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人间天:一切能遇到的众生都和我们有缘


   日期:2017/8/3 9: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陀在经中告诉我们:一切我们能遇到的众生都是和我们有缘的。这个缘是累生宿世的缘,或善或恶,或亲或疏,或远或近,或几世或一生,或深厚或浅薄不一而足,虽然缘不一样,但是不影响我们和他们有缘的这个事实。

  能遇到的是有缘的,没遇到的就没缘了吗?也是有缘的,只是缘并没有成熟罢了,所以遇不到。而能遇到的都是缘成熟了,如何能让缘快速地成熟?我们平时保持功课保持回向,这就是促缘的手段。

  至于缘分多大面积多强的回馈,这就要看各位平时的修持,你功课和回向的多少了。你能回向的多,缘分成熟得就快,如果回向的少,缘分成熟得就慢,如果一点也不回向,缘分就只能在那里慢慢等,没人推就不会遇到。

  1.我们和一切众生都是有缘的

  我们和一切众生都是有缘的,这里有二种说法:一种是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自性里的众生。于是在我的世界里出现的众生,都是我的自性影射出来的相,都是我的执着,都是用自性的能量在加固的一个虚幻的相想,这个虚幻的相想可以粗暴地叫做妄想。所以一切众生皆是自性众生,除自己以外别无众生,没有任何一个众生,这就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某个人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他是我的执着、是我的分别、是我的妄想,若我没有妄想、执着、分别,这个所谓的人其实就是一堆各种各样的原子、分子罗列在一起的一个色尘,而基本构成的原子粒子继续深挖也是空幻不实的,所以我们面对的一切山河大地,种种诸有为相,没有一个不是空坏无常、虚妄变灭的。

  若我们扫得掉这三个无明,眼前的世界不应该叫做世界;眼前的所谓人,也没有一个办法叫做人,没有一个名相可以涵盖,也没有一个概念可以固定,因为我们没有除去这三者,所以遇到的任何事物都在用自性的能量去贴,一贴就出现了坚固的情况。

  我们在用自性的能量,按着自己的妄想,执着某个分别,这就是轮回,就是坚固的生死苦难。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自己不去贴能量,这个人对我怎么这样呢?有敌意,不友好!当我们类似的分别一生起,能量已经贴出去了,八识就开始调动,在仓库里一找,找到恶缘那一世,一下恶缘成熟;如果我们不贴能量,善恶不挂心上,这一份缘成熟多是路人甲和路人乙的缘分,没有过度的善恶纠缠,若你想起:这个人和我是恶缘吧?两个人的八识都会这样去搜索,恶缘的准确率100%。

  正是因为我们自性是具足圆满的,所以我们和某个众生的缘也依然是多样的,有路人甲和路人乙的,也有善恶轮回的,有亲疏远近的,只是哪个缘分成熟在前,就要看各位的心念招感的力量了。

  这个道理是为什么佛陀敦促我们,希望我们和大众建立善缘,一方面是佛陀给我们一个暗示,让我们以善去做,回避恶缘成熟;另一方面我们念念是善缘,遇到一个人也会按善缘的方向贴能量,善缘成熟就更容易,这个道理我说的可能不清晰,但是你们仔细思维,应该能想明白。

  另一种我们和众生有缘的说法,就是物化一个我,物化一个对方,再物化某个缘分,就像两个棍子被绳子各捆一头,两个主体被某种业力联系在一起。如果不能把这个我破掉,那么物化就是必然的事情,我相不破,人相也没破,众生相、寿者相这三相也就没破,必然要落在相的层面讨论问题。

  学佛总在相的层面讨论问题,这是很让人郁闷的事情,但是毕竟破相的人太少,对大众而言还是执相的,于是要给出种种执相的修法,以一个假相代替一万种假相,这就是佛教里最最常用的“以一代万”的方法。比如念佛,我们用佛号来缚住妄想杂念,妄想杂念可以有成千上万之多,但是若只记得念佛,以念佛这一念代替千千万万的妄想杂念,这个套路就是对的。久而久之,万般杂念都不起,只是一个念佛的念头,最后忽然这一个念头也没了,万籁俱寂,这个时候月朗星稀,心里毫无念想,毫无波动,这个套路是净土法门的修行路线。禅宗也好,密宗也罢,是见性成佛,还是三密合一,其实最后也都是用“以一代万”的方法在修行,只是当下执着的这个“一”略有不同罢了。

  2.我们的自性和佛菩萨的自性是一致的

  我们和众生有缘,以自性层面,我们的自性是虚空法界遍满的,而其他众生的自性也是这样,佛菩萨的自性也是这样,于是只要我们理解自性是虚空遍满,是充满一切处一切时,是没有时间概念能衡量,没有空间概念能限制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理解,都是自性对自性了。

  我的自性和佛菩萨的自性是一致的,那么我和佛菩萨有缘,而且缘分深厚;我和一切众生有缘,而且缘分深厚;再推,一切众生是我的一个侧面,或者在经历我所经历的,在承受我希望承受的,在体验我不曾体验的,他们就应该是另一个我,一个不同样子的自己。

  你对自己还不慈悲啊?那你就是禽兽不如了。一切众生对自己都是爱护有加,我们对自己也自然如此,可是那个不同模样的自己,我们如何爱护?如果对他说“你是我”,他说“你有病”,如果对他说“我就是你”,他说“你有病”为什么呢?因为见解不同,对一个事物的理解,不站在同一个层面答案和行为也就会出现偏差。

  若我们理解得了,一切众生都是自己,那么一切众生承受的痛苦烦恼,也就是自己在承受,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如果这个众生就是这个众生,和我没半毛钱关系,就相当于我们在割裂自己,从硬币上非要刮走一面一样。于是你经历的事情,佛陀可以知道,菩萨可以知道;你承受的痛苦,佛陀可以感受到,菩萨也可以感受到,这是他们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我们如何和他们对上暗号、接上轨?

  以念佛为例,某同修念佛可以和佛陀沟通,或者可以和菩萨沟通,有人说这是自性佛、自性菩萨,是自己自性里投射的影子。不过佛菩萨本来是没有什么相的,我们非要看到一个相,他们慈悲我们,显示一个相给我们,我们没必要非得去否定这些相。若你无相了,你否定这些相是绝对正确的,而我们还有相,就要按执相的玩法继续。

  这个自性佛、自性菩萨,其实就是和佛菩萨接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像视频通话一样,在我这小小的屏幕上是对方的影像,出的是对方的声音,而我们知道这是影像不是真实的,可是不影响我们和真实的去沟通。

  3.理清了自已和众生的关系,慈悲心、感恩心、惭愧心、忏悔心、真诚心就都起来了

  广大的慈悲就是如此而来,你和众生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弄明白,慈悲心就能起得来,感恩心、惭愧心、忏悔心、真诚心都能起得来;若是这个问题搞不懂,众生是众生,我是我他是他,和我没半毛钱关系,自扫门前雪,这种心量和心态对自性而言都是违背的。

  以这种小小的狭隘心量想求生佛国净土,确实是很难;如不能扩大心量,想往生大乘佛国是不现实的。极乐世界略好,虽然是大乘清净佛国,里面的众生都是大乘修行者,但是也不拒绝小乘人,可以有莲花清洗罪业的过程,也可以有诸大菩萨教授令成阿罗汉的过程,还可以有追随佛陀回小向大的过程;而我们在这娑婆很难升起的心,是由我们蒙蔽的心智影响的,对事实真相不了解,自然做出的选择也错得多。

  各位略思维:你所接触到的一切众生,和你是有缘的,各种缘,而且他就是某个侧面的你,或者在经历你的某段路程,我们要如何去救度?把自己的烦恼解除了,你共业招感来和你一样烦恼的众生就有希望了;你的痛苦有方法处理,和你有同样痛苦的众生就有希望了;如果自己的痛苦烦恼都处理不了,你也实在帮不了谁。

  今天的部分就到这,阿弥陀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佛说阿弥陀经析》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众生       自性)(五明学佛网:众生       自性)  

 郑石岩教授:禅语空人心 第七讲 菩提自性本光明 

 竺摩法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话 第八章 阎浮众生的业感 

 大寂尼师:无间地狱罪刑求一念间息苦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 

 大寂尼师:地藏菩萨连地狱都去救渡,末法的人道众生更易救渡 

 傅味琴居士:要有智慧眼 才可与众生方便(观世音菩萨圣诞开 

 傅味琴居士: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2007年弥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释迦佛为我们被业障所缠的苦恼众生特地讲了这部 

 傅味琴居士:大慈大悲愍众生,成就无上菩提道(2004年观 

 傅味琴居士:2005庆祝释迦佛成道并为海啸受灾众生息灾祈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