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地藏经略谈(六十二)世尊从头顶的肉髻中放百千万亿种大毫相光


   日期:2017/5/5 9: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三称)

  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下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从顶门上放百千万亿大毫相光,所谓白毫相光、大白毫相光、瑞毫相光、大瑞毫相光、玉毫相光、大玉毫相光、紫毫相光、大紫毫相光、青毫相光、大青毫相光、碧毫相光、大碧毫相光、红毫相光、大红毫相光、绿毫相光、大绿毫相光、金毫相光、大金毫相光、庆云毫相光、大庆云毫相光、千轮毫光、大千轮毫光、宝轮毫光、大宝轮毫光、日轮毫光、大日轮毫光、月轮毫光、大月轮毫光、宫殿毫光、大宫殿毫光、海云毫光、大海云毫光。】

  “这时世尊从头顶的肉髻中,放出了百千万亿种大毫相光,列举了三十二种为代表。”

  “毫相光”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到有的佛像,上面的光芒是很美的,而这种毫相光的光芒非常细腻,从中心向外放射,类似于无量无边那么多针的尖在向外释放一般。

  “白毫相光”,白色的毫相光。白色表示佛法的清净、纯净。

  “大白毫相光”就是更大一些,罩在白毫相光的外面,使得这个白毫光更加广大清晰,行做落实得更加圆满无遗。

  白色是最纯净的颜色,修行的人身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亮光或者高厚的光,不修行的人身上光会偏暗、偏小,这种暗淡的光代表他需要消除业力,如果偏深、偏黑的光就是身体有病了,只有业力消尽了,身体也调理好了,才能显出清净广阔的白光来。白光是内心清净,是愿念坚固,是目标明确,是放下各种执着怨念。

  “瑞毫相光”,消除了业力,做到了返璞归真,心修得清静纯净,自然会得到无量的祥瑞。瑞毫相光是很大的吉祥如意,果真按佛陀的教法修持,必然会消除业力,必然会得到诸般吉祥。

  “玉毫相光”,我们想得吉祥,就要真实地去修持,这个修持就像玉石琢磨一样,每个人都可以是宝藏,但如果不能狠下心,对自己进行一番痛苦决绝地磨砺雕琢,玉石永远不会成器。

  一块条石对佛像说:“为什么你和我都来自一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材质,但是你却被人供奉,而我却被踩在脚下?”

  佛像说:“我们都是一样的,但是你只是经过了几刀的切割罢了,而我呢?实在是经历了千刀万剐啊。”

  不能把自己放在磨砺中,总想着让自己安稳些、舒适些、快乐无忧些,就算是一块上好的玉璞,如果不加以雕琢,只能称之为石头,而不能成就。学佛也是这样,要把自己放到艰苦的磨练中,不要害怕成长,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不要逃避自己造作下的罪业,不要回避自己必然要得到的果报。

  “紫毫相光”,紫色的毫相光。紫色是红色和黑色结合的一种颜色,代表的意思是杂合的各种众生状态,各种修持方法,各种类型的修持者;杂合的紫色,也代表了:不管是什么样的来源,当进入到佛法的修持中,都会最后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分别,没有彼此。

  当真实付诸修行,要能忍、能包容,就如这紫色一般,若不能包容不同形态,是不能成就紫色毫光的。

  “青毫相光”,青色的毫相光。青色代表的是春天的生机勃发,不管什么状态的众生,在六道的哪一道,都要生长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成熟自己,以青色为基础,这个生长是一切的保障。对于我们的修行来说,怎么理解这个部分?青色代表着年轻,代表着勃勃生机,代表着永不疲倦的精力,代表了精进的修持,修持果然有了忍的坚毅,才会获得成长的机会和果证。

  “碧毫相光”,碧色的毫相光。碧的颜色是深青色的,古人说“石之青美者为碧”,这是勃勃生机引发的成长,这个生长代表了一切的可能,一切变化的可能,代表了佛法中八万四千个法门,只要真实地精进修行都可以成就。这碧就是精进努力的象征。

  “红毫相光”,红色的毫相光。就像火一样,火代表了化,是从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虽然这红色在佛法中常常用来比喻杀业、血、畜生、地狱、三界火宅,但是在佛陀的顶门放出的红毫相光,代表的是生长后的转化,就像木头被火烧了,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状态。这就像我们的修行一样,什么时候才是这个转变的开始呢?真正地升起了广大清净的菩提心,这个初发心形成了,就会带着我们走上一条和以往完全不同的道路,从原来的生死轮回,走出了一条出轮回的路,从原来的妄想执着,走出了一条清净安乐的路。

  努力精进,就会得到般若智慧。有了般若智慧,就有了种种转化的手段方法,遇事不会执着,会转念一想了,也会换位思考了,更会替他人着想了。遇到烦恼会转化为菩提了,遇到痛苦会升起慈悲了,遇到一切不顺会思维无常了,这就是有智慧了,懂得世间种种都能转化到佛法中,用佛法的观点理解并化解内心的不平烦恼;更可以进一步转化众生间的烦恼纠缠,解开众生间的生死牵引,这就是大智慧了。

  “绿毫相光”,绿色的毫相光。这个光里带了清凉快乐,代表了从红毫相光的转变开始,在这绿色的毫相光里,得到了一个本质上的转变,从原来五欲六尘的束缚、生死诸苦的逼迫,转变成清凉、安稳、快乐、安然、不受束缚、洒脱不羁。

  人有了般若智慧,开解了种种烦恼,平复心境,安稳心态;也解开了众生间的生死牵缠,自然会得到自在快乐,得出轮回,得入圣道,得证圣果。

  “金毫相光”,金色的毫相光。金是自然界中最为稳定、最不容易变化的,用金来比喻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的如来藏性,每一个众生都堪做佛的佛性是不会变的,不管他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原因,这都无所谓的。为什么他们都堪做佛呢?就是因为这个真心和诸佛如来的心一致,没有差别,不会因为经历了多少的厄难而变化,更不会因为造作了多少的罪业而失去。

  在《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为诸大弟子授记当得作佛,而且扩大了授记,为与会的无量罗汉、乃至更多的众生都授记当得作佛。不只是为他们授记,就连一直和释迦牟尼佛作对的提婆达多,佛陀依然给他授记当得作佛。这位提婆达多出佛身血,造作了五逆重罪,更一拳打死了莲花色比丘尼、唆使阿阇世王杀害父母、告诉僧人要持六戒等等,造作下了扎实的五无间重罪,就算是这样的人,佛陀依然给他授记可以成佛。每个众生都拥有的佛性,和三世诸佛的佛性无差无别,只是诸佛在用真心,而众生在用妄心,诸佛用圆满自性,而众生用染污的识。凡夫总在如尘埃般纷繁的杂事中纠缠沉溺,这样的纠缠,不能得到解脱。佛陀了知——妄想执著才是障碍佛性彰显的根源,用四十九年的时间呕心沥血,为我们这些一万两千年里的众生擦洗这些污垢。

  “庆云毫光”, 庆云毫相光。庆是欢庆,众生找到了如来成就为如来的大道,知道了我们本具的这个心,也知道了障碍它的是什么、怎么来清洗,这样就会在这条路上勇猛直进,能知道这些,绝对是值得庆贺的。果能如此精进修行,广证圣果,成佛可期。有了成就,自然是可喜可贺,不只是为得道者,更是为得道者会广利众生而庆贺,为将得救度的众生庆贺,为被救度众生能成就菩提而庆贺。

  “千轮毫光”,千轮毫相光。正是因为和佛越来越接近了,才会彰显越来越多的法门、越来越多的能力、越来越多的智慧,这个千轮的毫相光,就是圆满的功用,圆满无碍,宏法也好、度生也好、修持也好、成佛也好,在这些里因为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智慧,在德能、功用上就会越来越圆满、越来越高超,自在随意,一切行做毫无遮止,更无艰险磨难。

  轮一般比喻为佛法,能千轮进发,是广度众生,获大果证之意。

  “宝轮毫光”, 宝轮毫相光。修持到这和佛差不多了,已经没有什么词能形容了,用“宝”字来形容,这样做的人得到完满的、无量无边的智慧,在德能、相用上体现出无比殊妙难逢、难得难遇的珍贵殊胜。如此之修行人,对世间人来说,就是世间重宝,是真实皈依处;此人更是佛教中的重宝,觉与佛齐,将成就为佛,是大善知识,扛鼎佛教大旗的龙象人物,是荷担如来。

  “日轮毫光”, 日轮毫相光。太阳把光明无私地、不偏倚地、不分别地、不拣择地、不执着地遍洒大千世界,没有所谓的爱恨、没有自私的情感,完全无我,远近同照,深浅同耀,这是真正的大慈悲、大平等、大方便,这样的光才是真正的佛光普照。这光能照破一切幽暗,清洗一切混沌颠倒,让众生得见真实本性,是成就圆满诸大菩萨之意。

  “月轮毫光”,月轮毫相光。月光清澈甘冽,代表智慧能降服众生的贪嗔痴,能给众生安稳清净。自己清净这是功夫,让别人也清净,这就是在行佛事了,所以这个月轮圆满清净的光代表的就是行做佛法,圆满能行佛事,不会因为智慧不够做不好,同时也是代表成就为佛的柔软和如如不动。

  “宫殿毫光”,宫殿毫相光。光明里有无量的宫殿显示出来,代表的是能于佛法中得安住,能入真实涅槃了,以智慧方便来大行佛事,普度众生后就可以真实地入般涅槃,得到真正的回归、真正的安住、真正的安稳快乐了。

  “海云毫光”,海云毫相光。海和云是什么关系?佛和众生是什么关系?海和云相互生成,严格意义来说,海和云是一体的,就像水的液态、气态、固态这三种不同的状态,但是都是水,海是液态的水,云是气态的水,于是二者相互转化,云中水多了就下雨,雨水最后回归到大海,水又不断上升,称为云中的水汽。

  “海云”就是代表佛和众生无分无别,佛和众生不分彼此,表示了大行佛事后入得涅槃,但还以本愿力来度众生,应身无量,化身无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是菩萨,你是佛,他是菩萨,他是佛,我们都是菩萨,都是佛,只是菩萨和佛是真觉悟、真清净,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个真实。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南无本师释迦佛

  摘自人间天新浪博客《地藏经略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地藏经       修行)(五明学佛网:地藏经       修行)  

 耕云先生:唱禅歌就是修行 

 其它法师:修行者的消息(恒实、恒朝法师)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解脱道 

 大寂尼师: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深入修行意义 在家居士 

 大寂尼师:礼佛忏悔的修行意义 礼忏问答 

 大寂尼师:礼忏是入道的前方便 (礼佛、忏悔「经忏、拜忏的 

 大寂尼师:菩萨修行次第上册 自序 目录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下集) 

 大寂尼师:九品往生修行方法广释 下品行者修行之路(上集) 

 大寂尼师: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读诵《地藏经》吗? 

 傅味琴居士:出家是悲愍众生求解脱,修行是探索宇宙人生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