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一位禅者与一名中医眼中的临终关怀


   日期:2016/8/14 9: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自己的修行可以自己决定,但亲人如何离开人世可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不过我们仍希望他们能够安心或者至少能有一些往好方向的走法,对不对?

  过去我们跟老师(李元松老师)的生活很紧密,经常与老师在一起,学习他处理事情的方法。有一次有位师兄的亲人过世了,请老师过去看能够为这位亲人做些什 么,于是老师刻意带上我们,想借由这件事情来教导我们如何处理人的临终状况。然后老师去了之后,在那位刚刚过世者身边停留了一段时间,可能差不多有半个小 时。刚开始我们不知道老师在做什么,我们就看他靠近往生者说话,可是因为有一段距离,不太了解内容。

  等到离开之后,老师找一个地方跟我们聊天,就讲刚刚他在做的事情。他让我们记得:如果有一天你面临“一个人临终”~这个人可能是亲人,也有可能是你自己, 这叫“一个人”~,要记得做几件事,人在弥留状态或刚过世的时候,是可以感受到你跟他沟通的,甚至那时候他的沟通能力要比平常强。我们平常还要用语言沟 通,但在那个时候他的感受力很敏锐,所以你的心思、意念是可以传达给他的,所以你要先在他旁边跟他沟通。

  要跟他沟通什么?

  首先,你要让他不要惊慌,不要害怕,你要先跟他讲:“你现在先不要害怕,要稳住,稳下心来,因为你害怕的话,可能看不清楚现在的状况。”你要跟他说,嘴 说、或心里想也可以,要跟他沟通:“你先不要慌,不要害怕,我先暂时在这个地方陪着你,跟你聊聊天,不要慌张。”要先安抚他,同样的,如果是你自己面对即 将离去,你要安抚一下自己,让自己先稳下来。

  第二个,你要告诉他:“你即将要死亡,”要告诉他真相,“你即将要离开这个世间了,这不是你想要留下来而能留的,这是一个真相,你快要离开这个人世间了, 可是你现在还没完全离开,还有一点点能力处理,所以先不要慌张,你要知道,你想要留是留不下来的,你等一下,过一段时间就要离开这个世间了。”在佛法当 中,有一个中阴身的时期,就是离开这个人的身体状态时,会在身体附近,以另一种形态停留,一般来说会有大约四十九天,所以我们讲头七、七七的原因是从这里 来的。但每一个人停留的时间不太相同,最长可能会停留到四十九天。

  然后要跟他讲:“你要安心地走,因为你没有办法再留了,但是你在人世间的事情,我们活的人会替你把它处理好,我们会尽力把你的家人照顾好。”尽力安抚他, 重点是让他了解他自己现在的状况,接下来还要告诉他,“你等一下或你现在会感受到很多的情景,这些情景就跟做梦一样,是幻境,它现在出现,等一下就会不见 的,”因为在中阴身的时候,他会感受到就好像在做梦一样,会感受到很多情景,可能刮风、暴雨……各类奇奇怪怪的影像情节,因为他对情境的敏锐度很强,所以 会被那些情境影响而慌乱。你要反复地跟他强调几次,“不要慌乱,你现在看到的一切就象梦一样”,你要提醒他正在做梦,不要把做梦的事情当真,别被梦境迷惑 了。

  最后,你要跟他说~比如他平常有一个信仰,如果他是一个我们不那么熟悉的人,你要观察一下他周遭,有些什么摆设,显现他可能的信仰,如果是我们的亲人,我 们就了解他平常有什么类似的信仰,或相信什么~如果他信仰基督教,你就让他继续按照基督教信奉主,让他有个方向跟着,要坚定,鼓励他继续按照原来信仰的方 式练习。如果他信仰佛教,就鼓励他说你要念佛,要多念佛。如果他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就鼓励他不要慌张,要让他安心,甚至你就念一句诗给他听,不要小看一首 诗的力量,讲一句好话例如“好人有好报”,让他有一句话锁在上面,让他心比较安定。虽然中国人不一定有信仰,但大多听到观世音菩萨,他会感觉比较接受,因 为中国人有一种观念认为观音菩萨会保护人嘛,好,那么你要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也就是你要找一个东西让他有个依靠。

  杨硕诚老师自道止观静坐课上

  问:“念阿弥陀佛是不是比较好啊?”

  答:“阿弥陀佛是对需要阿弥陀佛的人是重点,不要以为只有阿弥陀佛有效,只要有用,观世音菩萨也是有用的。我们刚刚说了,你要去观察,比如他摆了一尊观 音,你就叫他念观音,不是说一定是哪一个,只是说你要去观察。就我自己来说,我会尽量鼓励人念阿弥陀佛,这因为是我的习惯,但不代表别人的习惯是这样,因 为有时候如果他信仰基督教,你叫他念佛,他会起嗔心的,他反而会生气,这不是一个顺势而为的方法。人临终的时候会很慌乱,有人跟他沟通,他就会顺着你那个 意念走,慢慢的跟他说,他的心就会比较缓,就不会那么慌。还有,临终的时候他会有痛苦的感受,很痛、不舒服,就要跟他讲说这个痛就好像做梦一样,过一段时 间就不痛了,要安慰他,这个就是处理临终的方式。

  好,我们把它放大(扩大范围),当我们自己遇到的时候也是这样。你要先不慌张,要先认清状况,然后自己要知道你现在所处的一切都是梦境,而且即将离开人世 不可能再回来,要做好离开的准备。然后,你原本在做什么就继续,比如习惯念佛的继续念佛,但是你没有念佛的,比如你有在修行,平日某句经典当中的文字对你 来说是特别熟悉的~我们的老师就让我们每个人要储备一句经典~比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句话是你很熟悉的,在临终的那一刻 就会冒出来,你就沿着这句话一直念。你如果经常念佛,临终那一刻就会冒出来念佛。这是处理自己的方法,那基本上会这样处理,都是因为你平常没有修得特别 好,如果修得比较好就不需要这样处理了…(大家笑)

  那么对于我们的家人,该怎么办呢?对于我们的家人,不要强迫他们接受信仰,但是可以熏习他们,偶尔带他们去寺庙走一走,但是要找一些氛围好一点的寺庙,不 要一进去就被逼着去烧香的。有机会可以带他们去台湾走一走,台湾的寺庙感受会好一些。有时在不经意间念一点经或法语给他们听,至少让他们种下一些种子,若 有天真遭逢他临终的时候,你讲这些东西比较不会突兀。不要期待说你要改变他,很难的,先从自己改变起。

  我的母亲是个非常固执的人,是那种很强悍的女性,但是在两三年前,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她跟我聊天时说她晚上睡不着觉,然后她不知道去哪里找到一串 念珠,然后她就念佛,念念念,她就睡着了。那念珠就是我平常安排在她身边的嘛…(笑)就是说你平常要稍微布一下局,我不会勉强她念,但因为我在教这个,而 她知道我在教这个,难免会熏习到,突然有一天她需要她就念,然后她发觉念佛很好,能够安心睡得着,她现在就经常念念。她上次来深圳住几天,跟我们这些朋友 同学们聊天,她会劝人说有时候要念一念佛噢(众笑)。

  最有效的关怀,就是爱和陪伴

  中医:李辛

  关于临终关怀,首先是诊断已经明确,病人确定到了终末阶段,现有的医疗条件已经没有办法救治,因此,这里讨论的重点是,后续的“抢救措施”是否有必要。

  要不要进ICU抢救?

  临终关怀,首先要尊重病人的意愿。我看到有不少例子,老人或病人本身希望安安静静地走,不希望被折腾一番,全身插满管子,拖了一个呼吸机躺在那里慢慢地等。往往是家属放不下,拼命要抢救,要延长亲人的生命,这就变成了一个强迫。

  西方医学有一个伦理标准,包括这个抢救有没有价值、要考虑病人的尊严、生命质量……会综合考虑,不是只要送去医院就实施一条龙抢救服务。我有些朋友是西 医,他们实话告诉我,如果自己的亲友到了这一步,他们是不会建议再抢救的。所以对于来问我建议的朋友,即使不是临终状态的病人,我也会建议他去问一下熟悉 的西医,后面的一系列检查和相随而来的治疗措施,以及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这两个问题一定要了解清楚,尤其是必要性。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脑出血,他可以救过来,而且,通过后期西医、中医的调理,能够恢复,那么这种抢救是有价值的。但是如果已经到了临终关怀这个阶段, 很多抢救是没有价值的,很多已经无法恢复的病人,依靠医院的呼吸机、吸痰器延迟一两个月的生命,甚至更久。这其实是在增加病人的痛苦,浪费钱财和整个社会 的医疗资源。

  李辛老师在自道伤寒论课上

  进了ICU你还能做什么?

  中医怎么看临终关怀呢?中医第一注重神,第二是气,就是能量,第三才是形体,当人的形体无法再恢复的时候,要保护人的神气不受过多的干扰。

  什么是干扰呢?过多的探访、过于嘈杂、过冷或过热的环境,过多的移动,尤其是过多的侵入性检查、治疗。

  人在临终状态的神气非常的弱,因此也非常的敏感,这就使得任何一些细微的影响都会造成病人极大的痛苦。所以,只要病人能够自主饮食、喝水,不存在呛咳的情 况,就不要做鼻饲,导尿管也是一样,这些都会对人体正常运作产生干扰,也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万不得已不要做。如果要鼻饲,也要考虑病人的中焦脾胃是否能 承受,这时候,温热的米汤、参汤比寒凉的营养液、果汁之类的要合适很多。2003年,有一位江西的国家级名老中医,九十多岁,年老体弱,家人以为老人处在 弥留之际,送进了ICU,住了两周,情况不好,后来用参汤、米汤混合,每天鼻饲三次,在中西医合力之下恢复了。

  最有效的关怀,就是爱和陪伴

  西方设有专门临终关怀的病房,它的环境跟普通病房不一样,更像家,而且鼓励病人放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如小家具、台灯、照片,甚至模拟一些自然界的声音和光 线,家人也可以陪着他。国内目前这些部分还很缺失。人都会有这个阶段,而最后这个阶段,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几个月。这个过程,如果有亲友陪伴,喂水、按 摩、说话、洗脸、揉揉身体,甚至给他念经、祈祷,这些部分才是临终关怀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充满关怀的交流,也是一个充分的、尽责尽孝的功 课。有了这个过程,双方都会很圆满,很安心。最后病人走了,家属心里不会有太多的后悔和遗憾。

  但是我们现代人有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一没有时间,二没有主见,也不敢担责任。我碰到好多人更愿意把病人留在医院里,他宁愿多花钱,能让自己安心一些。尤 其是家里有好多兄弟姐妹,好多不同意见的时候,会产生自保心态,而忘了什么才是对病人更好的选择,最后由医生宣布“人没了”。这会是一个空洞,永远都在。

  按照中医和道家的观点,西医认为的临床死亡还不是真正的死亡,呼吸心跳停止后,三魂七魄才会慢慢离开身体,这时候神很虚弱,飘忽不定,但什么都能感受到, 所以在那个时候对身体的任何刺激,比如,进行擦身、换衣、防腐、冰冻……这时候的触觉和痛苦比平常要大很多,但这时候家属在精神上给予他的帮助,他也能感 受到,这份感受也会比平常大很多。因为这个时候精神的连通性,比活着的人要灵敏很多倍。

  如果病人有宗教信仰,在整个过程中,家属诚心为病人念诵经文,或静心打坐,目的是保持双方内心的安稳平静,就能形成很好的感应,这个部分对于临终病人来 说,是最重要的。临终阶段,房间不要放电视、收音机、电脑等等,而且如果能够安排单独的房间最好,然后只安排病人喜欢的人、安静的人探视,不想见的人就不 要见了。不然对病人来说,就是伤害和干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临终       关怀)(五明学佛网:临终       关怀)  

 大寂尼师:如何证明临终往生净土? 

 大寂尼师: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个人在临终有因缘念佛? 

 大寂尼师:临终、中阴身、作七、度亡开示(如何对往生的亲友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六、“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五、死相•临终& 

 谈锡永居士:生与死的禅法 十四、临终的解脱与往生——说“ 

 果煜法师:禅者,如何修「临终正念」 

 如本法师:临终遗嘱 

 其它:佛教的慈善事业和生命关怀(李海波) 

 净界法师:千念万念为了临终正念 

 净界法师:阿弥陀佛临终关怀 

 净界法师:你平常能够做假,但是临终你绝对做不了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