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到底取来了什么经?


   日期:2017/2/13 11:4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去年,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上映,曾和朋友早早买票去看。

  西方电影随处可见基督教文化的影子,并且阐释得都非常棒。但是中国拍的片子就很少能见到把佛教文化和电影结合的比较好的。这个片子也是,宏大叙事下的玄奘西行,就像一个纸人穿梭在广袤的西域,人物形象并不丰满。有些之前很期待的场面,诸如曲女城无遮大会等,也没能很好的表现——当然,这个确实难。即便如此,这个片子也很不错了。

  《西游记》和《大唐玄奘》都反复出现过一句话,就是玄奘要“求取真经”。只不过,电视剧、电影都没能说清楚的是,这个“真经”到底是什么?

  一、佛教的“经”是什么?

  佛教有非常多的“经”,但是佛教的经典,却不止有“经”。

  通常呢,佛教的经典,可以分为三大类,即——经、律、论。

  经,一般指释迦牟尼佛所讲,或者由某个大菩萨所讲、经由佛认可的内容。比如《金刚经》、《楞严经》、《心经》,就都是经。

  律,记录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以及制定戒律的原因;

  论,是历代高僧对佛经的解释,或者对某个佛学观点的系统哲学论述。比如常见的《大乘起信论》、《中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

  经、律、论,合称“三藏”。三藏经典十分浩瀚。在佛教中,如果某个僧人把经、律、论都搞精通了,那就非常厉害了,就被称作“三藏法师”。玄奘法师,就是一位三藏都通的“三藏法师”。

  那么,玄奘法师口中所说的“真经”,其实是泛指,强调佛教的梵文经典,经、律、论三藏都包含在内的。

  二、佛教的分类标准

  佛教的分类标准有很多。比如按照传播途径为标准,可以分为南传、汉传、藏传;按照修行特点为标准,可以分为禅宗、净土宗、密宗等。

  但是以上分类,容易给人带来误解,会把佛教人为割裂、对立。比如有朋友会问:“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属于佛教吗”这类问题。

  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可以避免误解、比较清晰明了——那就是按照佛教思想划分。

  佛教思想是出了名的缜密。它有自己体系完整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

  按照佛教思想的角度分类,佛教可以分为四类。小乘有两个,一切有部和经量部思想;大乘有两个,中观思想和唯识思想。

  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所以汉传、藏传,都属于中观或唯识的思想。汉藏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修行的方式上;禅宗、净土的区别,也主要在修行方式上。大家都是大乘佛法,都跳不出中观和唯识的思想。

  三、真经是什么?

  这下,我们可以说说玄奘法师取的“真经”,到底是什么宝贝了。

  在电影《大唐玄奘》中,黄晓明扮演的玄奘法师,见到那烂陀寺的方丈戒贤法师的时候,戒贤法师问他:“你来做什么?”

  黄晓明回答“我来向您学习《瑜伽师地论》。”

  这个《瑜伽师地论》,就是玄奘法师取的重要的真经之一(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而《瑜伽师地论》,则属于唯识思想的核心经典。

  从汉末开始,早在玄奘法师之前,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几百年了。

  但是当时传入的经典并不完整,翻译家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几百年后的隋唐之间,中国佛教思想界十分混乱(当然也可以说十分活跃、百家争鸣)。那么,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权威统一的答案;宗派之间争辩,不能有定论。

  而玄奘法师很想知道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既然在中国得不到答案,那就只好去印度看标准答案了。这就是他西天取经的原因。

  当时印度的佛学界,正是唯识宗思想的天下。所以唐玄奘去印度取经,主要取的就是唯识宗的经典。而他回国之后,翻译的经典,也主要以唯识宗的经典为主。除了刚才说的《瑜伽师地论》,还有《唯识三十颂》、《成唯识论》等等。

  那烂陀寺的方丈戒贤法师,是当时印度佛教领袖,唯识学大师,已经一百二十多岁了。

  四、为什么弘扬唯识宗?

  玄奘法师为什么大力弘扬唯识宗呢?

  除了他的个人学习经历外,玄奘法师大力弘扬唯识宗是有原因的。

  刚才说了,玄奘法师以前的佛教界思想混乱,说法不一。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不太喜欢讲逻辑,对重要的名词没有统一定义,自己随意界定,凭着自己的想法去理解。这样,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但是自己感觉都挺对的,所以就争吵纷纷没有定论。

  还有,就是缺乏一个明确标准,能清晰告诉你修行的顺序和标准。大家缺乏标准,都以为自己挺牛的;或者凭着自己的想象认为自己已经多么厉害。

  这样,佛学界怎么能给玄奘法师明白的、令人信服答案呢?

  玄奘法师深知以上弊端,所以回国后,大力弘扬唯识宗经典。因为唯识宗的经典,恰恰可以弥补以上不足。

  第一,唯识宗特别强调名相的讨论界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唯识宗很重视名词解释,每一个佛学术语都解释的清清楚楚,大家讨论起来,当然不会有误解。所以唯识宗也叫“法相”宗。

  第二,唯识宗建立了修学次第,并给出修学次第的标准。你在一年级需要学什么、考试考什么、怎么才算合格?二年级如何三年级如何?唯识宗都有标准。

  这样一来,佛教的思想、修学顺序一下子就清晰了。

  所以,玄奘法师对汉传佛教的贡献,真是太大了。

  只是可惜,中国人接受不了唯识宗那样缜密的逻辑思维。等玄奘法师圆寂以后没多久,唯识宗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了。甚至到了近代,居然要去日本去寻访唯识经典,重新光复。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玄奘大师       取经)(五明学佛网:玄奘大师       取经)  

 圣轮法师:向绿色大地取经 让心灵自由呼吸─「心净则国土净 

 田光烈教授:玄奘大师与世间净化论 

 佛教故事:玄奘大师与心经的故事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二)~C 第286经(取经 

 玄奘大师“西天取经​”:原来这才是值得看的真 

 宣化上人:唐玄奘到印度取经时,全仗这一部《心经》 

 玄奘大师的师父戒贤论师,为什么一见玄奘就热泪盈眶? 

 宣化上人:天竺取经的玄奘大师 

 这位“高富帅”提出三个离奇的出家条件,玄奘大师为何同意了 

 今日恭迎:玄奘大师圆寂纪念日 

 玄奘大师: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 

 嘎玛仁波切:唐僧取经要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就,但坏人放下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