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处事之道和为贵


   日期:2011/1/9 11: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纪念韩故馆长往生九周年报恩佛学讲座—处事之道和为贵

  净空老法师讲述  2006/3/6  澳洲净宗学院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诸位同学,今天的活动非常感激诸位的辛劳。纪念章嘉大师跟韩馆长的护法,在这些年来,我们以修学、弘扬的一点成就作为我们实质上的回向。我们深深的反省,做得还是不够,尤其是在现前这个阶段,在全世界,宗教依然是被社会大众所谓是另眼相看。原因在哪里?我们决定不能够掩饰自己的过失,要坦白的承认,我们没有把世尊的教诲做到。

  佛如是,其他宗教也不例外。去年十月,我和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长老第一次见面。他就非常坦白告诉我,穆斯林没有能够落实《古兰》的教义,所以信徒被一些少数野心分子的煽动。我听了之后感受很深,我告诉他,佛教徒也不例外。我们接触许多宗教,可以说今天发生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也研究这个问题病根在哪里?疏忽了对教义的深入探讨,跟认真的落实,所以自己不得受用,也不能够感化社会。

  在这几年,我参加了七次世界和平会议,深深感觉到,化解冲突、恢复安定和平要从自己做起。怎么个做法?一定要落实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要肯定,尤其是对于中国文化,外国学者专家都肯定,我们怎么能够疏忽?中国对于教育非常重视,五千年前就把教育当作是人生第一等大事来看待。古代,那个时候没有国家的建立,所谓国就是一个族群,像我们现在的一个族、一个村。我们看到中国历史所记载,商周的时代,大国不过百里,小国有五十里、三十里。五十里、三十里,不是现在的公里,中国的里比公里小,所以实际上就是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就是一个国家。

  他们已经开始重视教育。教什么?讲的是伦理、道德。伦理是什么?人与人的关系!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君臣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人在世间与人相处总不出这五种关系,称之为五伦。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道德里面,范围就扩大了。什么叫道?大自然的规则,大自然的秩序,像我们看植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属于道。人能够遵循自然原则去生活,去处理自然环境的问题,这叫德。违背了自然环境,那就是今天所讲的,破坏地球环境的生态平衡,现在我们常常听这个,这就是违背了道德,必然有灾难发生。

  古时候人观察到,明了了,所以教导人不可以违背自然法则,不可以违背伦理。伦理也是自然法则,父子不是哪个人发明创造的,不是。所以五伦是自然而然,五伦本身就是道;不违背伦理,这是德。人与人当中的道德,人与自然环境的道德,人与天地鬼神的道德,他是讲这些东西。如果自然法则你都明白了,你都能遵守而不违背,宇宙是和谐的,地球上人与人是和谐,人与自然环境是和谐的,人与天地鬼神也是和谐的,所以中国人讲“和为贵”。日本的文化是从中国传出去,他那个民族叫“大和”,你想想看这多有意义,你看到这个“和”字,这中国文化!

  现在的问题发生在哪里?发生在不和,你看夫妻两个都不和,现在这个社会的离婚率多高,这非常可怕,这不是好现象。夫妇是人伦最基本的一个细胞,好像我们身体一样,身体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完全相同。实在讲你契入高深的佛法,没有大小,大小不二,你要是懂得小宇宙,你就能知道大宇宙。

  你看我们的身体和不和谐?人从出生下来它就和谐,眼睛是一个器官,鼻子是一个器官,耳朵是一个器官,各个不一样。就像我们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它不相同。但是各人有各人的范围,他都能把自己做得很好,不侵犯别人,而且能跟别人一样合作,密切的合作,所以整个身体就健康。现在的问题在哪里?耳朵不相信鼻子,鼻子不愿意看眼睛,这互相都打架了。这一打架,人就不健康了,严重的时候就要死亡,就保不住了,你从小地方我们来看大的。所以佛教导我们,僧团最重要的要修六和敬。十善跟六和敬是佛法共同的科目,不管你是哪个宗派,不管你修的是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在中国佛教有十个宗派,日本有十三个宗派,都是以十善业道跟六和敬为基础,必修的科目。

  我们现在十善做不到,六和敬也做不到,两个人住一个小道场都意见不和,哪来的六和敬?佛在戒律上告诉我们,四个人在一起共住修行,遵守六和敬,这个地方就叫做僧团。我们一定要晓得,僧是团体的意思,不是一个人;四个人以上在一起组成这个小团体,一块生活、一块学习,这就叫做僧团。但是僧团一定要落实六和敬,不落实六和敬,再大的团体不能称为僧团。

  你们看三皈依里面,“皈依僧,众中尊”,这句话什么意思?僧就是六和敬的团体,六和敬的团体,在天上人间所有一切团体当中,最值得人尊敬。为什么?他和睦相处。如果你一家有四口,你夫妻两个,有两个小孩,四个人;四个人在家里面都修六和敬,你的家庭就是僧团,你要懂这个道理。那个“僧”不是指出家人,在家居士四个人以上在一块共修也叫僧团。可是“和敬”一定建立在十善业道的基础上,人还有杀盗YIN妄这种念头,他怎么能和睦?不能和睦相处。还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他怎么不吵架?还有贪瞋痴,六和敬就做不到了。所以,六和敬一定建立在十善业的基础上。

  我们今天想想,在家学佛的同学们,哪个做到十善业?你们凭良心讲,谁做到十善业?十善业没有,跟诸位说,三皈依就是假的,不是真的。三皈依就是皈依自性三宝,我们看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得多清楚,“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觉而不迷是皈依佛,我们现在是迷而不觉;正而不邪,就是正知正见,没有邪见,这叫皈依法;清净不染叫皈依僧,僧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你没有十善业,你就没有三皈依,三皈依是假的。三皈依没有,哪来的戒律?五戒都做不到。

  出家,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再加一个《沙弥律仪》,这才真正是出家人,守出家的戒律。能够遵守,不违背三皈依,这佛弟子。十善业是人天善法,你是人间天上的善人,佛经上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但是佛经里面,即使小乘经,讲善男子、善女人,比十善还要高一级。高在哪里?他受了三皈依。所以佛法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十善业加上三皈依(加觉正净),是这么个标准。大乘佛法里面,还要加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的那不算是大乘。菩提心,我们今天在讲席里面常常为同学们介绍,我已经把它简化了。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你要起心动念不离开这五条十个字,那你是大乘学者。

  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细心的去观察、思惟,应该是我们从小没有受到好的教育。学佛的同学们,你们能够踏进佛门,对于三宝产生欢喜心,那就是经上所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不是没有,有!统统具足。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虽然有善根福德,因缘不足。怎么说因缘不足?我们从小没有接受到伦理道德的教育,没有这种教育的薰陶。

  中国古圣先贤说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世出世间圣人的看法都相同。为什么我们把佛性失掉了?佛性就是觉正净,三皈依没有别的,是把我们佛性唤醒,你有!觉正净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面的;十善业道也是你本来具足的,人性本善。从小没有受到好教育,学坏了。所以教育就太重要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小时候有好人教你,你就变成好人,有坏人教你,你就变成坏人,就这么个道理;所以中国老祖宗知道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最早的是母亲怀孕那天就开始,胎教!我们在《史记》里面所看到的,周文王的母亲怀他的时候,文王的母亲太任,他的祖母叫太姜,他的夫人叫太姒,周家开国这三太了不起。所以,现在中国人称妻子都称“太太”,太太这两个字太尊贵了,圣人的母亲。人人都能够效法这个三太,就是提醒你,你应当要效法太姜、太任。那是什么?怀孕的时候就要教你的儿女。太任教文王,怀孕的时候,你看经书上记载的,心行端正。“眼不视恶色”,凡是不好看的东西不看,为什么?影响胎儿;“耳不听YIN声,口不出傲言”,说话都是很柔软,统统会影响胎儿,叫胎教!

  周朝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多年了,再往上,我们中国孔夫子最推崇的尧舜。尧舜那个时候国家就设专管教育的官员,设有机构来管辖教育,所教的就是五伦、道德,这个史书上有记载。尧舜距离我们现在四千五百年,再过去,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们推测至少有五千年。中国人搞教育有五千年的智慧,有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效果,不能忽视。所以,它是伦理道德的教育,是和平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一般教学,小孩一出生二、三天,眼睛睁开了,他会看、他会听了,就要开始教他。所以我们今天提倡的《弟子规》,诸位要知道,弟子规不是教给小孩念的。弟子规是小孩出生到三岁,就是这个三年的教育,紮根教育。谁教?主要是母亲,母亲在小孩面前,言谈、举止都要做出最好的榜样,让他看、让他听、让他学习。所以中国谚语常说“三岁看八十”,他到三岁,三年的薰习、教导,完全是身教,没有言教,是身教。三年,他就能知道是非善恶,就能够辨别,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他就懂得。所以“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这个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

  如果你不知道中国教育的方法,那么讲“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你听了就会疑惑。这个话这什么话?你也听不懂。“这怎么可能?”从小教出来的,真可能,他就不会受外面环境的染污,他有能力辨别是非。这个跟佛法讲的参学就非常相似,我们读《华严经》,你看善财童子亲近文殊菩萨,在文殊会下得根本智。什么叫得根本智?就是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善恶。有这种能力,老师就叫你出去参学;没有这种能力,那你就是跟着老师,你不能离开。

  有这个能力,古时候叫出师,现在叫毕业,你就可以毕业,就可以出去参学。什么叫参学?你就有能力接触社会大众,什么法门都可以接触,什么样的宗教都可以接触。为什么?你只会学到好的,你不会学坏,你有这个本事;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就乖乖跟一个老师。所以古时候教学讲师承,师承就是只能跟一个老师。两个老师告诉你两条路、两个方向,三个老师就是三岔路,四个老师就是十字街头,你往哪里走?你决定不能成就。古时候老师,所谓师生如父子,老师一定带你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你才能出去跟大众接触。

  现在这个教育没有了,中国古时候这个教育,我们疏忽了至少是一百年。满清末年之后逐渐疏忽了,满清灭亡之后,那个影响大概还有二十年,民国二十年以后几乎就淡薄了,不重视这个教育。所以我这个年龄,我们的家乡文风很盛,诸位晓得中国有个桐城派,桐城派就是我们家乡。所以我们虽然生长在农村,农村也读书,几乎没有不读书的。乡村里面的妇女虽然不认识字,但是非常懂得伦理道德的这些教育。什么时候学的?就是你出生下来七岁以前。很多西方学者专家所说的,很有道理。他说七岁以前在人生当中是一个阶段,七岁以后到一百岁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跟第二个阶段,要讲长短应该是相等的,这里面讲的道理就很深了。所以七岁之前是紮根!七岁之后你才慢慢能长成,七岁之前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西方人跟中国人的观念不一样,西方人认为小孩要天真活泼,不要去约束他。但是他养成不良的习气,那你一生都没有办法改变他。中国人从小严加管教,小孩哪有自由!这绝对不是虐待儿童,这是帮助他、成就他,是真正的爱他。我们因为疏忽了童年的教育,造成的后果,就是我们今天学儒也好、学佛也好都没有基础。不能说不用功,不能说不发愤,但是你的毛病习气改不过来。你对于环境的诱惑没有办法抗拒,现在人讲你没有免疫力,一接触,习气毛病就现行了。你在学业、道业,不要说道业,就是学业你都不能成就,你怎么能成就道业?

  古时候的这些老师,我在台湾亲近这三个老师,还有古人的意味在。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这不是佛法,他为什么不叫我到学校去旁听?那不是省事吗?每个星期天还要用两个小时来教我,我也没有缴学费。我跟他学哲学的时候,我一分钱没有供养过他,我自己生活都有问题。不收学费,特别每个星期花两个钟点来教我,为什么?我那时候感觉得非常惊讶,这个老师真是难得,大概是同乡的关系。以后才知道不是,同乡太多了。

  我有学哲学的意愿,欢喜这门东西,而且怎么样?没有学过,没有读过哲学的书籍,也没有人指导过,像一张白纸一样。所以他很爱惜,不让我到学校去。到学校去怎么样?一定会认识很多老师,也会认识很多同学,那怎么样?你就全被污染了!你还能学得出来吗?所以他不让我去,把这个缘断绝掉,专门听他一个人的,专门接受他一个人,这就是古时候人讲的师承,一家之言。你跟他学出来之后,你自己是先入为主,你再跟别人接触的时候,你就晓得他哪里是对的、哪个地方是错误的,就有这个能力了。

  我跟章嘉大师学佛,前面三年也是每个星期两个小时,星期天。我那时候还有工作,只有星期天有时间,老师教导我,我佛学的基础是在他那个地方奠定的。都不知道这种关系,只知道老师对我们很爱护,照顾很周到,一直到以后亲近李炳南老师我才明了。李老师没有跟我讲,我看出来了。因为李老师他不是对我一个人上课,他是开班教学,他有二十多个学生,开了个经学班,专门培养讲经。我到那里去亲近他,跟他学习,是听经的。他要我发心讲经,我没有这个胆子,讲经多难,怎么敢动这种念头!所以我不敢接受。到最后老师说,这样好了,我们上课你去听听,旁听。我说好,这个我愿意去,我去旁听。一堂课听下来之后,下课我就跟老师说,这种方法我可以学,没有问题。我看那些同学,几乎一半他们的程度、能力不如我,他们都行,那我也可以试试。是这样进入那个班的。

  在台中十年,你看看他是专弘净土,专修念佛法门。外面的法师、大德经过台中,特别是出家人,老师很恭敬,一定请出家人供斋,就是请他吃饭。一定是供养出家人,但是决不请出家人讲开示,当然更不会请他讲经。我们看了几次,觉得奇怪,“老师,你怎么不请他来跟我们结结法缘?”有一次老师就告诉我,你不懂!他说虽然是出家,甚至于统是修净土,观念也不一样,每个人学的不相同。我们这个地方纯一都是走印光大师的路子,如果他来讲别的法门,一搅和,我们这些信众的信心马上就打了很多问号,我要用多少时间把他们洗乾净,累死人!我才明了老师对我们的防范,然后才想到,方东美先生对我也是这个用意,不让我受染污;章嘉大师也是这个,不让我受染污,听一个人的。

  所以老师保护得好,不是有分别心,很多人想法都错误。真正保护一个初学的,还没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你不保护好的话你对不起学生。我们才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古时候师承之可贵。所以我进李老师的门,那个时候我跟章嘉大师学过三年,章嘉大师是李老师非常敬佩的一个人。他说这个人很了不起,见过几次面,看他都好像在定中,确实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你们看到,我这里有一张章嘉大师的照片,你们看到,他平常就是这样的,决不是照相的时候做作的,平常就这样。我们佛门讲“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你看他那就在定中,动静语默都在定中。言语很少,字字都有分量,你接受他的教诲,你一生都不会忘记。

  所以到李老师那里,我们才知道老师对学生的爱护。老师虽然这样照顾,学生也要真正肯听话才行,学生不肯听,阳奉阴违,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们班上的同学,二十几个学经教的同学,凡是听话的,依教奉行的,老师对他都没有好脸色,非常严厉,有骂有打。所以我们上课,外面都是隔绝,不能让人听到、看到。为什么?难为情!学生不是小,都是三、四十岁的人,年岁最大的林看治居士六十岁,你说挨骂挨打的时候多难为情。所以外面派人巡逻,不准人靠近,人家也不晓得我们在干什么事情。

  可是对于不容易接受教诲的,爱面子的,老师说他几句脸就红了。老师看到之后,从此以后再不用严厉的态度对你,对你都很客气,好像特别优待。我们初学,初学不懂,以后问他,向他老人家请教。非常慈悲,他就告诉我,真肯学的,你不严厉教他不行!他不能够接受的,决定要客气,为什么?不要结冤仇,冤家宜解不宜结。学生当中很爱面子,不能够接受老师教诲的,老师教别人,让他旁听,等于他是旁听生一样,他学到多少是他自己的。

  从教学方面我们就学到了很多东西,知道虽然是二十几个学生,实际上因人、因材施教,对每个人的态度都不相同。虽然是二十多个人,他教学的方法依旧是私塾的方法,两个人一组,学一部经。学什么经由你自己选择,但是选择一定从《大藏经》里面选,这就肯定不是伪经。选择如果太深了,如果初学他接受不了的,重选;三次选的老师都不满意,老师会替他选一部。

  学习是很严格,是非常辛苦!学习讲经完全是复讲,不准你自己提一点意见。你自己有意见,老师是决定不赞成的,一定要守规矩,这就是戒律,“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完全复讲。你讲漏掉没有关系,你不能自己加一点,加一点那是你自己的意思,那不是老师的意思。一定这部经学会之后,至少要讲个十遍,当然愈多愈好,讲到你真正有心得,老师才允许你加一点参考资料,还不是自己的,祖师大德的一些参考资料,可以加一点。你的讲稿都要给老师看过,他要不同意,你就重新去修改。所以学讲经那段期间,我们的同学认真学习的,没有人吃饭知道是什么味道,没有。晚上睡不着觉,日夜脑子里就是那部经,这样才能学得出来,真正做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讲经教。

  更重要的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这方面老师常常讲,但是并不督促。什么原因?老师知道现在人的根性,谁能做到!我请他老人家讲《礼记》,请了六、七次他才答应。我问他为什么?请讲经大概一次、二次就答应了,很爽快,请讲《礼记》的时候为什么这么难?他告诉我,听的人或许有,做到的人可能一个都没有,我讲这个干什么?这我才明了。所以关于修养道德方面,他指定我们一部书让我们自己去学,陈弘谋的《五种遗规》。《五种遗规》里面第一部分“养正遗规”就跟《弟子规》性质完全相同。要我们自己学,勉励我们,但是没有一丝毫的勉强;你个人学,你个人得利益,你不肯学,教也教不出来。

  我们从台中十年得到了一个结论,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的人,我常常讲“好学”。他有好学精神他一定成就,他要不好学,遇到再好的老师都没有用,好学。至少你对老师要有信心,对你的课程要有信心,对你的学习有信心,这样你才能契入,你才能有法喜。所以讲法喜充满,在《论语》里面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就是佛门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我们今天学习得不到法喜,原因在哪里?你根本就没有契入,不但没有契入,实在讲真正的法味你没有尝到。

  古大德说得好,世味没有法味浓,那是真正尝到法味的人他才能说得出这句话。儒家古圣先贤,那也是法,世间法,那个法味绝对在今天地球上也是找不到的,你能尝到吗?如果你真正能尝到,我可以说现在世间所有一切娱乐你决定把它完全放下;你还放不下,那就是说你没有尝到法味。世法的法味没有尝到,你怎么能尝到佛法的法味?这些道理你很难明了,为什么?就是你没有去尝试,你能够尝试到你才真正能够契入。

  那就是说,我们这几年来特别提倡《弟子规》,一定要百分之百的落实。《弟子规》文字不长,总共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我把它按照它的性质分段,总共是一百一十三段,就是一百一十三桩事,你一定要做到,那你就有根了,有这个根,学十善业就容易。十善业也要百分之百的落实,你就有学佛的根,然后三皈、五戒、十戒、沙弥律仪对你来说就一点困难都没有了,你真的能做到。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不要求比丘戒、菩萨戒,那个太高了,不要求。真正能做到沙弥,再发菩提心,那就是《华严经》清凉大师所讲的十种当机里头的一种,叫“大心凡夫”。发菩提心是大心,你既有十善、三皈跟沙弥律仪,你还是凡夫,大心凡夫,你也有资格去学《华严》。如果能够具足比丘戒、菩萨戒,当然更圆满,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决定没有这个奢求。只希望出家人真正能够落实沙弥律仪,学蕅益大师。

  蕅益大师受了比丘戒之后他退戒,一生受持沙弥戒,所以他自称菩萨戒沙弥,就是发菩提心的沙弥。我们末世的学人,以他老人家做榜样,向他学习,向他效法;近代印光大师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模范,无论出家在家,希望常常读诵他老人家的《文钞》。要认真的学习,我们才能够自度,自度而后才能够感化别人,自己都不能得度,你怎么能度别人?哪有这种道理!学习你能够守住蕅益大师的教诫、印光大师的教诫,从这个地方入门就不难了。

  我们希望我们的同学们,处在今天的乱世,这几天缘也很殊胜。前面几天,你们看到山东庆云传来的讯息,那真的,一点不假。从地狱里面出来的这些众生,数量太多,数不清,来请求皈依,来求超度。接着台湾又有一批这些众生,那个数量就更多了,我听说是论兆算的。他为什么来找你?你相信他,你能够肯愿意帮助他,他就来了;你要没有这个意念,他不找你。

  所以在这些年当中,不同法界的众生通过许多的方式,这里头附身比较占多数,跟我们接触的很多。也带给我们一些六道里面,乃至于十法界里面的这些讯息,对于我们信心更加的坚定了,对于我们的愿力也加强了。知道我们如果不认真的修行,不能够把这个世间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要不能舍弃,我们出不了六道轮回,也没有法子往生。出不了六道,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你想到这些事情,你就会生起恐惧,你就知道今天我们非修不可,一定要认真努力,这个世间灾难太多了。我们也带了一幅美国早年那些预言家画的世界地图,那就是世界在大劫难之后,你看看这个地图整个都改变了。这个地图现在放在斋堂里,诸位统统都可以看到,有详细的说明。说明可以向常住要,可以影印赠送给诸位。

  我们想以这些实质,我们来纪念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当年的教诲;我们也以这个来回向给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希望老师都能够像章嘉大师一样,护法都能像韩馆长一样。这是我今天以这点做为对大家的供养,今天非常感谢诸位法师,感谢诸位大德、诸位同修,我的话就说到此地,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和平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和平       净土法门)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李志夫教授:拟成立“国际佛教和平友好促进会”之我见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