我”。但不管自己发心做什么善事,或者发心念佛,或者发心给上师做一些事情等等的时候。一定先要放下这个我执、我。不然的话,你这个发心不是很清净的。

  因为凡夫人以无我的状态来修行的话,依靠信心可以成佛的。有这样的根基的话,对上师就要有与佛陀无二无别的信心。上师讲的法要融入自己的内心,要有智慧,对没有依靠的无明众生要有慈悲心。上师讲的教言和戒律要好好守持,身口意时时刻刻要如理如法。作为一个修行人,学佛人,上师和师兄们,不管对你好还是坏,都要心量广大,有包容心,要学会安忍,学会谅解。现在的人来讲,这个也很差的。上师身边的弟子不要说,就连上师讲一些你的毛病和烦恼,心里就根本没有容纳的空间,马上就不开心,发火,发脾气,师兄们更不用说的。哪怕做错一点马上就不对了,我们这里讲对任何人都要有包容的空间,学会原谅别人。

  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要尽力来供养上师。要减少烦恼,培养恭敬心,恒常观察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不让自己做错事,不让自己造恶业,自己管好自己来让上师开心。不管自己修法还是干任何事情的时候,要时时刻刻看着上师的心来做事,用智慧来绝对不让上师不开心。如果上师说你骂你的时候,不生气,对上师没有任何的想法。不管到哪里去干什么事情,没有第二个念头,就这样去做。不管让你干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能提要求。如果自己能干的话也好,不干或者干不了的话也继续努力。不断去除自己的傲慢心,要低调。名气、地位、面子统统都要放下,如理如法恭恭敬敬地依止上师,这些都是佛陀的教言,很重要。

  供养上师也有三种,最上等最好的供养是什么呢?就是修心、修法是最好的供养。上师给你讲的教言,如理如法的去修就是最好的供养,最大的功德。第二个就是身口意给上师干活,做事情,用自己的身口意来为上师服务,这是第二种中等供养。第三种下等供养,就是用一些财物来慷慨供养上师。要通过这三种供养的方式令上师生欢喜。如《功德藏》云:“若有财物供上师,身语恭敬承侍事,何时一切亦不毁,三喜之中修最胜。”不管这三种以外何种供养,最好的供养是供上师。

  上师平常的行为,凡夫人捉摸不定,哪怕上师如法的行为,凡夫人眼里也会看见不如法。不管上师怎么样显现,对上师的信心都要不退转,都要认识到那是上师善巧方便的行为。都要看成善妙如法,并生恭敬很重要。

  以前印度有一个班智达,叫那若巴,他理论上非常精通,当时在印度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班智达了。有一次他的本尊对他说:“你的根本上师叫帝洛巴,在印度的东边,你会遇到他的。”

  他听说后马上就出发,到了那里,没有找到帝洛巴。他就问当地人,当地人都说没有一个成就者叫帝洛巴。他想想成就者也不一定很有名气,就问他们:“普通人里面有没有叫帝洛巴的,”

  他们说:“有,一个叫帝洛巴的人经常在这里乞讨,像神经病一样,有这么一个。”他想;可能成就者表面没有任何规矩,可能是他,就问,“他在哪里?”

  他们说“那个破围墙下面,在冒烟,就在那里。”那若巴到那里一看,帝洛巴尊者正在那儿。他的面前有一个木盆里装满了鱼,有死的,也有活的。他把鱼放在火上烤,然后就放在嘴里吃,吃完一条就弹个响指。

  那若巴就上前顶礼,祈求他摄受。帝洛巴说:“我一个乞丐,怎么摄受你?”他没有听,一直顶礼说“请您摄受我”,后来他就答应了。

  这样看好像很不如法,帝洛巴尊者在吃鱼,鱼还是活的,不是死的;有的是死的,有的还是活的。但他就火上烤烤吃下去。其实这也不是帝洛巴肚子很饿,没有找到吃的东西要来钓鱼吃。而是他觉得这个鱼非常无明,他自己也有能力把它们超度上去,让它们成就解脱,这样的原因来吃的。这也是我们凡夫看上去表面就会有一些不如法。

  这个里面也是说,依止了上师以后,就不能让自己生起烦恼分别心,一定要用如法的心来面对。用恭敬心来坚信,“我的上师肯定有力量!”,还是要如佛一样无二无别的看待,这样你才会得到上师的悉地和加持。

  印度的那个时候很多成就者都是这样示现的,有的示现为猎人、钓鱼者等等,我们也都不知道的。平常菩萨还会示现在动物里面来度众生,因此我们观清净心、生恭敬心很重要。

  如果你有恭敬心的话,你不会有很大的烦恼,觉得每个众生都很值得恭敬。如果你内心生起这个光明的心,佛的心,把每个众生都观成佛,不管在哪里都是净土。如果你内心时时刻刻都是分别心,心里有魔的话,你看见什么都是魔,看见什么都不如法。不管在哪里,尤其是那些不干净的地方,不如法的地方。

  所以我们学密法的一个人来讲,恭敬心非常的重要,这也是大圆满的一个很高的境界。我们平常要把所有万法都看成诸佛菩萨的化现,不管在哪里都观成净土,这样就减少一些烦恼。现在我们到了一个环境就:这个人好、不好,喜欢、不喜欢,脏、干净,这样的念头经常会有的。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就没办法修恭敬心,容易一直在轮回里,没办法脱离。

  我们平常到了一个环境,就很喜欢,放不下它。觉得这个环境不错,必须要下次再去看看,永远的放不下它。这样你以后肯定还在轮回里转,没有出离心。我们学佛人也不是不能看各种各样的风景等等,可以的。但是你不要执着它,只是利用它,那就没问题。你执着它在意它,就是你脱离不了轮回的一个根本。

  佛陀在世的时候,我们不管在哪个道,肯定也是在六道轮回里的。佛陀慈悲,但我们有可能没有遇到,有可能遇到了我们没有放下,没有断掉这个贪、在意、执着,所以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佛陀也一直在度我们,摄受我们,这之前也一直是。可我们还不断在六道轮回里转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喜欢这个地方,执着这个地方,这个确实是的。说个比如,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地方,我们喜欢其中一个地方的话,肯定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呆在那里,不愿意到其他城市去。因为你喜欢这个地方,放不下这个地方。

  有的人建议你“到北京去发展好”,你不愿意去的。一样的,我们在六道里觉得人道很好,放不下亲戚朋友,放不下爱人子女,放不下自己的老家等等。也是成就的一个违缘,没有出离心么。什么叫出离心呢?我们现在的目的,喜欢去的目的地就是成就和解脱。有这么一个出离心的话,也可以去看看风景,享受享受这个人间的幸福。也可以的,不是不可以,但是绝对不能执着它,不要在意它,不要放不下它。如果你在意放不下它的话,就是你解脱的一个违缘,今生的一个痛苦。如果你想今生也快乐幸福,下一辈子成就解脱的话。必须要放得下,你今生就会幸福快乐,下一辈有希望成就解脱。因为你已不存在了这个根本——轮回的根本。

  这里讲最根本的是依止上师,要学会恭敬,学会以如理如法的心来依止上师。不然一直用一个分别心的话,一个凡夫没有办法来依止上师的,不管你遇到什么样的上师。佛来到人间,也要过人的生活。这样的话,你就会生起邪见心,生起不好的念头。佛陀在世也是,佛陀的身边呆得时间长的人也有,如果一直用分别心来依止的话,他对佛陀也会生起不好的念头,感觉好像佛陀也有毛病烦恼。

  善星比丘做佛陀的侍者,依止佛陀二十四年。他也不是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他八万四千个法门都背下来的,但是他没有恭敬心,没有如理如法的心。所以他后来生起了傲慢心,觉得自己和佛陀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佛陀比他多了一寻光而已。除了这个以外,他认为他和佛陀无二无别。还看见佛陀好像很多不如法的地方,为什么呢?他没有恭敬心,没有如理如法依止佛陀的原因。所以他就说,“我和你无二无别,我跟随你二十四年,但是在你的身上没有看到任何的功德和修为,所以现在我不愿意跟着你,不愿意为你服务,我也会讲佛法,佛法我也很通的”,所以他就离开了。

  后来,另外的一个弟子当佛陀的侍者,他问佛陀,“善星比丘造了那么大一个恶业,他以后会怎么样?”佛陀说“他七天以后会死的,死了以后在一个地方变成饿鬼”。所以,佛陀的侍者,马上去跟善星比丘这样讲,“佛陀说你七天以后会死,死了以后会变成恶鬼”。善星比丘说,“他的妄语有时候也比较准的”,他没有说佛陀的教言,说佛陀是假话打妄语,“有的时候准的,我要注意一点点”,他就这么想:七天之内我要注意一下,七天以后肯定不会死的。到时候我要说说他,你不是说我要死的吗?可我还没死。他想欺负欺负佛陀,他就七天没吃饭。第七天早上他有点口渴了,就喝了一点点水,还未消化,马上就死了。死了以后就到那个地方变成了一个饿鬼,很难看的一个饿鬼。

  我们假如对上师有一点不对的地方,有一点不如法的地方,生起这样的念头,马上想就:哦,是我的分别心,我的烦恼,我的肉眼看不到上师的功德和修为。还是要对上师的事业大力的护持,努力地做事。没有任何的不对,没有任何的不好。要马上培养恭敬心,培养自己的信心,为什么要这样呢?不是上师需要得到一个什么,而是你需要一个信心。你得到一个恭敬心信心的话,你会得到上师的加持和悉地,会得到成就和解脱。所以要努力地培养自己的信心和恭敬心。

  所以,刚才讲的公案目的是要改变自己,千万不能有这种分别心。如果上师对你显现嗔怒,呵斥你的话也不要生气。要想肯定是我不对,我哪里有什么不好。肯定是上师用愤怒来摄受我,肯定到了这个时候,现在正是难得的一个机会,就这么想。还要在上师心里比较放松开心的时候,到上师面前去忏悔。但这个我们也难的,上师不要对你不好,就稍微说说你马上就“算了,没有信心了,没有缘分了。离开好一点点,再找一个,没问题的,哪里都有的”,和善星比丘一样,“以后我要欺负欺负他”,那这样就不对了。

  这个里面重要讲的是依止根本上师,依止根本上师的时候要这样修的。如果这个时候,你退了这个信心,你会断自己的慧命。如果你对上师退信心,以后就再也不会遇到好的佛法和上师,修行也不会很好的。会有违缘,那也是魔的干扰,所以还是要继续努力地修很重要。观成恭敬心,上师生气的时候,骂你说你的时候,要看成,“我的不对,我的烦恼,肯定是我错误的,一直要认为是自己的错误,不能想上师不对,还是一会儿上师气消了一点的时候,不怎么生气的时候,到上师面前去,让上师开心并忏悔,就要这样去做的。

  在上师身边,上师站起来的时候,自己不能坐在那里,也要站起来。上师坐下去的时候,要问上师,坐得舒不舒服,可不可以。并询问上师需要什么东西,缺少什么东西,要看情况来供养。跟上师出去的时候,走在上师前面也不如法,背对着上师。走在后面会踩到上师的脚印,也不如法。走在上师的右边也不如法,那该怎么样走呢?要在上师的左边靠后一点,恭恭敬敬地走。这么讲了,你们就“啊哟,规矩太多了”。但是假如上师开许的话也可以的,你随便走哪里。

  遇到比较危险的地方,你可以询问了上师以后,走到上师的前面去,要看情况。比如,前面有比较危险的情况,你就到前面去勘察一下。不认识路,你就到前面去打探一下,这些都没问题的。上师的床、座位不能踩,上师用的东西也不能用。进上师的房间,先要轻轻地敲门,不是声音大大的打门,进去出来门要轻缓地关。

  在上师的面前要断除身体上的弄姿作态,修饰过分,但不修饰也不行;表情上不能愁眉苦脸,板着脸很难看;不能打妄语,说假话;上师不允许的话,上师的面前不能随意嬉笑打闹,讲废话。上师不允许,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话也不能说的。

  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身口意来依止上师。如果有人诽谤自己的上师,恶口谩骂自己的上师,绝不能与之为友。自己有能力制止他们的邪见和诽谤,能让他们改变的话,尽可能地加以制止,给他说说,沟通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还是不能与畅所欲言的的,做好自己就行。

  同样的对上师的家人眷属,金刚师兄们要同样的恭敬,无论相处的时间有多长也不能生厌烦心。要学会随顺恭敬,放下自己,放下这个我来随顺别人,理如法的恭敬和信心来依止上师非常的重要。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呷绒多吉上师       修行)(五明学佛网:呷绒多吉上师       修行)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