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显法师:怎么才算落因果


   日期:2017/9/13 14: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道场里有很多的规矩,跟世间一般的公司行号不相同,乃至跟法律也不相同。世间它所在意的是事相,意思是说它所订的规矩,事相上你有没有违犯。但是在佛门里,是讲求「起心动念」。即使在事相上,做得看起来很如法,可是你的存心不善,或是刻意的去规避规矩,就是世间常讲的「投机取巧」。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这样统统算是犯戒了。所以在道场里,每位同修必须端肃身心。能做得好,这一天就有「戒行」,也就是持戒的意思。这行为里面有「德」,所以称之为「德行」。如果没有做好,或是找很多理由、借口违背规矩,即使理由再正当,在道场里有护法善神,你虽看不到他,他却可以看到你,他会把你的行为记下来,等到因缘成熟的时候,他会找你算账,所以大家都要注意。

  在道场,东西属于斋堂的,就不能随意拿到大殿来使用。属于大殿的,也不能拿到念佛堂去使用。这些都是较微细且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然,都算是偷盗。佛门的「盗戒」是讲到这么仔细。甚至,某样东西原来摆放的位置是在哪里或如何,你一旦借用,再放回去时,都应当放回原位。绝不能认为没有关系,有放就好、有收就好。万一执事的人没有找到,那过失就算是你的,所以跟世间的单位不一样。在世间,你跟同事在工作上,借个笔、借个纸,也许忘记还,那你是欠他个人的,他如果不计较,你就没事了。可是在佛门里,东西都是十方的,你一旦弄坏了,或弄丢了,那么你要还给众生。这道理大家要清楚,在佛门里面结罪是十方。现在世间的教育,其实连父母都不晓得自己在犯偷盗。譬如:有个小孩去书店偷文具,回家后,他父亲看到小孩多了新东西,一问之下就骂小孩,他说:「你怎么可以去书店里面偷东西呢?你要笔、要橡皮擦,你跟爸爸讲,爸爸从公司抓一把回来给你。」大家要知道,这样也算是偷盗。因为东西是属于公司的,不是属于他个人的,即使你是公司的老板,老板也要对股东有所交代,所以由此可知,「盗戒」相当的微细,而且佛门里的规矩,不光只是「盗戒」是如此,所有的律仪、所有的戒行都是如此,都非常的微细。所看的是你的「起心动念」,而不只在于事相,事相上你做得再好也没有用。

  如果是刻意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或借口,来破坏道场的规矩,破坏道场和谐,那么这果报自然结罪在你心中。所以,因果是在你心里结算。不在于事相上,也不在阎罗王那边,所以,每个学佛人都相信因果,可是却不晓得因果就在你心中。世间人不懂这道理,因为他没有学佛,不知道「一切法唯心所现」,而佛弟子晓得。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所有的因果、所有的现象,都是从心所展现的。你的心如果清净,所现的就是佛法界的因果。

  如果谄曲、虚伪,到处想别人的不好,那所现的就是六道轮回,甚至是三恶道的因果,因果皆从心所现。道场的规矩、礼仪、戒律,不只要求表相,更是从你的心念判定,所以每位同修都要清楚,也要去遵守。调伏自己的心,藉由外面的事相约束,约束到自己心里去,那你就能像优婆离尊者一样得「三摩地」,身心一切通利,斯为第一。先「执身」,就是让身能够合于律仪,再来「执心」,之后才身心一切通利。如果只是执身的话,就不是大乘佛法,很多小乘佛法是在事相上打转。这里所讲的执「身」,不是单指身体,而是事相的意思。大乘讲的是身心一切通利。有些人说:大乘是论心不论事。其实这话不圆满。在讲经时也常常讲到,大乘佛法论事也论心。由心清净所展现出来的行为都清净,都是「正等正觉」。只要是心清净,所展现出来的,无论是贪、瞋、痴,杀、盗、YIN,你用在帮助众生的时候,因为你的心是清净,行为就是清净的。但如果心是不清净的,那所展现的就是六道轮回的行为,就是凡夫的贪瞋痴,而不是佛的贪瞋痴。不要奇怪,想:怎么佛也有贪瞋痴?不是佛有贪瞋痴,而是佛会善用贪瞋痴。凡夫是被贪瞋痴拖着跑、拖着走,做不了主。这是佛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

  文章出處:《修行解脱之道─拜愿开示》一書 悟显法师讲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因果       悟显法师)(五明学佛网:因果       悟显法师)  

 唐仲容居士:谈谈业报因果 

 唐仲容居士:佛教的因果观 

 妙莲法师:灵岩甘灵第一集 参、明信因果 

 净界法师:念佛的无上因果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因果法则 

 刚晓法师:《摄大乘论》要义 彼入因果分第五 

 杨惠南教授:论俱时因果在成唯识论中的困难 

 胡晓光教授:因果论的必然性之断想 

 胡晓光教授: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 

 蔡惠明居士:慧远大师的三世因果学说 

 梦参法师:所信因果与差别因果 

 梦参法师:平等因果与成行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