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50


   日期:2010/7/8 9:0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学佛答问  (第五十集)  2001/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21-090-50

  问:「关於犯人(想必是判处死刑的犯人),在临终之前,将其有价值的器官出卖,得到一笔钱留给家人;而这些器官,可用於有需要的活著的人。有居士想做这样的事情,请问这样做的行为是否应该,因果关系如何?这位居士请问老法师后,才知道是否应该做。」

  答:这个事情很难讲,如果犯人是因自己的爱心,想出卖器官帮助家里人,这个心是善心,是值得赞叹。但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在命终之后,一般讲「神识」大概都在八个小时以后才会离开身体。神识离开身体之后,这个身体纯粹是属於物质,它不知道痛痒。神识没有离开,虽然是断气了,甚至於现在医疗设备诊断脑波已经没有了,宣布脑死,脑波是停止了,脉搏也停止了,呼吸也停止了,但神识还没有离开。神识没有离开,他知道痛苦,你这个时候割截器官,他会不会生后悔的心,会不会生瞋恚心?关键在此地;如果在这个时候生瞋恚心,这个人一定堕恶道。六道里头往哪一道去,关键是最后的一个念头。

  所以,佛法对於送终,我们净土法门讲的「助念」,这关系很大。古大德教导我们助念,往生的人的床铺,八个小时都不可以碰它,连他睡的床都不能碰,这是怕他感觉得不舒服,更何况是身体!最安全的是他已经走了,断气十二个小时之后,一般神识离开身体了,这个时候才最安全,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因此,临终发这个心是个好心,但要想想割截的痛苦,你能不能忍受,能不能不生瞋恚心?关键在此地。实在讲,这是影响下一世去投生,下一世到哪一道,这很重要!世间人叫开玩笑,这个玩笑开不得,一定要慎重。

  问:「有一位女居士,现为一家私营企业老板。她现在想放下,但现实有四百多名员工,一时还未找到合适的人选,一旦放弃将会使这些员工失去就业的机会,请问应该怎样处理?」

  答:佛法里面讲「放下」,诸位必须要记住,不是放下你的事业,是放下你得失的念头。你做生意赚钱就欢喜,赔了钱就懊恼,要把这个东西放下;赚钱也不生欢喜心,赔钱也没有烦恼,把得失的心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把所有一切恶的念头放下,恶的言语放下,恶的行为放下,没有叫你把工作放下。

  你经营一个企业,有四百多名员工,你为什么不去度这四百多名员工?要如何度法?每天早晨员工上工的时候,你给他讲半个小时;自己不会讲,请别人来讲。这是你真正爱护员工,你真正度他们,你的公司事业就是一个大的道场。最方便的度法,现在我们此地流通的《了凡四训》电视剧,分量不多,它分四个段落,一共只有两片,我想它一个段落大概只有半个小时,每天放给员工看,天天看,看上几百遍,他们的心就变了,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这个方法好!老板带著员工一起看,专看这一部《了凡四训》。每天放一段,四天就圆满,圆满之后从头再看,你能够连续看上一百遍、两百遍,这个功德无量无边。

  另外,再找时间跟大家一块研究讨论,研究讨论了凡先生的想法对不对?在现前这个社会,他的作法对不对?我们应该如何来学习,怎样落实?这个好!首先要叫社会大众真正相信,肯定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有分寸。你有这么大的道场,有这么多有缘的人可以去度他,你应当好好的度众生,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是我们培训班的同学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於穿著方面:「请问居士平时可以穿著短褂吗?上小座和大座时,可不可以以咖啡色的海青取代现前所穿黑色的海青?」

  答:居士在我们道场,现在台湾设计的有居士服,我看不少同修都穿,这个很好。实在讲,居士可以跟出家人穿同样的衣服。我们要晓得,中国出家人穿的衣服是平民服装,我们穿的长褂,这是明朝时代一般百姓穿的服装。我们穿的中褂、现在设计长的背心、小褂裤,在家居士都可以穿著。在佛门聚会典礼当中,只有出家人可以搭袈裟,只有这个衣服在家人不可以搭。海青也是一样,都是中国民间的衣服,不是说在家居士就不能穿,没有这个道理,这是普通常识,我们应该要懂。

  黑色的海青可以换咖啡色的海青,实在讲,无论在家出家,学佛的同修穿咖啡色是决定有道理,这是表法。佛法教学对於表法非常重视,这种颜色在经典叫「袈裟色」。「袈裟」是梵语,它的意思就是许多种类混合在一起,称之为袈裟;也就是讲杂色的,就是很多颜色染在一起,混合在一起。它代表什么?代表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颜色里面的红、黄、青、白、黑,这是正色。在表法,它就好像表一个国家、一个国土、一个种族、一个宗教,它代表「单一」。染色是代表「和合」,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家、是一体,取这个意思。我们穿这种颜色是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很好,一定要懂得佛法的表法,佛为什么教我们这么做。

  譬如吃饭,佛陀在世都是一个钵,一个钵决不是托一家,是托七家。每一家给你一点点,七家供养你,每一家吃的饭菜不一样,统统混合在一起,这个饭叫「袈裟饭」,而穿的衣服叫「袈裟衣」,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佛用这个方法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穿衣、吃饭都在提醒我们,我们要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是这个意思。所以袈裟决定是染色的,如果是红色、黄色、青色的,不能称为袈裟,因为它是单一色。所以佛教导我们是什么,他的用意何在,我们一定要清楚。

  出家人搭的衣,这个衣是一格一格的,叫「福田衣」。格子代表什么?前年五月是中国国庆,我到北京参加这个庆典,国家文物局的局长、宗教局局长,陪同我去参观历史博物馆。正好那个时候在展览青州出土的一批佛像,这个佛像是北魏时代建造的,距离现在一千七百多年。我当时看到毗卢遮那如来披的袈裟,格子里面有绘画,画的是什么?画的是十法界。最上面的这一格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到最下面是地狱,我看到之后恍然大悟!格子的像,一格一格就是代表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们佛经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每一格是代表这个意思。格子一样大,这个意思是「平等」,佛跟菩萨平等,佛跟人平等,佛跟饿鬼、地狱也平等,这是平等真法界。

  我们缝制的有长有短,错开来缝制的,不是整齐的。这代表什么?代表无有穷尽,佛家说的「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表这个意思。这件衣搭在身上,代表什么?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取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多好!这个衣搭上,还要跟别人有分别、有执著,那就大错了,跟你这教学完全相违背了。由此可知,佛家衣食住行、种种设施,全是教育。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佛菩萨的真实智慧与教导众生的善巧方便,无微不至。所以,我们一定要如法的学习,时时刻刻用这些表法提醒自己。

  问:第二个问题,他问升座的仪规和称呼:「居士讲经,升座后,维那师呼『顶礼法师』,请问这样如法吗?为了重法,故在台上方便呼『顶礼法师』,但在台下还称某某居士。」

  答:对的,一点没错。居士升座讲经,升座的时候就是法师。而实在讲,这是因为现在大家搞成习惯了,习惯错了,不但在家居士可以称法师,他是修学佛法,又以佛法教化众生,他是法师。升座他是法师,不升座他也是法师,可是我们今天习惯不称他法师,称他某某居士,这是习俗,并不如法。

  不但在家人可以称法师,在家人一样称和尚。佛教里面,和尚、法师、阿闍梨,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和尚」是印度话,梵语,意思是「亲教师」,直接教导我,我跟他学,他就是我的和尚;意思来讲,他是我的亲教师,我的佛法跟他学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和尚。不管他是在家、出家,他是男的、女的,只要我跟他学,他是我的老师,用印度话来说就是和尚。所以和尚、法师、阿闍梨,阿闍梨也是老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可以做我的模范,这是在家、出家皆可称呼。只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决定是出家称的,在家人不能称,这是从称呼上说的,这个常识要懂。

  礼节,平等的恭敬。我们今天学习讲经,上台的时候都是法师,我们是在学习,升大座,大座有些仪规,从右面上,从左面下,有一定的规矩,我们在这里学习。虽然在这边学习,将来出去用得上用不上不一定,要见机行事;中国的道场有这个设施,我们一定按照规矩做。要是到外国,人家请你去讲经,连讲台座位都没有,外国请你讲经,那个讲台像我们旁边站著的讲台,外国的讲台多半就是一个小桌子在那里,讲的人是站著讲的,他没有座位给你坐。所以到什么地方,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用当地的礼节,当地人就非常欢喜。要用我们佛教传统的礼节,外面人来的时候,他是来看戏,来看表演。为什么?跟他的文化习俗不相同,他很不容易接受。一定要晓得,佛菩萨弘法利生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要懂得恒顺众生,要懂得随喜功德,决定没有执著分别。当地人觉得怎么样好,就怎么好,一切随顺他们,这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问:这是电子邮件,从电脑传来的。台湾李同学的四个问题。第一个:「弟子听师父讲经多年,从《了凡四训》、《地藏经》、《无量寿经》到《华严经》,现在又结合九大宗教共同挽救世界危机,并且在早餐开示时宣讲《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一系列的经教是部部都好。请问净宗学会应如何来倡导?而初学佛的净宗学人,应从哪一部经入门,应安住在哪一部经教?」

  答:净宗法门,古大德教导我们要「正助双修」。这就好比我们在学校读书,我们有主要的课程,这是主课,有副课,这是次要的课程。在大学里面,主课是必修课,你一定要修学,副课叫选修课,你可以选择修学。净宗主修的、必修的是净土五经一论,这是我们主修的课程。主修课程的这六种也不必完全修,选一、二种就好。过去许多祖师大德,为我们选了两种,那就是《阿弥陀经》跟《普贤行愿品》,这是古来大德选这两种最多。近代,尤其是知识分子,近代的这些大德为知识分子加了一部《无量寿经》。《弥陀经》、《无量寿经》、《普贤行愿品》,这是我们在自己本宗经教里面选择的三种主修;如果你觉得三样太多,这三种东西选择一种也行。我们知道弘一大师,他专门选择《普贤菩萨行愿品》,他念佛求生净土。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一定要细心去观察现代人的习性。我们从小接受圣贤教诲少,甚至於根本就没有接触到,因此对於世间的善恶、邪正、是非,几乎到了没有能力辨别,这对我们修学产生严重的障碍,因此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要补习。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这是诸位都晓得,他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应化再来的。他观察我们世间,知道现在社会的状况,所以他老人家特别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我在这几十年当中,对於老法师这个作法,愈想愈有道理,愈想愈佩服。而我自己学佛入门,跟诸位说,是从《了凡四训》入门的。那时候刚刚接触到佛法,我认识朱镜宙老居士,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我回去读,愈读愈欢喜,愈读愈知道自己年轻时候犯的这些过失,渐渐才体会到什么是善恶,什么是是非,什么是邪正,做为自己往后修行的基础,先断恶修善,再进一步改邪归正。以这个基础入佛门,无论修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你都会有成就。如果今天连是非善恶都不能够辨别,修行功夫怎么可能得力?不可能的。世间人记一些什么建树、什么样的建立,我们一看、一听就晓得,这个事情是善还是不善。

  我常讲,我们佛门今天讲建道场,建道场这个事情是善是不善?过去是善,现在是不善。我记得好像是在九0年初的时候,我第一次到北京访问赵朴初老居士,我就跟他谈到这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时代跟过去不一样,你要认识时代。从前交通闭塞,资讯不发达,所以道场愈多愈好。为什么?教化这个地方,道场跟学校一样,是教化这个地方,在那个情况之下,这个作法就是正确的。现在不同了,交通方便,资讯发达,我看将来再过几年之后,一定就有空中大学出现,上学用不著上学校,在家里就可以;在家里面打开电视,天天上课,参加考试一样可以取得学位,不必上学校了。高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道场需不需要建立?需要。我曾经跟朴老建议,中国佛教只需要十个道场。为什么十个?十个宗派,每一个宗派建一个道场。建筑的方式,可以模仿外国的大学城,我们在美国看到许多城市,一个城市就是一个学校。所以在中国应该是每一个宗建一个大道场,其余统统都不必了。这个道场分成两个部门,一个是解门,一个是行门。解门是研究教理、教义,现在讲的「佛学院」;另外一个是行门,行门是大家在一起共同修行的场所,分成这两个部门。夏莲居老居士提出这个名称很现代化,譬如净宗,「净宗学会」是修行的道场,「净宗学院」是研究教义的场所,一个是学院,一个是学会。天台宗的,「天台学会」、「天台学院」;「华严学会」、「华严学院」,一定要懂得现代化。现在交通便捷,太方便了,我们这样人力、财力、物力统统集中,才能发挥到最大的效果。不必一个人一个人去搞小庙,一个人一个人去比赛,「我的庙比你大,我的庙比你庄严」,比赛到最后,全都是阿鼻地狱。为什么?平等心是佛心,比赛是高下心,高下是不平等,这是轮回心。轮回心干的是轮回业,学佛也是干轮回业,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

  所以我们净宗学人,要把心安在你自己选择的一部经。我们选择《无量寿经》,安住在《无量寿经》;用《了凡四训》、《感应篇》,或是用《十善业道经》都一样,用这个来帮助我们辨别邪正善恶。在日常生活当中除念佛之外,要断恶修善才能往生;你恶不断、善不修,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西方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人家都是善人,我们不善,到那个地方去,怎么跟人家相处?不能相处。所以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求生净土,这就对了,这样才能往生。

  问:第二个问题,「师父目前在宣讲《无量寿经》时,常会说:『这一段在这里暂时不说,留待讲《华严经》时再讲。』是不是要净宗学人再深入《华严经》?如是则於『一门深入』有无抵触?请开示。」

  答:你说的这个话,可能说过一、二次,我没有常常讲。古人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话说得好!这个话说得我同意、我承认。正因为如此,我过去在台湾讲过十几年《华严经》,我不讲了,专讲《无量寿经》。为什么?《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何必还找麻烦?现在在此地跟诸位讲《华严经》,是出家、在家的同修大德找我的次数太多了,我没有办法推卸才答应。他们的意思也很好,都告诉我:「这部大经,法师,您要不肯说,恐怕以后没有人能讲了。」这个话我不敢当,但是启请的人这么多,我说:「好,我讲一遍,主要是把录像带留下来提供后学做参考。」诸位大概也听了不少,实际上我们用的时间不少,讲的经文并不多。可是我讲的方法,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跟处事待人接物。

  世尊在《华严经》是不是也这样教导我们?跟诸位说,是的,一点都没错。华严境界就是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你们展开《华严经》看,它是多元文化,不分国土、不分宗教、不分族类、不分依正,完全平等!平等真法界。怎么样入华严境界?其实华严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华严境界就是清净法身。我说过,我们的心跟虚空法界合而为一,虚空法界是我心,我们的身跟法界一切众生、国土融合为一体,这叫「法身」。身是法界相,法相宗里面讲的「法相」。法相是我的身,法性是我的心,你如果能常作如是观,你就入法界性。

  佛家的修行,观想列在第一。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常常想虚空法界是我的心,一切众生、国土是我的身,绝不以为这个身是自己身。众生、国土是我的身,这个事实真相,就是法身菩萨所证得的。我们先开始修,修是观想,哪一天观想成了,成了就是你完全融入、完全契入,那就恭喜你,你证得清净法身,你的地位超越了,最低限度你是圆教初住菩萨,你不但超越六道,也超越十法界,希望大家常作如是观。世间人常说「心想事成」,你不想就不会成就,你想就成就了;想佛就成佛,想菩萨就成菩萨,想法界性,想法界身,你就证得清净法身。「观想」,在我们佛门是重要修学的手段。

  问:第三个问题,「师父常常说老实是宝,老实可贵,老实好!请问老实要如何学?」

  答:你问得很好,问得太好了!老实要怎么学法?我得要问你,这个事情你不能问我,我问你,怎么样去学老实。这个事情不容易!从前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他常常跟我说,他想学,学了几十年都还没有学会,可见得「老实」真不容易!我们要透个消息给你,否则的话要辜负你了。首先我们晓得,老实是什么样子;你先知道老实的样子,然后你自然体会到怎样去学老实。真正老实人的样子,他没有分别,他也没有执著,他没有妄想,他什么都好。

  在近代足以给我们做榜样的,倓虚老法师《影尘回忆录》跟我们讲晒蜡烛的持律法师,那就是老实。你好好的去看看那一段故事。还有倓虚老法师在佛七里面跟我们提到的,谛闲法师有个念佛的徒弟,早年的了,念佛往生的。他在没有学佛之前,过著非常辛苦的生活,他是锅漏匠。「锅漏匠」这个名称,我不知道中国的同修知不知道?外国的同修不知道。他是挑个小担子补锅、补碗的,做这个生意。像瓷器的碗打破了,他还能把它补起来,补起来再用。现在不可能了,现在鼓励消费,破了赶快就丢掉了;不要说破了,旧了就要丢了,或者样子不合适,过时了,也要丢掉了。从前人非常节省,锅碗破了补起来还要用,是作锅漏匠的,很苦很苦。他什么都不会,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对於师父相信,听话。师父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说:「你别的都不会,你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他真听话,这样念了三年多,不到四年,他念成功了。他往生,站著往生,往生后还站了三天,等谛闲老和尚替他办后事,这是老实人。我再简单跟诸位说,老实人没有意见,凡是有意见的都不老实,老实人没有问题,你们提问题来问都是不老实。老实人哪有问题?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还有什么问题?好,这就回答到此地。

  问:第四个问题,「请问净宗学会供奉的白玉阿弥陀佛,佛足下莲花为什么是向下的,有什么意思?」

  答:这是什么意思,你自己去想。只要你说出道理都行,这个没有一定的讲法。这是表法,莲花是代表「清净不染」,是表这个意思,只要是清净不染,都叫做莲花。莲花向上是衬托自己,自受用,向下应该是他受用,阿弥陀佛接引一切众生,应该是这个意思。

  问:最后一问题,「佛门讲功过不能抵销,请问要怎样说明才圆满,对於修行人有什么启示?」

  答:功过确实不能抵销,这个佛在经上讲得很多,而且讲得并不难懂。譬如说,我们用植物来做比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那个瓜种下去了,譬如说瓜这个因不好,这个代表「恶」,豆代表「善」,我那个种下去了,我现在知道错了,我现在种豆,豆种得很多,试问:瓜会不会变成豆?不会!瓜还是结瓜,豆还是结豆,这就说明不能抵销。决不是我豆种多了,瓜就不结瓜了,这不可能,它还是一样长,不能抵销。

  无始劫以来,我们的善恶业因绝对不会抵销,但是你要晓得,因要变成果当中要有缘,所以佛不讲「因生」,讲「缘生」,这个有道理。我有恶因,恶因很多,我不想结恶的果报,我把恶的缘断掉。譬如说这个瓜,我不想它结瓜,我把瓜的种子放在茶杯里头盖起来,它没有土壤、没有空气、没有水分,一百年它也不会结瓜。这是缘没有了,所以佛讲「缘生」。如果你把它种在肥沃的土地上,它有土、有水分、有肥料、有日光,它一定会生长得很好。佛跟我们讲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真的,我们要想善成就,一定要修善缘,我们要断恶,恶缘断掉,恶的种子不会结果,善的种子得到善缘,善会结善果,道理在此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净土法门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净土法门)(五明学佛网:净土法门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净土法门)  

 竺摩法师:淤泥不染 净土法门丛谈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开示集要 

 吴润江上师:净土法门之钥(又名:净土心要) 

 如本法师:净土法门 

 陈兵教授:净土法门实似论 

 净界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色 

 净界法师:念佛不等于修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五讲 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四讲 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三讲 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二讲 净土法门的特质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