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世间百态

 获民警资助三名女孩均考上大学


   日期:2011/1/26 14: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吴仁贤
吴仁贤

吴仁贤与同事分享小梅发来的短信
吴仁贤与同事分享小梅发来的短信

女警受吴仁贤之托与小梅通话
女警受吴仁贤之托与小梅通话

小梅的短信
小梅的短信

 

  本报记者 张 伟

  5年来,吴仁贤的生活几乎整个变了样儿。他调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开上了不同的车子,当年还念初中的女儿也已经考上了大学。但有一件事,却从没变过。

  每个月,这个杭州滨江区的45岁男人都会亲自或委托别人,将一笔数目基本固定的钱通过银行打出去。这些钱,有的来自同事和朋友,有的来自陌生的捐助者,还有的是他自掏腰包垫上的。然后,在海南某所大学附近的自动取款机里,小梅会取出这笔钱,再将它分配成自己三姐妹的学费和生活费,分别寄出。

  自从5年前母亲被杀以后,这笔钱是孤儿小梅和两个妹妹必需开支的来源。但她却并不熟悉吴仁贤。他们通电话的次数不多,有时一个月才一次,通常都是简单交代完就挂掉。在电话里,小梅称吴仁贤“吴叔叔”。发短信时,她会用“您”这样的尊称。

  他们只见过两次面,交流也不算多。旁人要是问起来,小梅甚至说不出吴仁贤太多特点。但有一次,在一条节日祝福短信里,她忍不住给吴仁贤写道:“在我心里您就像父亲一样!”

  母亲

  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在一个非常悲惨的时刻走进小梅的生活。

  2006年3月25日凌晨,小梅的母亲被杀死在杭州市滨江区的一间出租屋里。案情很简单,警方很快侦破了这起抢劫杀人案件,几名在附近工地打工的嫌疑人被抓获。

  但被害人的故事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年前,她来到杭州滨江新区谋生。作为当时参与侦破的滨江公安分局重案中队队长,吴仁贤至今仍然不愿意公开提起她的职业。他只是引述一家媒体的报道,称她做的是一份“对女人来说并不光彩的职业”。他坦诚地说,一开始,自己对这个女人心里有过轻视,但随着在破案过程中逐渐了解了她的命运,他逐渐觉得,这个女人不容易。

  她的丈夫、小梅的父亲,1994年在广州打工时遇上车祸身亡。他本来是想出去替孩子挣点学费的,但因为肇事者逃逸,他死后连一点赔偿都没有换回来。从此,年轻的母亲就带着3个女儿在湖北农村的老家与父母一起居住,务农为生。起初,学费还可以用粮食来顶替,但到2005年的时候,这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家里连孩子读书的钱都拿不出,她只好出来想办法。她的亲戚回忆称,当时因为年纪太大,文化程度不高,工厂不肯收这样一个女人,于是,她跟着一个同乡,来到杭州“打工”。

  “她一个女人,一无所有,靠什么养活3个孩子?”说起这件事,当年的警察们如今还是在私底下承认,“凭良心说,她当时的确没有别的办法。”

  案发之前,这个41岁的瘦小女人刚将自己攒的钱寄回给湖北农村老家的孩子,因此,劫匪只抢走了一部手机和130元钱。但据他们事后供述,为了保住这不多的一点财产,女人拼命捂住口袋抵抗,结果被杀。

  熟悉她的人勾勒她生前的景象:节约得很,从不打扮得花枝招展,用别人的话说,“恨不得连房租都不想交”。一名当时参与办案的民警回忆说,对一个赚钱很不容易的人来说,“抢她这些钱就跟要她命似的”。另一名警察则对案发的那间出租屋印象深刻,因为里面实在太简陋。它位于一片流动人口聚居的棚屋区内,除了一张床、一台电视机和一个做饭用的煤气灶,什么都没有。

  这个母亲把赚来的大多数钱都花在了孩子身上。孩子们只知道妈妈在很远的地方打工挣钱。而她则要等到寒假和暑假时才能和孩子们见面。小梅回忆,妈妈打工回家时,会给她们买各种礼物。她扯来花布给女儿做成睡衣,还给她们买过漫画书《聪明的一休》。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女人反复叮嘱自己的女儿们,一定要好好读书。

  那年春节过完后,她把大女儿小梅送上了开往学校的车,然后再一次来到杭州,赚取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原计划,她们会在暑假时再见面。但那却是最后一面,不久后,这个被生活折磨已久的母亲被连捅几刀,死在那间低矮狭窄的出租屋里。

  陌生人

  对吴仁贤来说,小梅本是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但当他知道她的存在后,却没来由地替她操起心来。

  起初,他连这个女孩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母亲遇害后,小梅从老家赶来处理后事。吴仁贤因为在外面侦破,没有见到她,只是从同事们嘴里听说,她长得又瘦又小,穿着一双破破烂烂的球鞋, 低着头,大眼睛里充满惊恐。

  与往常一样,办案的警察们凑钱替小梅的母亲办完后事,又给她凑了几千元钱,送她回家。这些常年跟凶杀案打交道的刑警们自称接触的是最底层的生活,早就熟悉了这种悲惨的故事。每次遇到可怜的当事人家属,他们都会忍不住捐些钱。“一般只能尽力帮点儿。”一个当地警察说,“这种情况太多了,谁也帮不过来。”

  然而5年前,小梅母亲被杀一案结案后,这群警察在专案组办公室里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时,却觉得不是滋味。即使见惯了苦难的他们也觉得,这个家庭实在太可怜了。

  由于侦破需要,吴仁贤了解到这个家庭的大致故事。他现在已经说不清,当时是什么促使自己下定决心要帮这3个素未谋面的孩子。他有一个跟其中的老二同岁的女儿,有一个下岗在家的妻子,人们都觉得,他算是家庭压力相对较大的。

  在背后谈论起吴仁贤时,同事们提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老吴是个铁公鸡”。

  这个中等个头、喜欢讲笑话的杭州本地男人,“不该花的钱从来不花”。他最大的爱好是登山,因为这“相对比较省钱”。他的手机用了几年都没换,表面磨得太厉害,拿在手里扎得人生疼,他却觉得用着很好。当别人当面调侃他的节约时,他也嘿嘿一笑,表示默认。

  但5年前,这个“铁公鸡”却突然决定掏一笔不小的钱给3个陌生的女孩。他还开始四处张罗,替她们募捐。

  “孩子还是要读书。”他这样分析自己的动机,因此,他主张大家一起将3个孩子供养到大学毕业。

  那段时间,熟悉吴仁贤的人发现,他嘴里总是离不开这个话题。他在不同的场合谈到这件事,当着邻居说,当着朋友也说。他很讲策略,从来不主动提钱的事,而是绘声绘色地给听众讲这个家庭的悲惨故事。结果,到最后,不少人都被他嘴里的故事打动了,有的主动就提出来,“是不是应该帮帮她们?”

  为了不伤害女孩们的自尊,吴仁贤特地打电话给她们的一个亲戚,请她向小梅转达了自己想替她们募捐的打算,并征求她的意见。得到允许后,捐助就像模像样地开始了。

  这5年来发生的每一次捐助,都是不声不响进行的。吴仁贤和他的警察同事们,首先捐了钱。当地一个工业园区的负责人在园区里发动了一次募捐。这些来自陌生人的钱凑成了两万多元。后来,类似的捐助越来越多,一家银行的员工们听说后,也悄悄进行了一次捐款,把钱打到了吴仁贤开办的银行户头上,事先连吴仁贤本人都不知道。

  这些捐款者,有官员,有富豪,也有普通的打工者。其中有一个很积极地参与捐助的官员,后来因为经济问题被判了刑。这让吴仁贤感叹,有时候,好人和坏人很难完全分清黑白,“有污点的人身上也有闪光之处”。

  第一次捐助完成后,小梅已经考上了大学。吴仁贤将这笔钱一古脑寄给了她。但他后来又觉得这样不妥当,因为他怕孩子们觉得“钱来得太容易”,不利于她们成长。于是,他计算了姐妹3人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开销,按次把这些钱打到小梅的银行卡里。

  从此,这些从陌生人手里一点点汇集的钱,不断被寄给小梅和她的两个妹妹。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为了与小梅沟通,吴仁贤特意拜托几位女同事与她联系。几年前,吴仁贤调任滨江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副队长,捐赠的风气也跟到那里。2009年,分局的领导听说了这件事,干脆把它变成了分局的一个行动。每当账目上的钱不够时,民警们就开始每人几百,将钱凑够。有时候来不及募捐,吴仁贤就先拿自己的钱垫上。

  他替这3个面都没怎么见过的女孩操了5年心。他不记得什么时候和小梅第一次通了电话,也不记得每次谈话的具体内容。从小梅嘴里,他听到三姐妹一年年的成长。小梅毕业了,妹妹们也都慢慢长大。除此之外,他对她们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

 

为三姐妹捐款 王伟宾作
为三姐妹捐款 王伟宾作


   孤儿

  刚大学毕业的小梅,已经学会把很多事放在心里。她不喜欢和人聊天,不爱谈论过去。她文体活动不好,也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这个长得白白净净的女孩最喜欢做的事,是一个人看小说。电话里,她说话的声音又细又轻,让跟她通电话的警察们“听了就觉得心疼”。

  但是,自从得知妈妈被害的消息后,这个外表柔弱的女孩却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老母鸡”。

  她竭力担负起大姐的责任。尽管和两个妹妹分隔两地,但她习惯于遥控她们的生活,甚至干涉她们的所有选择。电话里,她总是拿一些自己听来的大道理教育她们。生活的重担一股脑压在她身上。尽管有吴仁贤等人的捐助,在海南那所大学里读医科的小梅,还是把大多数空闲时间都用来勤工俭学。除了做家教,她平时晚上到学校的食堂打工,到了周末,则跑到附近的动物园里,帮忙检票。

  以至于,当别人让她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时,她除了“每年都能拿个三等奖学金”这些话题,竟然说不出太多。

  “如果你像我一样失去了这么多,你就会对拥有的一切都特别满足。”有一次,她在电话里描述自己的生活态度,像一个久经沧桑的人那样叹了口气,“但你不会懂的。”

  有时候,这个有点儿多愁善感的女孩心里也会有很多困扰,她时常发现自己没有可以倾诉的人。久而久之,小梅已经学会用许多有板有眼的句子鼓励自己。她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相信“人应该靠自己的双手活着”。

  这个总喜欢把“自立”挂在嘴边的大姐,一遍遍地教育自己的妹妹们,“只要一家人都过得快乐就好,不要羡慕别人的金钱和财富”。有些话,是从吴仁贤那里听来的,小梅也会在电话里告诉吴仁贤,妹妹们很听话,都把他的话记在了心里。

  刚找到一份工作的小梅说起自己微薄的工资,还是有点不好意思,但她觉得挺自信。“我没什么太大的野心。”她说,“但我只要努力,一定能把现在的事情一点点做好。”她给吴仁贤打了个电话,告诉他自己终于可以自力更生,养活妹妹们了。

  让小梅最高兴的,是两个妹妹也都考上了大学。学幼师的小妹已经开始实习,第一年就被安排做大班的班主任。她把这件事当作天大的喜讯告诉了吴仁贤,吴仁贤也跟着高兴了好半天。

  在吴仁贤印象里,除了每次寄钱时的简短交流之外,他几乎从没有听小梅提起过她有什么困难,或是情绪不好。“可能是因为她怕我工作太忙”,吴仁贤说,他们的电话总是很快就挂掉。

  但他后来才知道,他是小梅和妹妹之间最常提及的话题,妹妹们早就盼着能见到他。小妹才实习了没多久,她周围的人们就都已经知道她“有一个吴叔叔”了。

  有些事情是吴仁贤从来没有听小梅讲起过的。相比接电话,小梅更喜欢读信,因为她觉得,电话挂掉就没有了,而信却可以一遍遍读。几年前,吴仁贤托他的一位同事给小梅寄去一些杭州特产,这位女同事顺手写了一封信附在里面。

  这封字数不长的信,被小梅仔细地收在身边,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遍,“不知道看过多少次”。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接到过来自这些陌生人的信。直到如今,小梅还是将这封信收藏在自己的相册里,随身带着。她说,这是在她感到苦闷时,能用来抚慰自己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之一。

  父亲

  对小梅,吴仁贤了解得实在太少。每当要向别人形容她时,这个经验老道的刑警总是挖空心思,才能说出“懂事”、“坚强”这样几个干巴巴的词。然后,他会承认,他对小梅其实并不了解。

  一直到2008年上半年,他才第一次见到了小梅。那时候,小梅需要实习,他就托朋友在杭州给她安排了单位。为了“避嫌”,他特意喊上一个朋友到火车站去接小梅,并且带着全家请她吃了顿饭。这次见面并没有给吴仁贤留下太多印象。他只记得,小梅“看上去很阳光”,很懂礼貌,知道如何跟人说话。

  不久前,已经工作的小梅到杭州出差,他们又见过一次面。这一次,他们“像家人一样聊天”,彼此也熟悉了很多。但这种熟悉显然并不够。很多问题,他觉得“不好问”。

  起初,吴仁贤觉得,自己的打算完全是“顺手帮助一下”这3个孩子。“如果知道这会影响我自己的生活质量,”他字斟句酌地说,“我还真不一定会帮她们。毕竟,我也不是个伟人。”

  但时间久了,他却不得不承认,他对这3个孩子好像“已经有了些责任”。

  这个捐助者从没和小梅的两个妹妹通过电话或见过面。但他很愿意听小梅转述她们两个人的近况。有时候,在电话里听到她们的好消息时,他会忍不住站起来,脸上充满得意的表情,连笑声都格外大。

  吴仁贤说,帮了她们这么多之后,每次知道她们一点点的成长和进步,自己都会觉得很欣慰,很快乐。虽然是他在给孩子们钱,他却时常觉得,“自己才是被帮助的那个”。

  他有意无意地在掩饰这种感情,并且不大愿意当着别人承认这种责任感。如果被问起来,他会说自己只是“想尽量让3个孩子过得好一些”。但在旁人看来,他却经常像保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护着这3个女孩。捐助的事情被媒体知晓后,有记者通过他拿到小梅的电话,采访了她。他觉得对方可能伤害了小梅,心里又生气又懊悔,从此一概拒绝记者与小梅联系。这个脾气温和的老好人,甚至不惜为此得罪别人。

  作为一个老刑警,吴仁贤以判断敏锐、抓捕迅速而闻名。他曾为了追踪一个罪犯,在贵州的深山里待了几个月,也曾在逮捕罪犯时面临过非常危险的局面。但作为一个父亲,吴仁贤仿佛变成另外一个人。

  他的女儿如今正在复旦大学读大四。一提起她,这个一贯谦虚的男人总是变得很骄傲,滔滔不绝地列举她的英语成绩有多好、高考时有多坚强、平常有多懂事。他甚至总结出一套教育经,碰到有孩子的人,常忍不住跟人家分享。

  吴仁贤觉得,刑警生涯让自己变得耐心而缜密。他善于揣摩女儿的各种举动,并很小心地避免伤害她。有时候,他能从女儿的一个眼神里,看出她不愿意做某件事,或者从她一句话里听出言外之意。

  这份细心,也被他用在了小梅姐妹身上。当初,为了不让小梅因为他们的帮助而感到尴尬,他费尽心思,说话时也小心地挑选语句。为了便于和小梅交流,他特地找几位女警察轮流给她打电话,这样就可以“更多照顾她的内心”。他也希望,这样能避免别人“说闲话”。

  连他的女儿似乎也受到了父亲的感染。小梅到吴仁贤家做客时,女儿想送她些衣服,却又不好直说,于是就学足了吴仁贤的样子,装作漫不经心地告诉她,自己有些衣服穿不下了,丢掉又可惜,想给妹妹们穿。

  随着小梅和妹妹们逐渐长大成人,吴仁贤忍不住像一个普通的父亲那样,担心她们面对诱惑时会学坏。但他又不敢直接表达这个意思。于是,在电话里,他会小心翼翼地暗示小梅,要靠自己的努力赚钱,不要羡慕别人的财富。当听说小妹在广州实习时,他也觉得担心,希望小梅把他的话也说给妹妹听。

  有时,为了把这番话说得更委婉,这个行事果断的刑警通常要考虑半天,费尽心思。直到听别人说小梅觉得对他的帮助“很自然,一点也不觉得尴尬”时,他才笑着吁口气,连说几个“那就好”。

  而对小梅来说,除了“很忙”、“人很好”之外,她也说不出关于这个一直在帮助自己的杭州警察的太多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吴仁贤的面目在她心里一直是模糊的。

  她对吴仁贤一直很有礼貌,连每次打电话之前,都要先发个短信问问他是不是方便。她很少跟吴仁贤提起自己在学校的烦恼。但她却总觉得吴仁贤是自己的亲人,只要想起那个说话慢悠悠的“吴叔叔”,心里就很踏实,“好像什么事都不用怕了”。

  近5年的时间里,吴仁贤和小梅很少向对方表达过这种关心和感情,顶多是说一些简单的问候。有时候,吴仁贤甚至会忍不住询问那些和小梅通过电话的人,打听一些小梅心里的想法。

  但吴仁贤却会把小梅发来的问候短信存在手机里,并且拿出来向人们炫耀。去年,在一条节日短信里,小梅说:“在我心里您就像父亲一样!”给别人念这条短信时,这个大男人会有点不好意思地呲着牙,摸摸头,然后承认心里“还是有点得意”。

  变化

  在这种关系平静地持续了5年之后,最近,吴仁贤和小梅的生活突然有了一些变化。

  2010年一次通电话时,小梅还是和往常一样简短地交待了一下自己的生活。但挂掉以后,吴仁贤却觉得不对劲,总觉得她声音有那么一丝不愉快。于是,破天荒地,他紧接着又把电话拨了回去。小梅在电话里哭了,这好像也是头一次。

  之前,吴仁贤曾经听小梅随口说过几次,二妹的心脏有些问题,还为此耽误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次,小梅告诉他,二妹的病情急转直下,已经住进医院,很危险。

  这可急坏了吴仁贤。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为这件事操了很多心,帮她们筹钱,出谋划策。等到二妹的病情稳定以后,他又动用各种关系,想着要替她换一家医院,接到杭州来治疗。

  与此同时,这份一直默默进行的善举,突然被更多人知晓。杭州市公安局一个网名“黄蓉”的女民警,在自己的微博上传播了这个故事。短短100来字,却一时间成了许多人争相转发的热门话题。

  许多名人和普通人都关注了这件事,很多人都表示被“感动”。有家公司的老板表示,面对这么多负面新闻,自己的心已经有些麻木,但这一次却觉得“人间自有真情在”。也有人感叹:警察里面也有很多好人。

  紧接着,媒体记者们纷纷找到了滨江公安分局。现任分局局长陆钧甚至不得不拒绝一些媒体的采访。此前,他们曾连续几年将这件事作为“爱民月”的典型来推广,但没引起过什么注意。这一次媒体和外界的反应,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

  吴仁贤也开始接受各种采访,有的是本地的,也有的从外地打电话过来。这让他觉得有点手忙脚乱。一开始,他把小梅的信息告诉了媒体,这成为他最后悔的事情。因此,他对后来的记者再三要求,不得透露小梅和妹妹的身份,不准和小梅直接联系,也最好不要提到她母亲的职业,因为在他看来,“保证孩子不受伤害是第一位的”。

  这个自称一贯低调的警察担心,他本来只是想帮助3个孩子,但这样的报道会让人们误解他是个沽名钓誉的人。不过,他也盘算着,适当的报道,可能会对二妹的治疗有所帮助。

  像往常一样,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开始替3个孩子精打细算。一家媒体帮他联系了杭州当地的医院,他表示同意,但必须首先签订保密协议,治疗结束前,不得泄露消息,也不能让记者来采访。

  自从小梅在电话里哭过那次之后,吴仁贤觉得,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近了很多。他们通的电话越来越多,时间也比以前更长,以前不会提到的事,小梅现在也会告诉他一些。在电话里,他仔细询问二妹的病情,每一次反复都让他眉头紧皱,唉声叹气。他不厌其烦地告诉小梅怎样和医生交流,怎样替妹妹办休学手续,甚至几次都忍不住想赶到当地去替她们处理这些事。

  5年来一直潜藏的一些感情,似乎随着这次危机显现出来。吴仁贤笑着说,以前看小梅的短信,好像没觉得多感动,现在被大家一说,再回头看,“自己居然也觉得很感动了”。

  一度只是想“顺手做件好事”的吴仁贤,如今也觉得自己已很难再从3个女孩的生活中脱身。5年以来,很多事情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吴仁贤头上已经有了些白发,原先瘦小的小梅也比以前胖了不少。当年,小梅母亲被害的出租屋附近是一片建筑工地,如今,那里的住宅楼房早已拔地而起,每平方米售价超过两万元。

  而那些发生在心里的变化尽管不那么明显,却更持久。小梅在电话里说:“我想我们会一直像亲人一样。”

  (文中小梅为化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孤儿       资助)(五明学佛网:孤儿       资助)  

 衍慈法师:佛教与孤儿 

 现代因果报应录:王夫妇义救孤儿 

 冯冯:悲惨的国际海港孤儿 

 黄柏霖:一桩离奇的救助孤儿得善报故事 

 这位孤儿苦苦寻母十载为报佛恩他做了这件事 

 印祖故事:成立佛教慈幼院教养孤儿使长成(48) 

 信愿法师:王姓夫妇义救孤儿,阵亡军官托梦道谢 

 印光大师:热心公益念孤儿及老人之困苦 

 我们都是孤儿 

 印光大师:普劝施资助刻大藏经 

 印光大师: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 

 常福法师:了解了观世音、观自在,你就不会孤独,不会再做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