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1


   日期:2010/8/7 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05/8/1  台湾中坜善果林  档名:52-137-01

  诸位朋友,大家好!在古代有一句话说到「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句话的时代意义,最主要是佛寺都盖在深山里面,要到佛寺去一趟来回要很多天才行,除非有重要的事情要去请益,请教深山的高僧大德,不然很少有人会到佛寺去。古代都很明白佛寺是教育的地方。佛门说的「宗教」二字,不是现在世间所指的宗教,现在世间所指的宗教在中国不是这个意思,现在世界上所指的宗教,它的含义是从日本传到中国来的。我们看到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最重视的是教育,叫百家争鸣,成一家之言。孔夫子是教育家,他所弘扬的思想、智慧,我们称儒家,还有老子,承传他的智慧,我们称为道家,成一家之言。而这一家之言最重要是教化社会,所谓移风易俗。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教诲传到中国来,中国人称为佛家,一家之言。

  现在的宗教它拜的是神,各个宗教有它尊崇的神明,而中国的儒、道、释它的本质完完全全是教育,是老师教学生;宗教是神对他的信徒,它是有高下之分。中国的儒、道、释三教它是师生关系,宗教里面是主仆关系,儒、道、释三教里面是师生关系。诸位朋友,师生关系,每位老师的存心希不希望他的学生超过他?非常希望,都是尽全心全意把他的智慧、把他所积累的这些德能,能够传承给他的学生,就像中国一句话,都希望「青出於蓝而胜於蓝」。而佛家讲的宗教,「宗」是指禅宗(宗门),这个宗是指心,禅宗最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都不用立文字直接参,就开悟了,开悟「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诸位朋友,你现在旁边有没有人开悟了?有没有?现在旁边的人都是什么?不是开悟了,是迷迷雾雾的雾,同样都是雾(悟)。

  有一次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一位朋友就说,因为他是回应我提到的话,我说现在的人生真是「忙、盲、茫」。诸位朋友,当我们不冷静下来观照自己所走过的人生,您很可能突然有一天想起来「我都已经四十岁了」、「我都已经五十岁了」,很有可能全身会冒冷汗。诸位朋友,有这种经验的举手?好,请放下。假如今天这个午觉你一睡就不醒了,有没有可能?有可能!我们曾经问过学生一个问题,棺材里面躺的是谁?死人。(配合一下,你们智慧这么高,我都唱不下去了,要稍微想一下)。死人,不是老人。多少少年躺在里面,所谓「人生无常」,我们对这句话的体会到多少?对这句话能体会明白的人,你从此刻开始绝对不会糟蹋你的生命,因为人生才数十寒暑,百年易尽,这一百年很快就会过去了;而这一百年当中你是积累非常多的善,还是造作很多的恶,对你往后的生生世世影响甚深。

  今天假如我们的生命当下就结束了,(你们不要很沉重,要很安详,要不然无法往生)此时此刻你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你会坦坦荡荡、了无遗憾的举手?你不要想说我已经往生了。我们现在是说回顾你这一生,此生的所作所为,你已经了无遗憾,你觉得很有意义,那你没有白来;假如我们做这样的思考,觉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遗憾,还有非常多重要的事没有做,那赶快去做,把它列下来。因为在这个时代当中,忙碌会让人不清醒,忙碌会让人忘了很多重要的事,把它写下来常常提醒自己,不然「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古代人对时间的珍惜,我们是望尘莫及,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现在跟年轻人讲这种话,八杆子打不到他,不相干,为什么?富贵修道难。小孩从小就没吃苦,我们这一辈的,三十左右的人,没吃什么苦,享乐当中都不知道自己在把福报消耗殆尽。

  当我们对父母所给予的照顾、关怀视为理所当然,在家庭当中又常常顶嘴,所谓「一言九顶」,什么叫一言九顶?父母给我们讲一句,我们可以顶九句,让父母毫无招架之力。现在年轻人干这种事的多不多?当下九顶回去痛快淋漓,不知道福分已经消融了多少!假如年轻人有远见一点,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二十年后我们的晚年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我们有能力自己独立建立家庭,教育好下一代吗?我们当下所储备的能力有可能面对未来的挑战吗?

  现在的年轻人面对一些酒肉朋友、面对一些玩伴,谈起话来相当的有自信,相当的傲慢,什么都没问题,真正事情摆给他马上变什么?变缩头乌龟了,讲都很厉害,真正遇到事情,统统推给别人,推给父母,生了孩子照顾不来,「妈,交给你了。」没责任心,没担当,但是看起来又很傲慢。为什么?傲慢跟自卑是孪生兄弟,不自卑的人哪来的傲慢?因为自卑怕人家看不起,在某些地方就要凸显自己,就要去压迫别人,这样好像让他的心里觉得舒服一点。真正不自卑的人表现出来就是不卑不亢,不自卑也不傲慢。

  人生的际遇很重要,遇到好的缘分,我们肯受教,这个缘将产生生命相当巨大的改变。刚刚讲这一段话我怎么讲得那么顺,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没遇圣教以前,对於人生的道理所知相当有限,每天让时光流逝。我们都过过那种白天填满的日子,能拿到什么东西就把它填上去,二十四小时过了一天,因为人生不知道该尽什么本分,人生不知道要走向何处。虽然没尽什么本分,但是内心还是觉得很苦,当一群年轻人在挥掷自己的岁月、挥掷自己的青春,旁边的大人看了实在气得半死;别气,他也很痛苦,每天活得不充实,行尸走肉。这个时代因为没有圣教的薰陶,大家都活得不明不白,都很痛苦。不要再互相指责了,要冷静下来,你一直骂他於事无补,反而造成家庭的冲突,大家冷静下来先问问自己,我有没有走出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假如我还没有找出来、还没做出来,稍安毋躁;先让自己做到,才能影响身旁的人往正确的人生去走,「知所先后」很重要。

  「欲爱人者先自爱」,我们连如何爱护自己的人生都做不到,我们又拿什么方法去成就别人的人生,去爱护别人,「欲爱人者先自爱,欲助人者先自助,欲论人者先自论,欲胜人者先自胜」,胜别人,连自己都胜不了还去胜别人,不是很可笑吗?我们放著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么多,不去突破,还要带著一份骄傲去压迫别人,明眼人看了笑话我们。当我们想要去帮助别人,要先考虑到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力量,有没有能力,你要帮他,他还笑你,他觉得你「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人生要走得长远,首先要了解第一步怎么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诸位朋友,人生第一要事是什么?这个问题我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听到一句话,我就开始有深入的思考,「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假如你的抉择错误,纵使你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十六个小时,十年、二十年走下来,你是白忙一场,甚至於因为你选择的方向错了,与你要的目标又背道而驰,不止枉然,还惹来一堆残局要收拾。所以人生抉择重要。

  人生如何下对抉择?诸位朋友,我们的思考要有深度,那一份深度在於如何让一个道理马上化成你的生活,你才得受用,你不落实在生活当中,你抄了一千句、一万句,跟你没关系!学问重在力行才得受用。诸位朋友,您有空到一楼去看一下,每一面墙上很多老和尚的教诲,当您一步一步在那里浏览,在那里观看,心里会很想把它抄下来,有没有?已经有抄的举手?好,请放下。「好学近乎智」,好学重要。当我们站立在老和尚墨宝的前面,你要用什么心态去看这些句子、去写这些句子,更重要的,去做这些句子?当我看到这些墨宝,我都作希有难逢想,百千万劫难遭遇。

  诸位朋友,你在这个时代当中去哪里找这样的明师?去哪里找一位老师能够力排众议,在这么不重视教学的时代当中,他能坚持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本怀,依循释迦牟尼佛的行持,一生不忘出家人的本怀,弘法利生,至今四十七年。在出家前,多少人拉著他要去赶经忏佛事,老人家坚持不肯,都已经落到要还俗的地步;假如是我们遇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会不会妥协?还是你不退缩?我们要信佛,只要依循圣教,必然「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一个人真正的信心不是挂在口头上,境界来的时候,你还依然如如不动,这才叫信心。到最后没有地方住,感来韩鍈韩馆长的护持,成就了师长一生弘法利生的事业。

  而这些墨宝都是在师长七十岁以后所写下来的占多数,这些句子的背后,含有的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智慧,你可不能给它多抄几篇而已。这些文字就好像巨人的肩膀,它要成就你的人生,让你跨过很多的障碍,少走很多的冤枉路,让你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要恭敬去看,要用希有难逢的心去看。

  曾经有一位长者告诉我,他说你假如遇到一个真正有智慧的明师,你一定不能让他跑掉,纵使他跑很快,你全身扑倒也要去抓住他的脚。诸位朋友,你下次遇到师长,可不能扑过去抱他的脚,你要「依义不依语」,不要学呆了。那是一种精神,抓住这个缘分,纵使损生命也不放弃。一定要利用这个缘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成就你一生的学问,你要有这种决心。诸位朋友,我遇到了这么好的缘,人生一百八十度反转。在我的初中时代,(有听过我的VCD的举手?请放下,没有听过的举手?还是不少)我有提到,初中时候考试,题目是「老气:一横春;二横夏;三横秋;四横冬」。我记得那时候我唱了一首歌把答案写上去,「给我一杯忘情水」,唱一个字就点一下,「还我一生不…」。不要再唱了,这种歌侵蚀了我多少纯洁的心灵,害我人生晃了一大圈,幸好还有晃回来,真是阿弥陀佛!

  面对这些歌星,我看到他们觉得非常非常的惋惜,我都在想,这些歌星前世都是大法师,所以音声这么好听。就是因为是大法师,所以你看崇拜的信众多不多?你打死他,他都要跟他。这么好的机缘,假如他肯弘扬圣教,那他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他也对得起无量无边的众生。结果因为没有明白人生真相,宇宙真相,跟众生这么好的缘,他却让众生堕落,太可惜了!假如我有机会遇到这些「四大」什么的,我一定会好好跟他沟通沟通。

  以前我很喜欢唱KTV,因为那时候还没有闻到正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唱情歌可以唱到底下的人掉眼泪,那时候还觉得很有成就感,真是愚痴到了极处。不能糟蹋父母给我们的人身,不能糟蹋师长的栽培,也不能糟蹋社会、国家对我们的贡献,给我们的恩德。要让这一生活对方向、活得有价值,是拿来唱情歌好,还是念阿弥陀佛好,那差了一万八千里。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是什么?抉择!

  国中时候连这么简单的题目,老气什么?这位朋友,老气什么?您不用客气,直接回答就好,我的心没有那么脆弱,还可以接受你们的程度比我好很多。又有一次上课,课前我们老师发了一张作文范本,是国三的学长、学姐写的文章,让我们拿来观摩学习,我的老师看到这篇文章前面写了一个作者的名字,叫「蔡蓉青」。看完以后对著全班的同学说:同样一个家庭教出来的孩子,为什么语文能力差这么多?这篇文章是我二姐写的,她的文章是拿来当榜样,我的文章那就别说了!老师说的这一席话,如同一把尖锐的宝剑,刺向了我的心头,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你们没有听到心在淌血的声音吗?有没有?

  诸位朋友,来,当老师的举手?都不敢举手了,请放下。不要小看你的话,你的一句话可以毁了一个学生,你的一句话可以成就一个学生。我讲得一点都不夸张,我都可以举我的实例给诸位朋友听。不管你身为父母也好,不管你是学校老师也好,以至於你是人家的长辈,切记,言语绝对不能情绪化。你脾气来了绝对无法教好学生,绝对无法教好你的孩子;要教育孩子,不能发脾气,不能有情绪。你要情绪化了就不要教孩子,先退再说,等你情绪平和了再教孩子。要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不然我们的情绪化将发生更多的冲突,我们的情绪化将很可能把我们的学生、我们下一代的人格摧毁,把他的信心践踏了。

  我还没任教以前有听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医生因为草菅人命医死了不少人,死后堕到十八层地狱,阿鼻地狱。这位蒙古大夫,应该不能说蒙古大夫,现在很多来听课的是内蒙古的同胞,这样对他们有一点不尊重,这段之后剪掉。这个大夫到了地狱去很不甘心,他说:我又不是故意的,判得那么重。这位大夫犯了一个错,叫死不认错,连死了还在那里找藉口。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犯了死不认错?这个死不是真的死,我们学问要活学活用,这死不认错就是,你栽在这个地方了,你还不承认自己失败,还不找出原因来,这叫死不认错。

  人死不认错的原因在哪?好面子,面子摆不下。当人为了面子在掩过饰非,他有没有真正的快乐?没有!我们被这个面子害死了,面子让我们变人家的笑柄,错就错了,不敢认错;面子让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学生渐渐不尊重我们。我们不了解真相,当一个老师做错事,当场跟学生说「老师错了,老师对不起,跟你们道歉」,他不知道这个「对不起」讲下去不只不会没面子,还会让学生对你更尊敬,因为他体会到老师真正言行一致。老师教《弟子规》说「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你教了学生这个,结果你为了面子不承认,我们所有的教诲统统没有效果。

  真正循著圣贤的教诲去走,让你的人生愈来愈轻松,为什么?因为你依循圣教去走,你的坏习惯一点一滴放下,愈走愈自在。人没有欲望,放下欲望,少欲知足,那种乐是成长的喜悦,是问心无愧的喜悦,那种喜悦不假外求,从内心出来,会让你常常觉得不枉此生。因为你依教而行,你懂得爱人、懂得敬人,所回馈回来的结果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活在爱敬的世界里面,愈来愈好过。

  当这个医生在那里死不认错,边说边跺脚,在那里发泄他的情绪,突然底下有一股声音传过来,他说:老兄,你不要再踏了,你的灰尘已经染到我的头上、我的身上。这个医生吓了一跳,他说:地狱不是十八层最低了吗?怎么底下还有人?他马上就问底下那个人,他说:我草菅人命堕到十八层地狱,你到底是干哪一行的,怎么堕到十九层去了?底下的仁兄说道,他说:我是当老师的。我是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才去教书的。

  万法由心,罪从心起由心忏,你存心良善了哪来的地狱?人为什么对自己这么没有信心?我们不要去渴求别人了解我,你了不了解你自己?你信不信任你自己?我们走上这条教育的路,一心一意,不为别的,成就学生,心真了,结果不会偏颇太多。《大学》说「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你有这颗利益孩子的心,虽然没有教出像孔老夫子七十二贤人,最起码你临终的时候会有非常非常多的学生来感念、来追思。人生的价值,在你离去那一刻会完全彰显出来。

  诸位朋友,我们现在就离去会有什么场景出现?你们心里有没有数?只有三、五个人点头,你们心里都没数,那不就活得不明不白吗?人贵自知!我们现在突然离开了,很多的亲友说「死得好!」那这一生走错了。假如真的这个时候走是这种结果,现在要不要调整一下?要!假如现在离去了,很多的亲朋好友感念你的付出、感念你的帮助,你的孩子终生不忘你的教诲,他对别人说到,「我就是有这样的父亲、这样的母亲,才有健全的人格」,那你走得非常的安心、踏实。

  有一位老师他告别式的时候来了一千多个学生,他是一个高中老师。一般来说,对一个孩子的人格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个阶段的老师?很多是小学老师多。但是虽是普遍这样看,而真诚可以超越一切瓶颈,一个大学老师真正全心全意要成就学生,他的学生见到他眼前一亮,「我这一生没遇过这种为了成就学生智慧的老师」,他没遇过,他会非常珍惜,因为这样的老师现在是微乎其微。

  我记得我在念国中二年级,那种生活我看很多朋友都有经验,是什么样的生活?每天上课,每天考试;有时候一天考六科、七科的记录都有,考得焦头烂额,老师苦,学生也苦。现在回想那一段岁月,三年让我们专注的念中国圣贤的教诲,三年会成就多少学问!但我们没有这个机会,那三年我们完全为了分数,像一个机器一样,同一个题目考了三次、五次、八次、十次,当我们再看到那个题目的时候,不是思惟那个题目的意义,而是反射动作把答案填上去,而这个答案、这句教诲跟我们的人生起了关联吗?十多年的读书生涯,我们带走了几句有用的话现在还留在心中?年轻十几年,那是最黄金的学习时段,而当成人不懂得人生的取舍,那是下一代的浩劫。

  我们现在看到三十几岁的人、二十几岁的人,连最基本的礼貌都做不出来,不能怪我们,上行下效,上面的没有教,下面的如何学会?为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为人师者不是要去要一个升学率,那是一个虚名;不是要人家说你是一代名师,可以教那么多人考上第一志愿。而在这个第一志愿的背后,有多少的言语已经让学生心在淌血,当我们的眼神当中对好学生充满欣赏,对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充满鄙视,那叫毁了所有的学生。人没有智慧,步步都是罪业。不要说一言一行,连我们的一个眼神都在造业,你一个眼神对这些成绩好的学生欣赏得不得了,袒护得不得了,成绩好的学生自视甚高,恃宠而骄,瞧不起成绩不好的学生。诸位朋友,我们这种欣赏对孩子有好处吗?有没有好处?没好处。

  待学生如是,待一个家庭的小孩亦如是。你只要不是用智慧带孩子,你对老大比较好,对老二比较不好,你两个孩子都被你害死了,因为他在我们的身上绝对学不到「泛爱众」,绝对学不到平等尊重。所学到的是好恶,喜欢的爱得不得了,不喜欢的厌恶,纵使这个人对他有再大的恩德,只要他看你不顺眼,所有的恩德视若无睹。我们教给孩子的是情绪化,教给孩子的是好恶,而不是智慧、而不是道义。成绩不好的学生,就在我们鄙视的眼神、在我们嘲讽的言语当中,把他的信心摧毁掉了。

  老师拥有著改变学生生命的力量,用得好,功德无量,用得不好,也是功德无亮。哪一个量(亮)?用得好,功德无量;用得不好,是第二个无亮,无亮是眼前一片黑暗。诸位朋友,人都有良心,当我们该尽的本分没尽,该做的事情没有做,不要看嘴上在那里逞强,良心都在谴责。为什么现在癌症那么多?癌症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的情绪。人做了太多亏心事,做了太多不循正道的事情,他的心愈来愈不宽广、坦荡,不光明,久了之后情绪就愈来愈暗淡,愈来愈郁卒,积久了中晚年就生病。

  我记得我初二的理化老师,教物理、化学,讲了一句话,他说「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绝对不能没有骨气」。这句话在我三年的国中生涯,恍如一道光芒照进来,我没有动笔抄,因为印象太深,当下已经入了我的心田;一句话成就了一个学生的态度,我这一生时时不敢傲慢,时时不敢自甘堕落。不要小看老师一句金玉良言,都很有可能点燃孩子的心灯,真诚心是能感,我们句句都从慈悲的心、从爱护学生的存心出发,句句都能打动人。

  虽然我教书的生涯没有几年,因为自己走过这十多年的求学生涯,我重新回到一个教学的环境,我不愿我的学生跟我一样,重蹈覆辙,我希望他们的人生不是到了二十五、六岁才接触圣教。今天我们走在道路当中,一不小心跌到一个陷阱里面去,我们爬起来拍一拍屁股,诸位朋友,此时此刻你会做什么?你会站在陷阱的旁边草丛里,看每一个人走过来,然后掉下去,你在旁边窃笑吗?不会!

  好!那我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悟道法师已经说我会问,不问也不行,「你快乐吗?」虽然也是一首歌曲,不过有智慧的人唱起来味道不一样。假如我们觉得人生不快乐,请问我们现在拉著孩子的手走哪一条路?跟你走的一不一样?假如一样,那你岂不是跌到陷阱底下去,然后爬起来站在旁边看你的下一代再跌,那良心何在?在我们这种年纪,心里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假如没结婚的,最大的困扰就是找对象,所有亲朋好友遇到你,「你什么时候要娶?」、「你什么时候要嫁?」不然就是爸爸、妈妈说:我都不敢出去了,人家问我,我都不知道怎么讲。当孩子的很有压力。

  有一个妈妈就对她女儿讲:你都三十出头了,再不嫁,嫁不出去了,赶快嫁。她女儿回她一句话,她说:妈,你都不幸福,还叫我嫁。她妈妈突然回光返照想了一下,对,常常跟她爸爸吵架,气得半死,想了一下,过了三十秒,又说:反正你就是给我嫁就对了!那三十秒有点清醒,三十秒之后面子又压下来,理智提不起来,自己不幸福叫女儿嫁,什么存心?火坑我都跳下去了,还要把女儿推下去,什么存心?好面子,自私!不是爱护她。

  你真正爱护她是不让她重蹈覆辙,你真正爱护她是赶快叫她来听《弟子规》。听了圣贤教诲,有智慧才会判断正确,才会找对对象!一直推她,那不理智。把自己的痛苦又加在自己亲人的身上,所以现在人很苦,因为一家里面没有一个人开智慧,都是互相在那里指责,互相在那里伤害,用言语、用行为在伤害,用自己的要求去压迫,用自己的言语、行为有时候互相威胁,有没有?家庭应该是充满爱的地方,设身处地的地方,不是发泄情绪的地方。人生要对得起良知,要摸摸良心,要观照几十年走过的岁月,这几十年到底要带给我们人生什么明白,都想清楚了,下一步踏出去,方向才不会错。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