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26[海口]


   日期:2010/7/10 9: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六集)  2004/11/24  海口市孝廉国学启蒙中心  档名:52-115-26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提到了在现代这个社会当中,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充斥,所以我们自己要能够针对这一些言论思想有判断的能力,懂得去慎思明辨。刚刚提到世间人常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句话是错的。许哲女士不为自己,赢得了众人对她的尊重,赢得众人对她的爱载,她是为人人,而人人都为她。所以我们了解到利人绝对利己,损人绝对不利己,而且损人绝对是损己。

  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社会当中,很多人喜欢占人家便宜,其实占人家便宜,占不了多久。骗人家一次,骗人家两次,骗不了别人第三次。所以当我们占人便宜,损人的时候,事实上是刀头舐蜜。就好像这一把刀前面有一滴蜂蜜,你一看急著就想要把这个蜂蜜吃到嘴里去,结果这么一吃下去,确实尝到了甜头,但是舌头也割了。占人家便宜到最后把自己的社会信用都搞坏了,把自己人生的后路都断绝了。所以世间人「心无远虑」,看不远,「各欲快意」,只顺著自己的欲望就去贪求,反而害了自己。

  我在海口一段时间,海口是个体经济很早就开发的地区,它最有名的是观光行业,观光业者为了吸引旅客到海南来,所以他的收费都非常便宜,一开始的时候非常多的人到海南观光。结果观光业者就觉得,他们都来了,我实在可以大捞一笔。所以安排三天的行程,基本上其中两天都是带到购物中心去,干什么?消费,买一包十块钱的东西,他可以赚个五块,都把客户往那里送。慢慢的客户觉得我是来旅游的,结果都把我带到那里去,虽然他一开始赚到了一些钱,但是一年、二年之后,所有这些客户的看法、想法就传遍全国,到最后海南的观光行业给全国人民的印象就很不好。所以他们是尝到了一点甜头,之后付出什么代价?付出了全国对海南整个观光业的一种否定,一种不信任。所以这个影响可能要很多年、几十年才慢慢可以再把他人对我们的信用再赢回来。

  只尝到了一点小甜头,却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所以损人绝对不利己,而且损人会害自己很惨。不只会害自己,中国有一句《易经》的话,「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可能做了很多损人的事情,不只殃及自己,还殃及后代子孙。在我们很著名的一本书叫《菜根谭》,这一本书第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打开来第一句写著「弄权一时,凄凉万古」。他只因为拥有名,拥有权力,就自视甚高,就拿著权力鱼肉人民,逞一时之快,但是却凄凉万古,被后代子子孙孙所唾弃,所批判。所以这真的是尝到一点甜头,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不只是他会由世人所轻贱,世人所批判,他的子孙也会因为他的恶行而抬不起头来。所以诸位朋友,你敢不敢说你是秦桧的后代子孙?你敢不敢?你真的是秦桧的子孙你都不敢讲,为什么?这个蒙羞已经蒙了几千年,还继续在付出代价。

  所以我们为人长者可不能殃及子孙,一定要造福后代。应该演出来的是利人,然后利自己的子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当你有这样的态度的时候,往后你的子孙一定会以当你的子孙为荣。所以我们看非常多的读书人都不为自己,但是他却留名千古,他的子孙却一直依循他的风范,让家道不衰。所以这一些圣哲都是真正明白真理,能够高瞻远瞩之人。我们看范仲淹的行谊,现在都已经将近一千年了,他的子孙家风依然保有他的一种精神在里面。所以诸位朋友您希望你的子孙家风传几代?人贵立志,你有多大的志向,才能做多大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出好的风范,做出利人、爱人、敬人的风范,以为后代子孙最好的榜样。

  其实利益他人,绝对不是说要等三年,要等五年,甚至有人说要等下辈子,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好的结果,好的果报,其实不用等那么久。一个人一念善心,他已经得到利益。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助人就是喜事,助人为乐,所以当我们在助人当中,还没得到回报以前,自己的身心已经非常欢喜,非常健康。相同的,当我们去害人、骂人,对方虽然还没有来报复,但是当我们害人骂人的心一起来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身心已经受到自己的摧残,身体就不可能好,我们的良知一点一点埋没了,我们的正气提不起来,每天就怕自己做错的事东窗事发,这样对身心绝对是当场就得到坏处。

  日本有一位江本胜博士他就做了一个实验,拿什么做实验?拿水做实验,当我们人对这个水说感谢的话,说祝福的话,不管用任何一种语言讲,这个水在高倍显微镜之下,照出来都是非常漂亮的结晶,所以水能够感受到人的意念传递出去的能量,水可以接收得到。当然水接收得到,代表所有万物都能接收得到。所以很多很会养花的人,每天都对花讲话,都说你长得真漂亮,你开得真美丽,常常跟花沟通,结果花愈开愈茂盛。所以万物都跟我们是有互动的,所以一念善,一念祝福,水结晶很漂亮,不管你用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另外假如我们是用恶意对水,你咒骂它,你责备它,它的结晶就没有办法美丽,甚至於根本无法结晶。而且在高倍显微镜之下照出来的样子,就好像一个小孩被骂的时候,缩在一个地方。这本书现在市面上买得到,它的书名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或者《水的讯息》,有几种书名,谈的都是同样的内容。

  所以当我们一念善影响这个水,一念恶破坏了整个水的状态。为什么说生命的答案水会知道?因为我们人体有百分之六十八到七十是什么?就是水,所以你的意念可以影响到这一杯水,你这个意念一定先影响谁?影响你全身的水结晶。所以你一念善,你百分之七十的状态是好的,那你的身体一定好。而你的意念又是祝福,又是感恩,那你的身心整个状态就是非常良好,那你当然身心健康。假如你起的念头是不好的,那你百分之七十的水都是不好的结晶,久而久之你的细胞就病变了,而癌症就是细胞病变。所以雷久南博士的实验当中,她说大部分的癌症病患,他在十到十五年当中,人生都发生一些自己无法接受的一些挫折,一些考验。所以他的情绪瞬间跌到谷底,一直都没有再提起来。这样不好的情绪维持了十五年之后,整个身体状态就快速病变,就是所谓的癌症产生。所以人的心念才是身体健康的根本。

  当我们利益人这个念头一起,你已经得到大好处,不用等到别人来回馈。当你起恶念的时候,不用等到恶报,你当场身心已经受到自己错误念头的摧残。我们论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些小孩听了,他非常入神,小孩子学东西特别专注。有一个小孩听了这个《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之后,刚好他一进家门,他们家的保母就跟他说:我好讨厌你!她是跟这个孩子开玩笑,结果这个孩子马上抱著身体说,你不可以对我这样讲话,我的身体有百分之八十都被你害了。小孩的水含量相当逼近百分之八十,所以我们看那小孩都水水的,是不是?因为他们水含量更高。你看孩子马上一听,他就学到了坏话会害自己,自己讲坏话自己影响最大。当孩子有这样的念头的时候,他讲话就很有警觉性。所以正确的观念你一给他扎下去,他就不容易学错误的。

  诸位朋友,不只是水得到了证实,我们海口有位老师很可爱,他拿两颗苹果做实验,前面一颗,告诉同学,出去的时候跟它讲一句好话;后面的一颗,出去之后都骂它。结果做了一个礼拜下来,这老师把两颗苹果拿来给我看,拿了之后,还说送给我吃。我很怕吃那一颗被骂的,待会这一颗吃下去,突然所有骂人的话都给我吞下去了。这个说好话的苹果它就显得很坚硬没有软化,被骂的这一颗摸起来就软软的,而且皮就皱起来。所以确实万物都能够感受到人的意念,人的能量,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收得到。

  另外还有拿白米饭做实验,他不止拿两碗,这个实验也非常有意思,他拿三碗。第一碗是感谢它滋养我们的身体,觉得它很香,很好吃,赞叹它;第二碗是骂它,难吃死了;第三碗不理他,一句话也不跟它讲。一个礼拜之后结果呈现了,第一碗发酵了,还闻到发酵的香味;第二碗黑掉了,发臭了;第三碗诸位朋友猜猜看会怎么样?第三碗臭掉了,而且比第二碗还臭,一句话也不跟它讲,居然比骂它还要臭,为什么?我们说人与人当中,尤其夫妻关系,有偶而发泄发泄情绪骂一骂,床头吵床尾还能和。但是假如冷战的话,那两个人生不如死,每一天在那里撑,不知道要撑到什么时候,撑了气都快断了。所以冷战比热战还恐怖,冷漠对人的杀伤性更强。所以很多先生也好,太太也好都说他吵,我连理都不理他,都不甩他,其实这样反而让对方更难受。我们那种态度好像瞧不起人。所以这一个实验也同时告诉我们,对人不能恶言,甚至於不能莫不关心。

  结果当我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在举这个例子是我在跟小孩讲,刚好有一对夫妻就带著孩子一起来听课。孩子坐中间,先生跟太太坐两边。当我这个事例讲完,这个先生往后一退,拿他的右手伸过去拍拍他的太太,我在前面看得一清二楚。他一句话也没讲,但是我完全了解他的意思,而且我还替他捏一把冷汗。因为他拍拍他太太眼神告诉她:你看老师在讲你,你都要打冷战。结果我看到他太太眼神看著他,对他瞪了一眼。我在看这一幕的时候,我就在那里摇头,我说这个男人真是搞不清楚状况,为什么?他搞不清楚他太太为什么在那里冷战的原因,还在那里搧风点火。对事情有没有帮助?没有帮助。没有反省自己,还告诉他太太,你看你犯的错老师在讲。其实我们要了解,女人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她在生闷气?因为做牛做马,你一句鼓励都没有,还常常嫌东嫌西的,太太没有拍桌子就已经是很仁慈了,你还在那边责怪她。所以先生要懂得看到太太的辛苦,进而感恩,感谢,赞叹,太太就会欢喜去照顾家庭。所以好话一句,做牛做马都愿意。这确确实实要多去感受别人的心境,别人的需要,尤其是你最亲近的人,你更应该去感受。而不是只是要求别人,不检讨自己。

  所以我们从水的这个事例当中,很清楚的了解利人绝对利己,害人绝对害己。我们带著这个明白,就要让人生时时走在利人利己的道路之上,那你才是懂得抉择人生的正确态度。好,这是属於我们要慎思的部分。所以从我们这两天谈慎思,就可以理解到起心动念要慎思,这个念头不对马上要转变,不然你的身体受影响。五伦关系要经营好也要慎思,进而去判断,去明辨。所以养育孩子什么最重要?教育孩子德行,把德行的根扎好,才让他在未来的社会立於不败之地。所以德行要慎思,孩子的艺能一定要专注,不可以学杂,要一门深入,这你也要慎思。当我们在规劝身旁的亲友,你也要时时审时度势,什么时候该讲,该用什么态度讲,你也要时时慎思。你不慎思,往往太急切、急燥,就会把好事都做成坏事,到时候你自己又很懊恼。

  所以我们提到教导一个人,劝导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前提是什么?信任一定要够,那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要建立好关系就要懂得多付出,多请客,多送礼,还有常常用关怀的语言,常常做一些利益他的事情,自然而然信任就会提高。所以我们要有能力洞察别人的需要,进而好好的协助他去付出,这样才能建立好的信任,以便於往后我们能够教导他,我们能够劝诫他。所以要把一件事做好也不是很简单的事,这要透过你慎思,透过你时时懂得人情练达的功夫。一个人一生要学到什么时候?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还学不了。

  我们说身体健康是一生很重要的基石,所以怎么样让自己生活得健康,吃得健康,也要好好慎思,好好学习。在我们这两天的课也都有详细的说明,时时要有谨慎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去做正确的思考判断。所以诸位朋友,我们学完学习的顺序:博学,审问,慎思。学完之后,什么时候用?当下时时刻刻都要用。当下要明辨蔡老师讲的对不对,你可不能照单全收;对一对蔡老师讲的跟《弟子规》一不一样,要依经典,不能依人。「依法不依人」,你不可以因为跟我很有缘,什么话都听我的,还是要对照经典,对照孔夫子的教诲,这样才是理智判断。时时刻刻都要用圣贤给我们的教诲来生活,来处事。而圣贤的教诲,事实上也不是某一个人讲出来的,圣贤所有的教诲都跟我们每一个人本性的善良相应。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当你随顺圣贤人的教诲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你本性的智慧开了,到最后你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本性的善良处事做人,那就其乐无穷。

  我们看求学问第四个步骤,要明辨。其实慎思当中就含有当下在思考当中去判断、去辨别。什么要辨别?什么要明辨?我们学习圣贤教诲,最重要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善人,成为一个能够利益他人的人。诸位朋友,什么是善?这我们就要辨别,不然可能会善恶不分。而当我们善恶分不,很多境界一来,你可能就误入歧途。所以现在很多的家长很怕孩子以后被带坏,其实这样烦恼不只没有好处还有坏处。每天烦恼,细胞又受影响,细胞又病变,身体也会差。所以扎孩子善恶判断的能力,才保他一生能够走得顺畅,不至於被人误导,所以要赶快回来扎这个善恶分明的判断能力。诸位朋友,你的孩子扎了没有?你自己扎了没有?大家都很谦虚,都摇头。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善?诸位朋友,打人、骂人是不是善?不是;对人都是九十度鞠躬,有时候还一百二十度的,这样是不是善?你们都很害怕回答我的问题。善有标准,《弟子规》是非常好的标准,还有另外一个判断也很根本,从什么判断,从他做这一件事他的存心是什么?这是善最根本的判断。所以善从哪里判断?从存心。从存心可以判断是真善还是假善。这一个人他对人非常恭敬,看到人都是毕恭毕敬的鞠躬,但是他都是对上司毕恭毕敬,对下属他就很不客气。所以你看人不能只看一个点,要看线,看面,看他是不是真正对任何一个人都是真心的。假如他只是对上司,那他那个鞠躬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攀龙附凤,为了自己的升迁,这个存心是利益自己、是自私自利,所以这个纵使是鞠躬也是假的,也是恶。

  假如这一个人他打人跟骂人,一般的人会觉得他是不好的,但是我们细细去看看,他是有把握这一巴掌下去会把他打醒,这个时候你不打你也不对,「善相劝,德皆见,过不规,道两亏」。朋友、亲人犯错的时候,你不规劝他,他错了我们也错了,我们没尽本分。所以我在朋友那一伦曾经举过我一个好朋友的例子,他三十几年来,第一次生日被人家骂了半个小时,而骂完的隔天,他居然打电话给我,他说我三十多年来,接到最好的一个礼物就是昨天你骂我。而我们也从这个例子当中体会到,一个人的福分在哪?福在受谏。能够接受别人的劝诫,这个人有大福,心量大,能宽容,他就能够避开人生多少的危险,因为他能广纳谏言。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朋友对我们很信任,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一棒把他打醒。所以当是为了对方想的时候,这个存心是善。

  我们看事情要从根本,而根本在哪?在你的存心。所有的行为都是从哪里出来?心,对,行为就是心的反射。我们的言语动作都是心的延伸,心跟行是分不开的。所以当我们的心是为别人著想,表现出来的行为,言语、行为都是利益他人,所以心行一如。提升一个孩子的道德学问,从哪里下手?从他的存心下手,直截了当,所以一真一切都真。请问诸位朋友,一是什么?诸位朋友的水准太高了,我常常演讲的时候,猜谜语,他们都猜不出来,你们一次就猜出来了。一是什么?心真,一切是什么?行为。给这位同学掌声鼓励。心真了,所有的行为都真了;心不真,所有行为都是假的。你不要看那个孩子毕恭毕敬跟你鞠躬,可能你走了之后,他就变一个脸给你看。所以人要抓住根本,要抓住真实的东西,在心。一个孩子有孝心的时候,他一切的行为都是那么样的孝顺,真心;一个孩子有恭敬心之后,他所有的行为都恭敬。所以诸位朋友不要小看那些礼仪,不要小看孩子点点滴滴的一种对长者的礼貌,都是从外慢慢让他内化成他内心的态度。所以当他内化之后,言语行为统统都不离恭敬之心。

  我们来看一看一真一切真,所以当你的心是真正真诚,那其实所有的朋友对你都是真诚。人生,你面对的任何一个人,任何的一件事物,其实都是你的一面镜子。当你对他好,他反射回来对你好;当你对他不好,他反射回来对你不好。所以人生就像照镜子一样,当我们一照随时都是笑脸,代表你这个心是随时随地对人关怀,对人恭敬。所以我们学圣贤学问的人,脑子里面想不起来看哪一个人不顺眼,想不起来跟哪一个人过不去,每天想著都是大家对我们的关怀,我们要赶快提升自己,去回报别人对我们的肯定。

  所以当我们人生这一面镜子是看著五十个人对我们笑,这边照过来,五十个人对我们哭,对我们是很凶,那请问这五十个笑脸是真的、假的?一真一切真,一个人真正能宽容别人,绝对不是百分之五十宽容,百分之五十不宽容,那是自欺欺人,我们的学问还没真正往圣贤的教诲。为什么这百分之五十是笑脸?因为他们听你的话,因为他们,你怎么讲他就怎么做,所以他顺著你,你就对他笑脸;他们不顺你,你就对他不好的脸,所以还是用好恶。用好恶对人,好恶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用好恶的心,纵使这一些人对我们是笑脸,改天我们相处过程有一些磨擦起来,马上从笑脸又变成什么?所以人的道德学问是时时处处提得起恭敬,提得起宽恕,那才叫真实学问。所以求学问的人,人贵自知,不可自欺欺人。

  我们既然有这个机会因缘闻到圣教,这一生就要成就自己的道业,不然太可惜了。而当你有这一分决心去求学问的时候,那你的家人、你的亲人绝对会被你的真诚感动。所以我们周遭的人变化得快与慢谁决定的?自己决定的。所以善要从根本看,就是存心来辨别真假。而善,我们也要看到他对这个动作做了之后,对於往后长期的影响。所以古代人判断事情看得非常深远。假如我现在做,好像对当时候的人有利处,可是对往后几百年的人有害处,他做不做?他不干了。所以你看我们古代的人多么的厚道!古代的人想到的是这一个行为,往后的流弊问题。所谓流弊就是影响性,这一件事对往后的影响性有多大,他可以看几百年,看几千年。孔夫子看几千年!

  依孔夫子的道德学问,还有他的学生状态,夫子当时候把一个最乱的国家政权拿下来有没有问题?那是绝对没问题的。而且拿下来之后,可不可以把它经营好?可以。但是那个影响就是当时候的这个国家,而不是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因为夫子假如搞政变拿下来了,往后的人都说连夫子都可以想推翻政权就推翻政权,到时候这个行为对往后的流弊是好还是不好?太大的害处。所以夫子看得够远,绝对不逞一时的,一种眼前的所谓好处而已。所以我们说读书人看善不只看存心,还要分辨往后有多大的流弊。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眼前他能接受,你说都顺著他,他好像看起来比较不会跟你过不去,但是错误的行为你顺著他,到最后怎么样?害了他几十年。所以俗话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为什么慈悲跟方便会出问题?因为没智慧判断,所以他人就趁你的宽恕,给你乱搞一些事。所以宽恕的人可要有智慧,宽恕的人你的眼神也要告诉他,你做什么我是清清楚楚,你可不要乱来。所以这个就是你流露出来宽恕之外,你也要传递让他知道,你做得好,我鼓励你;你做不好,我不说你,但是你假如不知悔改,我一定使出霹雳手段,为什么?霹雳手段是慈悲!表面上看霹雳手段是把一个人的工作辞掉,事实上是为了大局著想,整个公司可不可以因为一个人搞是是非非把它毁了?那你原谅他是毁了整个团体,那不是理智的行为!所以俗话说,不可因为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所以这个时候你要为大局著想,要把他剔除掉。当然我们剔除的时候,一定先给他有改过的机会,当他不知悔改,我们才使出霹雳手段。但是这个手段一下去,对他是不是害?不是!对他还是慈悲。

  世间人总觉得对我好,就对他不好。其实要看你,你的存心是正的,对谁都好,这叫事事无碍!是我们对道理不圆融,所以常常做这个就烦恼东,烦恼西。你把他剔除了,省得他造更大的错误,那是给他的慈悲。你不把他砍掉,那害了整个公司,他往后折的福那太大了,他的人生会就此毁掉。所以当你把他剔除掉之后,你是让他不要来破坏整个大局,可是私底下我们还是一样把他当朋友,偶尔提一个水果去看看他。因为犯错的人知不知道他自己错?他还是知道他自己错了。只要你的行事确确实实是大公无私,等到他情绪平和下来,他会理解到谁是真正为他好。所以卢叔叔辞掉的一些职员对他都很尊敬。当然这个辞掉的动作以前,已经给他很多宽恕,给他很多关怀。你不能平常就看不顺眼他,然后又把他砍掉,那他绝对对你记恨。

  所以「人情练达皆文章」,我们必须考虑到流弊的问题。夫子他非常有智慧,他都能够洞彻到这一些影响性。有一次子贡他到其他的国家去做生意,鲁国有一个规定,就是你只要在其他的国土上看到鲁国人被卖去当奴婢,卖去做苦力,你可以拿钱把他赎回来。比方说你花了一两把他赎回来,国家还你一两,鼓励大众爱护自己的国人,主动解救国人。诸位朋友,这个活动好不好?非常好,让人时时处处能想到自己国家的人。结果子贡经过之后,赎回来人,因为他是大商人他不缺钱,所以他就跟政府单位说:不用了,我不拿钱。旁边的人民一听,这个人好清高,连赎金都不拿,一般的人都给他鼓励,赞叹,不简单。结果子贡到夫子这边来,夫子就骂他,你做错了。你看夫子跟一般人的看法不一样。

  所以看法是不是多的人就是对的?现在说民主时代,举手表决,人多的就是对的,其实非常危险。因为当人不理智,又被一些政客用一些意识形态开始来让你感情用事,那就完蛋了。人民就被这些政客设计,挑起了很多错误的思想,结果连国家很多的权力都被他们这些有目的的人掌控了。所以要人民来民主,有一个很重要的根基,就是人民的水平要达到某种程度,他的判断力,他的是非能力,一定要有一定水准,而有水准的人要超过一半,这样才能用民主。所以制度没有好坏,要看当下整个人民素质才行,不然可能你是有好意,可是把社会都毁掉了,所以这要有智慧去判断才行。

  夫子有智慧,所以他就跟子贡说:你赎回来不拿钱,好像是很清高,你看钱都可以放得下;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全鲁国的人大部分是穷人,当他出去,刚好遇到自己的国人当奴隶,他心里想我救他一下,可是突然又想到,人家子贡赎回来都不拿钱,我拿了好像就比他不清廉。可是我假如回来不拿赎金,那我下一个月都没有饭吃了。这么一犹豫,他救人的心会受干扰,不要说多,一百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受这个干扰而没去救,就有可能一个国人就没救回来了。诸位朋友,一个国人没救回来,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父亲没回来,就有可能是影响一个家庭的命运。所以夫子深谋远虑,你这个动作眼前看是好事,但是长远来看,对国家非常不利。所以做事不是你喜欢怎么做就做,你要能够洞察整个层面再去做。

  另外子路路过一个地方,刚好看到一个人都快溺死了,子路二话不说,他很强壮,就跳到水里面,把这个即将溺死的人把他救起来。当然诸位朋友,要救溺死的人不能马上救,要等到他喝了差不多昏过去了再救,你说这样太残忍了?不残忍,因为溺水的人他的力气已经失控了,他抓到一个东西就往下拉,到时候你要救他都被他拉下去。所以救人还要用理智判断,等他喝的差不多昏过去了,他就整个身体松掉了,你一把就可以把他救起来,所以救人要看状况。他把他救起来之后,这个人精神状况恢复之后,很感谢他救活了一条命,这个人可能想我假如淹死了,我爸爸妈妈怎么办?我的妻儿怎么办?所以太高兴了,把他那一头牛就送给子路。子路看他这么样的真诚,就把牛牵回去。世间人一看,这个子路帮助别人还拿了东西,好像就不如子贡这么清廉。但是子路把牛牵回去之后,这个消息传到夫子的耳中,夫子就称赞子路,他说从此以后,我们鲁国人勇於救人的事件就会愈来愈多。所谓恶有恶报,善就有善报,这么一接受别人至诚的一种感谢,就会带动起整个社会助人救人的风气。

  所以圣贤人会考虑的是一个动作对长远性的影响,他能够洞察得到。我们现在任何一件事情也要洞察得到,我们做了之后到底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到底对自己的家人有什么影响?甚至於到底对整个社会有什么影响?诸位朋友,你不要说社会哪有这么严重?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组成,当一个人丢垃圾,就可能所有的人都觉得丢垃圾是正常;当一个人捡垃圾,就唤醒每个人不能糟蹋这一个大环境。所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洞察得到这个影响性,每一个人都可以影响。好,这一节课先到这边,谢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五明学佛网: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夫妻和睦相处之道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如何做一个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四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三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二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一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十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九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八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六集) 

 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