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5


   日期:2010/8/7 9: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五集)  2005/8/2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7-05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在这几节课当中讨论了很多人生的道理,为什么要把这些人生重要的思想、价值观要好好思考、分析,好好来体会?因为当我们的思想、价值观没有确立清楚,没有摆在正确的位置,纵使你有心要推展中国文化,那根基会很不牢。当我们接触一些亲朋好友,人家端了盆冷水往你的头上一浇,你可能就熄灭了。所谓「树头站得稳,不怕树尾做台风」,你希望你的孩子思想、观念正确,首先不是要求他,而是要让自己活得明明白白才行,自己的修养修身功夫要先提升。

  《大学》里有一句最关键人生最根本的道理,「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是要求别人,首先从自己开始做起,自己活得明白,「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这个先后顺序不可颠倒,要改变别人以前首先要改变自己,往正确的路上去走,不然你的信心、根基不足,到时候人家给你一句话,说「都什么时代了,你还用这个来教;你假如用这个教,你的儿子以后就被人家欺负了」,讲没几句你的心都冷一半了,「现在还教诚信,教诚信都给人家当傻子看」。这些话都似是而非,这些话绝对不在几千年不坠的经典之中。经典都是经历时间、空间考验还留下来的真理,绝对不会是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假如你的孩子非常讲诚信,他以后会不会无法生存?假如你的孩子真是诚信到极处了,他可能只有一个工作可以做,当老板、当总经理,因为他值得信任,人家都要交事情给他做比较放心,其他的人都聪明得不得了,点子特别多,让他们不放心。

  我们刚刚提到了十二条「青年守则」,「信义为立业之本」,你看我们多早以前就闻到这么精辟的智慧?初中。初中离现在已经二十年、三十年,这么好的教诲为什么我们不得受用?因为在教这十二条青年守则的时候,我们当老师的人是说「背起来,考试会考,不然你高中联考可能因为两分就考不上」,这些学问只用在考卷上,不用在人生。每个小朋友一定考过一题,「不能乱丢纸屑」,谁都考过这一题,那外面为什么那么脏?学的东西只在考卷上写,跟生活脱节。难道他们没有学过对父母要孝敬,不可对父母讲话没礼貌?这个我看都考过了。现在找几个孩子对父母讲话有礼貌?「所厚者薄,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你都看重他的学业,他的德行怎么可能会好?你只要求他的成绩、分数,你只要求成绩、分数假的东西就出来,他就只尽力把你要的东西做好,其他生活上的他都忽略掉了。

  诸位朋友,我们现在学校,一个小学里面最重要的职责在哪?这都是本质问题,不思考不行!当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态度是什么?一个小学老师最重要的态度是什么?是要把孩子的人格建立好,「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教给他的是一辈子正确的思想,那他受用一辈子。假如我只摆在他的分数有多高,这些分数对他的一生没什么意义;但是假如我只重视他的分数而不重视他的做人,我已经把他教错了,我已经没有尽到老师的职责。

  很多学艺术、学书法,「来,到我的保证班,三个月、六个月以后可以出去比赛得奖」,要不要学?诸位朋友,要不要学?摇头,但是这样的老师学生都收的特别多,因为都真的得奖,都要虚名。谁在示范追求虚荣、虚名给下一代看?我们大人。有一个书法老师他的书法写得非常好,连续两年得到大陆的大奖,他的老师对他讲「人家再写十年都不见得有你现在的成绩」。他大我两岁,也很年轻。他跟我认识也是非常的有因缘,当初我到深圳讲课,我要讲八堂课,他在第七堂课要来听,刚好那天举行书法评审,要评出来谁第一名、第二名,他是受邀的评审之一。在评审的当下他发觉一件事情,这很多的字绝对不是孩子写出来的,是老师代笔的。让孩子得了个名,毁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虚伪、浮华,不实在。才一个动作,孩子的人格已经没有办法健全,家长常在干这种事,长辈常在干这种事,还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有办法。

  他在那里发现这件事觉得不能够纵容,邀来很多的负责人讨论这件事,所有代笔的一律不录取,统统删掉,我们要的是真正靠自己的功夫写出来的。这么一折腾,他来不及了,第七堂课没赶上。第八堂课,隔天又有很多事;他要来上课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他一看又好像来不及了,但是最后一堂,他就上车了。一上车以后他就开始念阿弥陀佛,他说他坐的那一班车同样号码,比方说「232」,他连赶了四部「232」,他那一台「232」冲过了四台「232」;两台「232」当中十五分钟来一班,他赶了四台,节省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赶到了现场,听了最后一堂课。

  我跟他不认识,有位朋友就把他带过来,我们互相认识一下,说「这位是一位书法家」。另外那位朋友把他带过来,我还以为他们两个很熟,我说「不然我们一起去喝个茶」,结果他们两个也是第二次见面,也不熟;我以为很熟,其实他们根本不熟。结果这么一喝茶起来,这位书法家就提到了,他说「我们做人要真诚、要清净、要平等、要正觉、要慈悲」,这种话一听起来眼睛都亮了,是吧!马上就认到亲人了。第一次见面当天就跟我睡在同一个屋檐下没回去,一见如故。

  我在他身上体会到很多的道理,他说他学书法,请教过非常多的老师,也花了很多的钱,没学到真本事,都留一手。后来他已经一贫如洗,都没钱了,但是那份好学的心,那份承传艺术的使命感不曾退缩过,人要能坚持,「人有善愿,天必从之」。他生命当中的老师出现了,把书法传给他,不只不收他的钱,还让他住在他们家一段时间,就近指导。真正的明师,真正有本事的、有德行的人,不会要你的名、不会要你的利;世间人不了解这个真相,都去攀名攀利,累得半死。我也没有去求过人,我们只是一个善念起来缘就接上了,干嘛去攀缘?攀到的都是好虚荣的人,你攀不到明师,攀不到明白的那个明师,明白的人要的是你那一颗真心。

  他的老师把他教会了,告诉他「我现在传给你的是从王羲之一直承传下来的笔法」,王羲之是书圣,书法首推王羲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那是千古的名作。他的老师跟他讲,「我把这个笔法教给你,假如你没有德行,我害你一辈子」,你看这老师多有智慧,「因为你会了这些笔法,你会很快有名有利;而你无德,这名利一定会让你造作很多的罪业,到最后沉沦。你要切记我的话,一定要有德,要有使命感」。这位老师也没辜负他老师的期许,常常都是义务教学。我还带著他到海口去指导书法将近一个礼拜的时间,他不只没收钱,还带了一堆毛笔去送。有这分使命、爱心才能成就他的学问、他的艺术。

  他见到我的时候我很高兴把一套书送给他,《德育课本》。当我拿给他的时候他瞬间一个动作双脚就跪下来,把我给吓死了,他说「这套书是要跪著接,这套书有七百多个圣哲人」,他跟我说「我现在书法可以不写,但是圣贤的教诲不能不学,书法到了某一个境界,唯有心性的提升,才能更上一层楼,因为万法由心」,你看这都是明白人。我们现在太多舍本逐末。艺术真正的本质是要陶冶性情,要移风易俗,现在谁在宣扬这样的态度?学医也好,学艺术也好,动机在哪?这样的人生不可能有快乐可言。

  我们当老师,尤其小学老师,对孩子一生的人格、德行影响甚深,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本职、天职。结果现在在应徵小学老师,一走进去主考官问什么?不是问你「你重不重视孩子的德行?」不是问你「你有没有教育的爱心?」不是,先问「你有什么才华?」、「你能够代表学校出去比赛什么?」、「你有没有行政经验?」、「可不可以帮学校做些事?」谁在提教育的爱心?谁在提学生一生的人格?假如我们在第一线的老师、第一线的从事教育人员都没有抓到这个本质,我们下一代会学成什么?

  记得我第一年在高雄县龙肚国小任职,那一年日子过得非常欢喜,虽然学校只有十三个班级,但同事之间就好像亲人一样互相照顾,跟学生之间感情也很好。后来我到大陆海口从事文化推广,回去以后满怀念那段时光,我带了些海南的名产,带了椰子糖,海南是热带地方,带了一些咖啡糖去看望同仁、看望学生。

  当我把我在推广中国文化、在跟家长做长期家庭教育的切磋这样的课程、还有跟老师做长期个人修身的提升这样的教师课,我的校长听了之后非常高兴,他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假如每个老师每天能花十分钟教孩子如何做人做事,孩子这一生会感谢你一辈子」。一天十分钟,诸位朋友,多不多?不多!诸位朋友,你有没有?不止是当老师的,为人父母者你每天有没有拿十分钟出来教孩子做人做事?听了校长这段话我非常的感动,也可以体会到他在教育的三十多年来,为什么能够得到这么多同仁的爱戴,也在於他这一份爱心。接著校长跟我说,他说「你今天下午就对全校的同仁做一次演讲」。遇到这样的校长,我们一定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诸位朋友,你不要怕你没有助力,怕的是我们愿心不坚定,你愿心很坚定,一定感来很多志士仁人的帮助,因为「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下人都会来帮助你。

  很多朋友都问我们,「你们办的都是免费的,请问你经费哪里来?」我们会回答他,「全球爱好中国文化的人都是我们最强有力的后盾」。人就是不信真理,你就无法印证真理。信是根本,你信了,你了解了,你去做了,你就契入了,你就证得了、体证到了。那天下午讲完以后校长又跟我说,他说「今天还有好几位同仁因为公事不在,你明天早上再来讲一场」,那当然没问题,我还是尽力再去做一场演讲。从事教育的人,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一定要把本质找到!

  我们刚刚提到十二条青年守则,「助人为快乐之本」。「社会国家者」,以前所学的你这辈子都用不完,好好领受!「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还有另外一句是「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我们每天工作为的是什么?假如只是想到为了那三万块、四万块,你这一生不可能会有快乐;假如是因为我们这个工作背后的意义,那你时时会活得很充实,每一天都很安慰。像我教小学的,我今天尽心尽力教了孩子,我内心很踏实,我看著他们在成长,我看到自己生命的贡献、价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是吧?是抉择。

  诸位,「九思」在哪里?我们刚刚在说的,物质进步了吗?看清楚!「视思明」,随时要视思明。我们再看人生的意义在哪?你现在也在视思明,也在「听思聪」,蔡老师讲得对不对要听清楚,假如讲不对,你还是要判断出来,然后私底下告诉我讲错了,因为我也满爱面子的,「听思聪」。「色思温」,「色」在这里专指一个人的面部颜容。什么样的表情好?看到人就笑好不好?人家会说「那个人有没有怪怪的?」学东西要活用,要防过与不及。比方说讲课的人,讲课的人要亲切,结果他一上台来坐下来就一直傻笑,那底下人不是觉得很奇怪吗?

  容貌要温和,最好的榜样是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赞叹夫子「望之俨然」,远远看著夫子他很有威仪,不会驼背,不像我这样,不会驼背,望之俨然,觉得很有威严;但是靠近,「即之也温」,觉得很舒服,就像家里的长辈一样;但「听其言也厉」,夫子讲话非常正直、非常直率、非常中肯,希望我们能够进步,能够改过,所以言语其言也厉,会让我们警觉,肃然起敬,起而去改过迁善。要学夫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色思温」在现在讲叫「第一印象」,人跟人见面也是要慎於始。诸位朋友,道理确确实实是无量义,等你真正领会去实践,你每天都有体会,会活在「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什么时候要慎於始?你跟人家见第一次面要不要慎於始?你说「随便就好」,你穿得不够得体,人家第一面见你,「这个人太随便,生意不要跟他做了,朋友不要跟他做了」。先入又怎么样?为主,要慎於始。

  不止第一次见面要慎於始,什么时候也要慎於始?这个道理,每天都是新的开始,今天一醒过来可不可以慎於始?可以,今天我要随顺圣贤教诲,不随顺自己烦恼,那你今天是一个好的开始。你今天醒过来告诉自己,「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样好不好?好;但是不要每天都这样讲,那就不大好了。

  再来,教导孩子要不要慎於始?要。你先严后宽,你小时候对他很严格,到他十二、三岁开始比较会思考了,你慢慢放松,先严后宽,他告诉别人说「我爸爸对我真好」,小时候那个严格,筷子不好好拿,「啪」打下去,他早就忘记了。他已经循规蹈矩了,你循规蹈矩了,我们干嘛吃饱撑著还对他那么严格;慢慢放宽,他思想有主宰,跟他好商量,他觉得我爸爸真好,啥事都好商量,其实是一开始已经把他引导到正确的方向。

  但是假如先宽后严,小时候:「他还小,孩子爱玩是天性」,这句话对不对?孩子爱玩是天性,什么叫天性?「人之初,性本善」叫天性,好逸恶劳,玩物丧志,那叫习性,不叫天性。现在都倒著讲,所以颠倒的社会都出现了。你把他放松了让他去发展,一大堆坏习惯都养成,等他十二、三岁说「唉呀,不行了,要管他严一点」,会发生什么情况?跟你叛逆、跟你吵架,甚至打架都来了。要慎於始。

  来,夫妻要不要慎於始?要,一开始就要相敬如宾,一开始就要有原则。现在很多年轻人说「人家都在谈恋爱,我也要去谈一个」,真是没有慎於始。这种错误我也犯过,所以我们犯过的错误不要再让下一代再犯。任何一件事不谨慎,到头来会惹来很多的副作用。他不慎於始,交往到一个不好的人,你看现在情杀的多不多?一个礼拜不知道出现几件,那都没有慎於始。所以慎於始用在太多的地方。包含我们这次来上课,请问你为什么而来?慎於始,你为什么而来就会决定你上课的效果。来,诸位朋友,为什么而来?有没有人为了看蔡老师长什么样子而来?那就可能没什么收获。对啊!学贵立志,一个人志向远大,他所学的东西才扎实,所学的东西才会灵活运用,才会解行相应;人没有志向,纵使有再好的明师,一生还是庸庸碌碌,当面错过的多。

  我们看第一印象很重要,我们就要谨慎,但是这个谨慎不是虚伪,这个谨慎是为了有好的开始,结一段良缘,去利益对方。现在不是这种思惟,结个好印象看能不能把他皮包里面的钱变到我的皮包里来,这样动机就错了。你看,很多人去上课,听说上五天以后人际关系会好,人际关系好了以后你就可以当经理、当主管。他花了好几千块去学,也学得很认真,见到人要微笑,已经二十多年都不微笑了,突然学了五天以后,见到客户开始微笑,客户鸡皮疙瘩掉一地,因为皮笑怎么样?肉不笑。对啊!学不是学这个皮、这个外表,学哪里?没读过古书怎么学都学不到核心去,要学学什么?「诚於中,形於外」,要把真诚心时时提起,你的行为就处处恭谦、恭敬。你不从根本下手,一生怎么学都探不到根本。这是「视思明」。

  再来「听思聪」,我们昨天也举了很多例子,听可以听出一个人的修养。再来,人与人相处有一种杀手鐧,特别会破坏人和,哪一把杀手鐧?流言蜚语,谗言。「那个朋友怎么讲你,你知道吗?」这句说话才讲,你说「他怎么讲我?」你的耳根马上怎么样?竖起,然后听到别人讲你不好,不分青红皂白,脾气、情绪已经开始波涛,不冷静了。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多少家庭、多少团体、多少朝代都因谗言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为人君者,君听了谗言,忠臣要被杀头,「君听臣当诛」,在很多历史当中,忠臣被杀完头以后,过了三十年又被平反,然后被追封「文忠」,被追封什么「文正」,就是这些追封;他在那时候都是含冤而死,「君听臣当诛」。「父听子当决」,父亲假如听信后母的谗言,听信他人的谗言,那父子关系也会决裂。「朋友听之疏」,朋友跟朋友之间假如有人来进谗言,就开始疏离了,很多很好的朋友就这样错过了。所以人要会判断,不能只听,要看一个人的言行。你跟他交往都十来年了,你难道不相信自己十年所看所闻吗?偏偏要相信一个交情根本不是很深的人的谗言,那是人太愚痴了。而且纵使他说「某某人说你哪里不好」,你可以说「对,我还做得不够好」,是不是?我们做得够好了吗?还有太多的成长空间,人家肯把我们的缺点讲出来应该怎么样?应该跟他鞠个躬,「谢谢你告诉我的缺点」。

  就好像我今天脸上被木炭划了一横,有时候还划两横,我自己都不知道,给人家看笑话了,你还肯帮我说「擦一下,擦一下」,有时候还亲手帮我擦,我要感谢他还是骂他?那不是同一个道理?你今天缺点不改,你不是给人家看笑话吗?朋友肯给你指出来,感谢他都来不及了,还跟他闹情绪、还跟他产生隔阂,那是愚痴!但是说很简单,为什么难?话说回来,慎於始没做到。你小孩没告诉他,「人家指出你的缺点是对你最大的帮助,是你的贵人,你应该怎么对待你的贵人?」小时候有这样教的举手?你现在没教他,然后在家里,爸爸讲妈妈的错误,妈妈摆了一张脸很臭:「好了,我知道了」,小孩有没有学到?有啊!学到你的态度、情绪,他以后听到不好的他也听不下去。假如这个时候妈妈跟爸爸鞠一个躬:「老公,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你真是我的贵人」,你儿子看了多舒服。

  那时候我到杭州演讲,后来回到深圳,深圳有一班小孩都是学圣贤教诲的,六岁左右,刚好犯了点小错,我们随口就跟这个小女孩讲。讲完以后这个女孩看著我们鞠了一个九十度躬,然后说「谢谢蔡老师指出我的缺点」。看了都心花怒放,心生欢喜!假如下一代都是这种态度,你还怕中华民族不兴吗?她现在养成习惯,她习惯成自然,她学哪一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诸位朋友,《弟子规》的每一句话都攸关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诸位朋友说「蔡老师,你也太夸张了」,我讲得一点都不夸张,是因为我们对这个经典的认知不够透彻。我们举前面几句就好了,诸位朋友,「父母呼,应勿缓」重不重要?重要。这个态度没有养成,这个孩子一生孝敬之心没了,一个没有孝、没有恭敬之心的人,人生处处障碍,因为他会失礼,他会跟人家起冲突。你面对不恭敬的人,你修养好一点你会怎么做?敬而远之;遇到修养不好的人,「你给我走著瞧」,他会形成很多阻力。他这一生恭敬心没起,好的没起会起什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什么?铁定退,没得商量处。人对这些真相要体会深刻。

  你说「我儿子这段时间没什么进步,也没什么退步」,没这种事;「我儿子很内向,都在家里,没跟什么人交往」,他没跟人交往,他跟什么交往?他跟电脑,他更惨,他活在虚拟实境当中,他活在一按机关枪就「哒哒哒」那里。当他面对机器习惯了,只要他看到人,他会生疏、他会恐慌、他会逃避。我们看到非常多高科技的人才,高学历高离婚率,有没有?为什么?他每天看电脑,电脑一按下去,我说一它不敢说二,他习惯了,所以对人也是一样,我叫你怎么做你就给我做。他不知道每个人都不一样,性格都不一样,他那一份控制的欲望谁受得了?他那份只要求机器不要求自己的态度,不可能让夫妻和乐,也不可能把他的下一代教好。所以现在高科技的人他觉得他学历很高,但是他并不知道隔行如隔山,教育他是门外汉;有了学历,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还要去指手划脚,「老师,你这个不会教,那个不会教」,所以很麻烦!我们要冷静来看待这些情况、这些现象。

  《弟子规》第二句「父母命,行勿懒」,你答应谁的要求最容易黄牛、最容易失信?你答应谁最不容易失信?我们可以冷静一下。答应女朋友的都不失信,答应老婆的会失信,很奇怪,明明是同一个人,怎么差那么多?我们不是用真诚心,用虚伪的心。你看这一句做不到,小孩从小就虚伪,察言观色,阳奉阴违。「父母命」,最容易跟父母失信,因为跟父母失信不会有利益上的冲突,跟客户失信钱就没得赚,利当头!这个叫「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你的孩子一生虚伪过生活。每一句都很重要。

  「冬则温,夏则凊」,重不重要?你孩子对人的体谅、关怀就从这里开始。他连对父母都不关心、关怀,他怎么可能会去爱别人,孩子的仁爱之心都在这一句当中扎了根。诸位朋友,你体会愈深,你在教孩子当中、在与别人分享的当中,你那一份坚定、那一份信心就传递过去。当初我了解到《弟子规》的重要,拿了两本开车从高雄开到台中,开了三个小时;因为我的结拜大哥他的女儿,一个二年级、一个四年级。我结拜大哥这次来上第二梯。两个大男人常常在聊电话聊得哭得稀里哗啦的,诸位朋友你要相信,男人跟男人之间也有真情,有真爱。我大哥上完课以后跟我讲,他说「台中就交给我了,从今以后跟你并肩作战。」所以那天他就讲了,他说我们在谢师礼,我对大家讲到「虽然这两个礼拜我吃了很多营养的东西,但是这一拜拜下去,我可能胖不了了」,我的大哥说他听我讲这句话眼泪就掉下来。那不是用言语在沟通,那是一种对自己的弟弟一种深刻的理解。他对著我讲,他说「你责任心不可以这么重,让大哥来帮你扛一点」。

  在我这将近十年左右,我结拜大哥跟我认识刚好满十年,跨入第十一个年头,在这十一年当中,他是始终信任我一定会干出些事来的人。这十多年只有一个人相信我可以干出来,因为连我爸爸都不知道我在搞什么,我换了好几个工作;不能怪我爸爸,因为他不在我身边。我结拜大哥刚好住台中,在这好多年的过程他一直陪著我在走人生的路,他的体会比较深刻。人生知足常乐,只要有一个人信任我,我就可以充满动力。

  我拿了两本《弟子规》就到了台中,我的结拜大哥出来跟我在好像是慈香亭吃饭,还没开始吃我已经忍不住了,开始一句一句解释给他听,「你看这句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性有多大」,讲到一半,我突然很伤感,悲从中来,就哭出来了。稍微平息了一下情绪,我的大哥就跟我讲,他说「我听大学教授讲课,也没有人讲成你这个样子,还讲得痛哭流涕的,没见过」。接著我跟他说明,「我刚刚讲到一半突然想了,假如在我求学的人生过程,有长辈、有老师把这些都教给我,我这一生少走多少冤枉路」。

  人不怕走冤枉路,因为走冤枉路假如只是损失了自己的时间,那遗憾还不大;假如绕了这个冤枉路的过程,伤了多少人的心,让多少人担心受怕,而这一群人却是从小爱护我们、支持我们、帮助我们的人,我们不只没有让他们快乐、让他们欢喜,还让他们这么多的伤痛。不好的话出去伤了父母的心,能不能从头再来?能不能?一把箭射过去了,再把它抽出来,「没事了」,不可能!那个箭痕留在那里。我的遗憾在於这几十年做了一些错事,伤了那么多对我们有恩的人,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我们明白了,不希望以后再这样做,我们明白了,不希望下一代的子孙、学生重蹈我们的覆辙。有了这份使命感,人生就有动力,体会了《弟子规》条条的重要性,你会信心十足去教,你不会受人家几句言语的影响。

  我们刚刚讲到「听思聪」,「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而让孩子不听谗言的态度就要从小扎起,从那一句「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扎下了人生事业最重要不败的一个关键点。而「听思聪」也要从此了解「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因为存心仁厚的人时时想著如何以和为贵,他不会再制造纷争,这是「听思聪」。我们这一节课上到这边,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