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净土法门法师:越溪同学的报告诚敬谦和,略谈传统文化的母教


   日期:2016/6/30 21: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师长下午好!惭愧弟子越溪,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诚敬谦和—略谈传统文化的母教」。

  《易经》六十四卦中,第三十七卦名「家人」,卦辞是「家人,利女贞」。注解说「家人之义,各自修一家之道」,这是说,一家人在一起,各人本分不同,互相配合以成就一个家庭。孔子说「家人之义,以内为本,故先说女也。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正家而天下定矣」。这是说家为本,因此首重女子,因为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天地之间重要的道义所在。果然能够让家道正,则天下太平就可以实现了。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有言:「天下太平之根本,女子操之大半」,即本於此。前清硕儒陈弘谋先生《教女遗规序》有言:「王化始於闺门,家人利在女贞。女教之所系,盖綦重矣」。今天习主席倡导国人回归家庭,故有必要略谈一谈古圣先贤对於女子的教育,以期家家和乐且耽,举国太平昌盛。

  一、正名

  甲、释「家」

  「家」这个字,最为人费解者便是宀(表示居所)下面有一个豕(即猪)。这是为什么呢?考察上古的聚落,可推知「豕」字的深意。

  距今八千年前,汉字还远未被造出,我国已然发展出灿烂的文明,社会十分整齐有序。在内蒙古赤峰市的兴隆洼,考古学家在草原上发现了一个聚居遗址,几十户人家聚居在一起,排列井然(见图一、兴隆洼文化考古地点的俯瞰图,可以看出其聚落排列非常井然有序,由此可以推知其社会是安定祥和的)。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的上古聚落遗址中历史最早、保存最完整、布局最清楚的遗址。考古学家发现,我国在八千年前就已经发展出非常灿烂的玉文化,并且在两千年后,被位於辽宁的红山文化所继承(见图二、位於内蒙古距今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的玉玦(上),和位於东北距今约六千年红山文化的玉玦(下),形制很像,加工手法类似。学者认为,两个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而红山文化与上古关於黄帝的传说多有相呼应之处,显示出上古三代之治是历史而非杜撰。可以说,兴隆洼文化是我国华夏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

  兴隆洼文化的风俗是居室墓葬,也就是在房屋内挖掘墓穴,埋葬先人,子孙则依旧在居所生活。其中有一个遗址,先人埋葬在屋子的正位下面,旁边又埋了一对完整的猪。考古学家杨虎说,这是祭祖(或者陪葬)所用的猪。当时的人们,生活需要狩猎,故用猪来祭祖。因为猪不仅是当时狩猎主要的猎物之一,它也正在被驯化成为家畜。可想而知,猪在当时是非常贵重的财产,子孙用贵重的猪来祭祖,用珍贵、精美的玉玦来陪葬,显示出后人对祖宗的恭敬、孝养之心。此时,羊正在西亚被人类所驯化成为家畜,及至驯化好的绵羊逐渐经过新疆、甘肃传到中原地区,已经是三千年之后了。所以,最早做为祭祀的重要家畜是猪而不是羊。古代的祭祀文化比文字出现早很多。上古的考古发现说明,我国人民将生活中最珍贵的物品来祭祖,时时不忘缅怀祖德的孝道传统,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创立之初已然如此。真的是「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

  兴隆洼文化长於治玉,有比较成熟的玉文化,说明它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而成,说明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於文字出现之前,这个传承应该有一万年的历史。有了这个考古发现,我们就不难明白仓颉在造字的时候,特别在宝盖头下面放一只猪的深意。家这个字,就是在向后人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有了祭祖,才有了家;有了四方辐辏,共同来祭,才有了国家。

  成书於两千多年前的《礼记》所言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说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大事,除了打仗之外就是祭祀了。一个国家的形成,是由於各个地方的人们感到某一位圣王,有真实的智慧,能够教育好他的臣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於是就会纷纷来拜见这位圣王,慕求真理,学习教育人民的理论、经验、方法,自己拿回去用,给当地人带来幸福安康。当各个地方的人们都通过与圣王一同祭祀,学到了孝敬存心的生活方式,感受到圣贤教育的真实利益之后,自然对这位圣王产生归属感,也对整个天下产生了亲如家人的感受。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就是中国这个大家庭得以形成的情况。所以,共同祭祀是家与国得以形成的重要教育活动。上古的天下大同不是发明创造,也不是格言,而是历史实践,是有著高度智慧的圣贤,成功的将多元文化、多元背景的人们团结在一起,彼此共同协作,创造文明、创造幸福生活的经历总结。

  如何承继祭祀?全在母亲,母亲生养儿女、教养儿女,就是承继祭祀。因此,古人对婚礼非常恭敬、谨慎。《群书治要.礼记》云:「昏礼(即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并在注解中说:「敬则能终,苟则易离」。这是说结婚是两个家的结合,上能够祭祖、传承祖宗家业,下能够有后代,所以要立德以为子孙万代所凭依。因此,如果对於婚姻存恭敬的态度,就能够善始善终;但是如果是随便的态度,则难免离散。这段记录端正了我们对於家庭的观念,也揭示了现代社会离婚率不断攀升的原因所在。如果对於婚姻采取非常恭敬的态度,对於自己即将迎娶的太太、即将嫁入的夫家上下都非常恭敬,这个婚姻必然得善始善终;如果因为两个青年人看著顺眼而很随便的结婚,认为是个人的自由,就很容易带来始乱终弃、离婚收场的结果。

  由此可见,家庭的幸福与资产、地位无关,它始於对婚姻的恭敬、谨慎;成就於通过传承祖德,承继家道;反应在定时祭祀、报本反始。国人远在文字出现、国家形成之前就非常重视祭祀,念念不忘祖先,足见祭祀是孝心自然而然的体现,正所谓「事死者,如事生」。传统文化完全是真情自然的表露、自性天然的流现,没有迷信,也没有压抑人性,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对待生活的自然状态。在这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家里,贤妻良母成就父子两代君子,真的是「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妇」。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永远的家,永远怀念的故乡。

  乙、释「女」

  《说文解字》言「女」字为象形字,小篆写为,《文字蒙求》言此字像女子「敛抑之状」。段玉裁指出,称呼女性为女子,与称呼男性为男子,皆为尊称。所以,古人对於男性和女性的尊重是等同的。「女」字所蕴含的教育就是,身为女性要谦卑、含蓄(即敛抑)。

  为什么对於女性要特别强调敛抑呢?此中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言:「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这是说,在教育小孩子的过程中,想让孩子有教养,不能打闹,师友对他的教诫,都不如每天在身边照顾孩子的保姆、母亲的指导;想要让一般人都放下竞争、斗争的心,告诉他们尧舜之道,都不如家中的妻子对他的劝谏。因此,身为母亲,她的德行承载著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吉凶。一个充满爱心、诚敬谦和的母亲,才能培养出喜悦、安详、有礼的孩子,才能令家里家外一团和气。

  陈弘谋在《教女遗规》中,首篇便是汉朝曹大家班昭的《女诫》,而《女诫》的第一章就是「卑弱」,「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这是说,女子在家中,对家里的每个人都能谦让,都能平等的礼敬;心中总是想著别人,而不是自己;从来不会夸耀自己,但是如果有不对的地方,也是勇於认错、勇於改过。她还要承受许多委屈,但是她都若无其事的承受下来,彷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她非常恭敬而谨慎,似乎是在深渊薄冰上走路一样小心,不让他人生烦恼。这就是她的谦卑、她的柔顺,永远都处在低位,好让一家人都能高高兴兴的生活(见图三、清代画家金廷标所绘《曹大家授书图》,从中可见传统文化大家庭的温馨和美好)。

  古今中外常将母亲比作大地,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神只莫过於象徵著生命的大地女神该亚,西方至今还有以该亚指代地球的说法。足见我国将「坤」指代女子与大地,是人类热爱生命、敬畏天地之自然显露。大地胸怀博大,忍辱含垢,而令万物得以生长,正好可以喻母亲之圣德。母亲之神圣,在於身处低位、平等承托一切,从而令生命得以茁壮成长,这就是谦卑之德。《易经》的谦卦,意象是高山在大地之下,以示谦卑之至。谦卑至此,必然万事得吉祥,故女子是给一家带来吉祥的。对此,汉代的曹大家特别值得学习。

  曹大家本是女史,东汉史家班彪之女,曾帮助父亲和兄长班固完成《汉书》的撰写,才学非比平常。及至作《女诫》,被和熹太后召入宫,教授皇后等女德。后来《汉书》问世,经学家马融跪在藏书阁外,请求向她学习。即便受到如此礼遇,曹大家依然十分谦卑、谨慎,形容自己,在夫家四十多年战战兢兢,总怕「德有伤,贻亲羞」,并教育家中的女子,一生务必以卑弱自守(见图四、国画《班姫续史》,显示班昭续写《汉书》时的情形,此中可见女史的谦卑婉约)。

  《周易》有言:「敬慎不败也」。女子果然能够守谦、守敬,必然能够感得一家吉祥、家道恒昌。谦是因,顺是果;顺是因,和是果。是故,对於和睦一个家庭,敦亲睦族,首先是谦德;对於培养一位比德於玉的谦谦君子,母亲的谦德十分重要。曹大家说:「谦则德之柄,顺则妇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这是真正有智慧的教育,这是长善救失的教育。孔子云:「欲不可纵,傲不可长」。佛陀教导每一个人,求道务先忍辱。因此,古人对女子的教育就特别强调用谦卑对治傲慢,用屏气敛声对治虚荣浮华,用布施随喜对治悭贪嫉妒,这些教育全都蕴含在「」这个字中。汉字之智慧,真的让人不得不佩服!

  中国的传统文化,字字句句、点点滴滴,全为成就圣贤君子,全为造就幸福生活。今天的国人拥有这样宝贵的文化遗产,怎能不用心继承、发扬光大呢?正因如此,古人总是将夫妻之间举案齐眉、互敬互爱视为理想,这是有很深的教化意义。夫妇在家中很容易放逸、随便,又因夫妇是最亲近的人,很容易因为看到对方的缺点而失去恭敬心。因此,夫妇之间的恭敬便是君子之慎独。现代社会,由於女性普遍受到西方的教育,多认为恭敬先生是封建、压抑女性。另一方面,男子也会因女子日益强势而惧内,或者变得更加强横,夫妇之间竞争不断升级,家庭宛若战场。这些都是失去礼、敬的流弊,深受其苦的不仅是夫妇,更是孩子。是故,现代社会常为青少年犯罪、吸毒等问题所困扰,究其根本还在夫妇。故古人说「闺门为万化之源」,这是有很深的道理的。

  丙、释「贞」

  《说文解字》说贞,「卜问也」,这是贞字的本意。《康熙字典》言贞又有正、定的意思。

  上古的占卜最容易被人误解,不仅今人视之为迷信,即使是中古时期,已经觉得此举非智。事实上,我们的老祖宗在上古,凡遇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必然整肃身心,认认真真占卜,以期能够做一个利益千秋万代的决定。上古的圣王,他们念念所想的是整个天下,考虑的是对千年之后的影响。虽然古圣先贤已有圣德,但是益发谦卑,他们知道做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非人力所能为,因而毕恭毕敬,以至诚感通求神助天佑,这是圣人的谦卑和爱心。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国家面临重大决定而进行占卜,必然诚心正念,心安神定,如此才能以中正之心感得中正之神谕。

  这种视天地宇宙为一体的心念,心有所感,境界必有所应,并不是迷信,有高深的科学依据。现代量子力学研究已经证明,彼此相关的基本粒子,当一个粒子受到干扰,另一个粒子无论距离这个粒子多么远,必然同时发生相应的反应。这一点,便是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亦是贤首国师所言,一念才动,周遍法界。正面的心念感得正面的能量,负面的心念感得负面的能量,起心动念不可思议。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结晶实验,更是为念头所产生的影响提供了印象深刻的证明。所以中国人的敬天尊祖,都有极其深厚的含义,确实发人深省。

  宇宙万物为一体,超越时空的融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个深奥的含义就体现在「孝」字上。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表示父子是一体,从这个一体延续开来就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皆为一体。又《说文解字》言孝,「子承老也」,也就是说孝养父母,让父母安心,善继父母之志是孝,故孝道在於能够将家风、家道、家学继承下去。由此建立了师道,故好学生能善继师之志。师道的继承在教学;家道的继承在祭祀。

  祭祀与占卜一样,都是净化心灵,诚心正意,以至诚感通而得天佑。占卜不仅是谦卑,更是正念。故贞的引申含义是「正」和「定」。女贞,本意是指女子得其正,心念得其定的意思,也就是说,做为家中的灵魂人物,女子必先守住自己的家,安住自己的本分,如此家得以安。故汉字造字,将女子放在房屋里,便得「安」字。若身为女子,心逐外驰,把家庭荒废掉了,一家人纵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是家无宁日了。心念得其定,身得其正,这是「家人利女贞」的第一个含义。

  家人利女贞的更深一层含义是,女子是维系家风、家教的第一位老师。所以,母亲除了全身心持家、相夫、教子以安定全家之外,更要将心念安住於本善之中。人无完人,一家人聚在一起是多生多劫的缘分,需要珍重、珍惜。因此做为母亲,首先就要坚信家中每个人(包括自己)都是本性本善,本来是佛;坚信每个孩子,无论天资聪愚、习气厚薄,皆是孺子可教,假以时日,皆可成圣贤君子。由此生出对家人无限的爱心以及无比的恭敬,在这爱敬存心之中智慧自然生起,明白如何改过以引导家人迁善,这分爱心、智慧以及忍辱,就能逐渐把传统文化的教育带回家中。

  虽然我们传统的家道、家训已经断了好几代人了,就算是我们的祖父母也对此十分生疏。现在追溯起来,似乎只有先秦的古书、六朝的历史、明清的笔记等,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所幸的是,上净下空老法师将儒释道三学的根本,《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列出来,帮助我们从头开始。前清有弘谋先生会集《五种遗规》,将前人的教诲撷其精华,整理成册,帮助我们重新扎根。即便如此,幼无善教之流弊,依然令我们虽然有明师指导,虽然有文字简明的经典,还是学起来如同隔靴搔痒,不得其门而入。正如同南北朝生於乱世的颜之推先生所言,幼时失教,长大后读圣贤书,往往觉得「经目过耳」,而不能「铭肌镂骨」的感同身受。在这种情况下,坚信本性本善,仰求祖宗加持,务必认真改过,就成为入德之门;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不断实践、至诚感通,就成为入德之途。这就是《了凡四训》所言之四心:发耻心、畏心、勇心及长远心。尤其是长远心最为难得,传统家庭教育断掉好几代人了,我们重新开始振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个人的一生,即使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亦不可废。若有求速成之心,则很有可能让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之复兴断送在急功近利之中,不可不慎!

  二、实践诚敬谦和

  曹大家在《女诫》第一章,就将女子在家中力行圣贤之道,总结为三个方面:一、谦让恭敬;二、勤劳俭朴;三、清静自守。以下分述之:

  我国古代女性常常劝告夫君、孩子不要争名夺利,处处礼让。秦朝末年的时候,镇江一代有一位叫陈婴的人,因为世乱而被当地人奉为王。他的母亲连忙说:不行!自从我做了你家的媳妇,一直都贫贱、穷困,一下子富贵起来不祥,不如把兵权交给别人。陈婴听妈妈的话归顺汉军,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

  女子以勤俭为德,这不仅是中国人如此,古代希伯来文歌颂好女子也是非常勤俭。她们晚睡早起,早早为全家人预备好美味的饭菜;冬天未至,全家人的棉衣都已经缝制好;每天她都在默默的奉献,让家成为每个人温暖的港湾。传统中国女性之勤俭、吃苦耐劳,是许多现代女性对於祖母、曾祖母最深刻的印象。她们从早到晚,安安静静的在家中劳作,一切都井井有条。即使是八、九十岁的高龄,只要能动,也是终日劳作不息。她们一生,每天都做出丰盛的饭菜给家人吃,自己却往往吃一些剩菜、剩饭,还怕家人不好意思,会念叨说这个菜我爱吃。我们把餐桌上最好的鱼挟给祖母,她们会说:这个我不爱吃,你们小,多吃点。在寒冷的冬天,祖母总是把暖和的新被子留给家人,自己用旧被子,觉得实在是太冷了就搭上棉袄,可是棉袄也是破旧、落了许多补丁的。我们怕祖母冷,和祖母睡一个被窝,祖母还会把我们冰冷的手放到她的心窝里,问我们冷不冷。许多乡村的老太太虽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出过几次远门,但是她们的爱心、敬让、勤劳俭朴,令许多现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子望尘莫及。

  女子除了勤俭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德行就是贞静。古代大家族成员众多,难免人多嘴杂,因此守静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贞」的含义所在,故古人常将「贞静」连用,言女子端庄娴静(见图五、清代画家金廷标所绘的教子图,从中可见母亲的娴静、温柔、慈祥,与孩子在母亲身边的幸福、美好)。女子能够端庄,别人望之不生烦恼生欢喜。所谓端庄,是穿著举止都很得当;娴静是女子不多言,亦无是非人我之心。端庄娴静,以德化人,则家中种种不和、怨怼皆能随著家庭主妇守住心念、清静待人、谨慎做事、无私无我逐渐得以化解而一团和气。

  印祖有云:女子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夫妇之结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可不恭敬、谨慎对待。一门和顺就是在积功累德,是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如果夫妇不和乃至离婚,小孩成长於缺乏母教的环境,日后恐为社会带来更多困扰,破坏社会的和谐,为人父母者都必须承担这些因果,不可不知。

  三、结语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之成,在於爱、敬,体现在祭祀上,体现在慎终追远上。真正能够成就一个家的关键,还在於女子真正能够心无旁顾、守贞守静、一心一意护佑家人。成就一个家之和谐安宁的,是女子诚敬谦和的品德。

  上个世纪初,印光大师教导世人,教育好女子是天下太平之根本。印祖这段重要的开示,便是「家人利女贞」这句卦辞的高度总结。「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天下治乱之本,在於匹夫匹妇之能尽伦尽分与否。故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固一切匹夫匹妇之天职,非独指有爵位者而言也。而家庭之教,母教最要,以人之性情,资於母者独多。居胎则禀其气,幼时则习其仪。其母果贤,所生儿女断不至於不肖。譬如熔金铸器,视其模,即可知其器之良否,岂待出模方始知之哉。国家人才,皆在家庭。傥人各注重家庭教育,则不数十年,贤人蔚起。人心既转,天心自顺,时和年丰,民康物阜,唐虞大同之风,庶可见於今日。是以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为挽回世道人心之据」。

  以上是不肖弟子近年来学习的小结。弟子努力改过,惭愧不已!至诚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老师学长们慈悲教导。不胜感恩!惭愧弟子越溪顶礼敬呈。

  老法师:我们今年清明祭祖快到了,越溪这篇文字非常好,我想应该在我们祭祖活动里面要把它印出来,一起分发给大家。她所说的,句句都是真话。两百年前,或者说一百年前的社会,大家都懂得、都明白,两百年前落实了;一百年前逐渐疏忽了,但是都知道,真正认真去实践的人不多;到现在,六十年前,有一些知道的人,不多了;六十年是一甲子,这一个甲子过去到了今天,你要去问这些常识就不知道了。所以这篇文章就非常重要,我们在祭祀里面,祭典里头分给大家。必要的时候,我这样想著,越溪再发个心,把这份文章做详细讲解,做一个光碟,在祭祀之后,这个文字光碟分发给大家。

  这是什么叫家,家太重要了!中国古人我相信,那是一万年前的事情,绝对不是有了文字之后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不齐国就乱了,社会就乱了。家,现在连家都不认识,什么叫家都不知道,他怎么齐?现在非常遗憾。中国自古以来,是全世界最重视教育的一个族群,连外国有识之士都感叹,中国人最懂得教育。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现在向西方人学,总认为中国教育太严肃了,没有外国人那么活泼,没有外国人那么自由,中国约束太多了,殊不知那是德,那个才能造成中国世世代代的长治久安。这个族群绵延到现在没有被消灭,看到还要复兴,只要回头,只要找老祖宗这些规矩,我们相信,这要建立信心,对老祖宗有信心。老祖宗确实比我们高明,我们今天这些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也比不上老祖宗。老祖宗不是不懂科技,如果科技不能跟道德教育并行,这个科技会害人,现在我们深受其害,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有先见之明。德行达到一定的水平,这个科学技术带给人是幸福,不能不知道。

  好,这个我们交给慧蓉师去看看,找个时间,抽一点时间把它讲讲。这样子我们祭祀,这个意思就圆满了,让大家看到祭典的严肃,再能够有这堂课,让大家了解为什么要祭祖宗,让大家知道。

  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 第一三三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       传统文化)(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       传统文化)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