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8


   日期:2010/8/8 17: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八集)  2005/8/2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7-08

  诸位朋友,大家好!刚刚我们了解到老祖宗的智慧才能承传璀璨的文化资产,我们带著一份感恩之心来学习中国文化,那效果会差很多,会从一个国文考倒数第二名的,变成可以出来弘扬中国文化。我到海口去弘扬确实是赶鸭子上架,都没有做预备的,我这么差的基础都能够提升起来,相信诸位朋友更有能力可以把中国文化学好;而你们的下一代将有更好的基础延续文化的复兴。

  带著感恩直截了当的学习,从圣贤的存心来学。我们在佛家,我们读《无量寿经》跟谁学?跟阿弥陀佛,你用阿弥陀佛的心会感来什么境界?有因有果,用阿弥陀佛的存心感来什么境界?怎么这么小声?「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关键所在。用阿弥陀佛的存心可以造西方极乐世界。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是只有爱护自己的亲人,不是只有关怀自己的子孙,而是能够推己及人。这个因果的道理人不明白,当你处处照顾别人的孩子,你的孩子就有很多人照顾;当你自私自利只看到自己的家人而已,到时候真正遇到人生的窘困,你会举目无亲,没有人愿意帮你,这是真理。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弃人者人恒弃之。我们要造大同世界,造极乐世界,就要从真因上著手,直接学圣贤存心。

  早上我们念了一句话我们写下来,「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这句话大家最熟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现在来看看孟子的教诲,会觉得他老人家苦口婆心,道理都给你讲得那么透彻,生怕我们不做,点出来君子跟一般人最大的差别在他的存心。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时时爱护别人、尊敬别人,内在的心,心行一如,「诚於中,形於外」,表现出来就是爱人、敬人。而时时爱人、敬人,所感得的依报是什么?所谓依报随著正报转,你所有的人事、物质环境都跟你的心性是相应的,你爱人,人爱之,你敬人,人敬之。当我们处在爱人、敬人的世界里,就如同在大同世界一般。而人那份仁爱的心、恭谦的心,必须透过有人表演出来,进而去唤醒它。我们学习中国文化要定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的言行举止成为别人的增上缘,成为别人对中国文化信心的来源,要有这样的态度。

  在我们所有课程当中举的古今中外的例子,我们要深刻去体会圣贤人的那份心,你就可以契入那个境界。善解人意,也要善解所有圣贤的存心。有一本书叫《格言别录》,诸位朋友有没有看过?有。这本是弘一大师针对《格言联璧》,《格言联璧》是很厚的一本书,弘一大师把最精髓的部分抽出来。弘一大师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为了谁?为了成就往后的子孙,希望这些最精粹的部分他们能够赶快领受,赶快去落实。我在讲课过程当中,应该今天已经引了一些《格言别录》的句子,比方「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这就是《格言联璧》的句子,相当有人生的智慧,这要好好看。

  我们体会到这些圣哲人的存心,这些教诲你很容易就领纳於心。相同的,我们看到每一句老和尚的教诲,诸位朋友可以到楼下去看看,那都是最精髓的,都是积累了几十年所流露出来的经验智慧,不能等闲看之,要随文入观,直下去领受、去承担。把这些教诲变成我们的生活,那你的学问进展就特别快,这个叫善学。你生希有心你就会恭敬,「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君子九思」是孔老夫子说的,孔老夫子是几十年的经验流露出来的智慧,要好好珍惜。

  我们有这样的存心,慢慢的就能感得好的世界、好的人事环境,让我们迈向大同,迈向西方极乐世界,人总要有目标、有志向。接著如何一步一步走过去,《中庸》提到「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一定从自己开始做起。提升自己的修养,可以用「君子九思」,提升自己的修养,也可以想到你走进佛门第一尊看到的菩萨,哪一尊菩萨?弥勒菩萨,就给你很大的启示。确实,人真的好学了,真是头头是道,左右可以逢源,因为你有一份好学的心,天地万物都可能成就你的智慧。

  诸位朋友,有没有第一次到佛门来的,有没有?有。虽然几位朋友没有举手,但是我看到他们本来要举手,看都没有人,很可爱。有新来的朋友,我们要把佛门的宝藏好好给人家讲清楚,不能让他入宝山空手而回。我们看到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三尊圣者流露了人生什么智慧?佛门处处皆是智慧,「阿弥陀佛」,所有的佛陀表的是一个人的性德,表的是那颗摩尼宝珠,本有的德能。「阿」是无的意思,「弥陀」翻作量的意思,数量的量,阿弥陀叫无量,「佛」是觉悟的意思,所以阿弥陀佛就是无量的觉悟、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有无量的智慧、德能,而每尊佛表的都是人本有的性德、本性,所以谁也是阿弥陀佛?我们自己也是阿弥陀佛。问题是现在这份自性起不了大作用,必须靠什么?必须靠修行把这些黏土去掉,把这些乌云拨开,就能拨云见日。诸位朋友,当阴天的时候太阳在不在?在!只是被乌云遮住了。我们阿弥陀佛的佛性都在,现在被什么遮住了?被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被八风遮住了,不得受用。佛门有一句话,「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今天我们修行有能力、有功夫,把这些乌云去除掉,拨云就见日,自性的德能透露出了几分,叫「修德有功,性德方显」。

  我们看到底下有一尊释迦牟尼佛,佛的称号都是人的性德,「释迦」表的是仁慈,人要不染,不被污染,常保这颗清净心,「牟尼」是指清净的意思。所以释迦牟尼指的是清净还要仁慈。而这两个重要的性德却是我们现在世间人最缺乏的。你看我们现在人有没有爱心?现在人心里面非常的烦躁,染污了很多习性,清净的本性都彰显不起来。释迦牟尼佛来这里当我们的老师,要我们回复清净、回复慈悲心。你看每一句佛的称谓都在开我们的智慧,入了佛门这个宝山,不可空手而回。

  两尊菩萨表的是修行,修德,如何修行?观世音菩萨表慈悲,大势至菩萨表智慧,修行的路上要悲智双运。只靠慈悲,没有智慧,很可能会做出「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你很仁慈,孩子错了你也不骂他,也不训斥他,这样变成姑息养奸,这不是真的仁慈。「爱之不以其道」,你爱护他,不用理智去做,「反足以害之焉」,反而把他害惨了。就像我们最常提的那句俚语,「宠猪举灶,宠子不孝」,宠孩子的父母你问他,你爱不爱儿子?他怎么讲?爱死了,有没有?真的,很多父母、还有当爷爷、奶奶,爱孙子爱到他要我的命我也给他,连命都可以给他。但是你命给他没用,他一生最重要的是理智、是智慧。不用智慧,只用情感,会多祸害;给他太多方便,他会出下流,会把父母折腾死;这样不行,要慈悲加智慧。

  现在市面上很多书,EQ重要还是IQ重要?还是HQ重要?还是CQ重要?我在想两年以后不知道会有多少「Q」。你想两年之后会有多少Q?你假如顺著这世间人的思惟你会被他搞得乱七八糟。什么叫IQ?智商。什么叫EQ?情商。请问IQ跟EQ怎么分?明明是一个东西,你给它分那么多,把人都搞糊涂了。你说这个人比较理智,这个人比较慈悲;感情丰富的人叫慈悲,那什么样的人叫理智?你不觉得我们都被搞糊涂了吗?是不是?这个男人比较理智,这个男人比较感性。感性的好还是理智的好?

  卢叔叔他几十年的社会经历,他从二十九岁就被聘为总经理,这个聘是指企业出现危机请他来化解,他是空降的元帅。一般空降的企业医生都是带了二、三个人一起进来,有会计师、有什么师一起来。卢叔叔是不带一兵一卒,自己单枪匹马进入一个企业体,好不好干?我们来干干看好不好?你要了解,现在这个社会分党分派可严重了,你到一个企业里面,不知道有多少的小团体,在那里看你的笑话,你没有真正的智慧带不了他们的。

  卢叔叔那时候去带一个很大的餐厅,第一天他衣袖卷起来,跑到厨房去陪著他们聊天,一边聊一边洗碗,陪著他们干活,那些员工的眼神愈来愈不一样:这个新来的总经理,怎么洗碗洗得比我还要干净、还要快!这个动作一做,佩服!要用德能来服众,不是用你的这个名、这个地位来压,不是的,「势服人,心不然」。

  而在这么复杂的企业环境之中,卢叔叔有一个坚持,他每个礼拜天一定留在家里陪他的妻子、儿女一起吃饭,一起学习。这样的态度是EQ高还是IQ高?哪一个高?不好选了吧,IQ高?你看哪一个高?明明一个很简单的东西,他可以写成一本书,你本来还有点清楚,读完以后又不清不楚,我们读过原文书的人都很有经验。佛法叫不二法门,真心生万法,真心又慈悲又有智慧。真正的慈悲一定是真智慧,真正的智慧必然是慈悲,明明是一样东西,你硬要把它拆开来。我们来看,他感情丰富而没有理智,那不是真情,那叫妄情、那叫滥情,那不是真情;真正的情是能处处为对方著想,那才是真的。「我不能没有你,没有你一天我活不下来」,那叫什么?那哪叫真情,那叫滥情。

  有一对夫妻如胶似漆,感情好得不得了,旁边的人看了说「只羡鸳鸯不羡仙」。我告诉你,以后这句话不要常讲,讲了推人家下三恶道去。以前的人说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哭得死去活来,还有人看五遍、看十遍,真是阿弥陀佛!诸位朋友,「梁山伯与祝英台」教你什么?教你不忠不孝,有没有?教哪一面?教的是执著。一个读书人国家栽培他多久,为了一个女人,这些国家之恩到哪去了!「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听说阿弥陀佛遇到感情都束手无策,是不是?国家恩不见了,父母恩去哪里了。对!结果你看人这么爱看,因为跟习性相应。所以很多畅销书你要小心,都是人看了之后觉得跟我一样,我好像比较不像异类。要冷静,要有理智。

  真正的爱不是占有,不是一定要腻在一起,真正的爱是如何能够利益他的人生。你不做他的先生,你总可以做他的同参道友,你总可以把当生成就的法门教给他,他这一生能成就,那不是所有都圆满了?结果两个人都去殉情,去哪里?两只蝴蝶飞起来。真爱吗?那叫控制,那叫占有,不如我要求的就失去理智,这不叫真情。

  那对夫妻好得不得了,突然他的先生意外死亡,他的太太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自杀了,为什么?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突然这个人不见了,她没有办法生活,受不了,自杀了。请问她先生爱她吗?爱的方法错误。真正爱一个人,是要当我离开的时候,他还非常健康、自在的生活,那叫会爱他。对!卢叔叔这个叫真情、叫真爱,也是真正的智慧。悲跟智假如是二就不是真智,也不是真情;是一个东西,真心里面有慈悲、有智慧。真心里面,像这个叫CQ,CQ叫Creation Quotient,叫「创造力商数」,一个人的创造力不是从真心出来会祸国殃民,有没有?你看那些电脑设计的,设计这么多杀戮的游戏,有没有创造力?有,多少孩子的脑袋都被它侵害了。

  山东有一个大学生常常打电玩,打到最后精神有点错乱,走在路上觉得每个人都要杀他,进入虚拟实境了。他跟他的老师说:老师,每个人都要杀我,怎么办?他老师看情况不妙,叫他父母赶快来接回去,父母还没到学校,他在学校旁边一条巷子持刀疯狂杀人,伤了七个人,死了两个。你看看,创造力假如不是从真心、从仁爱之心出来,这种创造力很可怕!你看暴力、色情的电影污染了千千万万的后代子孙,那种创造力你要吗?

  HQ,这个叫Health,身体商数,「健康商数」。我是怕人家觉得我跟不上流行,所以要背一些东西。你看一个真正有智慧、懂得孝顺父母的人,请问他会不会残害他的身体?有智慧、有真心,所有的这些「Q」自然而然就会了,哪有那么复杂。还要特别开一个EQ的课,还跟你拿一堆钱,真是冤枉!把《弟子规》学好什么「Q」都来了,有没有?「己有能,勿自私」、「凡是人,皆须爱」,要用心帮助别人;你要帮助别人,脑子就会动了,创造力就来了。「身有伤,贻亲忧」、「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不是HQ不然是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们不先学好智慧,你真的会被搞得一团模糊。所以生涯规划当中,第一要素是开智慧,因为有了智慧才能有正确的判断能力,才能下对人生的抉择,要长智慧。

  刚刚有一位朋友提到,这部电影不错,还是有教一些正面的。但是你要了解,很多的歌曲、戏剧会把人无始劫的习气都怎么样?瞬间都唤醒。诸位朋友,你看你听谁的情歌听下去都不得不哀伤,谁的情歌?看下去你们都不听情歌,让我肃然起敬。你去观察一下,现在很流行模仿歌星,我曾经看五岁的小女孩在那里模仿歌星唱歌,五岁的孩子懂什么?你看她在唱情歌的时候,好像已经被什么?好像已经体会到那种酸甜苦辣,那种悲苦,唱的这样,还会抖,那要学吗?一个不好的缘,一首歌曲把她无始劫的习气都唤醒。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不在外,心魔,习气。

  现在这些艺术作品要纯真无染他才得利益,不纯真无染,只要里面有杀盗YIN、有贪瞋痴,他啥都没记得,就记这个。俗话说「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你看孩子经典背了那么久,一句也吐不出来,突然今天看同学骂一句脏话,他回来就会学了,有没有?学得可快了。要理解到这个真相,你才能够下对判断。帮孩子选择节目要谨慎,要有理智,而这个理智必须透过修行,「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所以一个人要有智慧,必须要好学。

  我们回到「君子九思」,把它讲完。「色思温」,「脸上无瞋供养具,口里无瞋出妙香」,一个人修行不难,每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以积累功德。我们刚刚提到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好像曾经讲过一句,他说道「涕唾在脸上,随它自干了」,人家吐一口口水在你的脸上,连擦都不去擦,让它自己干就好,因为「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那个人给你吐一口,他是在跟你挑衅,你假如当场「你要怎么样?」那怨亲债主就一拍即合,冲突就来了。

  假如他跟你挑衅,吐了一口口水在你脸上,你不去擦,甚至於还「谢谢你,送我一口口水」,他能不能再吐第二口?吐不下去了,因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你一个德行就把一个怨结化掉。这种生活好不好?要不要过?我们可以把「涕唾在脸上」再延伸到一句恶劣的话、一个恶劣的举动,你都能够包容,不计较,唯有这样才能转怨为亲,转恶为善。因为本来跟你是死对头怨亲,你有这么高的德行,他会很惊讶,他会打从心里佩服你。假如你能把一个怨亲债主转化成最好的朋友,你都会觉得这一生没有白来。

  我有位长辈他很有才华,公司的主管也很照顾他,很多同事看了就嫉妒,其中有一个特别严重,常常在他背后讲他的坏话。我这位长辈不只没有生气,他说道:假如一个人没有本事,人家要嫉妒你还嫉妒不起来。有没有道理?有!所以被人家嫉妒是光荣的,那不就没事了吗?但是这位长辈又说,他说一个嫉妒别人的人,他的内心一定很苦、很不安、很不平,所以他很可怜,我们要帮助他。「不念旧恶,不憎恶人」,有这样的行为才是真正佛弟子,真正帮佛菩萨脸上贴金,这才叫真正贴金。不是重形相,拿个金箔这样贴,要重实质不重形式。

  我们的言语行为都依循圣教而做,每个人欢喜来学圣教,点燃了他心中的光明,那才叫真正的贴金。当这位嫉妒他的同事有一天遇到了困难,没有人帮他,我这位长辈主动去帮他解决这个困难,经过那件事以后他们两个变成好朋友,这位同事对他是无话不谈,把他们夫妻的困扰、很多的困窘告诉他,我的长辈再点点滴滴引导他,这样的人生很有意义。所以「涕唾在脸上,随它自干了」,你看多潇洒,「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有一群人问布袋和尚(弥勒菩萨)怎么学佛?布袋和尚都带著一个布袋,人家问他怎么学佛?布袋和尚双手一松,布袋掉在地上,旁边的人说:哦,要放下。接著第二个问题又来了,放下以后要干什么?布袋和尚又把他的布袋提起来,拍拍屁股走了。什么意思?你看有智慧的人一举手一投足都能点燃人的心光,放下该放下的,提起该提起的。什么是该放下的?诸位朋友,什么是该放下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该提起的是什么?慈悲为本,该提起的是家人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天下的需要。

  一个修行人一定要从敦伦尽分下手,不然会落空,自己的家人都爱不了还要爱别人,很难,连父母都爱不了要爱别人,太困难。「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违背德行,因为父母有怀胎、生育、养育之恩,还有教育之恩,这么大恩德的人都爱不了还去爱别人,违背自然的德行。所以我们要学圣教,首先从「入则孝」做,首先从尽本分去落实。你落实一分,跟圣贤的存心就接近一分,慢慢的你就契入圣贤佛菩萨的境界。所以「色思温」,我们想到布袋和尚。诸位朋友,今天回去以后要照照镜子,要练习练习,现学现卖。照镜子要照到什么时候才走出来?照到自己看了都很欢喜才可以走出来,不然出来会吓人,吓人就没有无畏布施了。所以脸上无瞋,不只是做到广修供养,还做到无畏布施,有没有?

  我记得我在考高雄县的学校,我跟我的同学说:我考高雄县,不是到弥陀就是到观音。因为高雄县有弥陀国小,又有观音国小。我妈妈是弥陀人,我说:妈,这一辈子你可要回家!一语双关,回哪个家?回弥陀的本家。跟父母互相切磋,当法眷属,很有味道,她终究是你的父母,你讲话要「怡吾色,柔吾声」,要「谏不入,悦复谏」。那时候我谈了那场恋爱,我妈妈说几个月下来掉的眼泪比二、三十年还多,真是很愚痴。那时候没学《弟子规》,不知道「身有伤,贻亲忧」,你在那里掉眼泪,妈妈在旁边比你还伤心,「哎哟,我拉拔了二十多年的孩子,怎么这么傻?」

  这件事情经历以后,因为在这个过程我情绪比较低落,我会把一些话跟我妈妈讲,我妈妈都在一旁陪我。雨过天晴之后我就问我妈,说:妈,那时候我哭得这么伤心,你怎么都没有情绪,没有掉眼泪?我妈妈说:假如我也陪你哭,不就乱成一团吗?你看妈妈真伟大,为了孩子,她什么都可以克服,本来应该是陪著哭一场,但是她提醒自己不能乱,我乱了儿子会更乱。你看她的状态这么好,完全不为所动。所以那场恋爱没有白谈,谈了以后终於明白谁才是真正爱我的人,自始至终彻头彻尾就是一个人最爱你,她时时刻刻想著怎么样做才是对你最好,就是妈妈。能体会到妈妈的爱的人,你才会知道如何去爱人。

  后来我走入佛门,常常跟我妈妈互相切磋,她都会常常取笑:你看你那一段路掉了这么多眼泪,像我都不会。我妈妈这一辈子情关相当冷静,相亲相了一大堆,都不要,跟我爸爸交往了一段时间,我爷爷说你要嫁谁?她说要嫁这个人。我外公说你别嫁这个人。为什么?他是长子,又很穷,家里兄弟姐妹还在念书,还要他去负担;还有公公、婆婆,公公又刚好身体不舒服,不能赚钱,全家的担子在谁肩上?在这个长子身上,他现在又去读大学,你嫁过去以后是什么情况我分析给你听。你看我外公分析得准不准?很准。过去以后,早上要起来煮早餐,然后马上要赶到学校去教书,又要照顾好几个小孩,那可累人了。但是我妈妈坚持要嫁给我爸爸,因为我妈妈是「视思明,听思聪」,看父亲的言行、父亲的为人态度,可以感受到他很正直、很老实又很孝顺,这个赌注压了。这个人生是苦尽甘来的人生。

  我母亲退休已经十年,因为年轻的时候对这个家族付出那么多,到了晚年,公公也好、婆婆也好,小叔、小姑对她怎么样?很恭敬!人不要怕付出,吃亏就是占便宜。因为这么刻苦耐劳,给谁当榜样?给孩子,孩子不会好吃懒做,孩子会很努力工作,所以她孩子无忧。中晚年福报现前,退休都十年了,可以每天「朝弥陀,暮弥陀」,每天可以念佛,可以游山玩水,多好!

  我妈妈都笑我,我就跟我妈妈讲,人生每个人的考题不一样,我的考题就是这一段男女的执著感情。现在已经被一句经文敲醒了,「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哪有人明白这个真相还在那里受苦,那不叫自讨苦吃吗?那不叫作贱自己不然叫什么?真的,那句经我读明白以后,本来还在掉眼泪,突然就止住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流为这种执著掉的泪了。真的,人一明白道理,你绝对不干那种害人害己的事情。

  我就跟我母亲讲,修行就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诸位朋友,对不对?你们最难的在哪里心里要有数。我就跟我妈妈讲:你看,我们这一生闻到佛法,闻到念佛,欢喜接受。其实我讲话很贼的,我都是请君入瓮。我妈妈一听:对,你看我听到念佛就很相信,法喜充满。我接著跟我妈妈说:妈,我们都不是这辈子才闻到念佛法门,可是为什么我们两个还在这里不知回头,还在这里沉沦?一定是还有东西把我们拉住。我已经知道谁把我拉住了,就是执著的情感,妈,什么东西把你拉住了?你这一辈子不能再被拉!我妈妈看著我笑了一下。这个时候要点到为止,这是讲话的艺术。这个时候你还要不要说「妈,你最放不下的就是我了」?那讲话很没有艺术。那种点到为止,恰到好处,余音特别浓,相信这一句「妈,你最放不下的是什么?」可能在我妈妈的脑海里绕了好多天。

  后来我到海口去,去以前我都跟我妈妈先做好心理准备,在二、三年前我就跟我妈讲:妈,正法这么好,你跟儿子那么幸运都闻到了,所以你要把你儿子捐出来,让更多人受益。我妈妈一听都在那里笑,没有回答。真的二、三年之后儿子要出门了,我妈妈一点不适应都没有,还是她劝我爸爸,「另有安排,另有安排」。因为我爸爸陪我考试,从头考到尾,个个有希望,个个都失望,我考到最后一次,放榜我说:爸,你别去看了,我实在不忍心让你去看。是我妈妈劝我爸爸。

  后来我从海口第一次回来,一进门我跟我妈妈讲:妈,你的修养真好,你修行功夫最近很得力。我妈妈一头雾水,我接著跟她说:我在海口这几个月心里都没有罣碍,你一定都没有烦恼我的事。我妈妈听了之后有点成就感。教妈妈放下当下要努力,不是等临终。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