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师父,我昨天梦到了观世音菩萨!


   日期:2016/12/9 15: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憨山大师曾经说过这样的两句话:“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这两年接触到《楞严经》之后确实发现《楞严经》把修心迷悟的关键之处讲解的非常之透彻。

  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人问我这样的问题:“师父,昨天我梦到去世的亲人了,这意味着什么呢?师父,你看这个瓶子里面的结晶是一尊佛像哦!居士,您看我种的花像不像极乐世界里面形容的那种花?师兄,您看我拍到的照片,照片里面有佛光哦!……”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

  其实,有这种好的境界是值得赞叹的,因为境随心转,有这个好的境界说明你的心慢慢开始向善了,也慢慢开始变得清净了!可是,虽然有这个好的境界,你也不能执着他,把他当成一件奇怪的事儿到处去说。

  为什么呢?因为《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论你在梦中的境界还是现实中的境界,这都是“相”,是相就是有为法,就是有生灭的,所以世尊说“皆是虚妄”,应该把他们观作梦、观作幻、观作泡、观作影、观作露、观作电,不要去执着他,应无所住才能生其心。如果遇到一点点的境界就着住到那个境界上面是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楞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些天魔外道也有种种的神通,也会现出种种的境界,你如果贪爱这个境界就很容易着魔,被魔附体,到时再把他们赶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除此之外,《金刚经》里面也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世尊说的明明白白,以色见如来是人行邪道,为什么是邪道?因为以色见如来就是一种坚固的执着,执着到了过去心,所以就变得有所住了,有所住又怎么能生其心呢?

  所以,我们平日里无论遇到好的境界还是坏的境界都要记住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遇到好的境界,譬如赚了很多钱,也不要去执着他,你一执着就会变得贡高我慢,谁都看不起了,这时候就会有一种贡高我慢的魔附到你的身体里边,令你做一些自己都想不通的后悔事。

  又譬如考上某个大学了,也不要那么欢喜,看过范进中举的人都知道范进听到自己考上了,一下就发疯了,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面对这个境界没有定力,一听说考上了就欢喜的不得了,把欢喜的魔给引来了。

  还有发生在我们县城的一件事,有个人高考考的很好,然后就欢喜的不得了,和朋友开着摩托车出去玩,结果出车祸就死了。现在这个世界外面的魔是很多很多的,一不小心就会着魔。所以,我们一天到晚不要打那么多的妄想,自己的心里没有心魔,外面的魔也魔不到你,就怕你自己心里的魔生起来,那就很麻烦了!

  假如我们遇到不好的境界,譬如那个人打了你、骂了你,或者坑你、害你、你也不要执着他,也不要那么的生气,因为你一生气又把鬼给引来了,那个鬼若是与你有怨结,就会在你耳边煽风点火,叫你做一些令你后悔的事情。

  我们生活中修行就要修的没有脾气,就要修的宠辱不惊,不要被种种的情绪所左右,也不要对种种的境界有所执着,不执着就是应无所住,无所住就是放下,放下了那么自然而然会得到解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境界       执着)(五明学佛网:境界       执着)  

 吴言生教授:经典颂古 第四章 公案颂古与禅悟境界 三、圆 

 吴言生教授:经典颂古 第四章 公案颂古与禅悟境界 二、能 

 吴言生教授:经典颂古 第四章 公案颂古与禅悟境界 一、一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二十一、三个禅的境界——完结篇 

 其它:略论善导往生净土的境界“报土论”(谢路军) 

 王雷泉教授:禅的智慧与人生境界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净慧法师:第三届禅七开示 开悟的境界与悟后保任 

 黄夏年教授:宝峰禅师的境界 

 楼宇烈教授:佛教的最高境界——涅槃 

 万行法师:降伏其心 三 修道必然会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