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李炳南居士:净宗简介


   日期:2011/1/27 21: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李炳南居士讲述

民国五十四年秋大专讲座

弟子周家麟敬记

  (一)经典

  净土宗所根据经典,说到专门上,十方佛都有,在这里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何单指阿弥陀佛极乐净土呢?因为阿弥陀佛愿力最大,专为人了生死故。有三部经典可资证明。第一、无量寿经,这部经叙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及阿弥陀佛因行果用,甚为详细,等于西方极乐世界小历史,同时说几种行为,就是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第二、观经,俗名十六观经,系西方世界十六种观法。所谓观,就是坐在那里想,想什么?想世界本没有东西南北,何以单指西方?因为太阳向西落的时候,光不猛烈,所以第一观,先教观太阳,观到开眼闭眼都能见到,就算成就。第二观改观水象,观成了再改观冰象,再改观金银界限,再改观树宝等等,如此一层一层计十六层观法,叫作十六观经,也是净土宗重要经典之一。第三、阿弥陀经,这部经专教念佛的方法,简单扼要。我们研究净土的学人,最低限度必须看这三部经。此外我们应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念佛法门,通一切法门,江味农居士曾说:‘教研般若,行尚弥陀。’可以想见。再者古来各净宗祖师,非代代相传,系修行有成,大家选出来的。祖师中除印光祖师,系专一净土,被公推为十三代祖师外,其中第十二代原是禅宗祖师证了果的,后来再往上修不进,乃改修净土。看看彻悟禅师语录,谈的并不玄妙,只是脚踏实地的去做,也就够了。

  (二)义旨

  为什么要修净土法门呢?修净土法门的义旨,是因为要了生死,必须要明心见性,要明心见性,必断见、思二惑,断见、思二惑就是了生死的不二法门。但试问谁能断见思二惑呢?断见思二惑非任何人能做得到,所以佛开净土法门,要修行人伏惑带业往生。

  (三)结果

  往生以后,就能得神通。说到神通,佛学常识课本里有讲,可参看六通略解。六通里有天眼、天耳、神足、宿命、他心、漏尽等,禅宗祖师教人,都用他心通,善能观机。最重要的是漏尽通,漏尽了才能了生死,外道只有五通没有漏尽通。往生西方特殊胜妙处就是:第一、只要到了西方,神通自然就有,不比此土得了定后才有。第二、到了西方以后只有进境,没有退缘。第三、此土见思诸烦惑,一品未断,就不能了生死。生到西方,不论功夫深浅,一律皆能成就。为什么说一律皆能成就呢?因西方世界莲有九品,四种境界。四种境界,就是四土:凡圣同居、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等。这四土前三是方便,最后常寂光土是般若。四土皆有九品,最高最低,皆在三十六品以内,所以说皆得成就,结果如此。还有一个结果,不退尚是小事,还能得一生补处。所谓一生补处,就是菩萨修六度万行,到十地修满了,就是等觉,等觉就是候补佛位。我们若能往生西方,只一生就能断尽烦惑,就得候补佛位,所以说是一生补处,也叫做一生成办。

  (四)方法

  净土宗修行方法有四种:第一持名,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无论闲忙,皆不放松,接接续续,一直这样做。第二是观像,对著阿弥陀佛圣像观看,看到开眼闭眼阿弥陀佛皆在眼前就成,这都是方便法。第三是观想,按照十六观经所说,一步一步修观,观至西方三圣,然后观自己,观久了,随处坐下,境界就变,神识定于这种境界。第四是实相,这项不容易修,实相理体就是三如来藏,就是般若。修的时候,须观照万法皆空,须一步步次第做。这四种任选一种都可以,前三种是事,后一种属理。比较最究竟的,是实相,但是等于金刚经,做不到,所以佛特设善巧方便。什么善巧方便呢?实相念佛做不到,所以教你以心观心。以心观心再不行,教你观像。观像环境不允许,古人有主张持名带观想的。明莲池大师改为专修持名,因为观像不是随便观的,必须按照经上所说,切实去观才可,否则就是邪观。所以他教人采取径中径又径所示修法。四法之中,在家人所能做者,只持名一法。持名的功效,就是成就‘一心不乱’,所谓一心,意思是使千心万心,变为一心,起念就是阿弥陀佛;不乱,是任何事不能扰乱。这办法要多久时间才能成就呢?有一辈子做不到的,快的七天就可成就。这叫难信之法,惟佛与佛,乃能究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时,若只是念,不懂般若的道理,叫懂事不懂理。不懂理,在修功课时,叫做事上修行。得了事一心不乱,可以伏惑。若懂了理用功夫,可得理一心不乱,可断见思惑。成罗汉须经天上人间七番生死,才证成理一心,这里七天就证罗汉果。

  (五)修持

  修持的方法,以持名而论,有四十九种,简言之,就是要求一心不乱,到了一心不乱,虽不能到理一心断惑,能得事一心伏住烦惑,也就保了险。念佛时万不可起别念,志在修心,古人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但念时要心不起别念很难,这里有方便法,不必用念珠。记数字,三、三、四,为十,再二十,再三十,……念到一百,再从头起,记须用心记,如银行敖钞票,不能旁骛。再有念的时候,须注意昏沉、掉举,昏沉的时候,或用两手搓耳,或用冷毛巾揩脸均可对治。像这么做,必须求解,否则提不起兴趣,现在简单的介绍到这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宗       李炳南)(五明学佛网:净土宗       李炳南)  

 唐思鹏居士:《佛教三字经》新注 净土宗 

 净界法师:圆修和专修--净土宗两大传承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净土宗行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谈谈净土 

 宋智明居士:佛教净土法要 第一卷 净土白毫观修法 第二章 

 温金玉教授:玄中寺在中国净土宗史上地位的再检讨 

 蔡惠明居士:明代的净土宗 

 黄忏华居士:佛教各宗大意—净土宗大意 

 贾题韬居士:密宗与净土宗——学佛的思悟 

 贾题韬居士:修净土宗渐次触及实质 

 明奘法师:禅宗、净土宗、律宗……宗派各不相同,我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