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怀瑾: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原因在哪里呢?


   日期:2016/6/9 21:3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他说一个君子,就是一个最了不起的人,他的崇高精神,留给后世的,最长也只有五世,就是一百五十年就断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同样的,“小人之泽”也是一样,好的坏的,完全平等。但我们几十年的人生经验,看了许多人,不管好的坏的,他的遗泽最多三世就断了。从前有一个人,白手起家,一毛钱不浪费,很节俭甚至很悭吝,临死时拖着总不咽气。家人觉得奇怪,直到看见灯盏里有两根灯草,才明白过来,赶紧剔下一根,这个人才放心死去。他省下的钱给了儿女,可是儿女已经在过着年年换新车的生活了。到了孙子的手里,更是奢侈,结果三代都不到,家就败完了。等到曾孙一代,又是赤手空拳,从头再来。人生就是这样的轮回,除了文化思想可以延续千秋万代之外,其他一切都没有永远的。

  所以说“世而后败”,试看社会上富豪之家,也几乎没有超过三代的殊荣。做父母的很辛苦,白手成家;第二代做儿子的虽然不太过分,总比老子会花钱;到孙子一代出手可大了,完全是纨绔子弟的作风,甚至有些马上败掉了;因此又轮到第四代曾孙在闹穷。穷了又再俭省成家,如此循环往复,永远像一个轮子在转。

  富贵中人的子弟,古代所谓“世家公子”或“千金小姐”,现代所谓“高干子弟”或“豪门”,富有人家的小老板们,因为从小出身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不知不觉自“傲”惯了,就什么事都“懒”得去做,变成“颐指气使”的神气;努努嘴、抬抬手,或用一个指头点一点,或用眼睛瞪一下,指挥别人去做。这就是“傲惰”的形象,因为自“傲”而养成“怠惰”的习性。

  我看,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专讲所谓“爱心”的教育,常常养成孩子指挥父母大人去做事,孩子反而大模大样,坐在那里摆架子。这真使人“望之生畏”!

  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闲谈,经常会碰到有人问起:你看,将来的社会,或将来的时势怎么样?这是人人关心的问题。从前跑江湖、混饭吃的算命先生,有一句成语说“上门看八字”。这是说,只要进到你的门口,四面八方看一看,早已知道了你这一家,兴旺不兴旺,不必要等你报上生辰年月,命已算过了。你要问将来的时势和社会趋势,多看一下后一辈的孩子教育文化,就可大概知道未来了。

  孟子有一段话说得很对:“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陷溺其心者然也。”

  这是说,富贵的家庭,或是社会富有了,就会养成青年人多“赖”,爱炫耀、爱耍阔、爱奢侈、好高骛远。社会苦寒,家庭贫穷,就会使青年人容易走上“暴戾”愤恨的路上去。这并不是天生人才有什么差别的作用,只是因为受环境压力,造成心理沉没的后果。除非真能刻苦自励,专心向上的人,当然也可以能够跳出“世网”的。

  又如我们小时候读的成语所说,“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虽然短短一两句话,如果你能“闻一而知二二”,也可了解它和孟子所说的这段话,都是同一意义。

  “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由于人们都过得殷实而富裕,所以一个个都显得志得意满的样子。我们在今天读史时,对于这八个字,就要特别注意了。这八个字,从另一面看,也是一种弊害的源头。当一个国家,经济安定,社会繁荣,国民收入增加之后,往往就流于浪费,生活方式多半都骄奢YIN逸,精神生活方面则道德堕落,产生优越感,看轻别人。

  我们翻开历史一看,每一代在开创的时候,都是从艰难困苦中奋斗出来的;到了第二代或第三代子孙的手里,就慢慢不行了。政治安定、经济富庶、社会繁荣之后,逸乐就来了,这就开始走向衰败了。

  一般家庭也是如此,祖父那一辈,天寒地冻时尚且赤了双脚,鼻尖冻得红红的,手执锄头,在田里一锄一锄地翻土松泥,准备春来播种。到了他的儿子这一代,虽然由种田的父亲培育上了大学,但亲眼看见父亲辛勤劳苦,也许自己也下田帮过一些小忙,还知道赚钱的艰辛,所以生活朴实,也努力振兴农业,继续置产。

  可是到了孙子的一代,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已不知祖辈、父辈的辛劳艰苦,于是“般乐怠敖”的毛病都出来了。到他的下一代,不但汽车要最时髦的,还要年年换新,吃喝嫖赌样样都来,于是就走向了衰败。也许传到第五、六代,差不多又要顶着寒风冷雨,佝偻着在田地里挥锄头、踩泥巴了。人世间之事,总是这样反复轮回。这都是人类的一种惰性,家庭、社会、国家政治,都在这一惰性下循环起伏,交替兴衰。

  有地位、有钱的人家,或者一个世家子弟,家庭出身好一点,富有一久,就会产生一种看不起人、不尊重别人的心理,这是很糟糕的,一定失败。尤其现在的家庭,都是家富小儿骄,孩子们都很娇惯,就把天下事、天下人都看成轻易的。我们看社会上的事,很多人稍稍觉得自己了不起,就注定慢慢变成“起不了”,这都是事实。

  人类社会的不平、不得安定的原因,物质和经济的问题还是次要,主要的,还是唯心所致,是心理和欲望难以平、难以安的关系。譬如《红楼梦》中描写的情况,是清朝乾(隆)嘉(庆)时代社会初得安定的反映而已。因为社会安定,家室富有,尤其在帝制时代的王孙公子、太太小姐们,一天到晚吃饱了饭闲得没有事干,不想些特别花样来混日子,就会觉得人生闲得活不下去了。所以清朝中叶的名词人项莲生便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这种心境,是确有其事的,绝对不是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二十世纪中国人所能了解的。

  所以说,古今中外的人文文化、历史哲学的问题重心,主要关键还是心的问题,并非是物质的问题。“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所以无论个人与社会,有《红楼梦》大观园的繁华时代,如果不知检点,便有红楼梦醒时凄凉的后果。这是历史法则,历史的因果定律,必须特别注意。

  整理自《孟子与离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孟子与公孙丑》《原本大学微言》《列子臆说》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南怀瑾       富不过三代)(五明学佛网:南怀瑾       富不过三代)  

 南怀瑾居士:驳《楞严》伪造说 

 南怀瑾居士:开悟的十个标准 

 王雷泉教授:高高山顶立 深深海底行——南怀瑾先生文化史观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四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三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一天 

 南怀瑾居士: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目录 出版说明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七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六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五日 

 南怀瑾居士:禅与生命的认知 初讲 第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