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道德经的处世哲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日期:2016/10/4 9: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56篇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刘睦是东汉明帝的堂侄,自幼好学上进,喜好结交有学问、有道德的名儒,长大后被封为北海敬王,忠孝慈仁,礼贤下士,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年底,他派一名官员去都城洛阳朝贺。临行前,他问这黔员:“皇帝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怎样回答呢?”这位官员说:“您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是百姓的再生父母。下官虽然不才,怎敢不把这些如实禀告。”

  刘睦听后,连连摇头说:“你如果这样说,就把我给害了!”这位官员感到很迷惑。刘睦又对他说:“你见到皇帝后,就说我自从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日只知吃喝玩乐,对正业毫不用心。”

  刘睦不想让皇帝知道他是一个精明的人。因为在当时,宗室中凡是有志向的人都会受到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招来杀身之祸。刘睦故作糊涂人,实在是明哲保身的妙计。

  有的人在年轻时代以备有“三头”自负,即笔头写得过人,舌头说得过人,拳头打得过人。在学校读书时,已是一员狠将,不怕同学,不怕师长,以为他们都不及他,初入社会,还是这样,结果得罪了许多人,受到了许多惩罚。

  这样的人其实并不聪明,若仔细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有人缘的人,却恰好相反。“和其光,同其尘。”个个深藏不露,好像他们是庸才,谁知他们的才能,颇有出于众人的;好像个个都很讷言,谁知颇有雄才大略而不愿久居人下的,但是他们却不肯在言语上、行动上显露自己,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对此老子给我们做了充分的解答,这就叫作“玄同”,也就是“塞光闭目”、“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的做法,这样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而上面那些聪明的人,他们的出发点也正在于此,他们怕自己耀眼的光芒得罪了别人。得罪了的人便成了自己的阻力,成了自己的破坏者,如果四周都是阻力或破坏者,在这种形势之下,你的立足点都会被推翻,哪里还能实现自己求知于人的目的呢?

  聪明的人如果锋芒毕露就会招致别人的猜忌,清高的人傲慢无礼,只能使别人疏远。以退为进,以屈为伸是生活中的一大智彗。

  真正的智者是不会去追求形式上的理解和尊重的,他们对任何事都表现得无争无抢;他们个个都是深藏不露的高能人士。他们是不会在言语和行动上表现自己,以求哗众取宠。所以,这样的人才是顺应自然大道的人,才是天下最可贵的人才,才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尊敬的人!

  俗话说,久病亦医,年轻人在受足了痛苦和教训之后,才知道自己的错误,才明白原来是自己为自己的前途设下了荆棘,能及时悔过,是值得庆幸的。聪明人懂得如何将自己混同于世俗之中,所以他就少有阻碍而有好的人缘,试想这样的人,何愁不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帮助,而其在合适时机的恰当显露更能让其取得大的成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道德经       哲学)(五明学佛网:道德经       哲学)  

 普献法师:佛教与人生哲学 

 圣轮法师:生活在动静中 一切归于自然─谈「动静自如」的人 

 单培根居士: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不违背于科学 

 其它:加强教团建设 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雷泉 

 王雷泉教授:心净则国土净——佛教哲学与环境生态 

 王雷泉教授:加强教团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复旦大学哲学系王 

 王雷泉教授:禅不是哲学,而是……(阿部正雄著 王雷泉译) 

 王雷泉教授:从《心经》看佛教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下) 

 王雷泉教授:从《心经》看佛教环境哲学的理论基础(上) 

 欧阳竟无居士: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 

 白云禅师:佛法哲学概论 

 楼宇烈教授: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