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为什么做什么都不顺利?


   日期:2016/8/9 15: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家都希望平安健康,家庭事业吉祥如意。但是业障重无明之人、或没有智慧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颠颠倒倒,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明明知道是不对,偏偏要去做。这就是被无明所遮盖,令你走错路。所谓“误入歧途”,永远找不到正路。

  学佛法的人,就要破这个无明,显出法性。因为无明,所以欢喜做糊涂事。有了这种邪知邪见之后,自私心在那作怪,没有大公无私的心。

  多数人因为没有一点知觉性,只在那里贪而无厌,尽做些糊涂事。

  为什么做什么都不顺利,因为心不净。心清净了,做事就顺了。

  其实众生本来皆有佛性,但不具足,只是被蒙蔽的缘故,所以愚痴,时时刻刻紧守住无明。无明障碍修行,也就是种种烦恼心一旦串习坚固,就会施展出混乱、散漫、无秩序的力量,导致内在的善心被深深地障蔽,从而无法相应或修法成功,障碍了应有的进步。

  不良的状态一旦串习坚固,就会成为很难治疗的病,它会在内心不断地起作用。这种病潜伏在意识深层,在内心深处扎了根,而且时时都会控制自己的一切行动。

  这是非常微细的慢性病,很难觉察。其实在很多人的心里,它已经串习、蔓延过百千次了。对此抓紧机会,时时修改,才可能有所转变。

  只有发菩提心才能对治烦恼,才能恢复善心状态。而这些善心恰恰是修法最关键的因素,缺少了这些内涵,修法当然不见效果。如果我们忽视、放任烦恼,一辈子都只会被它损害。无论做什么事情,烦恼都试图出来捣乱。如果能够努力对治掉,就会百废俱兴,做什么都将出现新气象,样样都能得到应有的成果。

  你起一个善念,吉祥善神便来护持你。起一个恶念,凶神恶鬼就跟着你。古人云“一失足成千古恨”,可以说“一念差成千古恨”。善恶只在一念之差。念善上升,念恶下降。

  为什么有些上师说一句话,就能为整个世界带来巨大利益?同样是语言,为什么价值不同?其实,就是因为说者的相续有差别。比如,凡夫人说一句话,文殊菩萨也说一句话,同是一句话,力量完全不同。因此,语业清净的人,不管是念经还是说话,其能力自然超胜。

  修百字明不仅能遣除语障,身、心的障碍都能遣除,有无量无边的利益。这些利益和功德,要讲的话,一堂课肯定讲不完。但有一点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现在身处轮回,又到了这么一个时代,能遇到百字明,实在是非常难得净除业障、福慧智慧的修行法门。

  观想金刚萨埵本尊,持诵百字明或金刚萨埵心咒,念一句是一句,念念都有修法的利益。不一定要等三十年以后才见效果,而是修十分钟就有十分钟的效果,修二十分钟就有二十分钟的效果,修一小时就有一小时的效果。

  学佛法,就学这个,没有什么巧妙的方法。简而言之,清净心观想金刚萨埵本尊佛持诵百字明,多做佛事、善事就是除业障去习气毛病,把自私自利心除净,不争、不贪、不求,就得到佛法的要义。

  天天观想金刚萨埵本尊,持诵百字明或金刚萨埵心咒,自然生起菩提心,就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的清净心。大家精进修持,自然加持善缘世间法吉顺,早证佛果。

  三摩地言:恭敬三宝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哪怕是发心行持一丝一毫的善法,都会积累殊盛的福报!嗡玛呢呗美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顺利       菩提心)(五明学佛网:顺利       菩提心)  

 法宣法师:劝发菩提心文白话浅译 

 吴润江上师:发菩提心义诀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贺继墉居士: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大寂尼师:《佛说阿弥陀经》重点介绍 1.如何读诵阿弥陀经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30~3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20~2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0~19) 

 傅味琴居士:发菩提心,女转男身(1~9) 

 傅味琴居士:不退菩提心为解救众生倒悬之苦 

 傅味琴居士:学习释迦佛,祈请善知识为胜为导,不退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