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礼旭:言语忍 忿自泯


   日期:2010/7/8 10: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人为什么会生气、发怒?把原因找出来,才能对症下药。在哪些情况下人易发怒?恭敬心没有形成,而是形成怠慢、傲慢,就很容易发怒。对人没有恭敬心,看谁都不顺眼,脾气就来了。所以,要让孩子不瞋、不怒,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古代的圣哲人对长辈都毕恭毕敬,怎么可能会发脾气!   

还有一个会让人愤怒、瞋恨的原因,很可能是嫉妒,见不得别人好。所以,要从小扩宽孩子的心量,能够时时“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已渐跻”。没有贪心,懂得忍让,就不容易发脾气。从小懂得忍让的孩子,会特别得到疼爱。譬如老师看到一些孩子不跟人争,私底下都会对他们特别的关爱,因为这孩子懂事。孩子不贪,就不会因为“别人有,我没有”而生气。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很容易发脾气?因为我们帮他做的事太多了,他都视为理所当然。亲人没有做好时,他的脾气马上就来了。   

有个孩子十几岁,母亲每天都帮他装好水壶,让孩子带着上学,数十年如一日。有一天,她给孩子装水稍微晚了一会儿,孩子接过水壶很凶地说:“我迟到都是妳害的,拿那么慢。”他不但该做的事没有做,别人帮他做反而视为应该,所以父母要谨慎。还有给孩子太多的财物,从小养成奢侈的习惯,会觉得长辈给他钱也是理所当然,所以你以后不能满足他无穷的欲望就麻烦了。   

发怒会有什么结果?佛法讲“火烧功德林”,一发脾气,所有的修行都被一把火烧光了。几天才能平复?三天。“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不仅对自己有不好的影响,对他人也有不好的影响。   

有个孩子脾气很不好,父亲就跟他说:“你每次发完脾气,就到后院的木柱子上钉一根钉子。”后来,这个孩子每发一次脾气就钉一根钉子,过了几天之后一看,密密麻麻的钉子在上面,才警觉到原来自己的脾气这么不好!慢慢就懂得观心为要,时时观察自己的心是不是又瞋恚了。由于能保持着这种敏感度,发脾气的现象就慢慢减少,最后终于不再发脾气。他的父亲又跟他说:“只要你今天没有发脾气,就到后面拔出一根钉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把钉子都拔掉了,拔完的那天,他很高兴跟父亲说:“钉子我都拔完了。”父亲带着他到后院去,告诉他:“你虽然已经把钉子拔完了,但是这根木柱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不可能,已经千疮百孔了。   

俗话说“利刃割体痕易合”,我们用刀子在肉上划一下,只要一、二周就能愈合;但是“恶语伤人恨难消”,我们用很尖锐的言语对待他人,他的伤痛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平息。有没有听过因为被别人骂而去自杀的?有!所以,言语比刀更利。这位父亲就告诉孩子:“虽然你现在不发脾气,但是你以前所发的脾气,已经伤了很多人的心,造成你人际关系上很多的障碍。”我们要明了瞋恚、发怒,对自己、对他人都不好,这种自他不利的事能不能继续做?不能。知道不能做,就要想办法来对治。   

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下手之处何在?“惩忿、窒欲”。一个欲望很强的人只会想到自己,怎么会“言忠信,行笃敬”?一个人连脾气都掌控不了,他会对人恭敬吗?他的言语会让人家舒服吗?不可能!老祖宗很善于用譬喻让我们领受一些道理,对于“欲”跟“怒”有一句常说的格言,“怒是猛虎”。老虎给人是什么感觉?凶猛,旁边的动物看到牠都很害怕,敬而远之。一个人常常容易发怒就好像一只猛虎,让所有的家人跟同事好像处在地狱之中。“欲是深渊”,代表欲望一踩下去,深不见底,瞬间堕落。所以,惩忿、窒欲,“惩”跟“窒”代表要懂得去控制自己的脾气与欲望,这就是修养功夫。   

俗话说“掌握情绪的人,才能掌握未来”。不能掌握情绪的人,可能每次发完脾气,他以前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发完脾气之后不是气别人,是气自己怎么又没有忍住!   

如何转怒为恕,如何让自己脾气变好,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中国文字已经把答案告诉我们了,字中含有老祖宗的智慧。怒是会意字,表示你心上有一个奴字,你就是坏脾气的奴隶,它要你往东你就往东,要你往西撞墙你就撞,等发完脾气之后,会觉得“我怎么做出这种蠢事?”因为你已经被奴役了,无法主宰自己,所以怒很恐怖,不能继续怒下去,要转“怒”为“恕”。这两个字差多少,把这些棱棱角角削掉了,就变成了宽恕。“恕”字,一个“如”,一个“心”,这叫如其心,也叫同理心,你能如其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观察,你就能原谅他了。   

例如,我们教导学生,看到他的行为实在很生气,但是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后,我们的怒气能立刻压下去。除此之外,会觉得他很可怜,不但能体谅到他的苦,更能包容他的过失,体现出一种宽恕的态度,所以怒不能压,要包容,进而去帮助他、感化他。   

《论语》中,学生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让我一生去贯彻,提升道德修养?”孔子挑了“恕”字,恕字终身可行,所以宽恕的功夫很重要。如何宽恕?《格言别录》里有这样一句话,“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一天原谅不了别人几次,但是原谅自己太多次了。我们能以原谅自己的态度去原谅别人,就能结交很多推心置腹的朋友。而“以责人之心责己”,以责备别人的刻薄之心来责备自己的缺点,就能“寡过”,修养会提升得很快。能用宽恕就能转怒气,这才能从根本解决,也就是转念的功夫非常重要。能如此,什么样的人你都能宽恕,甚至于任何人你都能感激。一个人能处处宽容,甚至于处处怀着感恩之心,怒气就消了。   

一个人进步最多的是什么时候?逆境。所以,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经验,你总不会被他骗一辈子,骗了之后,你更清楚如何判断是非善恶,所以要抱着一份感激之心。感激绊倒你的人,处处给你挫折或考验的人,因为他助长并强化了你的能力。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应该自立。人生在世不可能一直依靠某个人,最可靠的是自己。一个人常常依靠别人,就会生活在患得患失中,没有真正快乐,所以感谢他遗弃了你,是他教导了你要自立自强。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常常对你恶言相向,助长了你的定慧。他对你恶言相向,你还能如如不动,你的修养提升得很快,等他骂完了,你说:“谢谢你讲出我的缺点”,他一听,下次一定骂不出来了。   

一个人面对伤害、欺骗,以及别人对你的一种错误、恶劣的态度时,你能平心静气去感谢他,这样的人迟早会被你感化,因为你的修养会激起他的惭愧之心。你能这样去转念,不但怒气消了,还有可能成就别人修学圣贤的机会。   

有一首描述兄弟之情的诗词,“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子孙做样看。”兄弟是同气连枝,同一父母所生,就好像一棵大树长出很多枝干,各自发展,各自延伸,各自枝繁叶茂。所以,兄弟之间的言语要和睦,不要太冲动,不要因为言语不当而起了冲突。只要有一方能退一步,能忍一时,就会风平浪静。要以德服人,团结我们的兄弟姐妹。当我们三、四十岁以后,可能一年见不到二、三次,每次一见面,发现皱纹多一点,白发也多了几根,真是岁月催人老,所以要珍惜兄弟相处友爱的机会。因此,要能忍得住,不要因为一些小小的事情,而兄弟争吵。兄弟姐妹有了后代,又成为兄弟,所以这一辈要做好样子,留与子孙做样看,这一点特别重要。周朝开国的几位圣王做出了孝悌的榜样,所以才可以享国八百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朝代,这绝对不是侥幸的。你的家族、家庭要兴旺多久?你要有所志向,才能教出好子孙。   

《弟子规》提到“财物轻,怨何生”。对财物懂得礼让,也就不容易起冲突。“财”字,又通另外一种含义,是木材的“材”,如果木材堆的很多,太阳照太久就会燃烧起来,比喻你的财积累太多,很可能会引火自焚。所以,当你时时都在搜刮财物,其实自己的福分已经在耗损、折褔了。而这个行为又被下一代学得非常彻底,这个财物留得住吗?人要有深谋远虑!因此,兄弟之间懂得布施,就不会有争吵。有一句话说“人欠你,天还你”,“天”就是天理,你的福分会水到渠成。人往往不能忍一时之气,才做出一些违背德行的事情,所以要能忍耐得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忍辱       弟子规)(五明学佛网:忍辱       弟子规)  

 大寂尼师:成佛必经之路—圆满布施之道 二、布施圆满愿 ( 

 大寂尼师:佛教「学忍辱」的意义 

 惟觉法师:忍辱与忏悔 

 妙莲法师:转凡心修佛行 二、忍辱慈悲菩萨心 

 林国良教授:忍辱行与社会责任 

 大安法师:忍辱修福 

 蔡礼旭老师:《弟子规》当中「勿践阈」,以佛法来说,有没有 

 蔡礼旭老师:如何在大学、高中教导大学生和高中生学《弟子规 

 慧光法师:修道瓶颈、勤修忍辱 

 慧光法师:布施、忍辱成就菩萨行门 

 慧光法师:忍辱是悲智圆满的前方便 

 宽运法师:柔和忍辱 慈悲一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